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马路历史

Posted 遗址

篇首语: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济南市马路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济南市马路历史

一、济南城区道路是怎样命名的

济南的街道名称非常特别,主要街道大都以经纬来命名。

东西 向的马路称为经路,南北向的马路称为韩路。这种命名法对外地游 客来讲非常方便。

其实,济南的道路命名基本上分为两大区域。一是从西门至东 门青龙桥为泉城路,从南门至大明湖北门,这一区域因是济南的老城 区,以前的政府衙门多在此,名称好多与官府有联系,如省府前街、按 察司街等。

另外,泉水集中的地区,街道名称好多与泉水有关,如芙 蓉街以芙蓉泉而得名。二是经纬路,东西为经,南北为纬。

经路从经 一路由北至南依次排至经十一路,纬路从东至西,由纬一路排至纬十 二路。但是,济南的经纬与地球上的经纬方向是相反的。

说起经纬 路的命名,据说跟韩复榘有关系。 韩复榘曾任山东民国政府主席,据 说济南经纬道路是他命名的。

话说有一天,韩复榘坐在办公室,一士兵进来报告说要给济南道路命名,问怎么办。韩复榘桌上正好有一 个地球仪,他看了看地球仪,拍了拍自己的光脑门儿说,就用经纬来 起名吧,东西为经,南北为纬,就这样一直延续了下来。

韩复榘是一 个大粗人,一介武夫,没有文化,所以闹出了很多笑话。像广泛流传 的韩复榘观看山东大学学生篮球赛,看到很多学生在抢一个篮球,就。

发出了回头一人给买一个球的命令,等等。

二、济南古今历史及别名

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山东省省会、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解放军五大战区之一的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是山东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济南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位于历城区大佛村,凿山而成,建于隋代,为山东第一大佛)。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

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舜(约公元前22世纪)曾“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

历山即济南市历下区南部的千佛山。所以市内还散落有各种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华路”、“舜耕山”等。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

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纣)克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的“泺(luò)”字即代表今日的趵突泉,从而把济南泉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3552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西周建国后,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齐国。

此时,谭国仍继续存在。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济南属齐国,济南为齐国之泺邑。

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其时著名的齐晋之战,即发生在今济南市南部马鞍山一带。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

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

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

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区平陵城)。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县以及滨州市邹平县等市县。

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济南王刘辟光谋反被诛,国除为郡。西晋永嘉中,移治历城县(今济南市区)。

东汉,为济南国。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

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晋永嘉(307~312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

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于济南郡侨治冀州,北魏皇兴元年(467年)复名齐郡。

隋朝开皇三年废郡,改济南郡为齐州,辖历城等10县,治所仍在历城。大业初复置齐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齐郡为齐州,次年置总管府。贞观元年(627年)撤总管府,贞观七年又置总督府。

天宝年间先后改称临淄郡、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齐州。宋代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中国为15路,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宋史》)。

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被称为“文学之国”(济南二安)、“富饶之地”,为中国赋税最多的地区之一。

金仍置济南府,属山东东路,领历城、临邑、齐河、章丘、禹城、长清、济阳7县。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元初改为济南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领历城、章丘、邹平、济阳4县及棣、滨2州,棣州治厌次(今惠民县),辖厌次、商河、阳信、无棣4县;滨州治渤海(今滨州市),辖渤海、利津、沾化3县。金元之际,济南仍是文化繁荣之乡。

文学家元好问曾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明初仍为济南府,属山东布政使司(简称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省治由青州移治济南,济南遂成为山东首府,是山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及按察使司驻地。

清仍置济南府,雍正二年(1724年)由济南府析出泰安、武定、滨州3州升为直隶州,新泰、莱芜、长清,阳信、海丰、乐陵,商河、利津、沾化、蒲台10县分属3州。光绪年间,济南府仍辖有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陵县、德平、平原15个县及德州。

明清以来,济南府一直为山东的治所所在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涌入中国,宰割掠夺,济南亦未幸免。

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 城市区域随之扩大,工商各业有长足发展。

1911年末,津浦铁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济南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中华民国成立后,改府为道,济南初属岱北道,1914年改称济南道。

1921年春,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国内建立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之一。1928年5月3日,日军在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屠杀济南人民1.2万,每年这一天,济南在济南市范围内,包括各区县,都要拉响防空警报,以示纪念。

1938年,日军侵占济。

三、济南的历史

济南名字的由来

济南1904年开埠通商,是我国内陆城市开埠最早的城市,至今已有百年,但济南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之一,历史已远过千年,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说2600年,一说4600年,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足以表明济南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积淀的深厚。但千百年来,济南的名字历经变迁更改,济南市区的面积也日益扩大。济南名称变化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济南发展的历史。

济南这个名字最初来源是因为它位于济水(河流)之南,(这就如河南河北在古时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一样),是一个大致的地理方位,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古时所说的济水是由趵突泉等泉水汇聚而成,位置大致在现在的济南北部,由于年代久远,它的河道已被现在的黄河河道所侵蚀,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但从人文这方面讲,济南和山东历来被奉为礼仪之邦,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济南东面是齐国,西面是鲁国,位于两国交界之处,深受齐鲁文化的熏陶,但从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齐国,时称泺邑,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又改为历下邑。西汉时,改为济南郡,从此“济南”这个名字见诸史册。西汉文帝时又将济南改郡为国。

南北朝时期及以后的隋唐时期,又将济南改称齐州或齐郡。但从北宋开始,又设济南府,随后的南宋、元、明、清各朝历代均没有大的改变。

济南开始成为山东省省府,大约可以追溯到清初。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将济南府改为济南道,但这次改称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1928年,张学良将军率部在东北改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遂于1929年,将济南道改为济南市,现代意义上的济南市正式形成。但辖区和现在有很大不同。

1948年济南获得解放,成为特别市,并将历城划入济南市,济南市区面积扩大。上个世纪80年代,长清、章丘划归济南管理,作为济南的两个郊县;90年代,商河、平阴、济阳又先后划入济南市管辖,济南所辖面积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的2002年,长清由济南市辖县升格为济南的一个区,为济南市西部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济南自古民风朴实,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东临黄海,背依中原,南连华东,北达平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在,随着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战略规划的实施,济南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济南街名的由来

“经三纬二”、“经七纬一”、“经三纬八”……如果是第一次来济南的话,你也许会感到好奇:“济南人怎么想起用经纬来命名道路呢?”“为什么济南的经纬路与地理坐标的经纬正好相反呢?”这就要从济南的开埠说起了。

1904年,为发展济南经济,当时的清政府将济南东起十王殿(今纬一路),西至北大槐树(今纬十路),南沿赴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铁路为限(今经一路),计东西长约五里、南北约二里的区域划作商埠,用以商货转输、发展商业。同时,规划了商埠区的经纬马路。我们知道,远古时代我国的纺织业即很发达,祖先把长的线称为经线,短的为纬线。因此,依“织物”“长者为经,短者为纬”的称说,命名东西向道路为“经”, 南北向道路为“纬”,与经路基本垂直相交。经纬路的命名,体现了当时济南纺织业的繁荣景象。一百多年前用纺织物来命名道路,不仅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现在仍是独具特色的。

四、济南的历史

任鹏 “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

十个字概括了现在山东济南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但在济南的变迁历史上,却很少有人了解,其实,山东济南的城市发展趋势却是一直向西。“不断西迁”,著名学者徐北文用此概括历史上济南城变迁的总体趋势。

首次西迁,济南两城并治 在山东济南西迁的过程中,从现在章丘境内的平陵城迁到历山脚下的历城,无疑是济南城迁移幅度最大的一次。 历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邑,但由于历史久远,古历城的具体情况并没有详细地记载。

原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荣斌认为,根据济南考古发掘的情况来分析,古历城的中心位置大致就在今天的泉城广场到泉城路之间,从济南老城区发掘的首次发现的生活用品以及房屋地基来看,当时的济南郡治所由平陵西迁至历城大约是在西晋末年。但是其府衙并没有迁入历城旧城,而是在历城东侧另建了一座新城来安置济南郡的府衙,当时叫做东城。

由此开始,济南城出现了东西二城并治的情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结构。“双子城”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宋代,北宋时大明湖被称为“西湖”,就是因为其位于当时的济南东城之西。

1928年4月,一位学者在平陵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后来轰动世界的济南城子崖遗址。城子崖古城一度被荒弃,结合商代文化在济南市区一带的发现,说明那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由城子崖转移到今山东省济南市区附近。

历下古城早在汉代就已经修建,并开始形成规模。据1633年的《历乘·建置》也曾记载:“历下城建自汉,西晋永嘉年间移平陵城于此,而城始大。”

也就是说,历下古城早在汉代就已建成,只是晋永嘉年间将治所移至历下后,历下古城才又得以进一步扩大。 历下古城的城址故基很难考证。

但从《水经注》的记述中,可以约略测知,西门大致就是今日的西门,东门约在院前街十字路口附近,北门在省府前街北端,南门在今榜棚街南口。晋永嘉年间,济南治所由平陵城迁移至历下后,又在古城以东另建东城。

元朝时,古城和东城合一,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 蚕食般西移,大明湖见证老济南城市布局 徐北文先生认为:迁址后济南城发展的总趋势就是东西城逐渐融合,并向西延伸最终包容了现在的整个大明湖,形成后来济南所谓“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布局。

大明湖的变化最能说明济南城变迁的情况。北宋之前,大明湖的规模远大于现在,向北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华山附近。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出任齐州知州,齐州治所在济南,曾巩在任上为济南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疏通了济南的河道,使各路泉水皆入当时的“西湖”,并在北面修建了水门调节湖水,水门的位置就是以后济南城北门的位置,即现在大明湖公园的汇波楼。 从此以后,大明湖基本就被圈定在了济南城内。

到了金代,从西晋开始的济南城东西城之分就基本消失,大明湖的“西湖”之名渐渐被废弃。元明之后,济南城的发展就基本定型了。

元代的济南是一座商业高度繁荣的城市,当时济水是重要的航运通道,是大运河和大海之间的一条天然桥梁,沟通了元朝河运和海运两大经济命脉。此时济南城北郊的泺口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商埠,而北齐开凿的发源于济南的小清河则发展成了山东的盐运要道。

明朝洪武四年即公元1371年,济南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修,由土城变成了砖城。当时修建的济南城周长12里48丈,高3丈2尺,共有四门,其中东门为齐川门,在现今东关大街一带;西门叫泺源门,在今泉城路西口;北门为汇波门,就是今大明湖公园内汇波楼;南门叫舜田门,在今泉城广场附近。

这个轮廓已和今日老城区相同,这次修建是济南历朝城市建设规模最大和最完善的一次。至此济南城的规模大致形成,直到清末济南城的变化都不大。

由于历代的不断修建,济南古城布局合理,加上山河湖泉的自然景观,济南更加显得古朴、雄伟、壮丽。徐北文先生曾说,清朝末年,济南老城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建,为了抵御捻军进攻,1864年开始在济南城外南、东、西三面筑圩。

这次本是军事目的建设,却使济南城区面积增加了数倍,向南扩展到现今文化路一线,向东大约到今天历山路一线,向西到杆石桥、普利门一线。 开设商埠,步入现代的最后一次西扩 1904年,老济南在中国近代史上完成了一次充满现代意味的西迁,这是济南西迁的最后一步。

清光绪三十年的四月初,济南正式开埠。当时济南商埠的范围是:东起馆驿街西首的十王殿(今纬一路),西至大槐树(今纬十二路),南沿长清大道(今经七路西段),北以胶济铁路为限,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公里,市区范围继续扩大。

原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荣斌则认为,开设商埠之后,济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只是商业中心有了改变。所以,把这一次概括成西扩应该更合适。

之所以把济南开埠当作西迁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因为商埠在济南旧城圩外以西重辟新城。之后,济南商埠又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其最终范围确定在如今的经纬路以内。

进入20世纪的几年之内,津浦铁路、胶济铁路相继建成,并在济南交会。由此带来了济南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今的泉城路。

五、济南的历史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现在济南还有一条路叫舜耕路,就是来纪念舜当年在济南耕作的事。

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济南是山东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等一系列大专院校,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人才

济南高校

六、济南公交1路历史

1路 洪家楼——辛西路北口 1948年9月,济南公共交通总公司成立。

(现在的)1路是第一条线路。设:车站(今市政府)、西一河(今人民商场)、西门、政府(今泉城路天地坛街交界口)、东门(今青龙桥) 1960年左右,1路车换为汽油车,沿线至解放桥 1967年左右,1路车西沿至今万紫巷商城 1977年,1路延至历城政府(今洪家楼南路) 1985年,1路延至洪家楼——十二马路(今华联商厦) 1997年,1路延至洪家楼——经四路西口 2007年初,1路洪家楼发车方向改为走花园路、二环东路、山大北路,设华龙路、山大北路东段、历城区政府站点 2007年末,1路撤销发车方向,按照现在的线路走 2008年初,1路延伸至辛西路北口 一直到现在,1路一直都没有变。

七、济南有多少年历史

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目前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的遗址,已在境内发现8处,是山东省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此后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济南地区的活动更加频繁,因而遗留下来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遗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长清的大柳杭,平阴的周河等,内涵丰富,面积广大。与大汶口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山东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

龙山文化于1928年在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被命名。通过对城子崖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发现在龙山文化时期,该处已有一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城址,其规模居全国已发现的8处同时期城址之首。

1961年国务院将城子崖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东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夷人文化。

目前,济南地区已发现该时期遗址达数十处,其中尤以章丘县境内数量最多,城子崖遗址仍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遗址。遗址上的龙山文化城址之内,存在一个面积17万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这是国内发现和确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

已进入奴隶社会的商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

西周建国后,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齐国。此时,谭国仍继续存在。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剌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此时的济南,仍地属齐国。春秋时期著名的齐晋“ ”之战,即发生在今济南市北郊马鞍山一带;战国时期的齐国大思想家邹衍,创立阴阳五行学说,为稷下学派著名学者,其墓即在章丘;卢人(今长清人)扁鹊,精通内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创立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县平陵城)。

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济南人、秦博士伏生口授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传后世。汉武帝时的博士弟子济南人终军,先后出使匈奴和南越,为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

东汉,为济南国。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

位于长清县孝里镇的古建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建于东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室内的画像及题字,被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

晋永嘉(307~312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

进入隋唐,社会趋于稳定。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济南郡为齐州,治所仍在历城。

隋唐时期,佛教在济南十分兴盛,留下众多的佛教胜迹。主要遗存有历城柳埠四门塔、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以及千佛山、青铜山、玉函山、龙洞等地的石窟造像等。

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与其附近的千佛崖石窟造像(含龙虎塔、九顶塔),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北魏的长清灵岩寺,唐代极为辉崇,今亦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高僧、长清人义净,继玄大壮之后赴印度取经,译佛经百余部,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宋开国后,济南沿称齐州。

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为府,齐州遂为济南府。社会的长时期相对稳定,使济南呈现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著名诗人黄庭坚曾以“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诗句赞美济南的湖光山色。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勤政之余,饱览胜迹,每至一地,总赋诗撰文,为济南山水锦上添彩。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在济南建立了金地方政权,遭到济南人民的强烈反抗。1161年,爆发了耿京、辛弃疾领导的农民起义。

随后,红袄军、杨妙真领导的起义军均在济南地区活动过。北、南宋之交,济南“二安”相继蜚声文坛: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词作情真、意深、语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婉约派”之宗;“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字幼安),不仅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产的文学家,他创作的词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金代,济南仍为府,属山东东路。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元代,济南为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 金元之际,济南仍是文化繁荣之乡。

著名散曲家、济南人杜仁杰博学多才,诗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学家元好问共游济南。元好问在遍游济南山水后,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

元代,济南文风日盛。著名者有宋、辽、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戏曲作家武汉臣、康进之,散曲作家刘敏中、张养浩等。

张养浩,济南人,他的散曲造诣极高,元代的散曲,至他。

八、济南有多少年历史

八九千年前就有了。

。 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济南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目前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的遗址,已在境内发现8处,是山东省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此后的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济南地区的活动更加频繁,因而遗留下来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遗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长清的大柳杭,平阴的周河等,内涵丰富,面积广大。与大汶口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山东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

龙山文化于1928年在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被命名。通过对城子崖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发现在龙山文化时期,该处已有一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城址,其规模居全国已发现的8处同时期城址之首。

1961年国务院将城子崖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东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夷人文化。

目前,济南地区已发现该时期遗址达数十处,其中尤以章丘县境内数量最多,城子崖遗址仍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遗址。遗址上的龙山文化城址之内,存在一个面积17万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这是国内发现和确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

已进入奴隶社会的商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在城子崖一带,建立了谭国。

西周建国后,行分封制,济南地区属齐国。此时,谭国仍继续存在。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收有谭国一位大夫所作的讽剌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一篇有关济南的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此时的济南,仍地属齐国。春秋时期著名的齐晋“ ”之战,即发生在今济南市北郊马鞍山一带;战国时期的齐国大思想家邹衍,创立阴阳五行学说,为稷下学派著名学者,其墓即在章丘;卢人(今长清人)扁鹊,精通内科、妇科、五官科、小儿科,创立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立郡县制。今济南市区地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汉初,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济南郡治设于东平陵(今章丘县平陵城)。

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济南人、秦博士伏生口授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使之得以流传后世。汉武帝时的博士弟子济南人终军,先后出使匈奴和南越,为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

东汉,为济南国。灵帝时,曹操任济南相,政绩颇著。

位于长清县孝里镇的古建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建于东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室内的画像及题字,被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 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多处于战乱之中。

晋永嘉(307~312年)年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至历城。自此,历城便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中心。

进入隋唐,社会趋于稳定。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济南郡为齐州,治所仍在历城。

隋唐时期,佛教在济南十分兴盛,留下众多的佛教胜迹。主要遗存有历城柳埠四门塔、千佛崖石窟造像、龙虎塔、九顶塔,以及千佛山、青铜山、玉函山、龙洞等地的石窟造像等。

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与其附近的千佛崖石窟造像(含龙虎塔、九顶塔),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北魏的长清灵岩寺,唐代极为辉崇,今亦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高僧、长清人义净,继玄大壮之后赴印度取经,译佛经百余部,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宋开国后,济南沿称齐州。

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州为府,齐州遂为济南府。社会的长时期相对稳定,使济南呈现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著名诗人黄庭坚曾以“济南潇洒似江南”的诗句赞美济南的湖光山色。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勤政之余,饱览胜迹,每至一地,总赋诗撰文,为济南山水锦上添彩。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在济南建立了金地方政权,遭到济南人民的强烈反抗。1161年,爆发了耿京、辛弃疾领导的农民起义。

随后,红袄军、杨妙真领导的起义军均在济南地区活动过。北、南宋之交,济南“二安”相继蜚声文坛: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词作情真、意深、语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婉约派”之宗;“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字幼安),不仅是一位毕生致力于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高产的文学家,他创作的词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金代,济南仍为府,属山东东路。此时,在城北开凿了小清河,直通至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对后世本地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元代,济南为路,属元王朝的“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 金元之际,济南仍是文化繁荣之乡。

著名散曲家、济南人杜仁杰博学多才,诗文俱佳,他曾多次同文学家元好问共游济南。元好问在遍游济南山水后,写下“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等颂扬之词。

元代,济南文风日盛。著名者有宋、辽、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戏曲作家武汉臣、康进之,散曲作家刘敏中、张养浩等。

张养浩,济南人,他的散曲造诣极高,元代的散曲。

相关参考

请问谁知道泸州江阳区新马路《真原堂》历史

1830年天主教传入泸州市。天主教在泸逐渐发展起来后,隶属宜宾教区管理。1860年划分教1区时泸州市已有常住本堂神甫,但没有经堂。1865年(同治四年)教会开始置买房屋供传教士居住,1874年(同治十

这条小马路,曾经住过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暗藏历史风云

皋兰路卢湾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复兴公园,西至瑞金二路,全长只有278米,非常短。皋兰路原名「”高乃依路(RueCorneille)”,为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1943年时该路名改为「”文

成渝高速的历史

1.成渝高速公路的建造历史1913年,当湖南开始修筑中国第一条行驶汽车的马路时,四川即有人倡议修筑川渝马路,终因政局不定,战乱频繁,时修时停,费时9年,直至1933年才告修成440公里的川渝马路,后改

明明是人行的路为什么称为 ”马路”

很多事习惯成自然,但是仔细一琢磨,就觉得有点奇怪。比如,在我国明明是人走的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称为「”马路”,难道与我国古代长期以骑马或乘马车作为出行交通方式有关?关于对道路的这个称呼,相传有一段反映

马路大是日本731部队的试验者,被各种生化武器折磨至死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马路大是日本731部队的试验者,被各种生化武器折磨至死”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影视剧中我们就知道日军非常喜欢研究生化武器,而马路大则是对那些被用来做试验品的受害人的

马路大是什么意思,侵华日军731污辱人体实验的称呼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马路大是什么意思,侵华日军731污辱人体实验的称呼”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本日在侵华战争中,在中国造下了很多的孽。特别是日军的731细菌部队,对我们中国的平民百姓造成

胜利之师睡马路,自古以来所没有

上海解放70周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秋毫无犯取名城,大炮盎然未许鸣;晓起居民始惊动,红军街宿到天明。”解放军在进入上海前认真学习入城纪律和政策,「”胜利之师睡马

解放上海陈毅十万大军睡马路的来龙去脉

摘自《文史月刊》2012年第10期繁华的南京路,是旧上海外国冒险家的乐园中最显著的地标。本文题图表现的是1949年5月27日夜里攻入上海的解放大军夜宿南京路街头的情景,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新中国创建

济南千佛山万佛洞历史

1.介绍济南千佛山、珍珠泉、灵岩泉景观千佛山古名历山,又名舜耕山。千佛山峰峦起伏,林木森森,恰似济南的天然屏障。它是济南三大(趵突泉、大明湖)名胜之一。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

南市的历史沿革

解放前的南市与北京的天桥、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并称为中国四大“世俗生活区”,烟、赌、娼、相面、变戏法、练把式等无所不有,百业杂陈。由于政府控制力薄弱,南市也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妓院赌场云集,黑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