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罗历史

Posted 杜甫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阳罗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阳罗历史

1.武汉港的发展历史

武汉港务集团前身是武汉港务管理局。2005年6月,由武汉市国资委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三家合资组建新的集团公司,注册资本9.4亿元,企业总资产16.6亿元,其中武汉市国资委占股份45%。

如今辖汉阳、汉口、阳逻、沌口、青山、左岭等港区,港区现有面积122.45平方公里,生产泊位43个,岸线长5868米;库场总面积43.4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20公里;锚地3处、基地16个;各类大型装卸机械215台(套);港作拖轮、驳船139艘。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一次系泊能力70万吨,设备最大起重能力50吨,集装箱吞吐能力50万标箱,货物吞吐能力3000万吨。

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钢铁、石油、矿石、建材、粮食、化肥、件杂货等各种货物的港口装卸、仓储、运输、修理及清洗服务;水陆旅客中转运输、旅游及驳船水上编解队作业服务;经济信息咨询服务;港口发展和关联项目的投资;房地产行业建筑装饰;餐饮娱乐、机械加工和旅游广告等业务。

2.罗姓的历史

罗姓源流

罗(Luó)姓源出有四:

1、据《说文通训定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以国为氏。颛顼。颛顼号称高阳氏,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他的孙子祝融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因他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他为祝融,被后人尊为火神。祝融的后裔分为己、董、彭、秃、女云、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他的孙子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建立罗国。公元前六九零年,罗国被楚国所灭,祝融子孙逐渐向南迁移,为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姓,尊颛顼为罗姓得姓始祖。。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遂以国名"罗"为氏。

2、赐罗姓而得,隋、唐、明时赐姓。

3、据《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自西周以后有罗国后人以国名为姓。得姓始祖:

4、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据《魏书·官氏志》、《通志·氏族略》、《赖氏族谱》等有关资料所载,在南北朝时,北魏汉化,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皆改罗姓,西突厥人在唐代时,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姓。清代爱新觉罗氏改姓罗,赖氏族人在春秋战国时改罗姓。

一.迁徙分布

罗国传至24世万通时,被楚国所灭,万通与次子苍噩逃至襄阳黄龙洞避隐,其长子芳噩逃往四川。周显王时,有31世罗乘迁往枝江,其孙罗守陇自枝江迁至今湖南长沙。40世罗君用次子罗珠迁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山,为豫章罗氏一世祖。唐昭宗时,罗珠28世孙罗景新迁往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31世有两支分别徙居广东大埔、兴宁。45世罗尚立,元代由虔州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明代又迁往上杭县扶阳,其子罗新松徙广东梅州。另外,罗国亡国后,罗氏有部分人从滇南、滇东迁入湄南河下游,融入泰族;迁入四川的有一部分定居阆中,后成为板楯蛮七姓之首姓大族,有的融入土家族或彝族;还有一支迁入贵州东部、南部,融入布依族;迁到湘南的,有的融入瑶族。隋唐以前,除上述地区外,罗氏还分布于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一些地方。唐高宗总章年间,有河南罗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自清代开始,居住在广东梅县、大埔、及福建宁化等地的罗氏,曾多次向台湾迁徙,还有一些人迁往南洋的文岛(印尼)等国家。其中,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县石扇堡的罗芳伯在西婆罗洲(今加里曼岛)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兰芳国,实行"兰芳大总长制",立国时间达108年(1777--1885)。

罗氏,在台湾是个较为普遍的姓氏。台湾的罗姓,来自福建宁化。主要集中居住在苗栗和新竹两县,其他各县市也散居不少。台湾的罗氏与北方的罗氏是一脉相承的。

二、迁徙分布

罗姓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罗国为楚所灭,罗姓便由原聚集地逐渐向南迁移,周末时迁至湖南长沙,产生湖南罗姓。秦汉时期,罗姓发展缓慢,但出现了罗姓当时最著名的人物罗珠,历任高官,甚至被称为罗姓人鼻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罗姓居住地战事频繁,争战不断,加之两晋时期“永嘉之乱”,罗姓族人又大举南迁,由原聚居地湖南,迁至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从此罗姓遍布于我国南方各省,成为南方一大姓氏,并且形成了八个著名的罗姓郡望。唐宋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姓族人得以繁衍壮大、播迁,罗姓名人相继涌现,郡望大量形成,在各个地区的人口比例也不断上升,从而罗姓发展进入一个鼎盛阶段。元朝后期,明清时代,外族入侵中原,为避战乱罗姓族人又一次迁徙,并与外族进行融合,促使罗姓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但后来成为汉族大姓,而且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成为名列前茅的姓氏。如罗姓在元明时期融入土家族,在清朝时融入彝族成为大姓,后又融入苗、布依、瑶、侗等族,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中的大姓。如今在我国分布广泛,但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和湖北等省,上述六省罗姓人口约占全国罗姓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

3.罗姓的历史

罗姓 源自于史书称为“祝融八姓”的后裔。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逐渐南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汩罗地区,遂以国名“罗”为氏。

罗(luó)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妘姓,出自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后裔的封地罗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妘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典籍《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始祖为祝融。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正(掌管民事、火种),后人尊为火神。因其有大功于民,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曰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诸多史书均称为“祝融八姓”。

到了周王朝时期,祝融的后裔中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宜城),称为罗国。罗国在周庄王姬佗七年(公元前690年)被楚武王熊通所灭,于原地另置鄢国。失国后的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今湖北枝江、宜宾一带),遂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罗氏。至周王朝末期又南迁至今湖南汩罗地区。

源流二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罗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罗氏,是两周时期的一种官职,专职掌管天下鸟、禽的捕捉与饲养,以供王公贵族欣赏和食用。在典籍《周礼·夏官·罗氏》中记载:“罗氏,掌罗乌鸟。”在诸侯国中,亦设置有罗氏之官职。春秋时期“好鹤亡国”的卫懿公姬赤特别喜欢仙鹤,他在宫廷的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今山西长垣鹤寨)等处均大养仙鹤,由罗氏照料。卫懿公还给他饲养的仙鹤冠有官

位品级俸禄:上等竟食大夫禄,较次者士禄。他外出游玩时必带鹤,载于车前,号称“鹤将军”。其时,专门为卫懿公饲养鹤照料仙鹤的饲养员就是罗氏。周惠王姬阆十七年(卫懿公九年,公元前660年)冬天,北方翟狄族人趁卫懿公荒淫奢侈、国人多怨的机会,从邢国的夷仪(今山东聊城)进攻卫国,攻击到荥泽时(今河南郑州广武山和大伾山以北、黄河北岸大堤以南一带地区),卫懿公慌忙发兵抵抗,征召将帅时手下大夫们都说:“君好鹤,鹤可令击翟”。卫懿公又向国人“受甲”(征兵),国人们也都说:“叫鹤去抵抗敌人吧,它们高官厚禄,我们那里比得上它们能打仗呢!”卫懿公无奈,只得带少数亲信赴荥泽迎敌,结果兵败被杀。后来宋恒公子御说连夜出兵,才将狄族人的进攻阻止住,并把卫国臣民救过了黄河,在曹邑(今河南滑县)另立姬申为新卫国君主,是为卫戴公。

在为卫懿公饲养鹤照料仙鹤的罗氏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罗氏,世代相传至今。

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改姓罗的情况出现。

4.武汉阳逻港的发展历程

港区交通便捷,京广、京九铁路连线位于阳逻港以北仅30公里,水铁联运十分便捷;公路运输更是四通八达:由汉施公路直达武汉市区并与106、318国道相通;经武汉绕城公路、阳逻长江大桥,与沪蓉、京珠高速公路一线相连。WIT码头现配有40.5吨/30米跨距的集装箱岸边起重机、45吨/30米跨距的多用途(装备自动旋锁吊具)门机和40.5吨集装箱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等一系列先进和完备的集装箱装卸设备和CTMS系统、CCTV系统等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港口装卸作业效率和通过能力得到充分保障。

2004年6月1日,经武汉海关批准,WIT成为武汉水运口岸第一家正式开展进出口跨关区货物中转业务的码头公司。2004年9月6日,武汉市水运口岸中首座“公用型”保税仓库经武汉海关批准在WIT正式成立。

2014年11月18日,在武汉新港统筹协调及湖北省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配合下,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作出了关于同意武汉阳逻港口岸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的批复。

5.阳逻是个什么地方,在中国有没有一席之地

阳逻 武汉地处华中腹地,是长江中游最大的都市,既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正处于东西向长江一级经济带和南北向京广线一级经济带的交汇点上。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位于武汉东部重镇——阳逻,西距武汉中心城区20公里,是武汉的“东大门”。作为“市区共建”的重点省级开发区,阳逻在武汉市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及建设“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进程中承担着东部桥头堡的作用,是武汉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区域优势 1、交通优势 水运:拥有阳逻深水良港,武汉市正在以此为核心打造长江航运中心。 公路:经汉施公路(一级路面)与汉口市区直线相连;经武汉环城高速公路、阳逻长江大桥与青山、武昌及武汉化工新城相连,并与沪蓉、京珠高速公路一线贯通;经106、318国道及江北高速公路、武合高速公路通达鄂东、皖南、豫南。

铁路:京广铁路有专用线延伸至开发区并设有编组站;距京九铁路新洲站仅30公里。 空运:经武汉环城高速公路至天河机场仅30分钟车程;阳逻机场距工业园区仅5公里。

阳逻这种水铁公空大交通汇集一地的格局在华中地区十分罕见,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水陆联运。 阳逻发展概况 综述 形成了港口物流、能源工业、纺织服装、钢材深加工、设备制造、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几大产业集群。

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武汉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阳逻电厂、一冶钢结构、江南集团、升阳食品、武船重工、浦项耐火材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武钢阳逻钢材深加工基地、亚东水泥、一棉纺织集团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德国西门子输配电、北新建材等一批项目即将开工,阳逻开发区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展望 武汉2020年新建6个城市组群 建成区面积将翻番 到2020年,该市建成区面积,将在目前400平方公里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800平方公里。不过,“扩张”方式不再是“摊大饼”式地建设环线,而是在主城区周边布局6个城市组群。

昨日,记者从青山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辅导报告会上获悉,新建的6个城市组群,每个大体上容纳30万—60万人,而像围绕新洲区的阳逻武汉新港建设的城市组群可能达到100万人。各城市组群的功能都比较完善,并与主城区的城市组团相互配套,之间建立起快速通道。

据介绍,过去建设环线的“摊大饼”做法,已带来功能不全、交通拥堵、生活不便等许多问题,武汉的城市化发展不会再走这条老路。 新增400平方公里建成区,居住人口将来自三大方面。

一是中心城区分流出去一部分,目前正在做规划,初步考虑为50万—100万人。二是要承接该市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该市的城市化率将从目前的60%多提高到70%—80%以上。

三是承接省内外向武汉聚集的人口。 教育 教育机构:阳逻目前有: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目前全省唯一一所具有学士学位授权的民办大学),湖北大学阳逻分校,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随着武汉经济的不断发展,武汉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也将会有全国各地的学生来到阳逻! 历史文化 阳逻的历史文化 阳逻古名逻汭,又名若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考古证明,早在殷商时期,即有人群"依山结茅"、"逐水而居",周期,已成著名"水埠"。公元前537年,"楚子伐吴,济于逻汭",阳逻开始成为军事要塞。

三国时期,因其地在长江之北,《水经注》谓"水之北为阳",又因孙、刘联军,北拒曹操,刘备士卒在此"旦大逻吴兵之至",遂取一"阳"一"逻"名之,"阳逻"自此得名。 隶属。

公元前1000年左右,阳逻辖于西周之邾国,及属楚国邾邑;秦属邾县,汉属邾县,衡山郡;隋、唐属西陵县,宁属南安县,元、明、清、民国属黄冈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新洲县,现属武汉市新洲区辖。 建置。

阳逻自西周起,即为历代闾、亭、里、保、社、区、乡、镇等基层政权所在地。明置中和乡,辖里,里辖分区,设乡长、里正。

清置阳逻镇,属厢坊乡,辖里、甲;镇郊属中和乡,辖保、甲,设乡长、镇长、里正、保长、甲头。民国改阳逻镇为黄冈县第六区,设区长、保长、甲长;区郊辖联保(后改为乡)、保、甲,设联保主任,保长、甲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置阳逻镇属新洲县第十二区,辖一、二两街。1953年,阳逻镇自十二区析置,改建为新洲县辖镇。

1958年,阳逻人民公社成立,阳逻镇改属阳逻人民公社;1959年,镇、社分设,阳逻镇恢复为县辖镇。1961年,阳逻人民公社改建为阳逻区公所;1975年,复改阳逻区公所为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阳逻区建制。

1986年,镇、区合并,成立阳逻镇,建立镇人民政府。2000年6月,改镇政府为"新洲区阳逻街道办事处"。

1991年12月,武汉市委、市政府批转新洲县委、县政府《关于加速阳逻开放开发的实施方案》,着手阳逻开发建设。1993年2月,组建新洲县阳逻开放开发办公室,负责阳逻开放开发。

1996年2月,成立中共武汉市阳逻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武汉阳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代表新洲县委、县政府行使权力,领导阳逻招商引资及开放开发事宜。

6.武汉阳逻港的介绍

武汉国际集装箱转运有限公司(WIT)系长江中上游首家由外商控股的中外合资港口企业, 位处武汉阳逻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现拥有两个5000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是长江中上游第一个按国际标准设计的专业化集装箱码头。码头前沿江宽1600米,岸线平顺,地质结构稳定,不淤不滞,水深常年保持在7米以上。由于高标准的设计,码头平台在百年一遇洪水期仍高出水面1米,因而码头不会受长江枯水、洪水季节影响,常年可停泊5000吨级船舶和宽身浅底的万吨级船舶,能适应长江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是长江中游最佳的深水良港。2015年1月27日,随着首批从智利进口的车厘子集装箱货柜抵达武汉阳逻新港,并通过了当地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查验、检疫等流程,未来一至两天将投放市场,从而结束了武汉不能直接进口水果的历史,武汉阳逻港口岸就此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进口水果指定水运口岸。

7.影响肇庆历史的重大事件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l101年),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ll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 肇庆历来是西江流域的政治中心.西汉元鼎七年(公元前l10年),汉武帝在高要设盐官,是全国36个盐官之一.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晋武帝在高要置西江督护府,管理西江流域土著民族事务.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梁武帝升高要为郡,并把广州都督府设在高要,统辖岭南13州.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期间,在这里招收俚、僚子弟兵,积蓄力量,其后北伐侯景,并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陈时广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府从广西梧州移驻肇庆,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才迁往广州,历时182年.1646年,朱由榔以肇庆府署为行宫,即位称帝,改称永历,在肇庆组织军民抗清.清代在省与府之间设道,如分巡肇罗道、分巡肇阳罗道、分巡广肇罗道等,道台多设在肇庆.1912年以后,先后设肇罗军政分府、肇阳罗镇守使署、西北军绥靖委员行署等于肇庆;1936年,设置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12个县. 建国后,肇庆一直是高要县、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地区行政公署的驻地.1988年3月,肇庆改为省辖市,辖端州、鼎湖两区和高要、广宁、四会、新兴、罗定、云浮、德庆、郁南、封开、怀集10县.1995年,云浮、罗定、郁南、新兴等四个县级建制从肇庆市辖区划出,另外成立云浮市.到目前为止,肇庆实辖端州、鼎湖两区,高要、四会两市(县级),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及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

8.耒阳的历史人物,你知道吗

耒阳的历史名人及风俗 风土人情 语言 俗云:“远亲不如近邻,进邻不如隔壁”。

“邻居挑得好,一生少烦恼。”耒阳人很重视邻居关系,也很善于调节邻居里关系,家里杀猪,给全村人送上一碗猪血;小孩满三朝给全村送一碗米粉,二个红鸭蛋;生日喜庆,接了粑粒、吊粒,也要给邻居里送上一份;妇女走了娘家回来,也要给邻居里送一份“话茶”;休闲时,邻居里坐在一起扯谈,以增进关系。

邻里有无互通,喜庆共享,危难共济,丧葬互吊,祸福与共。 至于马家巷的由来,大多耒阳市民都不是很清楚。

三国时,张飞猛勇无比,常打胜仗。他的那匹战马——乌龙驹。

更是灵敏非凡,通晓人意。这天,张飞把队伍拉到耒阳休整。

当时耒水因时常泛滥,老百姓筑起的堤防常被冲垮。有天晚上,张飞被马叫惊醒。

揉眼一看,原来是自己心爱的战马在向西南方向狂啸。张飞感到奇怪:难道西南方向发生了什么事不成?这样一想,他明白了:莫非是连日暴雨要冲垮大堤。

于是骑上乌龙驹,唤起军民,加固河堤,堵住了洪水,为耒阳百姓立了一大功。百姓为感谢张飞及乌龙驹,便用石头雕制了一个马槽,供乌龙驹吃饲料。

后来,张飞领着军队,骑着乌龙驹又打仗去了。那马槽的存放地点便取名为马家巷。

解放后,马槽移至文化馆,现在蔡候祠内保存。 要说杜甫来耒阳嘛,那是耒河发桃花水时,坐船来的。

不料船到中途,又连日大雨,搞得山洪爆发,树屋横卷,人畜漂浮。杜甫这时还算命大,有被洪水卷走,把船停在方田驿。

杜甫上得岸来,打听到耒阳的县令姓聂,叫聂……聂什么的去了?好在杜甫知道他的名字,因为这个聂县令是杜甫的早年朋友。于是就写了封信,要船家送到县衙。

那聂县令接到杜甫的信,本要去探望,只因抢险救灾,一抽身不出,便派人为杜甫送了些干牛肉和白酒,还邀杜甫来城里玩。杜甫等洪水退入了河槽,船能沿河拉纤行走,才随船来到县城,找到聂县令。

聂县令见这阔别多年的好朋友,当然高兴罗,于是叙旧聊心,开怀畅饮,喝醉了,由行役搀扶杜甫口船歇想。 杜甫被送到东门河畔,见河中有个小洲,洲上绿阴片片,繁花点点,一派盛世景色,就问衙役:“日前洪水漫岸,此洲不见水漫痕迹,倒还鲜花遍地?”衙役说:“此为鸭婆洲,洲随水涨,水涨洲浮,别说是这般大水,就是洪水浸天门,他淹不了这鸭婆洲呀!”杜甫听着新鲜,看着高兴。

他上船后,哪还顾得休息,便要船家开船去鸭婆洲。鸭婆洲上住着三、五户人家,家家和善好客,见杜甫是个脚穿朝靴的稀客便招呼进屋,以酒相待,并搭拉起鸭婆洲的来历,说鸭婆洲原是天上的一只仙鸭,因偷身来耒河洗澡,被玉帝贬下凡来,才成了这块鸭婆形的绿洲,随水沉浮……杜甫听得兴起,抒了口气:“敢莫别有天地!”在那兵荒马乱年头,历经长期流亡生活的杜甫,能遇上这么个“别有天地”的鸭婆洲,自然感慨万千。

他在这鸭婆洲上,一连喝了好几户人家的待客酒,直喝得醉上加醉,这才叫船家回东门河畔。这时洪水虽退落了不少,但水位还够高的,离河岸只三两尺,流势相当大。

杜甫乘着酒兴,站立船头,正在推敲这“别有大地”的诗句,不料那船一离洲,颠簸不定,他一不小心,栽到河里去了。船家及洲上百姓连忙打捞,七捞八捞.只捞得一只朝靴上来。

杜甫被大水卷走了! 当地百姓和聂县令得知这个消息,又沿河打捞,哪里捞得到?直到大水退后,有个打鱼的,从耒河下游,发现一具脱靴尸体,经聂县令认定是杜甫的遗体,这才运回县城,按杜甫生前喜爱鸭婆洲的意愿,将靴于及遗体,用厚礼安葬下来。 |那鸭婆洲因留有杜甫的靴迹,后人为纪念杜甫,把鸭婆洲改称为靴洲,还在杜甫坟冢处,建立了杜工部祠、杜陵书院。

三国时期,徐庶推荐庞统去辅佐刘备。刘备见庞统相貌丑陋,就派庞统来耒阳当个县令。

庞统到耒阳后,心中闷闷不乐,借酒消愁,三年不升堂理事,大小案件一律压着不判。耒阳百姓议论纷纷,状纸告到刘备那里去了,刘备立即派义弟张飞去耒阳考察庞统政绩.庞统知道张飞爱呷酒,怕他酒醉误事。

就吩咐各家酒店,卖酒一律参水。同时又传呼所有案犯人员,都到县城听候发落.张飞来到耒阳,虽四处喝酒,但只饱不醉。

一进县衙,便斥问庞统.“为何积压案件不判?”庞统说;“区区小事何足为奇!请三将军明日看我断案就是。”第二天,庞统升堂。

公堂上跪着黑压压的一大群原告、被告,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求诉状.庞统说:“尔等不必争先恐后,只管同时诉来.”于是叽哩狐啦,吱吱喳喳几百张嘴同时诉状。张飞在一旁听得稀里糊涂不知所云,庞统则时而点头,时而皱眉,胸有成竹,他一边听诉状,一边判案,三年积压官司,当着张飞的面,只用三天就结得一清二楚,使人心悦诚服。

百姓公认庞县令判案公正廉明。 “好一个奇才,竟有眼观千人面,耳听万人言的本事”,张飞觉得庞统当一名小小县令确实大材小用了。

于是急忙回朝复命,刘备大喜。马上派人将庞统接去,封为左军师。

耒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庞统的官司,三年积案三日清。 耒阳的语言 耒阳市辖区内的方言主要是耒阳话,其内部又有东乡口音,西乡口音以及北乡口音。

以前的出版物。

9.白莲教的历史

白莲教的历史渊源(一)

白莲教源远流长,是一个秘密的宗教结社,南宋初年已出现于江苏昆山。元、明时期有很大发展,分成为很多支派,分别称大乘、混元、收元等名目,成员十分广泛,有农民、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小业主、雇工等,也有一些太监、王府包衣、庄头、绅士、书吏、差役等参加。

白莲教“政体尚专制”,始终实行严格的家长制统治,等级森严。由于其本身又分成许多别支,故派系的教首只掌握本派的大权,采取父死子袭的权力继承方式。不容外人觊觎。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收门徒的多寡,以纠合人数多者称为大头目,人数少者为小头目。教首的弟子们,随着本身力量即所收教徒人数的不断增长,独立倾向也在逐步加强,如果条件成熟,最后也会走上独树一帜的道路。

白莲教传教的方法是:传教者“或充医卜,或充贸易,遍历各村,亲去传徒”,在穷苦的下层群众中招收信徒,并将其组织起来。

白莲教教徒在日常只是烧香礼拜,讽诵或由教首讲解经卷、咒语、口诀、歌词(除教外,突出敬孝行善、三皈五戒等),以虔修来世,并达到求福避祸的目的。“习教的人各出银两,交与掌柜的收下”,称为“根基钱”。钱数不等,少则一、二百文,多则几十两、上百两。各地的小教首每年或几年向本派教主输钱,曰“朝贡”。如乾隆五十五年至五十七年,白莲教首刘之协、宋之清等人就将所收教徒的部分打丹(将姓名、籍贯写于黄纸,向空焚化,名为打丹,又名升丹)银二千两陆续送交被发配到甘肃隆德县的师傅刘松手中。

白莲教徒从明万历到清康熙时百余年间,刊刻了许许多多的经卷。几乎所有的白莲教经卷,都宣传“两宗三际”、弥勒下凡和劫变观念,宣传“真空家乡,无生父母”的信仰。据白莲教的解释,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叫做明暗“两宗”相互斗争的势力,明就是光明,代表善良和真理;暗就是黑暗,代表罪恶与不合理。这两方面,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在不断地进行斗争。弥勒佛降世后,光明就最终战胜黑暗。这就是所谓“青阳”、“弘(红)阳”、“白阳”的“三际”。

白莲教的历史渊源(二)

清乾隆年间,白莲教支派林立。混元教和收元教是其中重要的两支。

乾隆三十九年(1774)初,河南鹿邑人樊明德在家乡创立混元教,并将其迅速传播到河

南归德、陈州、汝宁和安徽颖州等府。第二年便遭到清政府严厉镇压,樊明德等十三人

被判处死刑,他的再传弟子刘松被发配到甘肃隆德县,混元教处于瘫痪状态。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混元教徒、安徽太和县人刘之协“来至刘松配所探望,与

刘松商复旧教,并以混元教破案已久,人多不信,必须另立教名。随商同刘松,改为三

阳教……欲觅一人捏名牛八,凑成朱字,伪称明朝嫡派,将来必然大贵。又指刘松之子

刘四儿为弥勒佛转世,保辅牛八,入其教者可免一切水火刀兵灾厄。并推称刘松为老教

主”。

乾隆末年,收元教在鄂西北地区进行活动,主要分为襄阳宋之清和房县王应琥两支。

湖北襄阳人宋之清是收元教支派三益教创立者姚应彩的再传弟子。他本人亦收襄阳总差

役齐林等人为徒。乾隆五十四年(1789),他又拜刘之协为师。三年后,宋之清因传徒

日多,与刘之协发生了争教事件,遂自立一教,名为西天大乘教。从此,他“自行兴教

捏称弥勒转世,必须学习西天大乘教,躲避灾难”并将其活动的重点放在阶级关系紧

张的川楚陕三省交界地区,让弟子们广收徒众,扩大组织。与此同时,王应琥也在湖北

、四川交界地区大力发展组织。以宋之清为首的收元教,为把农民群众从宗教信仰的迷

雾中吸引到自身的解放上来,宣传“习教者,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周行天

下”,“从教者先送供给米若干,入教之后,教中所获资物,悉以均分”,“习教之人

不携资粮,穿衣吃饭不分尔我”等等,以及随后逐步散播的“弥勒转世,保辅牛八”

这一披着宗教外衣的政治性预言,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群众,扩展组织的工作进行得十分

顺利。其弟子中,湖北襄阳总差役齐林,对收元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的襄

阳黄号,以及四川起义军大部分领袖,如姚之富、樊人杰、王光祖,冉文俦、孙赐俸、

徐天德、冷天禄、王三槐等等,都是齐林的弟子或再传三传弟子。齐林势力和影响已超

过宋之清,川楚院起义基本上是由齐林系统的教徒发动和领导的。

相关参考

历史教学中如何形成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人们在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而成的,他揭示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在表述历史概念时,既要体现历史事物的时、地、人和事的

历史唯物观与历史唯心

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一、社会历史观的含义和两大派别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变迁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历史唯心主义简称唯心史观

清朝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求好看的历史穿越 历史军事 架空历史小说

求好看的历史穿越历史军事架空历史小说  历史军事架空穿越类  汉献帝新传(汉)  调教初唐(唐)  千夫斩(清)  大唐万户侯(唐)  名门(全架空(唐))  大明官途(明)  血沃轩辕(明)  诸夏

国外历史课

1.美国的历史课正如中国中学历史课包含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美国中学历史课也是包含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但美国中学历史课把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地域的历史,不同主题的历史又划分成了很多不同的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大事件

中国历史大事件中国历史简介中国的历史起源中国的历史的全过程中国多少年历史?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简称中华上下550万年![奸笑][奸笑]朝代/寿命原始人(440万年)部落(8万年)三皇(没有记载)五帝

历史,历史,历史!!!!!!!初二

给你找了很多个你自己看看吧要快点不然有的网页就无效了://xdz100/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65://soabc/://chat.pep/lb5000/topic

2015中考历史历史热点

中考历史热点1901~1980中国史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因为历史概念是根据历史背景、存在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三部分概括而形成的。由于历史概念是史实的抽象和概括,它上承史实,

历史知识—中国朝代历史

中国朝代历史(五)北宋1.时间:960年—1127年2.第一任君王:赵匡胤3.其他重要君王:赵光义、赵恒4.建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5.重大历史事件:(1)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

历史街区申报

1.创建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历史文化是什么意思创建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历史文化的意义:一、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目的是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二、历史文化

教师历史

1.我的历史老师作文随风来,随风去。回忆往事,历史的记忆挥之不去……我酷爱历史,更喜欢我的历史老师,还有那“历史悠久”的历史课堂。初三,我们有了新的历史老师,开辟了我们的历史课新概念。她,一米六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