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校徽历史

Posted 校徽

篇首语: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大学校徽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大学校徽历史

1.中国人民大学校徽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校徽志是圆形篆书人字徽标,以“人大红”为标准色,以三个并列的篆书“人”字图形为基础,寓意“人民、人本、人文”;下方有“1937”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吴玉章题写的校名。

学校校旗分为主旗和副旗。主旗为“人大红”色长方形旗帜,副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均印有学校徽志、吴玉章题写的校名以及学校英文大写的标准组合。

扩展资料:1、校训 实事求是 释义:“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来唐代学者颜师古将“实事求是”一词解释为“务得事务,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务实求真的学风。

毛泽东曾在《改造该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大家去研究。”1992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庆55周年前夕,“实事求是”被正式确定为学校校训。

2、校花 2010年1月,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确定玉兰花为中国人民大学校花。初春时节盛开的玉兰花,冒寒迎春,昂首怒放,晶莹洁丽,其不怕困难的精神、积极进取的风貌、纯洁高雅的气质深受学校师生喜爱。

3、校树 2010年1月,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确定银杏树为中国人民大学校树。校园内共有银杏树多株,种植历史悠久,亲历了中国人民大学命名组建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官网。

2.大学校徽的含义

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词组基本上概括了《易经》的全部内涵,实际上也就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而清华大学能以此孔子名言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可见其在努力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同时,既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也注重培养新型君子人格的教育。这无疑也将会使孔子古老的君子人格焕发青春,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大的魅力。文中论述的小标题依次有:"君子"与"君子人格";智仁勇的统一;文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集成的互补;造就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同济大学校徽理念蕴涵

一、名称

1、由中国书法学会名誉会长舒同亲笔题写的“同济大学”;

2、用中文和英文同时标识。中文居上,表明主体性;英文居下,表明国际性。

二、历史

1、在标志中加1907,表明建校年代;

2、前进的龙舟,象征历史沿革的进程。

三、文化

1、标志的文字:以“同济”两字为核心;

2、标志的图案:三人划龙舟;

3、昭示着目标:三人成众,同舟共济,向着一流目标奋力拼搏;

4、昭示着精神:

同新砥砺,同窗求索,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济愚扶弱,济世兴邦,为富国强民而育人

复旦大学校徽的来历

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所有关于复旦的纪念品上,几乎都有这样一个醒目的圆形标志——圆圈正中是古文“复旦”的字样,上方写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下方则是“1905”字样,意为学校建立的年份。复旦校友对此恐怕再熟悉不过了,而鲜为人知的却是这个标志的真正来源——“复旦奠基石拓片”。

复旦大学校史馆的王忠道老师亲历了奠基石拓片发现、收藏的全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校庆办公室工作,某天,当时的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孟祥生老师突然来办公室说,学生在劳动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奠基石。”据王忠道老师说,这块奠基石的发现地正是现在的力学系实验室所在地,过去曾经是一片小树林。被发现时,这块大石头被当作盖子覆盖在下水道出口上方,背面朝上,翻开之后能够清晰的看到上面的图案——圆形正中是“复旦”的古文字样,上方是校训,下方写着民国九年。

由于“民国”字样在当时还较为敏感,这块奠基石被清洗干净后就一直保存在办公室里,尘封多年,直到学校开始筹办80周年校庆。王忠道老师回忆说,“我们着手筹备校友会时,打算制作一些纪念章赠予国内外友人。正在斟酌用什么图案最为妥当,突然就想起了奠基石拓片上复旦的圆形标志。”王忠道老师的这个想法在领导的首肯之后被正式启用,只是把民国九年改成了“1905”字样,并且沿用至今。

之后,这块奠基石一直被安置在日本研究中心前的草地上,边上附有谢希德先生的题词“1922年复旦奠基石”。

3.标识一所大学等级的重要标志,是否设有【共济会】分会

感兴趣可以来看下中大校徽吧。

中山大学校徽 校徽是大学的象征,也是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要素。 中山大学校徽为圆形图案,校徽上部自左而右环绕中文校名标准全称,下部自左而右环绕英文校名标准全称,中间为海棠式洞窗图案。

洞窗图案以国立广东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钟楼”为设计主体,运用中国园林的意境与现代的设计手法,借用园林中的海棠式洞窗与大钟楼外观组合成“中山”二字,洞窗内两边的树由大到小形成一个深远的空间,增强了层次感和立体感,中间的弧形巧妙形成一朵红棉花,意寓中山大学位于岭南地区。由建校年份“1924”形成的一条纵深大道,体现了中山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和辉煌的历史进程。

校徽通常为标准绿色,代表生命、发展、永恒,象征着中山大学充满活泼、盎然的生机。 ---------(节选)【借用园林中的海棠式洞窗与大钟楼外观组合成“中山”二字】,谁能看得出来呢?。

4.北大校徽设计

北大校徽北京大学校徽北京大学的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

编辑本段含义

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编辑本段历史

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蔡即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鲁迅于8月7日将设计完竣的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采用。后又曾长期弃用,80年代始重新使用,现使用的北大校徽系以此为基础修改而成。

编辑本段解说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鲁迅设计的这枚北大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此校徽也突出了北大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用设计对象的文字构成图案,是徽标设计的常用手法,但高明的设计者用文字构成能够表现徽标内涵的图案。鲁迅这枚校徽的设计,就达到了这一境界。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徽章用中国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笔画安排均匀合理,排列整齐统一,线条流畅规整,整个造型结构紧凑、明快有力、蕴涵丰富、简洁大气,透出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同时,“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鲁迅将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北大采用,一直延续到1949年,后又因历史原因长期弃用,上世纪80年代又重新使用。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正式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5.关于校徽

北大校徽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

虽然校徽的外在形式是确定下来了,但对其内涵的阐释又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分歧,也就是说校徽终究还是"形定神不定"。北大官方(招生网)对校徽的解读是这样的:校徽里全是人,是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这个解读未免生硬浅薄。鲁迅先生自己的意图似乎是这样的: "大"字的人形是大学的教员和职工,而上面的"北"字相对的两个人形,是学生,校徽表现了学校员工当为学生服务这个观点。

而还有一种说法下面的"大"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北"字就是中华民族,校徽的象征意义就是:北大人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天津财经大学校徽/qiuzhijianli/xiaohui/20071021211912776.天津大学校徽/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CC%EC%BD%F2%B4%F3%D1%A7%D0%A3%BB%D5天津工业大学校徽/qiuzhijianli/xiaohui/2007102121191299.天津理工大学校徽/xiaohui/01_59_09_370.天津科技大学校徽/qiuzhijianli/xiaohui/20071021211914637.上海大学的校徽呈白玉兰的形状,为本市市花。花托为字母“U”形,是大学(University)的意思,右花瓣形如海鸥,又是字母“S”,是上海(Shanghai)的象征。

左花瓣为数字\'1\',表示上海大学要争创第一的决心。由徐光夫先生设计。

/edu/2003-05/24/content_885262./dispbbs.asp?Boardid=9&ID=31754以上连接是各大院校的校徽选录同济大学校徽理念蕴涵一、名称1、由中国书法学会名誉会长舒同亲笔题写的“同济大学”;2、用中文和英文同时标识。中文居上,表明主体性;英文居下,表明国际性。

二、历史1、在标志中加1907,表明建校年代;2、前进的龙舟,象征历史沿革的进程。三、文化1、标志的文字:以“同济”两字为核心;2、标志的图案:三人划龙舟;3、昭示着目标:三人成众,同舟共济,向着一流目标奋力拼搏;4、昭示着精神:同新砥砺,同窗求索,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济愚扶弱,济世兴邦,为富国强民而育人复旦大学校徽的来历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所有关于复旦的纪念品上,几乎都有这样一个醒目的圆形标志——圆圈正中是古文“复旦”的字样,上方写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下方则是“1905”字样,意为学校建立的年份。

复旦校友对此恐怕再熟悉不过了,而鲜为人知的却是这个标志的真正来源——“复旦奠基石拓片”。复旦大学校史馆的王忠道老师亲历了奠基石拓片发现、收藏的全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校庆办公室工作,某天,当时的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孟祥生老师突然来办公室说,学生在劳动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奠基石。”据王忠道老师说,这块奠基石的发现地正是现在的力学系实验室所在地,过去曾经是一片小树林。

被发现时,这块大石头被当作盖子覆盖在下水道出口上方,背面朝上,翻开之后能够清晰的看到上面的图案——圆形正中是“复旦”的古文字样,上方是校训,下方写着民国九年。由于“民国”字样在当时还较为敏感,这块奠基石被清洗干净后就一直保存在办公室里,尘封多年,直到学校开始筹办80周年校庆。

王忠道老师回忆说,“我们着手筹备校友会时,打算制作一些纪念章赠予国内外友人。正在斟酌用什么图案最为妥当,突然就想起了奠基石拓片上复旦的圆形标志。”

王忠道老师的这个想法在领导的首肯之后被正式启用,只是把民国九年改成了“1905”字样,并且沿用至今。之后,这块奠基石一直被安置在日本研究中心前的草地上,边上附有谢希德先生的题词“1922年复旦奠基石”。

6.浙江大学校徽的含义

目前校徽含义: 浙江大学的校徽分内外两圈,两圈之间的中英文浙江大学字形内含着今日之浙江大学已走向世界,1897表示浙江大学的创建年代可追溯至求是书院,校徽中央展翅飞翔的求是鹰代表浙大的“求是”精神,寓意着浙江大学师生,继承发扬“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为将浙江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历史沿革: 1990年12月15日学校在浙江大学校报上公布了浙江大学校标设计稿的二个方案。根据校领导的意见,校长办公室同时委托工会和团委,发放了1200份印有两个方案的选票,分别征求教职工和学生的意见。

通过比较,大多数师生员工倾向于方案一,即以传统的“求是鹰”为主体所构成的校标设计稿。认为表现刚健、博击个性的“求是鹰”已作为浙大的象征,并在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而,保留二三十年代浙大校徽中求是鹰的基本形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同时有些专家认为,通过对传统“求是鹰”图形结构的简化,强化了求是鹰形象的气质特征,这也是有意识的再创造的典型化过程,但腾飞的气势刻划得还不够。

校长办公室汇集了有关意见后,向校长作了汇报。在1991年1月22日举行了校务会议上,学校党政领导对校标方案作了审议,认为二个校标设计方案在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同时肯定了方案二在形式上有一定新意。

经过讨论,校务会议基本确定方案一作为校标,提出对求是鹰图案应再作适当修改,并略放大些,英文校名采用黑体。据此,校长办公室在方案一的基础上重新作了调整和绘制。

1991年1月31日的校务会议再次审议了修改后的校标。这样,校标获得正式通过。

校标,是学校的象征。可应用于学校重要活动场合、有关宣传媒介、信笺、信封等。

7.清华校徽的清华大学校徽的来源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

做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应该顺应自然,胸怀博大,宽以待人,承担起宏伟的历史任务。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时间的考验和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

事实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在决定民族命运的较量中,清华大学承担着不容推卸的重要任务。

所有师生都必须树立一流意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奋发图强,争创一流。

一个学校的校徽是其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的具体展现,是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中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元素。我国自19世纪末兴办新式学堂,办学模式主要是借鉴于欧美,同时也模仿欧美大学的校徽式样设计中国大学的校徽。

应该说中国较早出现的校徽是北洋大学的校徽,时间大约在1913年-1928年间,此时期国民政府把她定名为国立北洋大学。校徽为盾形,并把“实事求是”的校训镌刻在校徽之上,但其在形制上模仿西方大学校徽是显而易见的。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请鲁迅设计校徽。鲁迅于1917年8月7日提交了校徽图样。

鲁迅设计的圆形校徽,以篆书书写成的“北大”二字上下排列,笔锋圆润,结体紧凑,颇具对称之美,更于简洁古朴中见沉稳大气。并且,我们能从鲁迅的设计中读到中国文化的元素。

今天我们可以从北京清华大学的网站上,下载到清华大学的校徽图案。 在新竹清华大学的网站上,也可以得到与之相近的校徽图案。

现在的问题是清华校徽最初图案是何时并由谁设计的?是否与前面提到的两所大学的校徽有所联系?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末创办的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因为这个特别的出身,清华学堂有个英文校名“Tsinghua Imperial College”,用今天的习惯可译为“清华帝国学院”。

学堂的创办者痛感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须以新式教育来救国,特为学堂制定“以培植全才,增进国力为宗旨”;“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进入民国后,学堂改称学校,英文校名去掉“Imperial”一词。

尽管仍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但周诒春校长提倡德、智、体“三育”并举,培植完全人格的办校方针。为此,学校定期聘请社会贤达、学者来校演讲。

1914年11月5日,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梁启超以“君子”为题在清华学校礼堂(同方部)演讲,勉励清华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完全人格,要做“真君子”。他说:“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

又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他希望:“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自此之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以其所体现的中国人的民族精神而为清华学子铭记于心。 1916年秋,学校为增强学生体魄,锻炼尚武精神,组织成立兵操训练营,并聘请毕业于美国陆军学校的李寰伟先生为兵操营长兼教官。

这是一个准军事化的组织,他把童子军之外的学生约200余人,全部编入兵操训练营,设有营、连、排建制。学校为兵操营定制了军服、军靴和操练枪,并建立军乐队。

学生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列队演练时,军容之齐整,军号之嘹亮,可称是清华一景。但此时尚缺少一面军旗。

1916年12月28日《清华周刊》的消息称:“兵操军旗式现已绘定。旗系紫色,中间置白色圆圈,内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

圈下绘枪两支,亦系白色。光彩夺目,颇壮观瞻。”

这条消息没有提军旗设计方案的征集过程,创意由来和设计者是谁,但圆圈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代表了清华的精神,以至后来成为清华的校训。1917年6月出版的《清华年刊》(TsinghuapperII)刊登了这面军旗。

同时,军旗的圆圈图案还被单独刊印在1917年年刊的封面上。另外,这个圆形图案还出现在1918-1919年《清华周刊》总138-172各期的封面上。

尽管《年刊》和《周刊》都没有对这个图案作任何文字说明,但由此可以判断,清华师生是多么看重这个图案。1923年4月28日《清华周刊》为建校12周年出版纪念专号《清华生活》,发表梁治华(实秋)的长文《清华的环境》。

在对大礼堂的内景介绍时该文称:“在台幕上边的墙上,雕着一个圆形的图像,里面写着几个隶书大字,这便是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一定想到,梁实秋所描述的“圆形的图像”,清华兵操营军旗、《1917年清华年刊》和《清华周刊》封面上的图案是一样的。

相关参考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传统

校训正则、修能、追远校徽标志表现的主题:“技能成就未来”。标志既是一个斜放的“三”字,又从正面看像“山”,突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三峡”的地域特点。“三”字由三块类似工件的物件组成,中间用一把钥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大事件

中国历史大事件中国历史简介中国的历史起源中国的历史的全过程中国多少年历史?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简称中华上下550万年![奸笑][奸笑]朝代/寿命原始人(440万年)部落(8万年)三皇(没有记载)五帝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图,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以及各朝皇帝顺序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要有时间一、二、三、四、五、扩展资料:在中国众多历史朝

中国历史朝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王赢政统治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中国历史朝代列表以下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1、夏朝前2100年-前1600年;2、商朝前1600年-前1066年;3

中国历史朝代,中国历史朝代列表

中国历史朝代列表以下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1、夏朝前2100年-前1600年;2、商朝前1600年-前1066年;3、西周前1066年-前771年;4、东周前770年-前256年;5、秦朝前2

历史世界中国

1.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我感觉:教育部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讲,可能是想要把中国历史讲的更细致全面吧.你也说了,中国历史教两年,世界历史交一年,可能是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中国厉害吧.至于你说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表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

中国历史年代表_中国历史年代排序列表

中国历史年代排序列表?历史年代排序表如下: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扩展资料:根据历史文献和

中国大历史与中国通史

1.关于《中国大历史》上下两册与《中国通史》《中国通史》是吕思勉的成名作,又称吕著《中国通史》。全书约60万字。上册是总论中国历朝历代的经济、文化、民族、教育等;下册是政治军事史。《中国大历史》又名《

东海大学历史系

1.台湾中国历史系大学排名全台湾(历史学系)大学排名,按学测最低录取总级分数排名的话结果如下: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63级分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61级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58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