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历史故事

Posted 常山

篇首语: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衢州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衢州历史故事

1.在衢州以前发生过什么历史大事

葱洞先民——6000年前的衢州人

1、葱洞遗址:衢州、建德交界处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地貌,为古代先民提供了理想的居住环境。位于衢州上方镇境内的葱洞、观音洞遗址就是该地区一个典型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活动在衢州的最早例证。正是根据这一遗址的出土文物,将衢州市的历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

6000年前的浙江大地,气候温暖,植被茂盛,动物繁多,十分适宜人类居住。衢州,与余姚河姆渡、余杭良渚文化等地区一样,也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近年来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处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就是最好的实物例证。

2、姑蔑一族——2500年前的文明传承

越族是构成华夏民族的重要一支,而闽浙赣皖四省交界之地正是古越族的发源地,衢州就处于这一地区的中心。春秋时期,姑蔑族从山东泗水地区辗转南迁,其一部与偃王后裔一部先后迁居浙西衢州。姑蔑南迁及其定居衢州的历史表明衢州地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融入了华夏族之列。众多青铜礼器、兵器和随葬玉器、原始瓷器的出土,足可说明当时衢州经济文化的繁荣。姑蔑史料:

(1)《左传·哀公十三年):“姑蔑之旗”及杜预注。

鲁哀公十三年(前482),姑蔑就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越国对吴国的战争。说明早在此前,姑蔑一族即已定居衢州。

(2)《国语·越语上)(卷二十):勾践之地,……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

姑蔑管辖范围包括如今整个衢州地区及遂昌、汤溪、江西玉山等地。

3、偃王南迁

徐国,为嬴姓子爵,始封于夏朝,其国在下邳僮县,今泗州临淮有徐城。周朝建立后,徐国与东夷各族不服周王朝统治,双方不断发生战争。西周末年,周穆王派兵攻打徐国,徐偃王弃国南迁,春秋时期其一部辗转来到衢州。

秦汉至唐时期的衢州

约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于姑蔑旧地设大末县,县治在今龙游县境内,揭开了衢州历史新的一页。两汉时期,衢州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从出土的青铜器和陶器来看,仍表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六朝时期,地处江南的衢州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缓慢发展。唐代初年于信安县设州城,衢州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七百里仙霞古道的开凿,使衢州作为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郡县制,于姑蔑旧地设大末县,故城在今龙游县城西,正式开始了衢州建县的历史。东汉末年,又设立了新安县(今衢江区、柯城区)、定阳县(今常山县)。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县设须江县(今江山市)。同年于信安县设州级行政区划,因境内三衢山而称衢州,亦有八方通衢之意,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2.关于衢州的完整历史

行政历史 衢州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辖区内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等地出土的石斧、石锛、石刀、石矛等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夏、商、西周三代属百越之地。

春秋初为姑蔑国,后为越国姑蔑之地,战国时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灭楚,平定江南,于吴越之地置会稽郡,今衢州属会稽郡之太末县(一作大末)。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为荆王国地。十二年(前195),吴国地。

景帝四年(前153),诛吴王刘濞,复属会稽郡。 东汉初平三年(192),分太末县置新安县。

为衢县建县之始,仍属会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析新安县置定阳县。

三国吴国宝鼎元年(226),新安县改属东阳郡。 晋太康元年(280),因与弘农郡新安县同名,改新安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说溪以县得名,仍隶东阳郡。

南朝宋、齐、梁三代,新安县隶属不变;陈永定三年(559),置信安郡,领信安、定阳2县,隶缙州。 隋大业三年(607),太末、定阳2县并入信安,隶东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于信安置衢州,并分置须江(江山)、定阳(常山)2县,衢州州名始于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信安遂为州治;同时,析太末县之西设白石县并置榖州,州领太末、白石2县,白石为州治之所;七年(624)废衢州,并定阳,须江、白石、太末4县入信安县,隶婺州;贞观八年(634),从信安、金华2县析置龙丘县;武后垂拱二年(686),复置衢州,辖信安、龙丘、常山3县,属江南道,信安为州治;如意元年(692),分龙丘县之西置盈川县,衢州辖信安、龙丘、须江、常山、盈川5县;证圣元年(695),分须江、定阳、弋阳3县置玉山县,隶衢州;天宝元年(742),改衢州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衢州,同年,玉山县改隶信州;衢州仍辖信安、龙丘、须江、盈川、常山5县,信安为州治,隶浙江东道;大历十四年(779),改隶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复隶浙江东道;二年(781),又改隶浙江西道;贞元三年(787),复隶浙江东道;元和七年(812),废盈川县入信安;咸通中(860-874),改信安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隶衢州。 五代时,衢州属吴越国(907-978),州治倚西安,辖西安、龙游、常山、江山4县;后唐长兴二年(931),吴越改龙丘为龙游。

北宋时西安县仍为衢州治,属两浙路;南宋时属两浙东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衢州路总管府,西安县倚廓,隶江淮行省浙东道宣慰司。

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为龙游府,治所西安;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龙游府为衢州府,西安倚廓,隶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永乐二十二年(1424),建越王府;宣德二年(1427),越王府除。 清代沿袭明制,仍为衢州府,隶浙江省金衢严道;顺治八年(1651),浙闽总督移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裁撤,西安县仍为府治外,又为金衢严道治所;宣统三年七月(1911年8月7日),裁西安县并入衢州府,由府兼理县事。

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军政分府,兼理县事;民国元年(1912)二月,废府,改西安为衢县;三年(1914),实行道制,衢县属金华道,并为道尹驻地;五年(1916),裁道,翌年复设,道尹仍驻衢县;十六年(1927),设第一特区县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衢县;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改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衢县仍为公属属址;一九四六年,专员公署与保安司令部合并,称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驻衢县;一九四八年,衢县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址移金华。 一九四九年五月六日,衢县解放,始设军管会,后建衢州专员公署。

衢州市,专属仍驻衢州,县政府迁至樟潭镇;一九五一年,撤销衢州市,县府迁回衢县城区,专署驻衢县;一九五五年三月,衢州专员公署撤销,衢县属金华专区;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常山并入衢县;一九六0年一月一日,龙游县并入;一九六一年,复置常山县;一九七九年九月,恢复衢州市,县、市并存;一九八一年四月,撤县并入市;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三日,龙游县析出,另立县治;一九八四年,辖区不变;一九八五年五月,金华地区撤销,衢州市升省辖市,原衢州市分设柯城区与衢县,实行市管县,市辖衢县、江山、常山、开化、龙游五县及柯城区;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江山县改县级市,属衢州市。 人文历史 衢州,古为姑蔑国、大末县、信安县,唐初因境内三衢山而得名“衢”。

衢州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宣歙之声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浙、闽、赣、皖四省交通之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一方山水,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孕育出灿烂的历史文化。

从距今六千年的葱洞遗址到东华山汉墓群,从姑蔑族的南迁到孔氏大宗的南渡,从绵延七百里的仙霞古道到连绵不绝的衢江水运,从两宋时期的群星荟萃到明清之际的天涯贾客,一处处史迹、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名人都在述说着衢州六千年的历史文明。1994年,衢州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

3.我国及衢州抗战历史、英雄故事、当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事例快快快

1944年的保卫衢州之战,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奋战到最后一刻——面对步步逼近的侵略者,1000多壮士宁死不屈跳衢江。

大家都知道中国抗战史上有过两次淞沪战役,但很少有人知道浙江衢州在抗战期间也发生过两次战役,虽然规模不及淞沪战役,却也一样的惨烈与悲壮。 这两场战斗,分别发生在1942年和1944年。

研究衢州抗战史数十年的衢州地方史专家姚肇鸿说,在这两场战斗中,中国军队异常英勇,虽死伤无数,却无一人投降。而谈起当年的战斗,如今已99岁高龄的连松林老人更是老泪纵横,当年作为少校军医的他,亲眼见到战友们在前线拼杀,为国捐躯。

岁月流逝,当年参加战斗的军人大多已经老去,而那哗哗流淌的衢江水,似乎还在诉说着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 城墙上累累弹痕见证当年的残酷战斗 衢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现衢州府城还保留了部分城墙和包括大南门、水亭门在内的城门,它们是历史的见证。 现在的衢州平静而安宁,但当我们把目光回溯到上世纪40年代,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先民和他们的守护者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曾是那样的英勇与悲壮。

“70多年前,在这些城墙附近都发生过激烈的战斗,牺牲了很多战士,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站在大南门前的瓮城边,姚肇鸿显得很激动。

今年66岁的姚肇鸿是衢州的地方史专家,从二十多年前起,他开始系统地研究衢州抗战史,访问了很多当年的老兵和他们的后代,也去南京、北京、台湾等地查阅了大量档案。 “现在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了,在抗战时,衢州也算是个焦点城市,衢州在抗战中伤亡10万8千人;在浙江毙命的日军少将以上军官有3人,其中有2个就是在衢州毙命的。”

姚肇鸿说,“我们现在站着的大南门外的瓮城里,就发生过惨烈的刺刀肉搏,你看,这城墙上,还能看到日军炮火留下的弹痕。” 守城将士以血肉之躯誓死保卫衢州 这场发生在大南门瓮城的刺刀肉搏,发生在1942年的衢州保卫战中。

姚肇鸿说,1942年4月18日12时30分,美国飞行员杜立特带领一队勇士驾驶着16架B-25轰炸机,对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进行了轰炸。日本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破灭了,朝野极为震动。

“杜立特行动”后,日本军方对其本土的防空能力开始产生怀疑,而他们认为以中国衢州机场为代表的浙赣航空基地是威胁日本本土防空的最大障碍。于是,日本军部决定发动以摧毁衢州军事机场、打通浙赣铁路为主要目标的“浙赣战役”。

从当年5月14日开始,侵华日军共约20万人组成浙赣兵团,企图一举攻占浙赣全线,围歼国军第三战区主力。针对日军的企图,中国方面制订了对日军会战的指导方针,国军第三战区调30万兵力迎战日军。

5月15日,浙赣战役打响。“6月1日,日军进攻衢州城。”

姚肇鸿说,6月3日,日军多路人马向衢州城发起全面进攻,86军守卫衢州官兵与敌浴血奋战。 6月3日午后,日军组织两股突击队,在炮空火力掩护下,冲进衢州城内。

防守核心阵地的86军16师46团团长谢士炎,立即组织反击,打出去一股日军。另一股日军冲到设在大南门的指挥所附近,46团连长高远举率全连官兵在瓮城与敌展开肉博、拼刺刀。

高远举一马当先,手握刺刀,挑死好几个日本鬼子,但他自己也多处负伤,最后阵亡。 这一次,大南门核心阵地保住了。

阵地前尸横遍地,守军伤亡200多人,入侵的这股日军100多人全部被歼。 从6月3日晚上起,接连三天三夜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位于衢城西、北、东三面衢江、乌溪江水位猛涨。

日军从这三面进攻衢城受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城南进攻,还丧心病狂地使用了毒瓦斯弹。当时守军没戴防毒面具,遭毒气袭击,部分官兵丧失了战斗力。

但一批官兵倒下了,后续部队马上跟进,如此前赴后继,中国军队守住了阵地。 不过,虽然中国军队异常顽强,但由于多种原因,6月7日,衢州城还是被日军占领了。

衢州保卫战历时六天六夜,中国军队伤亡3500多人,日军伤亡1800多人。而在整个浙赣战役中,日军也遭受了损失,其中中将师团长酒井直次被炸死,日军伤亡17148人。

1000多壮士宁死不屈跳衢江 “如果说,大南门的战斗是激烈,那么水亭门前发生的一幕,更是悲壮。”姚肇鸿说着,带记者来到了不远处的水亭门。

水亭门外,就是衢江。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日本侵略者欲作垂死挣扎。

当年6月,龙衢战役爆发,这也被称为衢州第二次保卫战。 6月14日,日军兵分三路向衢州发起进攻,与当时驻守定南线的国军105师313团,在缸窑、寺前、旺吴、东山一带发生激战,火力甚猛,枪炮声日夜不息。

6月25日上午,在飞机、大炮的火力掩护下,日军对衢州城东门外机场发起攻击。中国军队打退日军五次进攻,毙敌200余人。

在打退日军第五次进攻的时候,国军第21军第145师435团上校团长刘一壮在肉搏战中牺牲。 6月26日凌晨,衢州一带被浓雾所笼罩,日军利用浓雾向前运动,同时又集中炮火猛轰城东北角和古城大南门,城东门被炸出一个缺口,日军随即从缺口冲进衢州城。

尔后,城内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伤亡极大。战斗中,435团副团长沈清源负伤数处,犹坚持战斗,后因流血过。

4.衢州的历史是怎样的

衢州,古为姑蔑国、太末县、信安县,唐初因境内三衢山而得名“衢”。

衢州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宣歙之声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浙、闽、赣、皖四省交通之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一方山水,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孕育出灿烂的历史文化。

从距今六千年的葱洞遗址到东华山汉墓群,从姑蔑族的南迁到孔氏大宗的南渡,从绵延七百里的仙霞古道到连绵不绝的衢江水运,从两宋时期的群星荟萃到明清之际的天涯贾客,一处处史迹、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名人都在述说着衢州六千年的历史文明。1994年,衢州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衢州地处钱江源头,自古就人杰地灵。考古学家在境内发现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著名的葱洞遗址将衢州的历史推到了距今6000年前。

商周时期的衢州,属扬州之域,虽在文书上鲜见记载,但众多原始瓷器和精美玉器的出土,可见当时的繁荣。春秋末年,衢州属“姑蔑”之地,姑蔑族和徐偃王后裔构成了衢州的早期居民。

葱洞先民——6000年前的衢州人 葱洞遗址:衢州、建德交界处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地貌,为古代先民提供了理想的居住环境。位于衢州上方镇境内的葱洞、观音洞遗址就是该地区一个典型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活动在衢州的最早例证。

正是根据这一遗址的出土文物,将衢州市的历史提早到距今六千年前。6000年前的浙江大地,气候温暖,植被茂盛,动物繁多,十分适宜人类居住。

衢州,与余姚河姆渡、余杭良渚文化等地区一样,也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近年来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一处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就是最好的实物例证。

姑蔑一族——2500年前的文明传承 越族是构成华夏民族的重要一支,而闽浙赣皖四省交界之地正是古越族的发源地,衢州就处于这一地区的中心。春秋时期,姑蔑族从山东泗水地区辗转南迁,其一部与偃王后裔一部先后迁居浙西衢州。

姑蔑南迁及其定居衢州的历史表明衢州地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融入了华夏族之列。众多青铜礼器、兵器和随葬玉器、原始瓷器的出土,足可说明当时衢州经济文化的繁荣。

姑蔑史料:《左传·哀公十三年》:“姑蔑之旗”及杜预注。鲁哀公十三年(前482),姑蔑就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越国对吴国的战争。

说明早在此前,姑蔑一族即已定居衢州。《国语·越语上》(卷二十):勾践之地,……西至于姑蔑。

广运百里。姑蔑管辖范围包括如今整个衢州地区及遂昌、汤溪、江西玉山等地。

偃王南迁——战国时期的衢州 徐国,为嬴姓子爵,始封于夏朝,其国在下邳僮县,今泗州临淮有徐城。周朝建立后,徐国与东夷各族不服周王朝统治,双方不断发生战争。

西周末年,周穆王派兵攻打徐国,徐偃王弃国南迁,春秋时期其一部辗转来到衢州。 秦汉至唐时期的衢州 约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于姑蔑旧地设大末县,县治在今龙游县境内,揭开了衢州历史新的一页。

两汉时期,衢州经济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从出土的青铜器和陶器来看,仍表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六朝时期,地处江南的衢州相对安定,经济文化缓慢发展。

唐代初年于信安县设州城,衢州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七百里仙霞古道的开凿,使衢州作为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郡县制,于姑蔑旧地设大末县,故城在今龙游县城西,正式开始了衢州建县的历史。东汉末年,又设立了新安县(今衢江区、柯城区)、定阳县(今常山县)。

唐武德四年(621),分信安县设须江县(今江山市)。同年于信安县设州级行政区划,因境内三衢山而称衢州,亦有八方通衢之意,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宋元时期的衢州 两宋时期,伴随着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衢州的政治、经济、文化获得空前繁荣。特别是在北宋,衢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达到了顶峰,为两浙(今浙江及江苏南部地区)翘楚。

北宋167年间,衢州仅文科进士就达250人,远高于苏州、杭州、绍兴等地。南宋时期,随着圣裔南迁,衢州成为南方新的儒学圣地,史称“东南阙里”。

作为南宋全国知名书院,柯山书院、包山书院更是人文荟萃,其影响一直波及到元代。 明清时期的衢州 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明清时期的衢州作为东南军事重镇的地位日益显现。

平“三藩之乱”后,衢州自此有了“铁城”之称。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从杭州经衢州至江西玉山或福建浦城的驿道,成为明清时期内陆交通最繁盛的商路。

处在这条驿道要冲之地的衢州,经济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鼎盛于明代中后期,以经营珠宝、书籍为主,以衢籍,特别是龙游籍商人为核心的龙游商帮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之一,也正是衢州作为四省通衢要地的明证。

5.关于衢州的完整历史

行政历史 衢州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辖区内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等地出土的石斧、石锛、石刀、石矛等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夏、商、西周三代属百越之地。

春秋初为姑蔑国,后为越国姑蔑之地,战国时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灭楚,平定江南,于吴越之地置会稽郡,今衢州属会稽郡之太末县(一作大末)。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为荆王国地。十二年(前195),吴国地。

景帝四年(前153),诛吴王刘濞,复属会稽郡。 东汉初平三年(192),分太末县置新安县。

为衢县建县之始,仍属会稽郡。建安二十三年(218),析新安县置定阳县。

三国吴国宝鼎元年(226),新安县改属东阳郡。 晋太康元年(280),因与弘农郡新安县同名,改新安为信安,因信安溪得名,一说溪以县得名,仍隶东阳郡。

南朝宋、齐、梁三代,新安县隶属不变;陈永定三年(559),置信安郡,领信安、定阳2县,隶缙州。 隋大业三年(607),太末、定阳2县并入信安,隶东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于信安置衢州,并分置须江(江山)、定阳(常山)2县,衢州州名始于此,以路通三越而得名,信安遂为州治;同时,析太末县之西设白石县并置榖州,州领太末、白石2县,白石为州治之所;七年(624)废衢州,并定阳,须江、白石、太末4县入信安县,隶婺州;贞观八年(634),从信安、金华2县析置龙丘县;武后垂拱二年(686),复置衢州,辖信安、龙丘、常山3县,属江南道,信安为州治;如意元年(692),分龙丘县之西置盈川县,衢州辖信安、龙丘、须江、常山、盈川5县;证圣元年(695),分须江、定阳、弋阳3县置玉山县,隶衢州;天宝元年(742),改衢州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衢州,同年,玉山县改隶信州;衢州仍辖信安、龙丘、须江、盈川、常山5县,信安为州治,隶浙江东道;大历十四年(779),改隶浙江西道;建中元年(780),复隶浙江东道;二年(781),又改隶浙江西道;贞元三年(787),复隶浙江东道;元和七年(812),废盈川县入信安;咸通中(860-874),改信安为西安,因西溪得名,仍隶衢州。 五代时,衢州属吴越国(907-978),州治倚西安,辖西安、龙游、常山、江山4县;后唐长兴二年(931),吴越改龙丘为龙游。

北宋时西安县仍为衢州治,属两浙路;南宋时属两浙东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衢州路总管府,西安县倚廓,隶江淮行省浙东道宣慰司。

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为龙游府,治所西安;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龙游府为衢州府,西安倚廓,隶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永乐二十二年(1424),建越王府;宣德二年(1427),越王府除。 清代沿袭明制,仍为衢州府,隶浙江省金衢严道;顺治八年(1651),浙闽总督移此;康熙二十三年(1684),裁撤,西安县仍为府治外,又为金衢严道治所;宣统三年七月(1911年8月7日),裁西安县并入衢州府,由府兼理县事。

辛亥革命后(1911年11月7日),成立衢州军政分府,兼理县事;民国元年(1912)二月,废府,改西安为衢县;三年(1914),实行道制,衢县属金华道,并为道尹驻地;五年(1916),裁道,翌年复设,道尹仍驻衢县;十六年(1927),设第一特区县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衢县;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改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衢县仍为公属属址;一九四六年,专员公署与保安司令部合并,称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驻衢县;一九四八年,衢县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址移金华。 一九四九年五月六日,衢县解放,始设军管会,后建衢州专员公署。

衢州市,专属仍驻衢州,县政府迁至樟潭镇;一九五一年,撤销衢州市,县府迁回衢县城区,专署驻衢县;一九五五年三月,衢州专员公署撤销,衢县属金华专区;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常山并入衢县;一九六0年一月一日,龙游县并入;一九六一年,复置常山县;一九七九年九月,恢复衢州市,县、市并存;一九八一年四月,撤县并入市;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三日,龙游县析出,另立县治;一九八四年,辖区不变;一九八五年五月,金华地区撤销,衢州市升省辖市,原衢州市分设柯城区与衢县,实行市管县,市辖衢县、江山、常山、开化、龙游五县及柯城区;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江山县改县级市,属衢州市。 人文历史 衢州,古为姑蔑国、大末县、信安县,唐初因境内三衢山而得名“衢”。

衢州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宣歙之声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浙、闽、赣、皖四省交通之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一方山水,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孕育出灿烂的历史文化。

从距今六千年的葱洞遗址到东华山汉墓群,从姑蔑族的南迁到孔氏大宗的南渡,从绵延七百里的仙霞古道到连绵不绝的衢江水运,从两宋时期的群星荟萃到明清之际的天涯贾客,一处处史迹、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名人都在述说着衢州六千年的历史文明。1994年,衢州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

6.衢山的历史

衢州,位于钱塘江上游,北有千里岗山脉,南有仙霞岭余支;衢州横贯东西,“控鄱阳之肘腋,扼瓯闽之咽喉,连宜歙之声势,东南有事,在所必争”,是浙、赣、闽、皖四省交通的门户,有“四省通衢”之称,历来是浙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堪称浙西明珠。

衢州,又称三衢。《元和郡县志》谓:“州有三衢山,因取为名”。

三衢山在今常山县北。究其建制由来,衢州春秋时为越姑蔑地,战国属楚,秦设县名太未属会稽郡,是为龙游建县之始;东汉未置新安县,为衢县建县之始;析新安置定阳县,为常山建县之始;唐高祖时分信安置须江县,为江山市建县之始;宋时改开化场为开化县,为开化建县之始。

由此看来,说衢州历史悠久是有史可证,衢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就名正言顺了。衢州不仅文化璀璨,而且历来都是人才辈出,佳话久传至今。

自隋代开科举以来,及第上榜者更是不计其数。仅宋朝一代,衢州就出了七名状元:西安留梦炎,龙游刘章,江山柴成务、毛自知,开化方逢辰、程宿,西安徐徽言以武举绝伦及第。

据开化县志记载,县人江景房因冒死沉籍丢官,回故里桂岩隐居。两宋时期,江门子孙就有七十八人考中进士,成为美谈。

而历史悠久的常山县,宋、元以来以来,全县出过一百三十二名进士,特别是在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一榜就中了九名进士,当时传为佳话。以上种种,说明衢州历来都是人才济济,光射牛斗呀!这其中大部分人的清正、忠勇等宝贵的品质都流传至今,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和历史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将永垂青史。

赵抃被称“铁面御史”,徐徽言孤军抗金,江景房为民减赋,程俱潜心著文史,江参挥毫画“江山”,毛敏仲一代琴师,樊莹训子全晚节,杨继洲精于医道、余绍宋篡《龙游志》等等,从各各方面、领域,说明了衢州历来人才之广、之多,也从侧面体现了衢州文明的灿烂。赵汴,写阅道,祖籍京兆奉天,在他祖父赵湘时迁居衢州。

赵汴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自幼成了孤儿,家境贫寒,却以名节自励,后中进士,历任了几任地方官,擢升殿中侍御史。他勇于发奸摘伏,弹劾不避权贵,作风类似包拯,京师号称“铁面御史”。

他曾弹劾当朝宰相陈执中、参知政事陈旭、范祥。赵汴为人慈惠,清慎自恃,处事干练,为政宽平,人称贤明。

他曾破伪造印信案,以工代赈度过灾荒。赵汴向来单骑就任,行李萧然,只以一琴鹤自随。

宋神宗元丰二年,赵汴七十二岁告老还乡,回到衢州。赵抃致仕后仍然对自己要求很高,对照自己的座右铭时刻督促自己。

元丰七年八月赵抃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七岁。苏轼破例为其写了一篇《赵清献公神道碑》,十分赞扬他的政绩和为人。

“清献”为其谥号,所以赵抃又称为“赵清献”。赵抃在宋代政绩突出,而在当今也成为衢州人为官的一座丰碑,地方官员大多依此为榜样,时刻警惕自己。

从古到今,分“官道”和“民道”,我们这里“民道”且不去说,单从“官道”来谈谈。这一方面,衢州历代名吏不胜枚举,留下了许多丰富的遗产——为官之道,如赵抃、樊莹、毛恺都是有名的清官名臣。

常山历史上知名人物有很多,而其中职位最高,声望最大的当推樊莹了。樊莹,字廷壁,号澄江,人们习称樊尚书,明朝常山县绣溪人,31岁中进士,任至刑部尚书。

樊莹一生从政,调迁十数处,多有建树,政绩卓著,以清廉简朴、执法严明蜚声朝野,传载《明史》。樊莹为官清正廉明,多谋善断,办事雷厉风行,凡其任职所在,豪门权贵,纨绔子弟都不敢肆意妄为。

正德三年,樊莹在告老三年后因受到刘瑾诬陷,削为平民。在贫困和病痛下,又加上其子因少时无人管教而恶习贯身,于当年十一月十八日逝世,终年七十五岁。

其子为保全父亲清名,一改恶习,奋发读书,后来考中了秀才,为父伸冤,终使樊莹得以昭雪,受谥“清简”。其为官清廉和晚年训子全节的优质风格,一直留传至今,广为流传。

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今天,贪污腐败现象极为严重,上至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成克杰,下至乡村小干部,层层次次,无不蛀虫遍布。想想我们的祖先,这些贪官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如果“反腐倡廉”只是一句空口号,那么我们的国家实力如何得以增强?我们的前认为我们留下了“清明”的好名声,而我们该怎么做?这始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自春秋战国迄今二千四百多年,衢州一直是东南军事重镇。在衢州历史上,一向也是将才辈出,远的有宋朝抗金名将,武举状元徐徽言,近的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的“浙西雄鹰”邱老金(邱金炳)、抗战时期的爱国将领吕公良。

在衢州城南二十五里的石室街,以前有一座徐忠壮公祠,祠的正殿悬挂着一方朱漆金字的大匾,上书“忠贯日月”四字,出自朱熹的手笔。徐公祠奉祀的是北宋末年的抗金名将徐徽言,字彦猷。

徐徽言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经过考核,钦赐“武举绝伦”及等,成为衢州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武状元,正值奸臣当道,金人虎视眈眈窥视中原之时。后金兵与宋宜和七年大举进攻宋朝,占领中国北方大片土地,南宋高宗赵构却又苟且于临安,因此北方人心浮动。

徐徽言联合。

相关参考

衢州历史最高温度

1.衢州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我做作业要用你是做调查报告吧?我这里有做了一半的,可以给你。来自家乡的调查报告——前言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吃着美味的小吃,看着繁华的街市,我不禁疑惑起来:衢州到底在哪里?衢

衢州名字的含义

衢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1800多年历史。其中南宗孔氏家庙和衢州府城最具价值。南宗孔氏家庙是公元1128年孔子第48代孙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时所建,是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衢州府城还有保留较

衢州高三历史期末试卷

1.历史书怎么背提供《高三历史学习方法谈》一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记住,信心是第一位的!!祝你成功!!高三历史学习方法谈第一部分:学会学习首先,同学们一定要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观念。一个不容否

衢州孔庙的孔庙历史

孔氏大宗,世属邹鲁。靖康之难,大宗南来,宋金对峙,孔裔始分南北两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赵构因受金兵进犯所迫,举朝南迁。此时在山东已被御封“衍圣公”的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及其部分孔氏

衢宁铁路的简介

衢宁铁路:是由浙江衢州经福建南平至福建宁德的铁路。衢宁铁路共设15个车站,位于浙西南和闽东北地区,北起浙江省衢州市,途径遂昌、松阳、龙泉、庆元进入福建,经松溪、政和、建瓯东、屏南、周宁引入沿海铁路宁德

日军大军压境,营长一筹莫展,一村民挺身献计,全歼鬼子精锐骑兵

1942年5月,日军为攻占衢州的盟军飞机场,派出第15师团向衢州的西大门兰溪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63师依托石廓山、大云山阻击日寇,与日军进行了惨烈厮杀。战斗遗址当时第63师第188团第2营坚守在石廓山

徽派建筑有多少年历史

1.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徽派建筑是汉族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以砖、木、

他的后代都怎么样了? 揭秘军统头子戴笠死后

...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首长。浙江省衢州府江山县(今衢州市江山市)保安乡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士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等人。戴笠...

戴敦元

戴敦元(1767-1834),字金溪,号吉旋,浙江衢州人。戴敦元在读书治学上有很高的天赋,他幼时去外祖父家拜访,一个月内就把外祖父的藏书读完了。戴敦元10岁举神童,学政彭元瑞面问经义,戴敦元对答如流,

浙江所有地名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浙江有: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十一个市。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