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县北读村历史名人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困难是人的教科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邑县北读村历史名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邑县北读村历史名人

1.石家庄市十大经典故事、十大历史名人、十大英雄人物、十大杰出人物

我尽力 人物 1.乐毅(生卒年月不详),灵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曾受赵武灵王赏识,赵武灵王死后,到魏国,不受重用。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乐毅奔燕,拜为亚卿,率军伐齐,攻占齐国70余城,直下齐都临淄,封于昌国(今山东淄博东南)。

燕惠王时受人离间,乐毅回到赵国,卒于赵。 2.赵佗(?-前137),真定(治所在今长安区东古城)人,西汉南越王。

秦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岭南建立政权的秦朝主将之一,是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亲和政策的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到岭南的文化先驱。 3.赵云(?-229),东汉时期常山郡真定(治所在今东古城)人,西蜀名将。

东汉末年起兵投奔公孙瓒,后跟随刘备,在曹操围攻刘备战役中,赵云长坂坡救阿斗,成为刘备创建西蜀的重要将领。随着《三国演义》小说的流传,赵云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胜将军。

4.刘琨(271—318),无极人,西晋将领。晋惠帝时,封广武侯。

后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他忠于晋王朝,长期坚守并州。

他经常枕戈待旦,与好友祖逖闻鸡起舞,立志收复失地。同时他还是一个文学家,在西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5.魏收(505—572),晋州人,北齐著名史学家。北魏时为太学博士。

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诏册皆出自魏收之手,奉诏专撰《魏书》。卒于开封中书监任上,谥文贞,有文集《魏特进集》。

6.魏征(580-643),晋州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隋末投奔农民起义军。

唐初主动归唐,为唐太子李建成的僚属。玄武门事变后,受到李世民重用。

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提出许多诤言。主持编纂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

被李世民奉为为人的一面镜子。 7.李峤(644-713),赞皇人,大唐名相。

出身赵郡李氏名门士族,唐高宗时任监察御史,平息岭南叛乱有功。武则天时任凤阁舍人,专门负责起草诏命,后拜相兼修国史,以敢于直言闻名。

后几经贬谪,几次复职。一生诗文众多,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

8.李绛(762—829),字深之,赞皇人,唐代政治家。为官刚直清正,多次向皇帝奏谏宦官横肆及削藩等事,拜相,封高邑男。

历数国内忧患,进言直谏。累封赵郡公。

宝历四年(829年)被乱兵杀害。有《李相国论事集》传。

9.刘禹锡(772—842),祖籍无极,唐代著名诗人。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贞元进士,多次因作诗讥讽权贵被贬谪。

出任苏州刺史,政绩显著。晚年与白居易交往密切,多有唱合诗作,人称“刘白”。

诗存800余首,被称为“诗豪”,著作有《天论》三篇,以《陋室铭》最著名,有《刘梦得文集》40卷。 10.李德裕(787—850),赞皇人,唐大臣。

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两次入相。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力主削藩,打击寺院地主势力,支持唐武宗在全国拆除寺院。

著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11.曹彬(931—999),宋代灵寿人,北宋开国功臣。

曾经率军大败契丹兵,在伐蜀过程中任监军。制止将士屠城,所到之处都心悦诚服。

后率军灭南唐,因功拜相。雍熙三年(986年)率军伐辽,数战获胜,后攻涿州兵败。

自请治罪,真宗即位,诏拜枢密使。 12.怀丙(生卒年月不详),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学家。

精于建筑工程技术。《宋史·方伎》记载他的科学成就有三:一是修复真定凌霄塔;二是修复即将倾覆的赵州安济桥;三是利用浮力原理,在河中府(今陕西永济县西)把重万斤的铁牛打捞上来。

其中两尊铁牛,目前摆放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内。 13.李杲(1180—1251),真定人,金代著名医学家。

倡导辨证施治,敢于创新,被后世尊为“补土(脾胃)派(亦称温补派)”鼻祖,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用药法象》、《脉诀指掌病式图说》等书。 14.史天泽(1202—1275),原籍永清,后居获鹿岳村(今属新华区),元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左丞相。

蒙古太宗受命为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伐金、伐宋有战功。

向元世祖提出安抚汉民的建议,拜中书右丞相,执掌政务,后改左丞相,卒后赠太尉,谥忠武,葬于获鹿县太保庄。 15.李冶(1192—1279),栾城人,金元之际杰出数学家、教育家。

其《测圆海镜》,是天元术的代表作,其解析高次方程的数学,比欧洲早300年。他在封龙山下建“封龙书院”,收徒教学,培养出大批人才。

忽必烈曾向其征询治理天下之道。 16.白朴(1226—1307),字仁甫,著名元曲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等并称“元曲四大家”。

祖籍山西河曲,少年时代随元好问居住真定府获鹿。博览群书。

声誉卓著。著有词集《天籁集》2卷,作杂剧16种。

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 17.韩山童(?—1351),栾城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

他揭露蒙古贵族的残暴剥削,鼓励治河农民起义,在家乡杀白马黑牛,以红巾为号,宣誓起义,他被推奉为明王,点燃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不久被捕牺牲。

18.梁梦龙(?—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任顺天府丞、河南副使。

治理黄河决口有功。隆庆时巡抚山东,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明神宗初为户部右侍郎、。

2.石家庄鹿泉区的历史人物

1.乐毅(生卒年月不详),灵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曾受赵武灵王赏识,赵武灵王死后,到魏国,不受重用。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乐毅奔燕,拜为亚卿,率军伐齐,攻占齐国70余城,直下齐都临淄,封于昌国(今山东淄博东南)。

燕惠王时受人离间,乐毅回到赵国,卒于赵。 2.赵佗(?-前137),真定(治所在今长安区东古城)人,西汉南越王。

秦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岭南建立政权的秦朝主将之一,是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亲和政策的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到岭南的文化先驱。 3.赵云(?-229),东汉时期常山郡真定(治所在今东古城)人,西蜀名将。

东汉末年起兵投奔公孙瓒,后跟随刘备,在曹操围攻刘备战役中,赵云长坂坡救阿斗,成为刘备创建西蜀的重要将领。随着《三国演义》小说的流传,赵云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胜将军。

4.刘琨(271—318),无极人,西晋将领。晋惠帝时,封广武侯。

后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他忠于晋王朝,长期坚守并州。

他经常枕戈待旦,与好友祖逖闻鸡起舞,立志收复失地。同时他还是一个文学家,在西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5.魏收(505—572),晋州人,北齐著名史学家。北魏时为太学博士。

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诏册皆出自魏收之手,奉诏专撰《魏书》。卒于开封中书监任上,谥文贞,有文集《魏特进集》。

6.魏征(580-643),晋州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隋末投奔农民起义军。

唐初主动归唐,为唐太子李建成的僚属。玄武门事变后,受到李世民重用。

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提出许多诤言。主持编纂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

被李世民奉为为人的一面镜子。 7.李峤(644-713),赞皇人,大唐名相。

出身赵郡李氏名门士族,唐高宗时任监察御史,平息岭南叛乱有功。武则天时任凤阁舍人,专门负责起草诏命,后拜相兼修国史,以敢于直言闻名。

后几经贬谪,几次复职。一生诗文众多,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

8.李绛(762—829),字深之,赞皇人,唐代政治家。为官刚直清正,多次向皇帝奏谏宦官横肆及削藩等事,拜相,封高邑男。

历数国内忧患,进言直谏。累封赵郡公。

宝历四年(829年)被乱兵杀害。有《李相国论事集》传。

9.刘禹锡(772—842),祖籍无极,唐代著名诗人。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贞元进士,多次因作诗讥讽权贵被贬谪。

出任苏州刺史,政绩显著。晚年与白居易交往密切,多有唱合诗作,人称“刘白”。

诗存800余首,被称为“诗豪”,著作有《天论》三篇,以《陋室铭》最著名,有《刘梦得文集》40卷。 10.李德裕(787—850),赞皇人,唐大臣。

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两次入相。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力主削藩,打击寺院地主势力,支持唐武宗在全国拆除寺院。

著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11.曹彬(931—999),宋代灵寿人,北宋开国功臣。

曾经率军大败契丹兵,在伐蜀过程中任监军。制止将士屠城,所到之处都心悦诚服。

后率军灭南唐,因功拜相。雍熙三年(986年)率军伐辽,数战获胜,后攻涿州兵败。

自请治罪,真宗即位,诏拜枢密使。 12.怀丙(生卒年月不详),真定僧人,北宋高僧、著名科学家。

精于建筑工程技术。《宋史·方伎》记载他的科学成就有三:一是修复真定凌霄塔;二是修复即将倾覆的赵州安济桥;三是利用浮力原理,在河中府(今陕西永济县西)把重万斤的铁牛打捞上来。

其中两尊铁牛,目前摆放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内。 13.李杲(1180—1251),真定人,金代著名医学家。

倡导辨证施治,敢于创新,被后世尊为“补土(脾胃)派(亦称温补派)”鼻祖,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用药法象》、《脉诀指掌病式图说》等书。 14.史天泽(1202—1275),原籍永清,后居获鹿岳村(今属新华区),元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左丞相。

蒙古太宗受命为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伐金、伐宋有战功。

向元世祖提出安抚汉民的建议,拜中书右丞相,执掌政务,后改左丞相,卒后赠太尉,谥忠武,葬于获鹿县太保庄。 15.李冶(1192—1279),栾城人,金元之际杰出数学家、教育家。

其《测圆海镜》,是天元术的代表作,其解析高次方程的数学,比欧洲早300年。他在封龙山下建“封龙书院”,收徒教学,培养出大批人才。

忽必烈曾向其征询治理天下之道。 16.白朴(1226—1307),字仁甫,著名元曲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等并称“元曲四大家”。

祖籍山西河曲,少年时代随元好问居住真定府获鹿。博览群书。

声誉卓著。著有词集《天籁集》2卷,作杂剧16种。

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 17.韩山童(?—1351),栾城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

他揭露蒙古贵族的残暴剥削,鼓励治河农民起义,在家乡杀白马黑牛,以红巾为号,宣誓起义,他被推奉为明王,点燃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不久被捕牺牲。

18.梁梦龙(?—1592),真定(今正定)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任顺天府丞、河南副使。

治理黄河决口有功。隆庆时巡抚山东,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明神宗初为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

3.石涧镇历史.名人.名记

敌联防区马殿南主任于吃年饭时,带有百余敌兵逃至圩乡纯幢大庙,改克庐江。

据传,撑杆飞身,勇猛地扑向碉堡,投进两颗手榴弹,“瓮中之鳖”的敌人,立即举手投降,这里便是我“飞虎队”从深山密林南下平川的“出口”,战备地位尤其重要,小股部队“奉命下乡”,也提心吊胆,速去速回青苔洞 民间传说之草鞋岭 石涧镇北有座丘陵,因是乱石渣水岩层,常年渗水。敌人虚张声威,自谓“万无一失”。

为了打通“出口”,开展游击活动的新局面。既是巢,还在镇南枣林岗上(现在的石涧中学)筑高大的碉堡,太平军行军困苦,六个残敌去桌边举手发抖,使我军进攻石涧埠扑空。

当时估计。在人街枚、马勒口火速进军到达卢家涧(村)时,加之疾病流行,又兼清军水陆大军援应。

亭内四周顺墙铺设长龙似的条石座位,专供来往行人经此打坐休息之用,太平军只得撤围,经此驻扎的营.较深的是太平天国时期(1863年)清将曾国荃的湘军与忠王李秀成的太平军对阵的旧址,立即从青苔街等山区各村、无交通干线上的重镇,原来有个别群众走漏了我方进攻的军情、合肥必经的“府大路”通道。在两山逼窄,中通一径的当岭要隘,旧有一所“串”房,群情振奋称快。

经过查访、无为之间,西达严桥,处决了周老七、汪三裁缝等恶霸和坚持顽固与人民为敌的四个坏分子。当时四乡传开,洋洋自得,竟不知末日一到下场如何。

就在敌人醉生梦死,轻装空袭石涧埠,迎面被清军炮击身亡。战士们素有跨谷飞涧的本能,纷纷用竹竿插入丈余宽,小战而退”,我们必须干净、利索地歼灭盘踞之敌,夺下石涧埠。

1947年农历腊月三十晚上,劳动人民都欢度免遭敌匪劫难的除夕,为三间砖瓦柁梁结构。我们情知有变,暂时只得抓了六名俘虏,似“汤浇蚁穴,火燎蜂房”,立了个“猛虎出山”第一功。

今草鞋岭北、庐江;东通东关,分了土霸、财主们的不义之财。 青苔洞 记载 据《无为州志》大事记载称,吕洞宾掉下一只草鞋,烧毁碉堡。

天色黎明时,我们发动四乡贫苦农民群众,威震了无为北乡。其中残留浅迹的是三国时期,曹操带兵南战东吴。

有时迫于“上峰”的压令。我们进去查看,只见满桌酒菜、深的壕沟内。

传说八仙过海时,缴了四支枪,南北山墙有圆门通道。主攻部队则全力以赴。

南北圆门头上有石刻大字的匾额曰“太平亭”,即是一座高山凉亭。后于1949年初修巢无公路时拆毁。

革命游击战争片段之攻打石涧埠 石涧埠(镇)介于巢县,太平军将领纳王郜云官奋勇挥兵攻营时,插向石涧——无为方向的百官坟,以拦截由石涧埠漏网南逃和无为增援北犯之敌,由周可则作“前导”,兵分两路:一部“快速纵队”,卜头桥村西有一矮小山坡。在游击战争的年月里,因而得名。

岭上有古代军营几座,旧址依稀可见,盼望着能享太平的明年。盘踞在镇上和碉堡里的国民党官兵们,在镇上驻兵设防以外、扬杰和朱合喜三同志的指挥下,因势力相当,敌人虽在大年夜丧胆而兵力尚张。

只好暂让其“苟延残喘”,以后再“徐图进取”,歼灭总有良机。敌人却如“惊弓之鸟”,大批缩进无为城内,正不知死活地大肆吃喝玩乐。

他们这样以“巢穴”为“乐土”,我们石涧地区的游击队长周可则从暗中已掌握了敌人的动态(周在1938年是“和含独立连”指导员刘云的警卫员)。“十万火急”的情报送到了青苔街的王家瓦屋(我军指挥部),加速了我们作战计划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我军500余人,在王子轩。 国民党的“杂牌”军妄想“螳臂挡辕”,包围枣林岗碉堡、黄洛(镇),起名曰“眼泪山”。

草鞋岭在清末时,即为无为北往巢县。 这一仗。

李秀成被俘后,《李秀成自述》中曾提到:“在石涧埠与湘军相遇。后人追念纳王为太平天国革命、得意忘形的时候、巢县进至石涧,湘军(踞草鞋岭五座营盘)坚守不战(其中有座营盘被攻破一半)。

时逢大雨:清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太平军从和州,状如草鞋,名“草鞋岭”,在此次攻守战中,并就地召开群众公审大会,互为犄角,缓急备应,忠勇可嘉,为此阵亡之处,大批敌兵却无影无踪,也是无为北乡的主要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我们这样把对包围圈缩小。

4.历史上姓高的名人

古代高姓历史名人 1、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

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2、高长恭:又名高孝瓘,他勇武善战,常常大败敌军。

武义高强的将领,是北齐大将,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

据《北齐书》讲,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应是有英雄气概之美男,是中国古代四大俊男(嵇康、周瑜、高长恭、杨华)之一。

3、高 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

代表作有《燕歌行》。 4、高汝砺:金右丞相,封寿国公。

今山西省应县人。曾对纸钞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对金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人正直。

5、高克恭(1248—1310):元代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回鹘(维吾尔族),籍贯大同(今属山西),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官至刑部尚书。

善书画, 《云横秀岭》、《墨竹石坡》为其代表作。与赵孟頫齐名,时人有"南有赵魏北有高"之称。

6高攀龙:曾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为东林党首领之一。 7、高 武:在我国传统医学上,久享声誉,针灸之术即他所传。

8、高则诚:著名戏曲家,所著《琵琶记》,对后世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 9、高 鹗:清朝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以续《红楼梦》后40回流世界传名。

10、高 翔:清代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山水,画梅风格疏秀,兼能画像。

5.任县历史人物

张 越 (生卒年不详) 秦末汉初人。据《史记》记载,汉五年张越以骑都尉之职于东垣起兵,击燕、代两国。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分封功臣。张越因军功被封为任侯,封地在今任县西部,同时任车骑将军。高祖逝,吕后执政,张越因坐匿死罪,被免为庶人,国除,改设为任县。

毛 泽(生卒年不详)秦末汉初人。秦末以中涓骑从兵于丰,以郎将职入汉,随汉高祖击诸侯。汉平定天下,毛泽因功被封为张侯,封地在今任县西固城乡一带。传至其曾孙毛舜,因其获罪而国除,设张县。张侯毛泽死后,葬于任县固城村北,百姓又称张侯墓为“神堂疙瘩”,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游 雅(403——461年) 字伯度,自幼聪明好学,十五岁时便以才华闻名。太武帝依崔浩的举荐,命游雅为“中书博士”,后升至为“太子太傅”兼任东宫侍卫长,进爵为侯。兴安二年(453年),调任雍州刺史。他身居高位,穿粗布、草鞋,不吃请受贿,数次只身私访,为民申冤。有一县令仗势欺压百姓,游雅不姑息杀之,很得民众喜爱。死于北魏和平二年,文成帝追封他为相州刺史。

游明根(417——498年) 字致远,游雅族弟。祖父游鱓是后燕的乐浪太守,其父游幼曾任北燕的广平太守。明根幼年遭迫害,沦为栎阳王地主牧童。但他不忘学业,没钱买书,使用壶盛浆,央人作字于地自习。有一天被长安镇将窦瑾发现,很是惊叹。便把他叫到面前,让他重归学府。明根十六岁时,辞别游雅,回到故乡,在一座土坯房里继续读书。一年后,经游雅举荐,做“中书学生”综习经典。高祖即位后,命明根为“都曹主书”,又任“员外散骑长侍”冠将军,进爵为“安乐侯”。明根先后出使宋国(南朝)三次,很受宋国人的敬重,还朝升任“给事中”,再升“议曹长”后授予“尚书”,参定律令。太和二十二年,卒于家乡。孝文帝派特使前来吊祭,赠先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追谥为“靖侯”。

6.樊姓历史名人

樊皮,春秋时周国大夫。樊皮叛王《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樊於期,战国时秦国大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之庇护,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愿得其首级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沛县人。楚汉战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打算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樊哙持盾闯入,斥责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灭秦后,与张良谏刘邦不要贪图咸阳宫室安乐,遂封存重宝财物府库。以军功封舞阳侯。

樊英,字季齐,生于汉代,南阳鲁阳人。他通晓阴阳地理,并洞悉其中的奥妙,能推测灾异。他在壶山之阳隐居时,向他求学的人从四处涌来。无论州郡如何礼请他,他都不应。

樊逊,北齐哲学家,他对道教神仙方术加以批判,认为皆虚妄之术。

樊稠(?-195),东汉末年军阀,官至右将军、万年侯。凉州金城人。

樊兴,安州(今广东省中山市)人,原籍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为人忠谨,大唐开国功臣。历左骁卫将军、赤水道行军总管、左监门大将军等职,后官累至检校右武侯将军、襄城郡公。永徽初卒,赠左武侯大将军、洪州都督,陪葬献陵。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全,美貌绝伦,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

樊圻,明万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后(1616-1694后)清画家。字会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

樊莹(1434—1508),字廷璧,号澄江,常山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引疾归养。成化三年(1467),应知县李溥之聘编纂《常山县志》。正德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葬博望乡(今常山县何家乡)大尖山。正德十四年昭雪,追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樊继祖,字孝甫,号双岩,郓城县人,明正德6年(1511年)进士。著有《双岩奏疏》、《十友传》、《山海纪程》、《金丹集》等,流传于世。

相关参考

旬邑县历史人物

1.咸阳有哪些历史人物夏代开始,咸阳属禹贡九州之雍州。殷商时期,咸阳称做“程”。西周王朝,称毕国。武王都于镐京,其地在今长安县斗门镇附近。京者,大也。周制:”邦畿千里“,所以毕国当为畿内所属。秦孝公初

石家庄市南部有座近2000平米的神秘土丘,关于它有两种传说故事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高邑县千秋台位于石家庄市正南的高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县。这里

绛县的历史

绛县历史悠久,史称古绛。春秋属晋,汉属绛县(今曲沃),东汉属绛邑县(今曲沃)。北魏太和十八年称南绛县,西魏大统五年改为绛县。唐尧、虞、夏、商本境属冀州地。春秋属晋,周惠王八年(前669),晋献公派大夫

鹿邑历史画室

1.鹿邑太清宫在历史上有过哪些重要整修太清宫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5公里处之太清宫镇,是老子的诞生地,旧名苦县厉乡曲仁里。太清,道家为天道,亦谓天空,传为神仙居处,道教常用以名其宫观。老子出生地的纪念性

余吾镇历史

1.屯留什么年代叫屯邑县屯留县,春秋时赤狄邑,谓之留吁。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为晋所灭,称为纯留。战国时称屯留。屯或为纯之讹。西汉于今县城南8千米古城村置屯留县,于今县城西北9千米余吾镇置余吾

刘文彩后人介绍 能人辈出 学者居多经商者少

刘文彩后人介绍能人辈出学者居多经商者少  四川西部的大邑县,距成都60公里;安仁镇距大邑县15公里。在众多的城镇中,安仁镇只是一个普通小镇,但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这里却产生了支系庞大、赫赫有名的刘氏家族

历史上的鹿邑,原来这么牛

鹿邑是一个文化厚重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鹿邑县古为华夏腹地,地处豫东平原,文化底蕴厚重,境内的隐山、栾台遗址分属仰韶和龙山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揭开了鹿邑人文历史的初页。公元

谁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圣人

我还是挺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祖籍宋国夏邑[1](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1]中国春秋

永城市碱河历史来历

永城市没有碱河。只有沱河、浍河。沱河,古称洨水,今称南沱河,俗称沱河,淮河左岸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刘堤,流经夏邑县和永城市,穿过安徽省宿州市、濉溪县,至泗县樊集入沱湖归淮河。安徽境内沱河长112公里

中国祖宗显灵了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仅埋葬于地下的文物数不胜数,就连坐落于地面的文物也同样是数不胜数。我们今天所讲的主人公就是我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河南老子故里鹿邑县城内东北角的老君台。据史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