历史上带启的名人
Posted 大禹
篇首语:任何你的不足,在你成功的那刻,都会被人说为特色。所以,坚持做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带启的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带启的名人
1.历史上的夏启是个什么样的人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里)。
夏启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建立者,无论是从历史文献记载还是从学者研究的角度来看,启为禹之子似乎已成定论。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历史评价却褒贬不一。
《孟子·万章上》说:“丹朱(尧之子)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与不肖,皆天地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孟子·万章上》还提到,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吕氏春秋·先己篇》中也说,夏后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上述启贤的说法,经过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固定下来,在大多数人看来,启禀承天命,赞继大禹之道,顺利地实现从禅让走向世袭,实在是众望所归,启无疑是历史一个重德修贤的圣明君主。
即使在神话传述中,启也是一个神通广大,能与天帝交通的圣贤之神。《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楚辞补注》对此解释说:“九辨九歌,禹乐也。言禹能平治水土,以有天下。启能承先志,赞叙其业,育养品族,故九州之物皆可辨数,九故之德皆有次序而可歌也。”
但我们同样注意到历史文献与传说中对启的评价却有截然相反的一面。《战国策·燕策一》说:“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为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墨子·非乐上》说:“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大,天用弗式。” 《淮南子·齐俗篇》中说:“ 昔有扈氏为义而亡。”高诱注曰:“有扈,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启亡之。”总之,夏启似乎又成了一个不足以任天下的德薄之人,他破坏了原有的禅让制度,将天下变成私有,继位后又淫逸无度,党同伐异,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耻之徒。
为什么历史上的启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除了古史辨学者顾颉刚先生所指出的先秦诸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思想而“竞奇斗巧”的因素外,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呢?
2.历史上的夏启是个什么样的人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禹病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有的史学家认为禹是第一个帝王)。
启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县西池下村里)。 夏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公天下制度被禹的儿子夏启破坏后,自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夏启没有急于镇压这些反对他的人,他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是收买人心,让民众心服口服地拥护自己。于是夏启严格要求自己,以博得人们对他的信任。
他的每顿饭菜只吃一碗普通的蔬菜;睡觉只铺一床粗糙的旧褥子;除了祭神和祭祖外,他不许演奏音乐来娱乐;他尊敬老人,爱护小孩;谁有本领,他就亲自请来加以重用;谁懂得武艺,他就让谁带兵打仗。 夏启这样收买人心,真的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才过了一年,他的声誉就大大提高了。
大家一致认为夏启理所当然的是夏禹的继承人了,对于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人们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合理。 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
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 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但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整日饮酒作乐,歌舞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 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万民的拥护。
舜去世后,大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这就是夏朝的开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
大禹当上夏朝的国君后,没有忘记肩负的重任,没有忘记天下的长治久安,虽然身居高位,却不贪图享乐。为了治理天下,他还经常外出巡游,了解民情。
大禹在巡视期间,看到多数部落首领对他毕恭毕敬,可是也有的部落首领并不把他这个领袖放在眼里。他便下令各部落把所有的铜贡献出来,用这些铜铸成了九个大鼎,象征九州。
每个鼎上铸着各州的地理出产、珍禽异兽,然后将九鼎运至宫中,号称是镇国之宝。各部落首领定期向禹王进贡时,都要向九鼎致礼。
拥有九鼎的禹王,当然也就成了九州大地的主人。这九个鼎流传下来也就成了封建国家政权的象征。
同时,铸鼎的故事告诉我们,禹时手工业和冶炼技术已得到了发展。 夏禹开始在部落联盟中拥有无上的权力,九鼎的铸成,使他有机会把这权力强化和神圣化,使它更加巩固,以便把各部落统一在一起。
禹王晚年有一次在茅山(今浙江绍兴)召集各部落首领,想借商议大事之名再显示一下威风,巩固他对各部落的控制。说来也巧,这次大会刚开始,就给了禹王一个树立权威的机会。
原来是离茅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部落,叫防风氏。这防风氏对禹王的权力并不尊重,因此开会时,故意很晚才来。
禹王见此情况大怒,下令处死了防风氏。各部落的首领见禹王是这样威严,个个俯首贴耳,唯禹王之命是从。
禹王去世前几年,想效仿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最初,人们推举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是没等接任,皋陶就病死了。
后来经过商议,又一致推举伯益做他的继承人。 伯益曾经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发明过一种凿井的新方法。
他擅长畜牧和狞猎,曾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所以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伯益是仅次于大禹的一位英雄。
随着王位的巩固,夏禹越来越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接管,而不能让别的什么人来继承。可是伯益功劳卓著,威望极高,首领会议上推举他做自己的继承人。
禹王感到众怒难犯,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为了这件事,禹王越发烦燥,寝食难安。
后来他想到:“自己所以能顺利的继承舜位,一是当年治水有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二是舜选定自己做继承人之后,就让自己行使治理天下的大权。如果我也效法当年舜的做法,把治理天下的大权让儿子去执行,而只给伯益一个继承人的名义呢?”于是禹王让启参与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他的儿子启由于把国事处理得很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了起来,而伯益做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他过去办的好事,人们也渐渐淡忘了。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就真地行使起王权来了。
而多数部族的首领,也都表示效忠于启,他们说:“启是禹的儿子,我们愿意效忠于他。” 伯益看到事情成了这个样子,大怒。
他本是东夷人,他召集东夷部族率军向启杀来。而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大战,打败了伯益的军队。
夏启为了庆祝胜利,在钧台(今河南禹县)举行了大规模宴会,公开宣布自己是夏朝第二代国君。从此,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
尽管启打败了伯益,但许多部族对他改变禅让传统的做法表示强烈的反对。有一个部族首领叫做有眉氏,站出来反对夏启的做法,要求他按照部落会议的决定,还位于伯益。
于是,夏启就和有眉氏在甘泽地方(今陕西户县一带)发生了战斗。两军对垒,大战开始前,夏启激励将士们说:“我要。
3.历史上带秀名人 的都有谁
1.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 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 ,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 。
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2.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 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3.张绣(?—207年) 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
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初随张济征伐,张济死后与刘表联合。
后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官渡之战前夕,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
在北征乌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说为曹丕逼死),谥定侯。 4.洪秀全(1814年1月11日—1864年6月1日) 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民族英雄。
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号称天王。 5.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 初名李以文,汉族,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
扩展资料刘秀经历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的汉室宗亲刘秀在南阳郡乘势起兵。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鄗县南千秋亭登基称帝, 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史书评价 《后汉书》:帝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榄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赞曰:炎正中微,大盗移国。
九县飙回,三精雾塞。人厌淫诈,神思反德。
光武诞命,灵贶自甄。沈几先物,深略纬文。
寻、邑百万,貔虎为群。长毂雷野,高锋彗云。
英威既振,新都自焚。虔刘庸、代,纷坛梁、赵。
三河未澄,四关重扰。神旌乃顾,递行天讨。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灵庆既启,人谋咸赞。
明明庙谟,赳赳雄断。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秀。
4.世界历史上的伟人
黄帝: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为了寻找有利的生存环境,诸多部族向黄河流域迁徙,相互之间发生了长期争夺土地与资源的战争。据历史记载,具有代表意义的有炎帝、黄帝、蚩尤三部族,炎黄本同祖共同打败蚩尤,黄帝又败炎帝,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民族,我们称华夏民族。
大禹:随着部落迁移、农业发展逐渐定居。经过历代祖先勤政治理,尤为主要的是大禹治水,使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公元前21世纪其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夏朝。 根据考古文献资料,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天的河南省西部,以及黄河北岸、山西省南部地区,势力曾经到达长江、淮河之间。
周武王:约公元前1057年,武王伐纣建周,以德治国,分封鲁燕齐等诸候国,对后世造成了深远影响。直至春秋战国,形成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伟大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孙子等影响中国及世界的思想伟人。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割据局面,一统天下,开疆拓土,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对后世的中国政治和周边的民族变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没有这种统一以及开疆拓土的伟大征服,中国就难以与北方的少数民族抗争,中国的历史很可能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汉武帝:汉武帝承文景两世苦心经营,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北击匈奴,彻底解除了数百年来一直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生存的祸患,并且将中国的版图向西推进了数千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开始以一个高度文明和富强的国家闻名于世。汉族之名,即由此而始。另外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政治文化政策对后世中国影响也极其深远。
唐太宗:大唐盛世,万邦来朝,四海归附,中国的富强,无与伦比,其至今仍令无数中国人引以为骄傲。而这一富强局面的奠基者唐太宗更以其贞观之治而为后世所敬仰,其治国的方略甚至被看作是中华漫漫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者最完美的化身。而在漫长的封建集权体制下,统治者的人格和治国方略无疑会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会产生异常巨大的作用。他的贡绩主要集中于开疆拓土和巩固与发展中华多民族国家之上。
成吉思汗:12世纪末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诸部。1206年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汗国。同时,制定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创制并使用文字,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展开大规模西征,先后建立了横跨亚欧的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打通了亚洲的陆路交通线,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在西征的同时又挥师南下,不断巩固和开拓疆土。
康乾二帝:女真族入主中原后竭力开疆拓土,形成了疆域空前广大,多民族国家空前稳定的局面,中国的人口数量空前提高,这就使得中国具有难以像印度那样被完全殖民的实力。假如中国在19世纪列强的炮舰逼近的时候还像明王朝那样的话,即便中国不被殖民化,中国现在的疆域最多也就现在的三分之一。因此,清王朝客观上扩大巩固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物质基础——辽阔的疆域。
孙文:中国两千多年的帝王制的终结者,共和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其历史影响同样是深远的。
毛泽东:在中华民族巨大衰落、面临历史上少有的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他一个伟大的解放者和开拓者,所领导的革命让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列强奴役和殖民的命运,他所领导的抗美援朝等对外战争让中国人民恢复了被百年屈辱深深伤害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他所领导的革命真正是与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手的革命,是真正将中国人民引入现代社会,这场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当今中国社会,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他是两个带有根本区别的历史时期的真正的界碑。
?si=2
5.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人物
1 禹 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并传位与其子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 周公旦 平定三监之乱并首创了分封制,分封制作为中央对地方的一种基本管理制度被后世所沿用。 3 周平王 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直接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大量减少,使得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土崩瓦解。
4 孔子 开创了中国私家讲学的先河,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为文字和文化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5 蔡伦 改进了造纸术,生产出了真正实用的纸张,促进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化的传播。
6 秦始皇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专制的国家政权。 7 汉武帝 组织军队多次出击匈奴人,彻底消除了北方边境上的隐患,为长城以内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社会基础。
8 隋文帝杨广 重新实现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达四百余年的政治混乱和军阀割据。(自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到公元589年重新统一). 9 明太祖朱元璋 真正平民出身的皇帝,第三次统一了中国,推翻了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政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的平等。
10 袁世凯 为了得到临时大总统的宝座逼迫清帝退位,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最终结束。
6.中国公元前的名人历史
公元前?时间概念么,王莽建立新朝是时间是公元9年,差不多在王莽之前的历史名人都是,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春秋战国,在到秦和西汉,太多了。
夏:大禹、启等
商:商汤、名相伊尹、武丁等
西周:文武二王、吕望、周公旦等
春秋:春秋五霸,齐桓、晋文、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郑庄公、秦穆公、管仲、鲍叔牙、百里奚、孙叔敖、晏子、伍子胥、孙武、范蠡、文种等
战国:秦有秦孝公、商鞅、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白起、范雎、张仪、吕不韦等;楚有吴起、项燕、屈原等;齐有齐威王、齐宣王、孙膑、田忌、田单等;燕有燕昭王、乐毅、苏秦等等;赵有赵武灵王、蔺相如、廉颇、李牧等;魏有魏文侯、庞涓等;韩有申不害、韩非等;还有战国四公子等等。
秦:秦始皇、王翦王离父子、蒙恬蒙毅兄弟、李斯、、李信、章邯、项羽、范增等
西汉:刘邦、吕雉、张良、萧何、韩信、彭越、樊哙、陈平、周勃、汉文帝、汉景帝、窦太后(窦漪房)、周亚夫、李广、韩安国、刘安、窦婴、汉武帝、卫青、霍去病、霍光、董仲舒、司马迁、东方朔、李陵、朱买臣、张骞、苏武、汉昭帝和汉宣帝等。
遗落的百度好了。希望对你有用。
7.中国历史上十大伟人
有一种排序是这样的:
1,孔子:中国核心文化,政治理想和价值观的开创者.
2,秦始皇:中原大地的第一位统一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确立了统一的文字和制度.
3,汉武帝:中国生存空间的第一位成功的守卫者和开拓者,儒家思想的确立者,大一统的封建文化,治国理念的开山始祖.
4,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开创者,开辟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他继承和发展汉文明,并将其推向颠峰.他加强与周围少数民族联系,成为民族团结的典范.
5,李白:诗中之仙,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
6,忽必烈:杰出的军事天才,欧亚大陆的征服者,客观上极大开辟了中国的领土.他虽为异族,但却倾慕中原文化,建立了一个准中国化的王朝.
7,康熙皇帝:清朝最成功的皇帝,对外平定四方,对内改革政治经济,基本确定了中国的雏形。
8,孙中山: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推翻了2000年来的封建帝制,成为中国民主共和之父.
9,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将马列主义的精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救亡道路.
10,邓小平:他将中国从极左的漩涡中拯救出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市场经济理念,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8.历史上的孙姓名人
1孙阳:春秋时秦国人,是最早在史书上出现的一位孙姓名人,因以善相马闻名,后世也就以"伯乐"两个字来表示一个人的知人之明。
孙 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齐国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编撰成《孙子兵 法》,成为当时乃至今后的战争具有指导意义的兵学盛典。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武后裔。受庞涓暗害,受膑刑,故称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东汉末长沙太守孙坚(孙权父)。
孙 权 (1 8 2 — 2 5 2 年)吴郡富春人(今杭州市富阳县)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在位二十二年,江东六郡得以有相对安定的局面,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他重视农业、设立农官、奖励农事,兴修水利,还在山越地区建置郡县,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他派遣大将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渡海开发台湾,开拓了大陆与海岛的联系。 东汉末,孙权继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cao上表请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他屯守江浙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逐步收罗人才,发展势力。建安十三年(208年)和刘备联合大败曹cao于赤壁。建安十九年,刘备定蜀,孙权西联蜀汉,北抗曹魏,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败关羽,袭荆州人,任骠骑将军、荆州牧,封南昌侯。建安二十五年曹cao去世,曹丕自立为帝,派使者安抚孙权,封他为吴王。黄武元年(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以后和蜀魏时和、时战。在位期间,曾四改年号,称黄龙、嘉乐、赤乌、太元,七十一岁去世,谥为吴大帝。
魏国经学家兼训诂学家孙炎。
西晋文学家孙楚、名士孙康。
东晋文学家孙绰、无神论者孙盛。
孙思邈(581-682) 唐京兆华原人。少因病学医,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善言老庄,兼通佛典。隋文帝尝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唐太宗时召诣京师,年已老,欲官之,不受。高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采药治病,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后世称"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画家孙位。
五代后周名将孙方谏、诗人孙光宪。
北宋经学家孙奭、名士孙复。
明朝大臣孙承宗、孙传庭。
孙存:(1491-1547) 明滁州人,字性甫,号丰山.正德九年进士.授礼部主画,仕至河南布政使.精於吏治,尝取律之全文,以《大诰》、《会典》等与律有关者次之,附以条例、诸家注解及案例,辑为一书,名《大明律读法》。工书法。有《岳麓书院图志》、《丰山集》。
孙云球:明清之际光学仪器制造家,曾创制察微镜、夜明镜等70种光学仪器,是我国民间最早独立制造望远镜的人。
孙奇逢(1584--1675) 明清之际学者。字启泰,一字钟元,世称夏峰先生。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万历举人。明亡隐居不仕。与黄宗羲、李顒并称三大儒。力学"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初宗陆(九渊)王(守仁),晚倾慕朱熹理学,终于成为两派的调和论者。提倡不拘门户,重深造自得。著作有《理学宗传》、《读易大旨》、《四书近旨》、《夏峰先生集》等。
清朝直隶总督孙嘉淦、经学家孙星衍、经学家兼文字学家孙诒让、诗人孙原湘。
孙中山:(1866-1925)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先籍河南陈留)。幼名象,原名文,字载之,简署载,又号逸仙,人称中山,尊称中山先生,之后,章士钊首以孙中山相称,从此也就流传开来。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曾学医和行医,并留日。后组织同盟会,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后又在***人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实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孙中山全集》等。长兄孙眉,夫人宋庆龄。
相关参考
故事一:夏启“闯红灯” 按照尧舜的定下来的老规矩,禹在生前,也指定了接班人,这就是“益”,禹死后,益也萧规曹随,躲到了箕山之阳,然后故事没有重演。酋长们都不理睬他,反倒成群结队的拥戴启当老大,启
据《山海经》记载,夏启的儿子有五位,分别是:太康、元康、伯康、仲康、武观。姒太康是启的长子,也是启之后的君主。受他老爹晚年声色犬马的影响,在继位之后,他贪图享受恣意纵情疏忽国事,被后羿利用百姓心生罢黜
历史上的刘启是西汉第六任皇帝,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母亲是窦姬。刘启于公元前188年出生在山西平遥,刘启在兄弟中排名老五,后来因为刘恒的前四个儿子早死,于是刘恒就成为了长子,继承了皇位。刘启于公元前157年登基为...
夏启的父亲那可是赫赫有名,就是治水的大禹。大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黄帝玄孙、颛顼孙子,也有说法认为大禹为颛顼的六世孙。大禹的父亲为鲧,母亲为有莘氏脩己。其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帝王,他最...
夏启的父亲那可是赫赫有名,就是治水的大禹。大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黄帝玄孙、颛顼孙子,也有说法认为大禹为颛顼的六世孙。大禹的父亲为鲧,母亲为有莘氏脩己。其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帝王,他最...
夏启的身世传说和王位之争 身世传说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屈原在其《天问》中曾记载“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怀孕的涂山氏女生下了启”。 王位之争 舜以后,王权进一步
夏代国王名,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大宴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
夏代国王名,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大宴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D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
...夏启诸子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武观之乱又是什么回事?夏启的五个儿子都是谁据《山海经》记载,夏启的儿子有五位,分别是:太康、元康、伯康、仲康、武观。太康是夏启的长子,也是他继承王位成为了夏王朝的第三任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