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历史提纲

Posted 时期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六上历史提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上历史提纲

1. 六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六年级应该没有学习历史吧!初一的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火的使用 观念 社会组织 生产活动 元谋人 约170万年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 采集、狩猎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保留猿特征 打制石器 会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采集、狩猎 山顶洞人 一万八千年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打制石器 磨光、钻孔 人工取火 审美 氏族 采集、狩猎、捕鱼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 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时间 生产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 长江流域 约七千年 磨制石器 耒耜 干栏式 家畜 纺织 陶器 半坡居民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磨制石器骨箭头 半地穴式 猪狗 纺织 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2、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3、朝代 暴君 亡国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纣 纣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4、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5、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6、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国古代稻、黍、粟、麦、豆被称为五谷。 时期 青铜器铸造情况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夏 朝 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 朝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西 周 青铜器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3、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胜。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5、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6、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1、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3、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4、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5、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6、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会开展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1)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3、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

5、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

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遭遇 骚:忧愁 7、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8、《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现象。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2)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备注 1、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 战国 “春秋无。

2. 初中历史六年级复习提纲

说具体点! 1.秦,自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建都咸阳。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统一全国,公元前206-公元8,建都长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统一全国,25-220,建都洛阳。

然后是三国魏汉(蜀)吴,统一于西晋,从略。 西晋,265-316,开国皇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定都洛阳。

东晋,317-420,司马睿于西晋亡后即位,定都健康。后为刘裕所篡,入南北朝。

宋齐梁陈继立。东晋宋齐梁陈时北方五胡乱华,十六国纷纷登场,于北魏时北方统一然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禅代为北齐北周,直至隋统一全国。

隋,开国皇帝杨坚统一全国,581-619,定都长安。 唐,开国皇帝李渊统一全国,618-907,定都长安。

唐为朱温所篡,入五代,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继立,南方则九国纷纷登场,北汉也立于山西,史称五代十国,统一于宋。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至赵光义统一全国,960-1127,定都汴梁。

南宋,赵构开国,1127-1279,理论上来说没有都城,临安是行在。 此时现有国境内并立或继立的还有:辽、金、西夏、大理、西辽等。

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至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入中国。定都大都。

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但元并未灭亡,而是退回蒙古草原,史称北元。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统一全国,1368-1644,朱元璋定都金陵,至成祖朱棣迁往北京。

清,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福临(即顺治)入北京,定都于此。

1911年,溥仪逊位。 2.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会时期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大大发展,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公元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虽加重了人民的灾难,但也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后世和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 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

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两汉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西汉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但封国已是地方行政单位。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快,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活跃起来。 丝绸之路开辟。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有了提高。秦的统一和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发展。出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史学、哲学成就辉煌。

此时,佛教传入,道教产生。这些,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中原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当地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出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第四阶段:隋唐(581年至907年)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

其速亡后,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举措。

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所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恩威并用,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外交往活跃,超过以往各代。统一局面的实现、统治政策的调整,民族交往的扩大,使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隋唐文化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

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书法、绘画成果卓著。 第五阶段:宋元(907年至1271年) 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没有完成全国性的统一。

辽、夏、金、蒙与汉族建立的宋,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伐,但也有和平共处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

边疆地区都迅速封建化。 元的统一并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科技有突。

3. 初中历史六年级复习提纲

说具体点! 1.秦,自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建都咸阳。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统一全国,公元前206-公元8,建都长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统一全国,25-220,建都洛阳。

然后是三国魏汉(蜀)吴,统一于西晋,从略。 西晋,265-316,开国皇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定都洛阳。

东晋,317-420,司马睿于西晋亡后即位,定都健康。后为刘裕所篡,入南北朝。

宋齐梁陈继立。东晋宋齐梁陈时北方五胡乱华,十六国纷纷登场,于北魏时北方统一然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禅代为北齐北周,直至隋统一全国。

隋,开国皇帝杨坚统一全国,581-619,定都长安。 唐,开国皇帝李渊统一全国,618-907,定都长安。

唐为朱温所篡,入五代,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继立,南方则九国纷纷登场,北汉也立于山西,史称五代十国,统一于宋。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至赵光义统一全国,960-1127,定都汴梁。

南宋,赵构开国,1127-1279,理论上来说没有都城,临安是行在。 此时现有国境内并立或继立的还有:辽、金、西夏、大理、西辽等。

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至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入中国。定都大都。

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但元并未灭亡,而是退回蒙古草原,史称北元。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统一全国,1368-1644,朱元璋定都金陵,至成祖朱棣迁往北京。

清,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福临(即顺治)入北京,定都于此。

1911年,溥仪逊位。 2.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会时期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大大发展,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公元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虽加重了人民的灾难,但也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后世和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 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

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两汉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西汉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但封国已是地方行政单位。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快,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活跃起来。 丝绸之路开辟。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有了提高。秦的统一和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发展。出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史学、哲学成就辉煌。

此时,佛教传入,道教产生。这些,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 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中原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当地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出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第四阶段:隋唐(581年至907年)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

其速亡后,唐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繁荣昌盛时期。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了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举措。

三省六部制,大大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重要的经济制度;科举制是影响深远的选官制度。 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所实行的开明民族政策,恩威并用,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对外交往活跃,超过以往各代。统一局面的实现、统治政策的调整,民族交往的扩大,使封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繁荣。隋唐文化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

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书法、绘画成果卓著。 第五阶段:宋元(907年至1271年) 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没有完成全国性的统一。

辽、夏、金、蒙与汉族建立的宋,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伐,但也有和平共处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

边疆地区都迅速封建化。 元的统一并实行行省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4. 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中考的考试篇目是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下册 而且八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是是《三大战役》 下册的最后一课是《上海APEC会议》(刚放假历史书在学校了 提供页码没有准确性 给你课程自己翻翻书吧) 在今年中考已经把八年级上册的《文化大革命》和九年级下册的《美新经济》删除不考了 所以没有必要6册 而且在中考内中国近代史为难点 并且在你所说的历史书上出现过的所有事件的时间,事件名称和结果在你所在的学校的历史老师会给你们印发的 并且会以专题的形式讲解而历史的复习考纲为《同步解析》政史合本的。

5.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

世界史: 古代史:距今三四百万年的南方古猿——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现代史: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现代 最早的人类:距今3.4百万年的南方古猿 中国最早的人类: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东方四大文明古国:(1)古埃及 (2)古巴比伦 (3)古印度 (4)中国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的标志:大化改新 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的标志:明治维新 三大宗教:(1)佛教 释迦牟尼 (2)基督教 耶稣 (3)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文艺复兴:时间:14世纪——17世纪 地点(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新航路的开辟: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英、法、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英:1640年英国资产主义革命 法:1789年法国大革命 美: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 与三次资产阶级主义革命有关的文宪:英:《权利法宪》(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人权宣言》 美:《独立宣言》(1776.7.4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三次资产阶级主义革命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法国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结束的标志:光荣革命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7.14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地狱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1775年的莱克星顿的枪声 美国历史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1)北美独立战争 (2)美国内战 美国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1)民族解放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实质) 拿破仑颁布的重要法典:《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出现 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出现 重要标志:机器(蒸汽机) 1857——1859年的印度大起义领导者:封建王公(章西女王) 19世纪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资产阶级 世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如:英国宪章运动)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919年的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巴黎公社革命 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标志性事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事件: (1)美国独立战争 (2)日本明治维新 (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电气的广泛运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由蒸汽时代(火车、轮船)(蒸汽机)进入电气时代(汽车、飞机)(内燃机) 十九世纪末二二十世纪初重要特点:(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度 (2)资本输出 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德、意、奥(奥匈帝国)) 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投向协约国) 一战:1914——1918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最残酷的战役:凡尔登战争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协调 结果:同盟国失败 性质:非正义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 二战: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近代两次思想解放运动:(1)文艺复兴 (2)启蒙运动(伏尔泰、达尔文、孟德斯鸠) 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 达尔文:物种起源 爱因斯坦:相对论 沙皇统治被二月革命推翻 二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月革命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核心内容: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正确途径)(正式通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苏联社会主义确立的标志: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个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合约:《九国合约》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特点:范围广 时间长 破坏性大 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德国、日本分别采取的措施:美:罗斯福新政(有利于和谐) 德、日:法西斯专制(最早:意大利) 罗斯福新政实质:政治干预经济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6. 06年历史大综合的复习大纲是什么

200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修订说明 一、修订说明 200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做了局部调整和文字上的修订。

各学科具体修订内容如下: (一)政治 1.增加的知识点: (1)在经济常识第3章第(1)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增加“企业兼并与破产”; (2)在经济常识第8章第(2)节“对外贸易”中增加“关税”知识点。 2.调整的知识点 (1)005年修订大纲时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点,并把它放在哲学常识“规律”一节中,但考虑到考试大纲在“时事政治”中规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已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为避免重复,将“规律”一节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删去。

(2)“时事政治”中“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考核时间调整为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 (二)历史 1.文理综合的考试范围删除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的内容,只保留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

近现代史部分适当突出了全民族抗战的内容,如增加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条目。 3.修订了一些表述不完整或修饰性较强的文字。

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删去了“专制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冲突”改为“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等。 所改内容均遵《教学大纲》范围。

(三)地理 地理科的考试内容从内容的覆盖面和能力要求方面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动。 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改动:1。

删减了超出现行教材的非地理性的内容:2。

对大纲中表述不统一的部分进行了改写,使各部分的内容表述更加一致,更加明确;3。对个别次级标题进行了改写,使之能够概括其下的具体考试内容。

具体说明如下: 1.将自然地理部分“2。 大气(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中的“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中的“水平”二字删除。

改动后为“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这样使得大纲中关于气温的两个部分的表述比较平衡,前面是“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后面要求的则是掌握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比较没有改动的文字表述,现在的表述更为简洁、准确、全面了,避免了原来的表述似乎有不要求掌握气温垂直分布状况之嫌的问题。 2.纠正了自然地理部分“2。

大气(4)天气、气候与人类”中的一个印制错误。即在气象灾害的表述中,“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大气”是“大风”之误。

更正后为“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 3.对自然地理部分“3。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中表述不全面的地方给予了补正。

即原来的“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给人一种似乎不要求其分布的错觉。改为“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4.自然地理“4。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不能涵盖下面的全部内容,存在纲目与细目不尽一致的毛病。

在其后增添5个字,成为“(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比原来的表述有所改进。 5.自然地理“4。

陆地(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的第一个细目的最后4个字“资源问题”,过于笼统,将其更改为“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使得大纲的该部分要求明确具体,便于掌握。 6.人文地理“1。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的第一个细目“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工业采用术语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存在不统一的问题。故采用术语表示,改为“农业区位因素”。

此外,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中,将“非选择题”改为“综合题”。 因为“综合题”能更贴切地表示试题类型。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 2006年仍坚持已确立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包括: 1.获取和解读信息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是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

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的讯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

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纵观几年来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已呈现出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特色。

信息的获取和解读不等同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它们在获取的渠道、目的等方面是不相同的。

对知识的获取主要由课堂或其它形式的教学过程完成,其主要目的是奠定学习者的文化基础;而信息获取的路径较之学习更为宽广,其目的除丰富社会体验、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信息传递的内容,准确地分析事物的实质,判断事物的发展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文化基础愈深厚,对信息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

7. 7年级中国历史(人教版)上册复习资料,全部啊.

一、选择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C】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半坡人 2、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B】 A印度B中国C埃及D伊拉克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D】 A约生活在一万八千年前B模样基本同现代人一样 C使用骨针逢制衣服D已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C】 A蚩尤B舜C黄帝D炎帝 5、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A】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6、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B】 A水稻B粟C小麦D玉米 7、如果你去古城西安旅游,就近你还能【A】 A参观半坡遗址B参观河姆渡遗址C参观大汶口遗址D 参观北京人遗址 8、下列原始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B】 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北京人D大汶口人 9、为方便饮水,下列古代居民已开挖水井的是【D】 A大汶口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10、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骨针。

下列推断不科学的是 【C】 A已掌握磨光技术B已掌握钻孔技术C会缝制服D会捕鱼 11、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的是【B】 A炎帝B黄帝C尧D舜 12、下列人物中不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首领的是【D】 A尧B舜C禹D启 13、禹建立了夏朝,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 A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B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了 C禅让制正式废除了D这是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 14、北京人适应自然的能力增强的显著特征是【D】 A手脚分工明显B过着群居生活C制造和任命使用工具D使用火 15.河姆渡氏族与半坡氏族,在粮食培育、牲畜饲养的品种方面以及住房建筑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 B.自然条件的差别 C.地域和民族性格不同 D.生活时代不同 16..商朝时期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发达,主要依靠 【C】 A.生产工具的改进B.良好的自然环境C.先进的奴隶制生产方式 D.农作物品种多 17.牧野之战的性质是 【C】 A.周和商两个国家间的民族战争B.周和商两个国家争当霸主的战争C.平民和奴隶反对商朝统治的战争D.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统治的战争 18.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C】 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二、填空 1、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禹】 2、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打败蚩尤部落的是【炎帝】 3、被誉为“人文初祖”的是【皇帝】 4、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的是【舜】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驱赶野兽,,吃上熟食减少疾病增强体质。

北京人山顶洞人约70万年前-----20万年前生活.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约18000年前.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具备人的基本体质特征,保留一些猿类的特点。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

和现代人基本一样能打制石器(称为 旧石器)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把兽皮用骨针制作衣服 有衣服,装饰品,产生了爱美的要求过着群居生活过着群居生活,已进入了氏族公社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初年,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这种制度叫做分封制。2、犯罪的囚徒和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使用奴隶进行殉葬在中国古代一直比较盛行。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3、春秋时期,周天子依附于诸侯,主要是因为诸侯比周天子强大。4、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主要原因:齐国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任用管仲为相。5、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王”是指周王(周天子).6、退避三舍成语出于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

7、古代有九鼎之器,历史上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汉语中有“一言九鼎”,九鼎在古代象征着王权。如铸造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就是为了体现国家权力。

8、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的外交活动。纵横家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外交家。

所谓“合纵”是指南北向国家联合共同对抗秦国。所谓“连横”是指秦国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联合东西向国家,分化互解六国的联盟,各个击破。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9、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古书称为“千耦其耘”。10、春秋时期,铁农具广泛应用,在此之前的农具主要是木与石。

11、战国时期的农业有“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这反映了个体农业的发展。12、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牛耕和铁农具开始出现,表明了社会进步。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

13、被秦孝公作为人才引进、受到重用、任用变法的人是商鞅,秦孝公死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14、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就是改革旧的制度。

15、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对生产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有奖励。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国家,为打败六国奠定基础。

16、商鞅变法主要内容:(1)编制户口。

8. 要小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六年级常识复习资料 一、综合部分1.商品是市场上供买卖的物品。

没有买卖的物品就称不上商品。我国为保障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保险一般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以人为保险对象。

如师生平安保险,乘坐飞机、车、船的保险、养老保险。财产保险以物为保险对象。

如家庭财产保险。(要求能区分两类保险,保险获赔前提是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而非人为故意造成。)

3.储蓄的种类有活期储蓄(可随时存取)、定期储蓄(有一定存期)等,定期储蓄的利率比活期储蓄的高。4.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纳税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5.社会福利包括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抚恤、公费医疗、合作医疗等,是我国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的标志之一。

6.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利用风力(如蒲公英、臭椿、枫树、松树)、利用动物(如苍耳、鬼针草、山楂、葡萄)、利用弹力或喷射作用(如凤仙花、喷瓜)、利用水流(如莲蓬、椰子)。7.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种子繁殖: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的;营养繁殖:由茎和根来进行繁殖(如番薯用块根进行繁殖;水仙花、甘蔗、马铃薯、大蒜、洋葱、姜是用茎来进行繁殖;芦苇、狗尾巴草用地下根茎进行繁殖。)

;扦插:直接从茎上剪下一段枝条,插在土里进行繁殖(如葡萄、石榴、杨柳)。8.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

昆虫、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都是卵生动物,哺乳动物是胎生动物。此外其他的繁殖方式有分裂(如草履虫、变形虫)、出芽(珊瑚)。

9.生物的进化的两条规律:①一般从水生到陆地,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从低级到高级;②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就会消亡。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生命是单细胞藻类和菌类。

10.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地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1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地转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需要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引起了地球上四季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2.地球处于夏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处于冬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处于春分和秋分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移动。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朝一定方向倾斜,所以造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3.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互位置不断地变化,引起了月球圆缺的变化——月相变化。

月球圆缺变化图(P49):朔(农历初一)、上弦(农历初八、九)、望(农历十五)、下弦(农历廿二、廿三)。月球上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

(区分月相与月相变化)14.日食(农历初一前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而且日、月、地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条直线时,月球的阴影就会投向地球,在地球上处于月影部分的地面就看不到太阳了,日食就发生了。(记P54日食发生图)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15.月食(农历十五前后):地球位于日月之间,如果日、地、月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条直线时,地球的影子就会遮住月球,太阳光射不到月球,地球上也就见不到月球,月食发生了。(记P55月食发生图)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

中国是最早对日食和月食有记录的国家。(注:要求能清楚地区分月相、月食、日食)16.历法:根据天文周期安排年、月、日关系的法则。

公历(阳历)与夏历(农历)的区别: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基础制定。有平年(365日)和闰年(366)之分,且均为12个月。

月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为28或29天) 夏历:根据月球圆缺变化来制定。有平年(12个月)和闰年(13个月,其中一个月是闰月)。

月也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17.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创造了二十四节气,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紧密联系。

制订节气的方法:就是将地球轨道一周(360度)分为二十四节气,每隔15度设立一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之间相差15天左右。每个季节都有6个节气。

18.地球从表面到地心要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看清楚分法) 火山与地震是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造成的。

火山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活火(注:三种类型能区分)。火山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弊。

台湾的七星山是活火山。地震发生的原因有:火山活动、地壳中岩层的断裂和陷落。

地震的强度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强度越大,表示震级的数字也越大,5级以上的地震为强震。目前中国强度最大的地震为7.8级(河北省唐山),世界上测到的强度最大的地震8.9级(智利)。

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地球上火山活动最多、最强烈的地区是环太平洋一带。

19.地形分为: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褶皱:岩层受力后发生弯曲变形。

地壳变动会使岩层发生褶皱,喜马拉雅山。

相关参考

人教版七下历史提纲

1.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或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基本知识1.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3.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

八上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初二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

2014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1、中国地图出版社的2、提纲尽量详细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1、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年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

七下历史一致四课提纲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提纲(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

初三历史会考提纲

初三历史提纲(世界史)(一)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了解)1、《神曲》:①作者:但丁[意大利],诗人,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②体裁:长诗;③内容:《地狱》罪恶之徒受苦刑的地方,《炼狱》是忏悔的场所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

一、初三历史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人类文明的开端(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1、人类的形成起源地及时间非洲三四百万年

2014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人类文明的开端(社会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1、人类的形成起源地及时间非洲三四百万年前过

口述历史提纲

1.口述历史是第一手资料吗算。口述历史是一种搜集历史的途径,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由历史学家、学者、记者、学生等,访问曾经亲身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让学者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之后,作为

人民教育出版的八下历史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开国大典(1949年,天安门广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现代史开始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北平)主

人教版2016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1.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部分)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1)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2)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