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史外交官

Posted 时期

篇首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历史外交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中国历史外交官

一、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外交官是谁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这其实也是一种外交。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有名的女外交官实不为过。

吐蕃是现在的西藏,那里的人们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单峰胳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就是今曰的拉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向唐廷求婚。唐太宗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并赐婚,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唐太宗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才能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

二、中国史上第一个外交官是谁

首先,“中国第一外交官”这个概念比较模糊,是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外交官?如果是指新中国(1949年)以前的,那郭嵩焘肯定不是第一位。

外交官指从事外交事务的官员,在历朝历代都专门设立了外交事务的官员,在《周礼》中有“阵方氏”一职,相当于今天的礼宾司.专门负责接待周朝各邦国的诸侯、使臣与边远蛮夷小国的首领、使者等。《周礼》中与怀方氏同职的还有方氏、训方氏等,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

在我国的历朝历代的外交官员基本上都是驻内官员,就是行使外交关系以后就回到自己的国度。另外一类就是常驻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例如如今驻美国大使等。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往来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一些国家。

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由张骞开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正式来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二个时期为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

第二,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的商人大量来中国。

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第三,此时期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我国对外交往的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也有三个特点:第一,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宋元时代,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船队是最活跃的船队。

第二,宋元明时期,我国在对外经济文化方面出现了一批富有远航经验的国际大游历家。他们包括元朝的汪大渊、明朝的郑和等人。

同时从阿拉伯、波斯和欧洲来的大批商人中,也涌现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等等。 从上述的外交发展史来看,郭嵩焘并非我国外交史上第一位外交官。

其次, “中国第一外交官”还有一层意思可理解为功绩卓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和世界外交历史上都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郭嵩焘显然不能与张骞、郑和等人可比,还有唐朝的鉴真东渡日本、唐朝的玄奘西行印度、唐朝的王名远到吐火罗国(今阿富汗)、唐朝的杜环到大食(今阿拉伯地区)等等这些外交家作出的事迹远比郭嵩焘显赫。 第三,“中国第一外交官”是指现代中国还是古代中国,较为模糊。

新中国第一位外交官是周恩来。那么我们来看看郭嵩焘一生的经历:郭嵩焘(1818年-1891年),字筠仙,湖南湘阴人。

1847年中进士,1853年,随曾国藩组建“湘勇”。1856年任南书房行走,1863年署理广东巡抚,1875年初任福建按察使。

1877年起,任清政府驻英法公使。1878年8月被清政府召回,从此闲居。

1891年逝。 从郭嵩焘的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封建社会清朝的外交官员,按照历史划分,他应列如古 代外交官的范畴。

他并不能称为“中国第一外交官”,有故意制造噱头的嫌疑,一档讲座节目应该 更加准确。所以,称郭嵩焘为“中国第一外交官”不妥当,应该称他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 ,或者翻译成“中国第一位常驻英法外交官”。

按照当时的名称,称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更 加准确。

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外交官

曾纪泽 即曾国藩的大儿子 1881年(光绪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曾纪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签订《中俄伊条约》,收回依犁

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也算得一位,几下东洋,不仅让世界知道了中国,还和外国进行贸易交换

周恩来,他的事迹很多,比较著名的象提出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苏武,应该也是位杰出的使节,虽然任务没完成得怎么样,但他不失民族气节,塞外放羊一十九年,难得可贵了。

顾维钧,他在近代很有名。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19和1921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四、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官及其事迹

怀着崇敬的心情,给大家介绍个传奇人物,陈述一段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这段传奇的创造者叫王玄策。

这不是故事,也不是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王玄策:一个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外交官,一个在历史书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

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

而印度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

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

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杀印度兵数万,俘虏数万,凭借借来的几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印度,这个英雄就是王玄策,一个非军事专业出身的使节,一个在国外毫无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

实在是世界军事历史上不二的奇迹。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就这样被一个中国外交官在战场上轻松搞定,真是愧对“文明古国”的称号啊。

只可惜当时的中国对印度知之甚少,在中国人眼里那只不过是一个化外蛮邦而已,而近代因为“中印友好”的缘故,对这段历史教科书上也避之不提,所以王大英雄的名字没人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相关参考

1990年,中国大使“抢救尼加拉瓜”

图片说明:当时的新总统查莫罗夫人(右一)会见中国特使陈敏章(左三)与作者(左一)。>黄志良>1989年10月,我接到外交部调令,命我出任中国驻尼加拉瓜大使,即刻赴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临危受命,心情

在唐朝有一位自带战斗属性的 ”外交官”你知道吗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一位来自东土大唐的「”外交官”,在那时的天竺国上演了一场至今仍令后人赞叹不已的故事。这位大唐贞观年间的「”外交官”名叫王玄策,他一生三次(另有一说为四次)出使天竺,

秘密招幸外交官 一夜欢好五次

 慈禧太后情史:秘密招幸外交官一夜欢好五次  新净浴室位于后门大街东边的一条胡同里,曾是满族贵族之时髦去处,今日久已关闭。对于皇亲国戚,此处并非寻常的会聚之所,实为男妓之馆。老板与寻常浴室一

还我山东的民国第一外交官,被国共两党通缉的战犯

(万象历史特约作者:凌空子)【1985年11月14日】顾维钧小传:还我山东的民国第一外交官,被国共两党通缉的战犯国庆期间热播《外交风云》,全景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开创中国外交事业的杰出贡献。民国时期,有

历史必修2杜鲁门的经济政策

1.二战后杜鲁门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什么政策1947年3月12日,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

民国最“纠结”的外交官王宠惠:列强夹缝中求生

1937年3月3日,王宠惠接任刚刚辞职的张群成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巧合的是,就在同一日,佐藤尚武也入阁成为新任日本外务省大臣。对日外交,一直是南京外交部大楼里的官员们数年来最头疼的任务。日趋紧张的中

李凤苞非正途出身何以出任清末外交官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雷晓凡鸦片战争后,晚清与西方世界的接触日益密切起来,原本没有“外交”概念的中国官僚逐渐开始学习与列强

民国初期的外交关系及外交情况

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持续沦落。民国初建,也未能阻止这一下滑趋势。民初政府面临着同样的外交困境,不得不继承了晚清的外交格局。屈辱的一系列“民四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外交滑至谷底。民国初期的外交情况

元朝为何没有要求汉族人剃发易服

蒙古人的一贯作风。蒙古人自身的社会形态类似于封建制度,大汗有直属的部族,同时又有一些小一点汗效忠于大汗,小汗有自己的部属,内部自治,一般仅仅在外交和军事上服从大汗。所以蒙古人征服了一个新的地区,按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