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白塔历史

Posted 进士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营山白塔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营山白塔历史

一、白塔怎么由来的

白塔缘起于古代印度,称作窣堵坡,随着佛教在东方的传播,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逐渐形成了一种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

由于塔的功能最早是用来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所以又称“佛塔”、“宝塔”。传入中国的窣堵坡与中土的重楼结合后,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发展,并与临近区域的建筑体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宝箧印式塔、五轮塔、多宝塔、无缝式塔等多种形态结构各异的塔系,建筑平面从早期的正方形逐渐演变成了六边形、八边形乃至圆形,塔的建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结构日趋合理,材质不断丰富,从传统的夯土、木材扩展到了砖石、陶瓷、琉璃、金属等材料。

14世纪以后,塔逐渐从宗教世界走向世俗世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不同的角度,我们都可以领略塔的文化魅力。

白塔的造型稳重大方,犹如一尊端坐的大佛。它高耸于一片低矮的民居之中,显示出一种凛然自尊的威严。白塔作为佛的象征(佛教中称塔为“浮屠”)而接受着众生百姓的膜拜。塔基为高九米的方形折角须弥座,须弥座是由佛座(莲花座)演化而来;塔身丰肩收腰,酷似佛的身影;在塔基与塔身相连处,一圈形状雄浑的覆莲座及数条金刚圈,又象是佛像盘屈的下身;塔刹(即“塔脖子”)上端的华盖及塔顶为佛面的象征;金光闪耀的塔顶更显示了佛的智慧和光明。

二、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的历史

四川省市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东出达川通湖北,南近广安达重庆,西至南充进成都,北上巴中望秦川。

幅员面积1633平方公里,总人口89万。 营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归巴西郡宕渠县。唐武德四年(621)于今县治置朗池县,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营山县。

古城遗址,有三处可考。十景虽残,而白塔巍立。

隋唐时与峨嵋齐名的上石刻与摩岩造像,历历在目。更有宋代窑藏、恐龙化石、李特读书堂、青羊宫、西月台、嘉祜岩、智公墓、孔雀洞、龙兴寺等文物胜迹。

书画代有名人,工艺不乏巧匠。从宋至清,57人中进士,有“科第士宦,甲于蜀都”之誉。

在当代,杨伯恺等共产党人领导的农民运动为“全川之冠”。1933年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5900多名营山志士踏上革命征程,3800多名热血儿女为国捐躯。

改革开放以来,营山历届领导班子,坚持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团结实干中探索创新,在奋力追赶中实现跨越,不断致力于改变营山落后面貌,营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革命老区焕发出蓬勃生机,勤劳、善良的营山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更为灿烂的现代文明,正大踏步迈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营山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

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相邻,北与相依,东北与相连。 营山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界于巴河、嘉陵江之间。

东南与渠县接壤,西南与蓬安县相邻,北与仪陇县依为唇齿,东北与平昌县错如犬牙。幅员面积1634.27平方公里,山、丘、坝兼而有之,地势北高南低,略向东南倾斜,以低山、丘陵为主。

营山多层次的地形,适宜的气候,为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地上再生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有960多种。

大宗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和高梁、豌豆、胡豆、大麦、黄豆等。大米、豌豆以其质量见长,70年代曾远销东南亚。

经济作物中,红麻、苎麻、黑瓜子、油菜、花生颇负盛名。黑瓜子和红麻曾分别于70年代和80年代出口。

木本植物中,蚕桑、白蜡、柑桔、油桐闻名于省内外。 营山又以生猪、山羊、鸡鸭著称,成为全国、全省的生产基础县。

猪鬃、猪皮、猪羊肠衣、山羊板皮是大宗的传统出口原料。野生动物有水獭、貉、獾、狐、果子狸、老鹰、白鹭、猫头鹰; 地下矿藏有盐、石油、天燃气、膨润土等。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县城周围山丘如营垒”而更名为营山县 。 营山县历史悠久,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归宕渠县。

南北朝时535-547年间,境内的安固、三元黄渡曾建过安固县、绥安县、宕渠县。唐武德四年(621)于今县城所在地置朗池县。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县城周围山丘如营垒”而更名为营山县。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境内各县合并后统称营山,隶属四川行中书省顺庆路蓬州。

清嘉庆七年(1802)归四川省川北道顺庆路辖.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由川北行署管辖,1952年属四川省南充专区管辖,1968年为南充地区管辖县,1993年起为南充市辖县。 四川营山是一座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据说在这营山,从宋朝到清朝,考中进士的就有57人。

可见营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人们用“科第仕宦,甲与蜀都”来赞誉营山。 清初,清政府为解决明末战乱,四川地广人稀,从湖北强征移民,大批罗氏被迁移到营山,从那时起,营山罗姓就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罗氏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早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有一个部落,就是我们罗氏部落,在今天的河南省,罗山县,以织网捕鱼为生,商朝的时候,罗氏部落归顺于周武王,共同灭掉了商朝,灭掉商朝以后,周武王封罗氏部落为罗子国,罗子国后来又被楚国灭掉,灭掉以后,罗氏人就流落到我们国家现在的枝江、汩罗江一带,散居的这些人就是罗氏的起源。 罗氏自从湖北迁到四川营山以后,历经几代人的勤奋努力,逐步发展成为营山的世家大族,刚开始主要以耕农为主。

其后,由于受到营山古城文化的影响,营山罗氏后人的文化结构也有了本质的变化。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在我们营山一共有12支罗,其中有一支罗,叫罗天祥,东升有一支罗还有济川也有一支罗,古今以来,姓罗的是一个大族,历史上有两个考取了状元,有一个叫罗能,还有两名考取了进士。

有一个叫罗昌的进士,到京城考状元的时候有一个笑话,去的时候,主考官,就问他你那个地方的风水如何,当时,罗昌一时想不起来,就把周围的四座山,连起来完成了一个风景,考官很满意,当时叫什么山呢,云桂山下谷花开,白鹤飞过四山来,羔羊下河吃清水,烈马一匹跳鸿崖,就把四个山的风景结合起来,成了四句诗,当时主考官很满意,当年取得了第二名进士。 是不是真的靠四句诗,就能考取进士,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罗氏家族的确涌现出了许多享誉中华的人物,《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早已家喻户晓,著名军事家罗瑞卿也是营山罗姓后人。

营山县政府文史顾问罗国建:当时,我们的祖先不愿意来,不愿意来,就用绳子把他捆起来,。

相关参考

白塔山传奇,一寺、一关、一城,造化各因一人

白塔山位于兰州城关区,濒临黄河北岸,拱抱金城。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白塔山共有三台建筑群,亭榭回廊,飞檐红柱,四通八达。其中三台为白塔寺,一、二台为金城关。在白塔山东侧还有一座古城遗址,叫王保保城

阆中白塔的来历

关于白塔的由来,在阆中有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四川阆中古城人请鲁班师傅到阆中建一座风水宝塔。鲁班师傅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带着徒弟赵巧一同到古城选择建塔地址。鲁班师傅选定了古城东方马啸溪左边的高山,

藏在佛图关公园一偶的孤独白塔,他是重庆大轰炸的重要 ”见证者”

重庆一座经历了历史洗礼的城市,仍保留着属于它的历史痕迹。顺着佛图关公园的山间小道一路前行,在小道尽头的杂草丛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方向,一座孤零零的石塔随着不断前进的步伐出现在我们眼前。它叫「”白骨塔”,

1927年福州老照片 90年前的福壽橋 洪山橋 白塔寺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組1927年福州老照片,和大家一覽90年前的福州福壽橋、洪山橋、白塔寺等知名景觀。1927年的福州城,密密麻麻的房屋以及遠處的烏塔。【白塔寺】又名萬歲寺,位於福州于山西側,原本叫「報恩

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到托县古城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64.0公里起点:呼和浩特白塔机场1.从起点向东北方向出发,行驶90米,左前方转弯2.行驶100米,右转进入空港大道3.沿空港大道行驶240米,左转进入启航路4.沿启航路行驶370米,

元朝的北京城

元大都因系择址新建,城市规划不受旧格局约束,所以其居民区与金中都新旧坊制混合形式不同,全部为开放形式的街巷。按照方位,元廷将大都街道分为50坊:福田坊,在西白塔寺,即今北京白塔寺一带。阜财坊,在顺承门

元大都皇宫为何不是红墙黄瓦,而是蓝瓦白墙

元大都复原图北京是元大都所在地,现在的北京故宫是明朝永乐皇帝修建的,明朝故宫以红墙黄瓦为主要色彩,而元大都宫城以蓝瓦白墙为主,现在北京的北海白塔和白塔寺保留了元朝皇宫当时的风格,元大都内的民居则类似云

南白象塔有哪些历史知识

1.白象塔,坐落于温州市瓯海区南白象街道,据明释成钦《永嘉白塔寺重修宝塔募缘疏》、民国释显培等《重修白象宝塔记》记载,它创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北宋咸平年间,进行了第一次大修。1999年11月重建白象塔。

揭东县有几个镇

截止2018年,有:龙尾镇、白塔镇、霖磐镇、桂岭镇、月城镇、玉湖镇、新亨镇、锡场镇、埔田镇、云路镇、玉窖镇10个镇。揭东区是中国广东省揭阳市下辖的一个区。地处汕头、潮州、揭阳及梅州四市的中心地带,东接

我们出了家但没出国

核心提示:五台山那座著名的白塔傲立在连绵灰色的山脉之中,依稀能看到最远处山顶寺庙的反光。一群僧人站在寺院前,不是在念经拜佛,而是手拿木棍,排列着整齐队伍。一个戴着军帽的人在队伍最前方,僧人们腰杆挺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