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战略决战
Posted 战役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性战略决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性战略决战
1.对比作为历史性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重大军事意义比较
1、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淮海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严重动摇了国民党上下的独裁梦想。同时,我军的力量大增,士气高涨,大大增强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此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瓦解。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展开打好了基础。
3、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中外历史上的十大战役
我知道你想要比较有历史作用的战役情况,好吧,那就送你十大战役,不过,你只要求了十大战役,我只能挑比较重要的说。
(但字数有限,如果超过一万字我就得减掉一些) 十字军东侵 1095年11月,法国克莱蒙城郊外的空地上,集合起了大批教士、封建主、骑士和老百姓。 在初冬的寒风中,万头赞动,人声嘈杂。
太阳升到了树梢,只听得一阵号角伴着鼓声,一队人举着巨大的十字架从远处走来,后面是一辆装饰华美的大马车。十字架被安放在用石头和泥土筑成的约3米高的台子中央。
教皇乌尔班二世从停在台旁的车中走出,登上了高台。 二百多名手执长矛的卫兵在台子四周肃然环立。
人群安静下来,人们的视线集中到了教皇身上,等待着这场宗教大会的主角发话。 立在巨大十字架前的教皇,挺了挺身,举起手中的《圣经》,用铜钟般洪亮的声音说:“上帝的孩子们,现在,在东方,一个叫做什么‘伊斯兰教’的异教教徒们,正在迫害我们的东正教兄弟。
耶稣圣墓的听在地,圣地耶路撒冷已被那些异教徒们占领。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那些异教徒是一群恶棍、魔鬼。
主已经在召唤我们,去投入战斗,到耶路撒冷去,去消灭那些恶魔,去解放‘圣地’!为解放‘圣地’而战的人,将来他的灵魂都可以升入天国!” 听众狂热的宗教情绪被煽动起来,“拯救东方兄弟”、“消灭异教徒”、“解放圣地”的喊声此起彼伏,回荡在旷野。 教皇继续说道:“教民们,那东方的国家,遍地是牛乳、羊乳和蜂蜜,黄金宝石随手可拾。
谁到那里不会成为富翁呢?去吧,把十字架染红,作为你们的徽号,你们就是‘十字军’,主会保佑你们无往而不胜的!” 如痴如狂的骑士,封建领主和平民们,欢呼着,跳跃着,争先恐后拥上前,向教皇的随行人员领取一块红布做的十字,戴在自己的胸前或肩上。 凡是戴上这块十字红布的,就算走上了“主的道路”,成为了十字军的一员。
教皇的号召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西欧各地。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渴望到富庶的东方发财的骑士以及一心想着扩充自己政治经济势力的大小封建领主们,纷纷组织成了十字军。
第二年春天,法国北部、中部和德国西部穷苦农民组成的十字军,首先分别从本乡出发,踏上了征途。 他们衣衫褴褛,有的还拖家带口,幻想着到富饶的圣地去安家乐业。
然而,这批乌合之众的“穷人十字军”,历尽艰辛到达小亚细亚草原时,他们遇到的是塞尔柱土耳其人装备精良的铁骑。一场恶战之后,“穷人十字军”大部分被歼灭,只有一些人侥幸逃回,他们带回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悲伤与惨痛的记忆。
秋天时,由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开始从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西部出征。他们由封建领主率领,武器准备精良,组织也比较严密,总数约四万人。
经过小亚细亚半岛,向耶路撒冷挺进。 这时的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处在塞尔柱土耳其人的统治下,实际上已经分裂成一些各自独立的小国。
面对这支强悍的十字军,这些小国难以组成统一的反抗力量。十字军一路得以胜利进军。
终于在1099年7月,攻陷了耶路撒冷。疯狂的十字军士兵,开始了大规模的抢劫和屠杀。
在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一万多名无辜的平民男女老幼全部被杀死,鲜血流成了小河。 十字军在宫殿、寺院和民居四处搜掠着金银财宝。
他们居然订下这样一条规矩:谁先闯进某家宅院,谁就是这座宅院的主人。整座城市被洗劫一空,十字军将士人人都发了大财,一夜之间变成了富翁。
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 然而,这些国家并不稳固。
到1187年时,东方人民在能征善战的领袖萨拉丁领导下,最后消灭了十字军主力,收复了耶路撒冷。德国皇帝、英国和法国的国王又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侵,也都以失败告终。
13世纪初组织的第四次十字军远征,计划是乘坐威尼斯船只去进攻埃及。 而在威尼斯商人的怂恿利诱下,十字军的进攻矛头指向了东罗马帝国。
这批欧洲骑士,毫不留情地进攻和抢劫了信奉同一个“十字”的国家,早已忘记了收复“圣地”的圣谕,暴露出了他们所谓的征讨异教徒不过是侵略的借口。拜占庭帝国近千年的文化艺术珍品遭到彻底的抢劫和破坏。
十字军远征共进行了8次,历时近200年。到1291年,十字军占领的最后一个陆上据点阿克城被穆斯林攻克,至此,十字军东征告终。
在十字军东征中,欧洲的骑士、封建领主和教会大发横财,却没有给劳动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许多农民被编入十字军后,一路上受冻、挨饿、生病、阵亡,还有不少人被抓去卖为奴隶,成千成万的农民就这样惨死他乡。
而最悲惨的还是“儿童十字军”。那是在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骗、煽动下,3万多名儿童参军。
他们大多是农家孩子,年龄不超过12岁。在法国马赛集合后,被送上木船渡海“东征”,结果,有的船遇风暴,沉入大海;有的船到埃及,船上儿童全被船主卖为奴隶。
在德国,也有2万儿童受骗参军。他们好容易翻越阿尔卑斯山,就饿死了一大半,剩下几千人到了意大利,又被拐卖掉不少。
“儿童十字军”坑害了5、6万天真无辜的孩子。 从1096年到。
3.历史性问题
城濮之战发生于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它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第一次战略决战。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晋军善于“伐谋”、“伐交”,并在战役指导上采取了正确的扬长避短、后发制人的方针,从而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楚军,“取威定霸”,雄踞中原。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退避三舍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退避三舍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
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
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
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
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4.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于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5.以"弘扬西柏坡精神,做西柏坡精神传人"为话题写一篇1000—1500
西柏坡—这个家喻户晓的革命圣地;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这个原本只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人家的普通山村。
这个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却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新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指挥和领导中国革命斗争和战争略变的情景已成为珍贵的历史和难忘的回忆。当然,西柏坡的精神,依然还在,它是鼓舞和激励我们打赢当前改革攻坚战,把建设新中国和改革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推向21世纪,建设奔小康社会。
新中国党历史上最重要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这里召开的,毛主席著名的二个“务必”也是在这里提出的,西柏坡以独特的贡献,荣载于中国革命史册里,在中国革命史上竖起了一座永远不朽的历史丰碑西柏坡的精神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和独特的,其基本内涵和本质就是;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实现历史性地转变。这种精神指引和鼓舞着中国人民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顺利地解决和完成了由夺取政权到转到和平建设的历史性课题。
几十年来,西柏坡精神始终在中国革命事业和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上有着巨大的作用。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我们中国的优良作风,在全面做到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务必做到有真求实。
就必须务必牢记两个“务必”一如既往的发扬谦虚敬慎、不骄不傲、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坚强不息、任劳任怨、坚持到底的作风。树立良好的作风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明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以奋发向上、一往直前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百折不挠、任劳任怨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
要有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励精图治、艰苦创业。
努力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新进步和新成绩,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都要有新举措,不断地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更加的进步。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更应该把西柏坡精神继承和和发扬下去,在新世纪里赋予它新的思想内涵和实际意义。
我们要秉着两个“务必”的精神,在学习上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能吃苦耐劳、上课认真听讲、不打架的传统和优良作风、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学习,不要胡思乱想。把学习和帮助他人放到最前头“规范管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持续发展”的治理方针落到实处,为自己的学习生涯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后勤保障基础,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砖添瓦,为奔小康社会加强改革和发展。
西柏坡的精神赋予了我们精神上的力量、勇气和信心,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的前进。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要用西柏坡精神去完成我们的学习生涯。
我们的学习生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学习的道路上,肯定有很多的坎坎坷坷在等待着我们,在等待着我们去克服它们,去解救他们,所以我们应该提起勇气,鼓励自己,给予自己信心,去克服空难,战胜自我,走向成功。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中,有很多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的溺爱之下长大的,依赖父母,自私自利、不自立、不自强,在家依赖父母,在外依靠老师同学和社会。
这样的人,是不会走向成功,完成他自己的学习生涯,成就大业的,也不会在社会不会有立足之地的。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学习西柏坡精神,坚韧不拔、坚强不息、奋发向上、百折不挠、谦虚敬慎。
除了这些,我们也要用心去爱这个世界,用心去温暖这个世界,去温暖那些需要我们需要帮助的人。去奉献,要学会感恩,要时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要知难而进,不要知难而退,要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不断的改进,让西柏坡这个照明灯,来指引和陪伴我们前进吧!西柏坡精神告诉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坚韧不拔、任劳任怨、一往直前、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干,去奋斗,去闯荡,去开拓。我们要勇往直前的往前冲!弘扬西柏坡精神,做西柏坡传人。
6.二十世纪十大战役
/asp/Article.asp?ArticleId=777 二十世纪十大战役 吴 鑫 曹志刚 前言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 术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 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
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 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一 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60、70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后,战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尽管临近世纪末,战争仍处于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期,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显示出陆、海、空、 天、电全维立体作战的信息化时代战役特征和高效、低耗、精确、灵敏、即时等战役特性。
随着通 讯、指挥、控制、打击等战争手段日益完备,一些战术、战役行为往往能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战 役、战术3者的界限更加难以区分,战役层次在战争中的轮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纪仍有 许多战役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1)“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
“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
英法联军为减 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
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15~3 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 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 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
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 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
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 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
英法联军以伤亡6 1.5 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 联军的计划。
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 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
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2)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 飞机问世后最大规模空战。
“千里眼”帮忙。德国损失飞机1700余架。
为对抗希特勒发动的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德之间爆发了空军诞生以来最大的空战。德空 军此战严重受挫。
丘吉尔评价说:“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的人(英国民众)从如此少 的人(皇家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此役德空军出动了约1300架轰炸机、900架单引擎攻击机和120架双引擎歼击机。
英 国空军参战飞机最多时约650架,但掌握了先进的雷达技术,借助雷达帮助,使德军始终未能夺 取制空权。 1940年7~10月“不列颠之战”最紧张激烈的4个月,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 5架。
纳粹德国损失飞机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严重受挫。其入侵英国的企图被 挫败。
(3)大漠“猎狐”——阿拉曼战役 非洲战场转折点。德军作战密码被破译。
希特勒非洲军团残部被迫开始大撤退。 阿拉曼战役是二战时非洲战场转折点。
由蒙哥马利统率的英第8集团军迎战号称“沙漠之狐”的 隆美尔率领的德意军队组成的非洲军团。此后,盟军完全掌握了非洲战场的主动权。
1941年6月,非洲军团连败英军,进抵阿拉曼防线。整个北非几乎垂手可得。
但连续作战 使非洲军团成了强弩之末。英军速调8个旅在阿拉曼一线严阵以待。
1 942年6月30日,隆 美尔发动进攻。到7月3日,4次大规模进攻均告失败。
双方形成僵持状态。8月中旬,蒙哥马利 接任英国第8集团军司令。
此时,英空军对德空军比例达5∶1,坦克数量超德军一倍。8月30 日,孤注一掷的隆美尔发动第二阶段攻击。
但英国人已破译德军密码电报,知其进攻计划的每一个 细节。结果,隆美尔的这场豪赌变成了德、意军队的自杀性攻击。
1942年10月23日夜,第 8集团军展开反攻,对德军形成围歼之势。11月4日,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带着仅 剩 5万余人的非洲军团,从阿拉曼开始了大撤退。
(4)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 双方海上编队在炮火射程外以舰载机实施突击。日本损失航母4艘、飞机285 架。
以战列 舰为主力的巨舰“大炮主义”成为历史。 1942年4月18日美军空袭东京后,日本决心夺取中途岛,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以保障 本土安全。
此役,日动用了包括8艘航母(舰载机400多架)在内的舰船 200余艘,由山本 五十六海军上将指挥,分南、北两个编队对中途岛发起攻击。由于美军破译了日海军密码电报,掌 握了日进攻意图,美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指挥特混舰队在中途岛附近,隐蔽待机。
6 月4日,日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率队进至中途岛西北海域,派出飞机108架轰炸中途岛。美岸基机 升空迎战。
南云下令已挂上鱼雷准备攻击美舰的第2波飞机改装炸弹攻击中途岛。此时,美特混舰 队接近。
南云急忙命。
相关参考
蒋介石为何放弃持久消耗战的战略,执意要第三战区官兵继续与日军决战
日军占领大场后,中国军队已无力抵挡淞沪的日军,中国军队一线兵团主力部队和预备部队大部分也调至上海,甚至长江南岸守备区、杭州湾北岸守备区防备日军登陆的保障部队也被调至上海。中国军队主帅顾祝同、陈诚等人建
淞沪会战意义:改变中日战略轴线中日的淞沪大会战,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战略历史上的大问题,当时蒋介石决定将主力东调,寻求上海决战的
由中国博纳影业投资的战争大片《决战中途岛》正在热映。影片高度还原了中途岛海战的惨烈场景,赢得大批观众的喝彩。回顾二战历史,这场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转折,直接影响了整个战区的战略平衡。今天,保密君要同
1.土城战役的历史作用最后要指出的重要一点是:我们今天提出研究土城战役的战略意义,还在于它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使其在这次战役中得到了一次较大的升华。由于土城战役的战略目的和决战性质决定了该战
...邦后方稳固,兵强马壮;而项羽却三面受敌,粮草不继,战略形势明显处于劣势。项羽没有办法,只能与汉王讲和,约定以鸿沟为界,双方相安共处。但是,刘邦在张良、陈平等人的劝说下,很快背弃和约,向楚军进军,双方在...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
文|周渝战争刚刚打了两年,形势发展对蒋介石愈来愈加不利,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力量对比悬殊的距离大大缩小了,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因势利导,把军事攻势引向就地歼灭敌人重兵集团的战略决战。从1948年9
宋老生,霍邑的镇守者,麾下有精兵两万人。作为得知李渊起兵后,隋朝方面派出的第一路阻击者,他的战略任务比较明确,那就是滞缓李渊军的攻势,为朝廷召集大部队前来征讨赢得宝贵的时间。因此自从与李渊的部队相遇后
发生在1639年历时3年的松锦之战,是明清生死存亡,而又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场大决战。为此,双方均投入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以皇太极的智慧,和八旗子弟这支虎狼之师的浴血奋战取得战争胜利,而终结。此役,为日...
西柏坡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意义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二、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