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乌江历史意义

Posted 红军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强渡乌江历史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强渡乌江历史意义

1.红军强渡乌江的历史意义

红军强渡乌江的历史意义: 占领遵义后,红军得到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为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举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瓮安猴场作出了。决定指出:“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

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红军总政治部下达《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

朱德电示红军各部,乌江“偷渡部队不应小于一个团”。红一军团第2师进抵乌江南岸,其前卫4团逼近乌江界河渡口,进行火力侦察,准备渡江。

国民党“追剿军”第2兵团总指挥薛岳到马场坪,与贵州总指挥王家烈商定黔北部署。王家烈称“30日晨匪一股由王文场向江界河新老渡口抢渡”,“午又匪一股约4000余人,向我回龙北岸渡口抢渡”。

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9时,红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

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黔军教导师师长侯之担上报称“匪一股由回龙场以机炮向箐口猛攻”,“又一股约2000人在江界河对岸,向我猛攻”,“匪即扎筏强渡”。

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团,强渡乌江成功。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在渡口架设浮桥。

军委纵队及五军团渡过乌江。左纵队三军团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进驻遵义尚稽。

17时,红一军团2师先头连占领黔军“前敌指挥部”所在地猪场(今珠藏)。王家烈向蒋介石电报乌江战况,称“该匪北窜渡江之企图,已可明证”。

1月4日,红一军团2师第6团接受夺取遵义的任务,在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的率领下,向遵义团溪方向前进。王家烈电报蒋介石:“冬日午时共匪突以巨大火力,向我岩门老渡口猛烈轰击,我第8团余营守兵,击毙匪众逾千,该营亦伤亡殆尽,匪乘势抢渡,占据箐口。”

1月5日,红九军团占领湄潭,驻守县黔军第8团溃退凤岗。红三军团进入遵义懒板凳。

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由团溪经龙坪向遵义进发,在深溪歼黔军第1营。22时36分,中央军委电令我各路红军迅速休整,准备进入反攻战。

24时,红一军团向所属各部队下达《关于进城执行政策的规定》。 1月6日,红一军团第2时在遵义城外桑木垭至丰乐桥之间与黔军侯汉佑部交战。

晚黔军溃败,红军将黔军俘虏押在遵义城南门。俘虏叫开城门后,红军冲进城内与黔军激战。

黔军教导师副师长、遵义城防司令侯汉佑从遵义北门退往板桥。红五军团集中猪场,并以一部扼守乌江袁家渡、江界河、孙家渡渡口。

王家烈电报:“匪大部渡过乌江。支日分陷湄潭、团溪、向遵义压迫。

七在乌江南岸一部约3000人,经中坪、龙旺河西窜,微午逼近开阳”。 1月7日,红军全面占领遵义城,一军团向娄山关、桐梓方向追击,扩大占领区,确保中央机关的安全。

晚21时40分,中革军委在团溪致电各军团及军委纵队:“我2师已袭占遵义,敌由北门溃退,正乘胜追击中,我野战军已到达预定的集中地域。”

占领遵义后,红军得到了宝贵的休整时间,为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举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这些事件有何意义与影响

①意义与影响: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光荣的革命传统,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式的发展。

②巧渡金沙江: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强渡大渡河:强渡大渡河(Force dadu river)是指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的战斗,也是长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了渡过大渡河,在作战开始前,先遣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作战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红军强渡乌江经历了怎样艰险

中共中央为了实现建立川黔边根据地的新的战略方针,令红一军团速向乌江边前进。

乌江,因江水清绿而得名,由西南向东北斜贯贵州全省,把贵州划分为南北两部,是黔北各线的一条天然屏障。江面宽约200多米,水深流急,不易泅渡;南北两岸都是峭壁悬崖,巨石高耸,突兀云端,十分险峻,素有“乌江天险”之称。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调整部署,以20万大军紧追。国民党的第二十五军军长、贵州省主席王家烈,听说红军已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包围,进入黔东,大为恐慌,立即调兵遣将防守黔北各县,特别是乌江北岸沿线,妄想凭借乌江堵住红军。

强渡乌江 (油画 魏传义作)(资料图)在这个紧急关头,红一军团第二师奉令由江界河渡河点附近强渡乌江,并掩护工兵架桥,以便第二师主力及军委纵队、红五军团由此渡江。接受任务后,指战员们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地向乌江进发。

以耿飚为团长、杨成武为政委的红二师四团是前卫团,担负偷渡和强渡的任务。他们迅速逼近了江界河渡口,准备渡江。

据当地群众说,渡乌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大木船;第二,必须是大晴天;第三,要有熟悉乌江水的好船夫。可是,这时渡口边别说船,就连一只木桨,甚至一块像样的木板也全被国民党军搜走了。

船渡、架桥都不可能。前卫团的同志清楚地知道渡江的意义。

对于红军来说,如果不迅速渡江,就有被迫与敌背水而战的危险。为了弄清敌情和地形,部队派出几名侦察员进行了化装侦察,得知渡口大道是敌人的防御重点,工事较强,兵力较多;渡口上游500米处,有条小的横路与大道相通,勉强能攀登上下,敌人没有派兵防守;其余各处均是无法通行的绝壁悬崖。

于是,师领导决定佯攻渡口,主攻乌江上游的羊肠小道。与此同时,工兵连加紧砍伐竹竿,赶制竹筏,作强渡和架桥的准备。

部队还从各连挑选了善于游水的18名指战员作为突击队员,准备泅渡过江,驱逐敌人在江边的警戒,掩护后续部队强渡。1935年1月2日,强渡开始。

这天冷风飕飕,细雨霏霏。上午9时,渡口大道方面的佯攻作战开始了,部队还边打边向渡口边搬运架桥材料,表示要在此处架桥。

不出所料,敌人果然在渡口对岸赶修工事,不断向红军射击。正当佯攻方向打得激烈时,红二师第四团三连连长毛振华率7位红色勇士,在机关枪、迫击炮等密集火力的掩护下,每人背一支驳壳枪,跳进寒冷刺骨的江水中,向对岸游去。

他们冲破惊涛骇浪,在十几分钟后成功到达对岸,隐蔽在江边的石崖下。可惜8个勇士携带的一条准备架桥用的粗绳索,却被敌人的炮弹打断而未能拉过去。

根据这一情况,前卫团决定继续以竹筏强渡。可是,竹筏刚划到江心,就遭到敌人的射击,翻掉了。

已经登岸的8名勇士因无后续部队接济,只得又返回于南岸。第一次强渡,遂告失败。

前卫团接受了第一次强渡失败的教训,决定夜晚实行偷渡,以避开敌人射击,减少伤亡。2日黄昏后,担任偷渡任务的第四团第一营,静悄悄地集结在江边。

按照指示,5个人首先登筏,到达对岸后用手电筒向这边示光,以表示到达,在等齐一排人之后,才能开始向敌警戒线袭击。偷渡的命令发出后,第一筏4名战士在三连连长毛振华率领下偷偷地往江中划去,敌人没有动静,看来没有发现。

第二筏又接着往江中划去。可是,20多分钟过去了,对岸还不见有手电光显示,第一筏是否已经成功靠岸,无法得知。

1个小时后,第二筏的5个战士沿南岸返了回来,原来是因为水流太急,黑夜里又摸不清方向,竹筏划至江心就被冲下两里许,好不容易才沿着南岸摸索而回。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筏的命运如何更难判断了。

第三筏又勇敢地发起了冲击,但划至江中,无法再前进,不得不折回。到这时,第一筏毛连长他们仍无消息。

这次偷渡行动只好停止。

4.红军在乌江发生什么事

当年,红军突破乌江的战斗,是从江界河渡口、龙溪回龙场渡口和岩坑渡口3个地方同时打响的,3个地方的强渡都取得了成功。

其中,最先突破也最著名的当数江界河渡口的战斗。江界河也是乌江天险最险要处。

1934年12月31日红3军团红2师红4团接到抢渡乌江的军令后,立即出发,经过半天的急行军,部队到达了乌江南边100多里的猴场。 当晚,部队在乌江边上迎新守岁。

当地群众说,渡乌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 第一、要有大木船; 第二、必须是大晴天; 第三、要有熟悉乌江水性的好船夫。 可是,红2军红4团来到渡口时,渡船都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上面的条件都不具备。

而且乌江两岸都是悬崖陡壁。乌江南岸要下10华里陡峭的石山才能到达江边,北岸又要翻越10里的敌石荒山方能接上通往遵义、桐梓的大道。

乌江正是在墨乌色的峡壁间流过。此段的江面倒不算宽,只有250米左右,可是流速却每秒达1.8米。

整个乌江像一条乌青色的蛟龙向东北奔腾;无论投下一片什么东西,转眼就冲得无影无踪了。 红四团于第二天开始先后两次试渡,第二次划着竹筏。

1935年1月2日,强渡乌江的大队竹筏接近岸边时,早已守候在敌人工事下的六位勇士从敌人鼻子底下出奇不意地跃出来。团首长迅速组织1营过江,神速地占领了高地。

3营这时在江边焦急地等待过江工具——竹筏。在赵章成炮兵连炮火的有效打击下消灭了向我滩头部队冲击的敌军,滩头部队乘势发起猛烈的进攻。

早已等候在江边的3营和其它兄弟部队乘胜踏着工兵营用竹筏子和门板架起来的浮桥,冲过了乌江。红4团过江了。

与此同时,红1师第1团在龙溪回龙场渡口和红3军团红5师第13团在岩坑渡口组织的强渡,稍晚半天,也成功了。 工兵营迅速架起了两座浮桥,红1军团踏着浮桥浩浩荡荡跨过了乌江。

中央机关也踏着浮桥过江了。 敌人号称固若金汤的乌江天险,终于被红军突破。

在这次强渡战斗中,最先打过去的22位勇士,被称为红色英雄。22位英雄之首——红4团3连连长毛振华获得了红星奖章。

解放后,当年红军突破乌江的战斗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这确是一个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强攻加智取的典型战例。

5.关于强渡乌江的200字故事

1934年12月31日红3军团红2师红4团接到抢渡乌江的军令后,立即出发,经过半天的急行军,部队到达了乌江南边100多里的猴场。

当晚,部队在乌江边上迎新守岁。当地群众说,渡乌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

第一、要有大木船;

第二、必须是大晴天;

第三、要有熟悉乌江水性的好船夫。

可是,红2军红4团来到渡口时,渡船都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上面的条件都不具备。而且乌江两岸都是悬崖陡壁。乌江南岸要下10华里陡峭的石山才能到达江边,北岸又要翻越10里的敌石荒山方能接上通往遵义、桐梓的大道。乌江正是在墨乌色的峡壁间流过。此段的江面倒不算宽,只有250米左右,可是流速却每秒达1.8米。整个乌江像一条乌青色的蛟龙向东北奔腾;无论投下一片什么东西,转眼就冲得无影无踪了。

红四团于第二天开始先后两次试渡,第二次划着竹筏。1935年1月2日,强渡乌江的大队竹筏接近岸边时,早已守候在敌人工事下的六位勇士从敌人鼻子底下出奇不意地跃出来。团首长迅速组织1营过江,神速地占领了高地。3营这时在江边焦急地等待过江工具——竹筏。在赵章成炮兵连炮火的有效打击下消灭了向我滩头部队冲击的敌军,滩头部队乘势发起猛烈的进攻。早已等候在江边的3营和其它兄弟部队乘胜踏着工兵营用竹筏子和门板架起来的浮桥,冲过了乌江。红4团过江了。

与此同时,红1师第1团在龙溪回龙场渡口和红3军团红5师第13团在岩坑渡口组织的强渡,稍晚半天,也成功了。

工兵营迅速架起了两座浮桥,红1军团踏着浮桥浩浩荡荡跨过了乌江。中央机关也踏着浮桥过江了。

敌人号称固若金汤的乌江天险,终于被红军突破。

6.强渡乌江的细节

到指挥所报到以后,张云逸同志便带领我们去察看地形。

到达江边一看,天险乌江真是名不虚传。两岸都是峭壁高山,黑黑的高峰突入云宵。

江宽二百多米,波涛汹涌。对岸的敌人正不停的向我们射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在这滚滚的江面上,架起一条通向胜利的桥梁。

这条水上道路怎样修成呢?需要多少人力,多少器材,多长时间?器材从哪里取?时间又怎么掌握?强渡分队什么时候突过江去掩护架桥?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是我深信,我们的工兵连的成员都是红军工兵的初级干部,有很高的阶级觉悟和一般的工兵技术,再困难的任务也能完成。 回到连里,我一面命令战士们探测江水情况,一面与指导员、排长们研究架桥方法。

正在这时,干部团工兵教员谭希林同志忽然来了。他的到来更给我们增加了胜利信心。

探测江水的结果:江水最深处是五丈左右,流速每秒钟一米八。根据当前条件,我们决定扎竹排,搭浮桥。

谭希林同志帮助我们安排了架桥的具体计划之后,就将这个计划上报了指挥所。首长同意了我们的计划,又马上命令步兵与工兵一起去砍黄竹;后面的部队帮助搜集绳索、门板、木材、箩筐等架桥器材。

紧张的作业开始了。为了作业方便,全连二百多个学员按作业顺序分为器材供应、编制竹排、架设、投锚、救护、预备等八九个作业组。

敌人看到我们开始架桥,更加疯狂地射击。子弹在我们身边掀起密密的水花,有的同志中弹牺牲,有的同志受伤了。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吓倒我们,我们在火力掩护下,工作仍在飞快地进行。 架桥的全部器材只有黄竹、门板、木材、绳索。

我们用三层迭起的竹排做桥脚,每对桥脚中间铺上两根枕木。枕木上连接三四个桥桁,桥桁上铺门板,门板上又系横木,组成一节一节门桥。

敌人的炮弹不断地落向我们的门桥。因为门桥是用竹排扎成的,打断这节还有那节,如果不是每节都灌进水,竹排就不会下沉,因此我们搭好的桥虽然中了一些炮弹,但影响不大。

最讨厌的是敌人的机枪和步枪专打我们的水手,这对我们的作业活动威胁很大,我们一面紧张地工作,一面在心中暗暗地说:“你猖狂吧,不要多久就会叫你知道我们的厉害!” 天空不停地落着细雨,大家的衣服全都湿漉漉的。此时正是严冬季节,有的同志在水中作业,工作不多久,手脚就冻得麻木僵硬,有的甚至裂口流血。

这时候我们不仅要和敌人作战,还要同严寒斗争。 一节一节的门桥,在浅水里很好控制,一入深水就好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挣着往下流跑。

怎样才能把一节一节门桥固定在浮桥的线路上,成了架桥中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可是江水奔腾,时间不能等人,我们无法截断江流,更无法定住时间。

估计整个浮桥需要一百多副门桥,这么多门桥,如控制不住,不知将要漂成什么样子。 我们急得直冒汗,心像裂开了似的。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紧要的关头,谭希林同志却充满信心地说:“不要怕,发动大家出主意,一定有办法控制住门桥,抓住江水。” 同志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打桩,有的说用绳子拉。

这些办法根据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和江水的特点,都行不通。 门桥固定不住,浮桥就无法再往前架设了。

一阵沉默之后,谭希林同志用他那洪亮的声音说:“用大石头做大石锚把门桥拖住,怎么样?” “好主意。”我们周围几个人都表示赞成这个办法。

我们立刻试验。三四百斤的大石头下到水里,重量不够,加上又有光滑面,阻力小,仍降不住一节门桥;而大石头又没有现成的,必须临时开采。

每节门桥多弄几块小石头可能行。可是时间不允许,不得不另想办法。

我们又对石锚进行了改进。从单块石头改变为用篓子装石头的办法。

我们用竹片编成大篓子,里边填满大小石块,中间交插三根两头削尖的长木棍,作为锚爪。石锚的顶端还系上一条粗锚纲,每个石锚有一两千斤重。

石锚在竹排上装排,用竹排运到下水地点滚入水中。这个重家伙果然把门桥死死地拖住了。

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心里非常高兴,工作得也更有劲了。浮桥不断地向前伸展。

在我们兴致正高的时候,绳索又没有了。真糟糕!到哪里去弄绳索呢?工兵连和先头部队所有的同志,立刻都解下了绑带,可是大石锚需要老粗的锚纲,门桥本身也需要绳索捆扎,这些绑带仍不够用。

后来又将打土豪得来的和到集镇上买来的各色各样的布匹统统拿出来。这个困难又解决了。

从开始架桥,敌人封锁江面的炮火就没有停止过,炮弹老是围绕着门桥爆炸,江面时时冒起一股股水柱,冲出阵阵气浪。我们的水手有的被打伤了,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投锚组组长石长阶同志的牺牲。这位身体强壮、个子高大魁悟、船工出身的青年,在这次架桥中,曾多次出色地将门桥和大石锚运送和投入浮桥的线路上。

最后一次,他撑着一节门桥往江里送。竹篙被打断了,他又拿过预备篙继续撑着门桥前进;竹篙又被打断了,就再换一根。

门桥在他操场纵下像小船一样轻巧、灵活。忽然我看见他一头栽倒在门桥上。

我叫了一声,他也没有回答。失去了控制的门桥也立刻转变了方向,顺着水流直冲向已架好的浮桥的中间部分。

这怎么办呢?要是这。

相关参考

强渡大渡河18勇士,走出一开国中将,为一任务毛主席派他驻进戈壁

强渡大渡河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著名战斗,蒋介石梦想以大渡河天险阻止红军前进,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没想到红军中的18名勇士强渡了大渡河,为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这十八位勇士中,后来走出了

项羽自刎乌江

所以项羽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渡过乌江,但逃至东城时被汉军包围,混战中即被灌婴杀死,而乌江离东城还有120千米,所以项羽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也不是自刎而死。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

项羽不死于乌江考

   乌江自刎,这是千古流传、人人皆知的一个历史人物项羽的结局。但这个传说是否可信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思考,甚至连史学界都没有予以注意,一直都是沿袭旧说。1985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发

揭秘项羽战败后乌江自刎的惊人秘密

历史上的项羽历史上的项羽乃是楚国大将,秦末下相人(如今的江苏宿迁),他也是中国知名的军事家,思想家。可以说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武将中名列前茅的,在古代别人对他的评价是“羽之勇武,千古无二”,可见项羽的强大

楚汉战争结局的必然,即便项羽过了乌江,还是要被割韭菜

楚汉战争结局的必然,即便项羽过了乌江,还是要被割韭菜项羽即使再有一百次重整旗鼓的机会,他也不会成功!争天下,不是一场取决于临场发挥的足球赛,其背后是暗合天下大势的历史趋势!执行历史走向审判的裁判,就是

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乌江亭长是刘邦派来的?

...、独断专行,导致最后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不得不自刎于乌江边。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项羽羞愧而死。一些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乐,是因为他最心爱的女人虞姬死了。同时...

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乌江亭长是刘邦派来的?

...、独断专行,导致最后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不得不自刎于乌江边。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项羽羞愧而死。一些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乐,是因为他最心爱的女人虞姬死了。同时...

项羽为什么不渡过乌江,却选择了自刎呢

唐朝才子杜牧《题乌江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对项羽不肯渡过乌江的叹惋。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肯渡过乌江,而是选择了自刎呢?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项

项羽为何坚持自刎,不肯渡过乌江呢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项羽自杀时年方31岁,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会放弃希望?项羽自杀原因心理学家威勒做过一项研究:针对在某次考试中成绩偏

乌江边霸王自刎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乌江边霸王自刎的故事。  虞姬自杀之后,项羽决心突围。于是,项羽埋葬了虞姬,跨上乌骓马,带上自己的800子弟兵冲杀出了汉军的十面埋伏包围圈。刘邦知道项羽已经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