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历史简介
Posted 时期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十六国历史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六国历史简介
1.五胡十六国的历史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至秦始皇灭六国结束
楚汉战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前202),至西汉建国结束
汉末三国时期(184-280),自黄巾起义开始,至晋灭吴结束
五胡乱中原时期(291-589),自八王之乱开始,至隋朝统一结束,其间包括八王之乱、李特起义、匈奴灭西晋,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
唐末至元朝大一统(756-1279),自756年安史之乱开始,经历藩镇割据、黄巢起义、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并立,到1279年元灭南宋结束
清末民国时期(1911-1949),自武昌起义开始,经历北洋军阀时期、新军阀时期,内战时期,至建国后结束
2.十六国历史介绍十六国各国历史(以及其它民族政权,除东晋以外)
十六国都是短命的王朝,因此没什么人专门研究它们的历史,只是一个概述,所以没什么很详细的记载。
资料: ① ② ③十六国的文学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引起匈奴、羯、氐、羌、鲜卑五个少数民族入据中原。他们先后在北中国的土地上建立政权,互相混战。
在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中,以氐族苻氏和羌族姚氏所建立的前秦和后秦的文化程度为最高,其次要算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此外,汉族人张轨、李□在今甘肃境内建立的前凉和西凉政权,更是那个时代北方文化的中心。
所以,在十六国的统辖区也曾产生过一些民歌和文人作品。 十六国时代的民歌较著名的大抵保存于《乐府诗集》所录《梁鼓角横吹曲》中。
其中如《企喻歌》出于氐族;《琅琊王歌辞》出于羌族;《慕容垂歌辞》出于鲜卑族,大致都可以考定。还有一些作品,出于哪个民族则较难断定。
除了《梁鼓角横吹曲》以外,《晋书》的“载记”部分还保存一部分当时的谣谚,如前秦时流传的“长鞘马鞭击左股,太岁南行当复虏”;“河水清复清,苻诏死新城”等(《晋书·苻坚载记》)。 十六国的文人作家以前凉和前秦为多。
前凉的张骏有乐府诗《薤露》、《东门行》两首,见于《乐府诗集》。前凉大臣谢艾的奏疏曾被《《文心雕龙》》提到,他的文集见《隋书·经籍志》著录。
西凉的李□有《靖恭堂颂》,现已失传;他的《述志赋》载于《晋书》本传,这篇赋表现了他建功立业的志趣和对西凉局势的忧虑,写得尚有文彩。 前秦的赵整有两首五言四句诗,用比兴手法对苻坚进行讽谏;还有一首琴歌《阿得脂》是杂言体,有些字句难解,大约杂用氐语。
苻坚的侄子苻朗则是一个散文家,作有《苻子》,其中有不少片断颇具文学意味。女诗人苏蕙的《织锦□文诗》虽然有文字游戏的意味,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诗人驱遣文学语言的工力,此诗及其本事成为流传不绝的佳话。
此外后秦宗□为王尚申辩的奏章,被当时人认为可与“魏之陈(琳)、徐(□),晋之潘(岳)、陆(机)”(《晋书姚兴载记》)相比;另一个出生于后秦的文人胡义周为赫连勃勃作《统万城铭》, 此外,前赵的刘聪、刘曜,割据四川的成政权的龚壮等,据《晋书》说都有作品,但这些作品均未保存下来。 关于十六国时代的文学状况,历来的史书都很少提到。
只有《周书·王褒庾信传论》曾略加论述,认为当时的章奏符檄,尚有可观之作,在文风上接近西晋末年的作家;至于诗、赋,则作者很少。其实从《晋书》及一些类书中所引《十六国春秋》的佚文看,当时也不是没有人吟诗作赋,但因为艺术价值不高,所以流传不广,均已失佚。
由你提供的线索,让我对十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谢谢您。
3.五胡十六国历史
西晋末年,居住在中国北方的部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消灭了西晋政权。
从公元前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起,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止,136年间,中国北方先后出现了成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和夏十六国,史称十六国。又因十六国政权多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建立,所以称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地域以中原为主,虽然他们之间战乱频繁,政权更迭不断,给当地的人民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干扰,但也促进了汉民族与其他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为隋唐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
4.五胡十六国历史概述,谁知道
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
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
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
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
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
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
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 分国简介 一、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 十六国之一。
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
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
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304/318-329)匈奴刘渊(刘曜)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
308年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
318年,刘渊侄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
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徙氐、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保持其部落编制,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的一部分。
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三、后赵(319—351)羯石勒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公元319年,羯族石勒自称赵王。329年灭前赵。
二年后称帝,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称后赵,极盛时占有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
351年被冉魏所灭。 四、前凉(320—376)汉族张轨 永嘉之乱后,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
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
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
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立国凡76年。
五、前燕(337—370)鲜卑慕容氏 前燕是鲜卑族慕容氏所建,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称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
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前燕社会较安定,中原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并带来了生产技术,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慕容氏灭冉魏后,迁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
皇帝慕容有后宫四千余人,僮仆四万余人,穷奢极欲,日费万金。太傅慕容评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强占田地,还封固山泽,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都要纳钱,其所搜刮的钱绢,堆聚如山。
此外,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以致府库空虚,士气低落。公元369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
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
后攻下邺城,俘获慕容,前燕灭亡 。 六、代(338-376)鲜卑拓跋什翼犍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
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
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3部,自领东部。
5.五胡十六国的历史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至秦始皇灭六国结束楚汉战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前202),至西汉建国结束汉末三国时期(184-280),自黄巾起义开始,至晋灭吴结束五胡乱中原时期(291-589),自八王之乱开始,至隋朝统一结束,其间包括八王之乱、李特起义、匈奴灭西晋,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
唐末至元朝大一统(756-1279),自756年安史之乱开始,经历藩镇割据、黄巢起义、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并立,到1279年元灭南宋结束清末民国时期(1911-1949),自武昌起义开始,经历北洋军阀时期、新军阀时期,内战时期,至建国后结束。
相关参考
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6年―334年在位。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303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
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6年―334年在位。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303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
张(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宁(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竖立者。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张轨身后继任凉州刺史。公元316年十一月,西晋消亡后,张于
张(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宁(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竖立者。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张轨身后继任凉州刺史。公元316年十一月,西晋消亡后,张于
秃发乌孤(?—399年),河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南凉国建立者,397年―399年在位。后凉龙飞元年(396年)后凉王吕光遣使署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乌孤不受。龙飞五年(397年)正月叛后凉,自称
吕光,字世明,略阳氐人,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原为前秦将领,战功赫赫。淝水之战前夕,受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诸国尽皆归附。384年十二月,东归占据凉州,收到苻坚死讯后,驻兵割据...
吕光,字世明,略阳氐人,吕婆楼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原为前秦将领,战功赫赫。淝水之战前夕,受命征讨西域,降焉耆、破龟兹,威震西域,诸国尽皆归附。384年十二月,东归占据凉州,收到苻坚死讯后,驻兵割据...
秃发乌孤(?—399年),河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南凉国建立者,397年―399年在位。后凉龙飞元年(396年)后凉王吕光遣使署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乌孤不受。龙飞五年(397年)正月叛后凉,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
秃发乌孤(?—399年),河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南凉国建立者,397年―399年在位。后凉龙飞元年(396年)后凉王吕光遣使署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王,乌孤不受。龙飞五年(397年)正月叛后凉,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
十六国之一。羌族姚苌所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盛时控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历三主,共三十四年。1基本简介后秦(384年-417年,或称姚秦)是十六国时期羌族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