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服装的历史

Posted 和服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服装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服装的历史

1.有关日本服装发展史

由于其他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日本服装发展史可以被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的阶段: a)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Asuka,奈良) b)日本本土风格 平安时代.镰仓.Muromachi(正志),Momoyama(桃山町)和Edo(江户) c)对西方文化的适应 (明治,Taisho(大正),Showa(昭和)和Heisei(平成))正是在平安时代日本本土文化开始蓬勃发展.而在Edo时期,日本的文化已经进入全盛阶段。

一.弥生,Kofun,Asuka,奈良时期(到公元794年) 养蚕技术和纺织技术在弥生时期开始兴起(约公元前500年到约公元前300年)。在Asuka时期(552—646)派到中国的使团为日本带来了佛教、儒家学说和其他许多 隋唐时期的文化。

比如在710年建立的奈良(Nara)就是严格按照当时中国长安的模式建造的,当时日本政府的组织结构、贵族以及法庭官员的服饰规则也遵循了中国的 风格。 二.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 794年,皇宫从北奈良迁到了Heian-kyo(即现在的东京)。

在平安时代的早期(794—897),日本一直与中国唐朝保持着联系。894年以后,与中国的来往终止了。

而从897到1185这段时期被称为后平安时期,或后Fujiwara(藤原)时期。当时日本试图发展其自有的艺术风格,织物设计形式和社会各个阶层服饰风格的发展清楚地证明了当时的变化。

在许多正式的场合,平安时期宫廷中的女人穿着多层的服装,她们小心地搭配各层的颜色,这些颜色在颈部、袖口和衣服的下摆是可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Utiki这一层,即被称做Kasane-irome或Kasane的带衬里的长袍。每一层都比它外面的一层更长,从而露出每一种颜色的边缘,产生吸引人的效果。

三、镰仓时期(1185—1333),Muromachi(正志)和Momoyama(桃山町)(1333-1600)时期 随着代表武士阶层的镰仓政府的建立和皇族特权的衰败,硬朗的军服取代了奢侈的丝绸。Muromachi(正志)时期的女人开始穿着Kosode(一种在平安时期代表贵族身份的内衣),而不再穿着带有很多装饰的和服。

Kosodo逐渐被各个阶层的女人们接受为标准服饰。在Muromachi(正志)时期,No play产生了。

高度精致的No play服装成为日本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Edo时期(1600-1868) Edo时期(1603一1868)是历时久远、平和稳定的一个时期。

由于德川政府的隔离政策,这个时期日本几乎完全不受外来的影响。武士的正式服装是Kamishimo。

妓女和歌舞妓竞相穿着精致的、多彩的服装,而由于她们对服饰的追求产生的影响,对Kosode的广泛接受在Edo时期得到了加强。为了不丧失和服本身的美感,Edo(江户)时代早期的Obi(与Kosode一起穿的腰带)形式简单,仅由编成鞭子形状的绳索制成。

五、现代的发展情况 明治时期(1868—1912),很多西方服饰风格充斥了整个日本,特别是长礼服和长裤。同时,和服风格和Obi风格已经被标准化了。

随着日本对西方服饰风格的逐渐采纳,穿和服的情况在战后的头二十年达到了最低点。现在的孩子、年轻人和女人在一些仪式性的场合才会穿和服,比如婚礼、ing-of-Age Day(成人节)、毕业、Sitigosan节和新年的时候。

Kosode和kasane 现代和服的原型是Kosode,意思是“小袖子”。准确地说,Kosode是一种袖口开口较小的服装。

Kosode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中期(十世纪),当时它是平民的日常装束,也被作为皇宫贵族的内衣。平安时代皇族的女人的装束具有更多的层次,她们精心地搭配每一层的颜色。

与Kosode相比,Kasane的袖口一般开口较大。 提起日本的传统服装,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千姿百态、宽松修长、典雅艳丽的日本和服。

日本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古诗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历史大约有1千多年了。

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

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

到了平安时代,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 当时古代妇女在进宫或节日时会穿一种叫“十二单”的服装,它分为唐衣、单衣、表着等,共十二层。

镰仓时代,贵族的奢华结束后,为了便于作战,服装恢复了素朴,宽袖又变回了窄袖。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

桃山时代,人们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从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图案)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那时的和服变得接近现代,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

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观看文艺演出,参加各种祭典仪式,庆祝传统节日,人们还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参加,增添了不。

2.日本的和服的来历

和服的种类: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

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一,多深色,腰带细,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腰带宽,不同的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还要配不同的发型。

已婚妇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

留袖和服:女性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等时穿的礼服,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为已婚妇女使用;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的,叫色留袖。

振袖和服:又称长袖礼服,是小姐们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又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要用於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穿中振袖的也越来越多。 访问和服: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它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近年来,作为最流行的简易礼装,访问和服大受欢迎。

开学仪式,朋友的宴会,晚会,茶会等场合都可以穿,并且没有年龄和婚否的限制。 小纹和服: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纹。

因为很适合用於练习穿著,所以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在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纹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於半正式晚会的礼服。

丧服:连腰带在内全部为黑色,丧礼时穿。 婚服:结婚时穿的礼服。

浴衣:沐浴之前所穿。 男式和服: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装。

除了黑色以外其他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为简易礼装,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 素色和服:这是一种单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纹可以作礼服,如果没有花纹则作日常时装服。

付下和服: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

十二单:乃是古代妇女进宫或节会时所穿的盛装礼服。分为唐衣、单衣、表著等,共十二层 据说,周武王气绝后,有12人小臣分别拿著武王常穿的冕服,分头爬上各处屋顶上面,面向北方大声叫喊:天子回来啊!连叫三声后,又回来把冕服盖在武王身上,希望武王的魂魄可以跟了衣服回来。

(想起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公瑾死掉后一干人等一边用衣服招魂一边大叫都督归来的情形没有……) 日本也有用衣服招魂的习俗:人们或者在死者的枕边,或者登上房顶朝向高山大海,或者挥动死者衣服大声呼唤死者回来。为死者洗用过的衣服时,要面北而洗,夜半晾晒。

洗完晾乾后,必须整整齐齐叠好,收藏一段时间后再用棒敲打几下,生者才能穿用。因此,人们在日常洗衣服时,都绝不朝北晾晒,而且夜间也不挂在外面。

在城市,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都不洗衣服。古俗,每月的一日、十五日、二十八日,甚至彼岸等祭日也不得洗衣。

这固然是节假日需要好生休息,也是畏惧这一天祭祀物件的魂灵飘游而过时附在晾晒的衣服上。新穿刚做好的衣服时,有的地区(如纪州)先将衣服披在柱子上;有的地方(冲绳)要口唱我也千年,柱也千年、衣服单薄,身板结实。

即使不先给木柱穿,也要叠好后敲打两下再用。这都是出於担心衣服上藏有某种魂灵的缘故。

收藏一段时期后用棒敲打,或者先给木柱穿,从主观愿望来讲,希望起到化解的作用,去灾避邪。 《无何集》载: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传说。

由於死者去的是一个与阳世截然相反的阴间世界,所以死后要反穿衣,反戴帽。日本习俗,人死了下葬时,要左向掩衣襟,意味著死者的一切装束都与生者相反。

所以,平时人们穿衣服时,最忌讳领子窝在里面,或者以后为前,以里为面。 同样,由於万物有灵思想,人们认为自己穿用的衣服必然寄存有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穿用的衣服赠给最亲近的朋友,意味著把自己的魂魄也赠给了对方,足见一片诚心。

有的人赠衣时,还在兜内放一枚五圆的日币,这是取五圆的谐音,表示御缘(与您有缘)之意,目前还存在的赠买衣服钱、买腰带钱际沁@种习俗的表现。 和服的色彩禁忌: 《中国民间禁忌》一书中曾将服饰的颜色归?#123;为四:贵色忌、贱色忌、凶色忌、艳色忌。

《礼记》载,天子弹服装因季节不同而颜色不同,按季节的阴阳五行,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唐太宗贞观四年定百官朝服颜色,紫列朱前: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可以这样说,日本历史上的色彩禁忌与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 推古天皇十一年(605年),圣德太子颁布冠位十二阶,按阶位用冠。

从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礼(赤)、信(黄)、义(白)、智(黑)。这六种颜色和冠位又分别细分为大小两种,共十二阶。

日本历史上曾定桔黄色、深红色、青色、深紫色分别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亲王的礼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日本高松冢古坟壁画上。

3.日本古代服装种类有哪些

和服的历史 衣食住行,是老祖宗们最为重视的问题。

其中“衣”更是人类与禽兽区别、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过随着文明的发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强调起来,时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发布的法国女装,无不被人做为艺术品看待。然而,若论当今世界最精致的民族服装,则非和服莫属。

十二单 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

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

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

这就是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

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

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

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

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女装变的简单。

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

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江户幕府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比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和服源流* 从应神天皇统治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使大量的锦、绫、绢、罗等高级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进国内。

丝织品传入的同时也将丝织技术带了进来,从此丝织技术在日本开始发展。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宫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国隋代的服装制度。

服装为立领、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裤、系带并垂结于前。面料选用粗厚棉绸,以服色区别等第贵贱。

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礼服赤、大·小信服黄、大·小义服白、大·小智服黑,并以青象征木、以赤象征火、以黄象征土、以白象征金、以黑象征水,再以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色结合五伦之说,五伦中以德为先。裤是用白色粗厚棉布,腰带用倭文布。

天武天皇十年开始,日本人开始使用革带。正式场合穿有栏服,系长带,上衣的衣腋合缝,下摆开横衩,前襟系带从右边垂下长长的结。

非正式场合的简便服装为无栏短带,开腋,下摆无横衩,襟带也颇短。 从持统天皇四年开始,高官冬穿绫绸夏穿罗,绫罗地上以团窠图案作为装饰。

窠是鸟巢之意,形如涡状。色彩也根据官位来选定,从粉红、黑紫、紫红、深绿、深蓝到浅蓝色,平民服装为黄色,奴仆为黑色。

奈良时代(710-780年)日本受到中国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服装中出现了男着女装和女着男装的社会风习。 奈良时代的织物种类很多,有绫、锦、罗、纱、绸、绢、绮、布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绞 平安时代(794-1192年)在日本史上又称"国风时代",它是指在消化唐朝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独具大和民族风格的新文化。这时期服装工艺发达,装饰趋向华丽,是日本服装史上的"贵族时代"。

平安时代的宫廷服装成了后来廷喜式的基础 平安时代的盛装包括唐衣、表着、圭、细长、壶装束、单衣、裳、裤等。唐衣是指衣长和袖长较短的直领衣,后来唐衣又称作禁色,规定、绯色锦绫唐衣没有得到特许不能随便穿着。

表着是一种与今天的和服相类似的服装。 圭,是多层衣,层数不限,根据《荣华物语》载,多则达18-20层。

小圭是套在表着外面的一种轻薄透明的服装,这种衣服选用的颜色与表着不同,而通过小、轻薄的质地约略能透出些表着的颜色,非常漂亮,这不失为近代日本和服的一种特色。 细长穿在小圭的上面,看起来细长的服装,质地和纹样没有特别的规定。

壶装束,指戴市女笠,着圭,是女子外出远门时穿的服装。 单衣,尤其是装饰性很强的"十二单"也是这个时期中重要的服装式样,它是宫中女官穿着的服装。

十二单不是指十二层单衣,而是指单衣上面叠十二层圭的装饰性服装。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至明治时代,日本的和服基本定型。 和服源流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

4.日本校服的历史是什么

水手服:水手服顾名思义就是给水手穿的服装,上头那块四方形的布适用来维护头发清洁的,另一个说法则是在海战时,可以竖起来帮助听觉以及舰炮射击时用以保护耳膜之用,至于使用白色系则是因为在黑暗中比较显眼的缘故。后来在1859年被英国海军正式采用为水兵的乘船正装了。 到了1864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首开先例,把它拿来穿在幼年王子与公主的身上,当时的人们觉得"好可爱啊!",因而引起了一阵风潮,从法国开始,逐渐流行到欧洲各国,在其时,通常是给4~5岁的孩子穿用,而且男孩女孩的式样并没有什么分别。于是水手服成了儿童的一种代表性服饰,这样的流行后来被贵族小学校制定为制服之后,就成了一种正式的服装。只不过当时还是给小孩使用,中学以上的学生并没有这种风尚。 从某一种层面来说,把海军士兵的制服拿来给小孩当作制服,是一种尚武精神的表征,因为英国海军是世界海军的领导者,因而使的这种流行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东亚的日本受到这种影响则是与日英同盟的建立有关。 水手服最初在日本也只是海军士兵的服装,大约是1872年海军服制制定时所导入,因为制服本身象征一种服从的概念,而没有海军的国家,即使把水手服当作儿童服装,但也很少把它制定为制服,所以水手服在日本会成为制服,日英同盟是很重要的因素。 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沉溺于富国强兵的思想之中,因此这种带有军事意涵的服装也就正对日本人的胃口。原本日本学生的制服为传统的和装,也就是所谓的裤裙,不管男女都是穿这种,现在也只有在大学毕业典礼看的到了。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逐渐洋装化运动后的结果,日本的学校陆陆续续抛弃了传统的和装,采用的式样则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黑色立领制服,这是真正的军服修改而成,要说它是准军服也可以,其实就是海军军官的第一种军装,最早是1879年日本贵族学校学习院正式采用。(关于黑色立领制服的由来,另外一说是明治15年根据文部省的指导,首先在公立学校普及学生制服,最早是贵族院学校和东京农林学校先行采用,东京大学接着跟进,样式订为立领金扣,之后就逐渐变成中学以上学校的正式服装了,之所以如此,乃是传统的日本和装不适合用于进行军事训练和体操的缘故,同时以军官制服做为学生服也能让人产生菁英意识,达到提振尚武精神的作用) 至于女孩子由于没有女兵专用的服装,所以就借用了水手服来代替,最早是福冈女学院先采用作为体操服,然后逐渐变成正式的制服,接着风行全国,在战前全日本的女学生全部都是穿用水手服,而根据国情,原本下半部的裤子也被修改成裙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服装表现上,同样是穿着海军制服,但是男女却不相同,这是日本传统男尊女卑的文化使然,因为制服代表权威,服从的意义,男学生穿着代表管理者的军官制服,而女学生穿的却是代表被支配阶级的士兵制服,经由这种方式确定了整个社会秩序。后来在战争的岁月里,水手服也成为整个国家动员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配件,象征了绝对服从的意涵。原本在其它国家只是单纯的儿童服饰,流传到日本却有了这样的大变化,也是当初英国所始料未及的……

私立学校:由于没有海军服的限制,因此他们的可以更加放开的设计,80%以上的私立学校都是采取三种设计:以西装为主要轮廓展开设计、以海军服为轮廓展开变化更大的设计、西服和海军服结合式设计;少数学校也参考欧洲近代服饰设计校服,而现在开始有的学校参考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服饰设计校服了。韩国、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部分城市也都是学习日本的。

5.日本的服装的特点

和服(吴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

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

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

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江户时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热水”,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汤帷子(Yukatabira)”。

帷子指单衣,即用于单穿的衣物。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和现在的桑拿很相似。

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都穿着汤帷子入浴。汤帷子被称为“和服”始于江户时代。

后来,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时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热水中。于是,这种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

从价格上来说它和真正出席宴会的和服相差很大,一般在10万日币左右,而一般的和服则至少要100万。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国"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

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相当实用。 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经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纪的古墓的人偶埴轮上,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

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时和服的名称,如"唐草"、"唐花"、"唐锦"等。

"贯头衣"、"横幅"以及后来的"和服",受到了东南亚的中国唐代服装的影响。但是在裁剪和制作上,和服却有其独到之处:和服属于平面裁剪,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即以直线创造和服的美感。

和服裁剪几乎没有曲线,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上领时将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如将和服拆开,人们可以看到,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

由于和服的裁剪制作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量体裁衣方面比较自由。在制作和服时,较少为人的体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给人以衣不合体的印象。

因为,它可以因人而异,在腰间调节尺寸。和服虽然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

不仅如此,和服同时也顺应日本的自然;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个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

各种和服在款式和穿着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异",正是这些"小异",具有服装的一项重要功能:显示身份、年龄、所属的社会阶层。以女性的和服为例,这种"小异"主要表现在袖子上。

和服的袖子大致分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 1."留袖",即袖子相对较短。

2."黑留袖"和服往往点缀有精致的花纹,它是中年妇女的礼服,一般在比较隆重、庄严的场合,如婚礼、宴会时穿着。 3."色留袖"是有各种颜色的和服,穿着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轻,也是隆重场合时穿着的礼服。

4."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妇女的传统服装,比较豪华,一般只在庆贺典礼、毕业,以及新年时穿着(今天,即使在这种时候也很少有人穿着这种和服)。 所谓"振袖"就是长袖,往往长达1米左右,垂至脚踝。

5.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色无地"的和服,在平时穿着。"色无地"没有花纹图案,但有颜色。

通气,是和服的一大优点和特征,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开合。不过,这种开合,尤其是衣襟的开合,有许多讲究。

不同的开合,具有不同的含义,显示穿着者不同的身份。例如,艺人在穿着和服时,衣襟是始终敞开的,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处系上带子。

这种穿着方式,不仅给人以一种和服似脱而未脱的感觉,显示一种含蓄的美,而且能显示从事该职业的妇女的身份。反之,如果不是从事该职业的妇女在穿着和服时,则须将衣襟合拢。

但即使是合拢衫襟,其程度也有讲究,并以此显示穿着者的婚姻状况:如果是已婚的妇女,那么 衣襟不必全部合拢,可以将靠颈部的地方敞开。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则须将衣襟全部合拢。

事实上,和服的穿着有着如此之多的讲究,以至在日本有着专门教人如何穿着和服的"教室"。 【和服的历史】 传说中日本神治。

6.日本和服的由来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

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

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一,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著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

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和服的历史: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於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

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著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於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於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於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

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於须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於裤子的下装。

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於上衣,由於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

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著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 於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

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於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

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著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

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忍冬等。

木屐和布袜: 木屐,类似我们俗称的趿拉板儿,一般板下前后安有两齿,是穿和服时用的一种独特的履物。木屐在中国历史悠久,据说春秋时,晋文公出国流亡19年,即位后封赏追随过他的人,却忘记了介子推。

介子推便与母亲隐居绵山。后来,文公几次请他,他都不出来,文公便烧山逼他,谁知介子推却抱树焚死。

文公十分痛惜,用这棵树制成木屐,以作纪念。平时,他总是看著脚上的木屐呼唤:悲乎,足下!如果以这个故事为依据,木屐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的文献史书中,也不乏木屐的记载。《急就篇》颜师古注中有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quot;之语;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古乐府》)之语。

《晋书?宣帝记》中还有穿木屐征战的记载: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在宋代,京师长者都穿木屐,仕女出嫁亦以漆画制的彩屐为妆奁。

日本木屐的起源,与中国木屐究竟有何渊源关系,没有可靠的资料以资判断。但是,动晋时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描写中国古代木屐云:昔作屐,妇人圆头,男子方头,盖作意欲别男女也。

而日本的木屐式样也多为方形,妇女也常用圆头木屐,而且,日本自古便将木屐写作足下,令人深思中日两国木屐的亲缘关系。 布袜,日本写作足袋。

最初的布袜,是由两块布缝合在一起,不分趾,在脚面系带。《大宝令》中,原封不动地引用了汉字的袜字,并且规定,皇子以下著礼服时配锦袜;朝服一品以下五位以上著白袜;无位制服配白袜,可见。

只供上层社会的人穿用。江户时代的元禄时期(1688-1704年),中国的带有别扣的钱包传入日本,上面的别扣启发了日本的技工,他们将这种别扣应用在布袜上,免去了原先系带的麻烦,穿用起来更方便了。

在古代日本,能穿袜子是件很不。

7.详谈日本服饰文化

一,日本的传统服装 据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3世纪前后,日本男人用从肩膀下垂的长布包裹自己,而妇女则用一整块布遮住自己,中间留个洞口漏出脖子。

这种样子的穿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存在,例如希腊、罗马、印度尼西亚和秘鲁,习惯上称为“贯头衣”。 缝制服装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前后,被称为邪马台国家的政治机构正处在发展阶段。

男人和女人都穿着过腰的上衣,袖子紧而直。男人下装是宽松的象裤子一样的裤(“侉”),女人则穿长长的褶裙,叫做“裳”。

在飞鸟时代(593-710)和奈良时代(710-794),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中国文化在日本很流行。宫廷有关的人穿着上大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平安时代 (794-1185)的宫廷服装分为三个类别:特别礼仪的服装、宫廷里穿的正式服装和普通场合的服装。男性穿用的正式服装叫做“束带”(模仿唐朝官服)。

妇女的服装分很多层,正式的女装叫做“十二重衣”(模仿唐朝便服),一共分为12层。往好处说是“雍容富贵”,说难听点儿是“拖泥带水”。

镰仓 (1185-1333) 和室町 (1333-1568)时代,在政府任职的武士正式场合穿束带,他们平常的装束叫做“狩衣”(日本化的服饰),从打猎时候穿的装束演变而来。平常,武士阶层的妇女穿加棉的丝质衣服叫做“小袖”,这跟现在妇女仍然穿用的传统正式服装(所谓的“和服”)没有什么两样。

在正式场合,她们穿着长袍叫做“打卦”。 江户时代(1600-1868)武士阶层男子在参加仪式的时候穿一种叫做“上下”的服装,但是平时男人女人都穿小袖和侉。

作为一种习惯,人们将布块围在腰上,叫做 “带”。武士要把剑佩在带上,女人的带则逐渐地变得越来越宽松和具有装饰意味。

江户时代初期,许多人穿着简单,虽然在正式场合女人可能穿打卦。但是随着漂亮的染色布料和精美图案的诞生,日常生活中的装束也越来越亮丽,那些布料和图案在日本和服中延用至今。

二,从和服到西装 明治初期 (1868–1912),在举国上下“文明开化”的热潮中,在军队服役的日本人、警察和邮差等政府职员首先接纳西服。吃牛肉、穿西服、跳交谊舞等等,成了文明、时髦的标志。

从政府职员首先穿着西服,也可看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由上而下推行的。正因为如此,西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到民间。

从当时西方报刊上登载的日本人漫画看,光着脚的二轮车夫居然戴礼帽、扎领带,现在看来很滑稽,当时却是一种流行。 但是,我们注意到,明治时期的西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流行而已,西方的服饰文化并没有真正扎根日本。

尤其在明治的早期,和服仍然是最主要的服装。在正式的场合,男人身着羽织(传统背心)、侉以及西式帽子;而一部分女人,要么身着日本服装,要么干脆穿起西式的靴子。

这种靴子配和服的日西式混杂的穿着方式,甚至在那些参加大学毕业典礼的年轻女子中也能够看到。 昭和时代(1926–1989)初期,尤其是日本战败之后,在美国的直接干预下重建,西方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思维方式融入日本社会,西方的服饰文化也真正被日本接纳。

现在,男士服装越来越西方化,西式的职业装成了公司雇员的标准装束。职业妇女也经常穿西服,许多妇女甚至在家里也穿西服。

日本人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剥夺自由着装的权利,大多数幼儿、儿童、少年去学校必须穿戴统一的“制服”,唯有大学生可以自由着装(举行仪式、参加组织又当别论),但一旦进入公司、机关又必须统一服装(比学校略微宽松)。当然,所谓的“制服”也是西服的变体而已。

三,日本现代服装的演变 [四十年代] 二战后,日本妇女们放弃了战争时期被强迫要求穿着的宽松裤子,开始穿上了裙子等正常服装。战后初期,进入日本的时装多数来自美国。

4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50年代,日本妇女热衷于下摆宽大的束腰长裙和宽腰带,也就是所谓美国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巴黎服装也是从美国介绍进入日本的。

1947年,Christian Dior 问世,第二年,关于这个品牌的大量信息经由美国传到日本。日本妇女非常热衷于这个在全世界逐渐流行的新样式。

[五十年代] 那个时候,海外旅行对多数日本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及的,电影是人们获得时装信息的主要渠道。日本人可以看到许多外国电影,这样他们就有机会了解欧洲和美国的时装以及日常生活。

众多的流行时尚就这样诞生了。当1950年英国电影《红鞋》上映的时候,红色鞋子在年轻人当中立刻流行起来。

1954年当电影奥戴利?赫本主演的Sabrina上映时候,紧身半长女运动裤立刻成为年轻女性的时尚宠儿。 1956年根据诺贝尔获奖作品改编的电影《太阳季节》 (《暴力的季节》Season of Violence)在日本上映,许多日本人模仿电影里人物的穿着,一种叫做太阳部落的服饰流行起来。

夏天,男士开始穿着圆领运动衫,戴太阳镜,而妇女则穿着色彩艳丽的短裤在大街上悠然自得。, [六十年代] 这个时期年轻人成为时装的不可置疑的裁判。

这个时候,时装从一种高级定制的产品变为低成本的、即买即穿的物品,从正式变得随意。1965年春天,在巴黎时装博览会展示出来的超短裙很快就被引进到日本。

传媒一片反对。

8.日本文化的历史

节 日 和 风 俗 1月1日 元旦。

日本风俗在前一天,又称大晦日,要大扫除并在门上挂上草绳,插上橘子俗称注连绳,门前要摆上门松,以图吉利。日本人也习惯过年吃糯米糕,日本人叫饼。

大晦日晚上兴吃团圆饭,半夜守听钟声。元旦早上吃年糕汤,日本叫杂煮。

1月15日 成人节。日本法定成人年龄为二十足岁,女子在过成人节时,习惯上要穿和服。

2月11日 建国纪。念日按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西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建立日本国,旧称纪元节。

1945年废除,1966年恢复后 改称建国纪念日。 5月5日 儿童节。

旧称端午节,现作为男孩子的节日,这天有男孩子的家庭会在自己的屋顶上升起布制的鲤鱼,俗称鲤帜。大门上插上菖蒲叶,室内挂上钟馗驱鬼图,家家吃柏饼或粽子。

9月15日 敬老日。各市、町、村纷纷举行集会向老年人赠送礼物。

除了上述国定节外还有一些其他节如3月3日雏祭女孩子节;3月15日到4月15日的樱花节;六月第一个周日的御田植节; 7月7日的七夕;7月15日的盂兰盆节和12月25日的耶诞节等。 茶 道 日本茶道世界闻名,自古以来在日本茶道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

追溯茶道的起源那还是在中国的唐朝时饮茶习俗传入了日本,到明朝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以其"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茶道不仅是日本文化的结晶,也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更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心灵的寄托。

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日本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就连日本人的家庭大多也都有专设的茶室,茶室往往布置得高雅幽静。

茶道的程式也让人赞叹不已,赏心悦目。饮茶前,宾、主都跪坐在"榻榻密"上,而身穿华贵和服的女主人先打开绸巾擦茶具、茶勺;用开水温热茶碗,倒掉水,再擦干茶碗;又用竹刷子刷拌沫茶,并斟入茶碗冲荼。

茶碗小而精致,只冲1/3 碗的抹茶汤。献茶前先上小点心,以解茶的苦涩味,接着献茶。

献茶礼仪很讲究:女主人跪着,轻轻将茶碗转两下,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客人,客人双手接过茶碗,轻轻转上两围,将碗上花纹图案对着献茶人,又把茶碗举至额齐,表示还礼。然后再分三次喝尽,即三转茶碗轻吸慢品。

饮茶时口中要发出吱吱声,表示欣赏和赞扬。饮毕,客人要讲一些吉祥的话,特别要赞美主人的款待、茶具的精美、环境布置的优雅。

这一切完成后,茶道才结束。去日本旅游你千万不要错过去体验日本的正宗茶道吧。

歌 舞 伎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的意思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后来结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 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技巧的意思。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为生活。剧目可分四种:"义大夫"狂言,通过舞蹈表演滑稽 的故事剧;"时代物"狂言,是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活和爱情故事剧;称作"所做事"狂言的舞蹈剧,内容涉及 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二般市民进行勤俭、行善、惩恶的道德教育

目前在日本歌舞伎比任何一种古典戏剧更受欢迎,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素有"东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称。外国人虽然听不懂它的高度风格化的舞台语言,但它强调戏曲效果的姿势、动作、眼神以及它的摆架子、玩特技和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神奇的转变,吸引在人们去欣赏而经久不衰。

和 服 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因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属于"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语中,它又叫做"着物"。

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改制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

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也把唐服带回日本,当时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

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日本大受欢迎,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日本一度盛行"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我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

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日本式发型之一,呈钵状),穿红领衬衣的是姑娘,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

和服不用钮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腰带的种类很多,其打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和服背后的装饰品。

由于打结很费事,战后又出现了备有现成结的"改良"和"文化带"。虽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装早已?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绚丽多彩的和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

和服除了保暖、护体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漂亮的宽幅带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品。

相关参考

和服的来历

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

为什么上世纪的朝鲜女人服装如此暴露

上世纪初,美国一位传教士,利用当时最先进的照片漂色技术,拍摄了很多朝鲜平民的生活照。当时,朝鲜民间流传着一种奇异的民俗,那就是夏天穿着的女式短衣,竟然以“露乳”为美。这种很正常的民族习俗,跑到日本人手

日本传统服饰和服是怎么来的 和服的由来

和服的由来: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

和服的历史200字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因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属于“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语中,它又叫做"着物"。和服除了保暖、护体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漂

藏舞服装历史

藏族服装的历史装,藏语称为“曲巴”,虽有地区差异,但其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藏装品种多样,可分为长袖高领衬衣、宽腰粗布衬裤、长袖皮袍、布袍、无袖袍、长坎肩、短坎肩、围裙、腰带、靴、帽

韩国服装历史pdf

一、韩国服装的发展历史韩服的变迁和特征韩服基本上由长上衣﹐长裤和裙组成﹐而为了仪式和防寒而套一件长袍。这种基本结构代表?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基本形态﹐这一点可以从4-6世纪的高句丽古坟墓壁画中得到确认。

国外服装材料发展历史

1.美国的服装发展历史由厚到薄,由长到短20世纪初期苏联艺术风格是指"绝对主义"、"构成主义"以及"塔特林派"的艺术主张,这些艺术风格都源自20世纪初期的10年代,由苏联的艺术家所引导而成的。这些艺术

牛仔服装的历史

“时尚将随时间而逝,但风格是永存的。”——夏奈尔牛仔风尘——历史时尚来来去去,犹如大浪淘沙,去芜存精。有什么时尚产物能够屹立于150年变幻的流行中,跨越每一种我们所能想象到的社会分类:年龄、性别、阶级

从服饰看历史ppt

1.从服饰看历史教案第二章人类服性特征【教学目的】1、掌握人类的服装动机与人类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2、熟悉影响人类服装变化的主要因素。3、了解服装起源与人类劳动的关系与服装变化的现象。【教学重点】人类

韩国传统服装的历史文化

韩国服饰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对此,史书中就有记载:“服制礼仪,生活起居,奚同中国”。唐代时,新罗与唐朝交往非常密切,韩国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李氏朝鲜中期。从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