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复习资料

Posted 鸦片战争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要籍复习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要籍复习资料

一、中国历史复习资料

分给偶吧,这个是全的 全部复制不下来,到这个网址 ://x5dj/GroupForum/3028/00172588.s 1 中国历史全部1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

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 、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

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

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

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

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右图)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

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未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

二、外国历史要籍

今天对於古代遗留下来的书籍的处理,再不能用经、史、子、集这些名词来割裂了。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便已说过:「以旧史作史读,则现在数万卷之史部书,皆可谓为非史;以旧史作史料读,则岂惟此数万卷者皆史料,举凡以文字形诸纪录者,盖无一而不可於此中得到史料也。」这是通达的看法。

特别是考证古代史实,遗留到今天的书籍,本来不多,有些书,后人虽加上「经」名,其实乃是当时的重要史籍,如果不和它们见面,便谈不到研究古代史。范文澜氏在『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指出:「几部经典,流传到现在,已经二千多年,经学本身起了多次变化和派别,都或大或小地影响到文化的各个方面。

所以不了解经学和儒家派别,很难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这种见解,是正确的。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一是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二!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好与不好)(重点)第一,1,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失去主权 3,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值收买代理人 4,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破坏小农经济 5,文化渗透,陪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信的科技文明 1、新思想到来。(启蒙思想、资本主义民主思想、西方政法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等) 2、民族觉醒与民族爱国主义(国家重新回到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格局,共同为民族解放努力) 3、新的科学技术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还有社会民众的观念落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四, 与 的区别与联系? 1 产生背景不同.分别在盛衰两个不同时期. 2经济主张不同.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前者企图在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空想,是与但是的社会发展潮流相违背的;后者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3 群众基础不同.前者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后者不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与农民的要求不相符合,无法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4作用不同.前者虽然未能真正的实施但也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而后者由于多种原因未能付诸实施. 5反映时代特点及影响不同.前者标志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现;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发应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对后人具有启迪作用. 五,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内容,破产的原因,意义,评价。

背景:①清政府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找巩固统治的出路内容: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③70年代中期起积极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④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培养洋务人才。

破产原因: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外国技术人员谋取私利、敲诈勒索;②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③整个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地领导核心;④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根本原因。

评价(含意义):①洋务派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目的,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而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注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②但洋务运动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主要表现在: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六,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简述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及教训: 原因: 1、领导者——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根本原因)(由妥协性,软弱性的阶级本性决定) 2、直接原因——袁世凯的背叛。

四、历史要籍怎么学呢

一、学会读书,提高自学能力

这里说的读书,主要指的是读教科书。今天文综考试强调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高考试题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和人类所面临与关心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许多题目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或取课本之外的材料。但不管怎么样,教科书仍是复习的主要资料,是同学们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考出题和制定答案的主要依据。

关于读书,高三同学在学习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讲了,上课听了,笔记也记了,课下复习时,一遍又一遍的看书,翻开书时好像都明白,合上书又说不清知识的一二三。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读书或不完全会读书。因此,我认为作为文科学生,首先要学会读书,认真读书,理解教材,提高阅读能力,或者说自学能力。因为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观察、分析、思维活动都是在阅读中进行的,学会读书,是掌握知识的第一步。

读书应包括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会读书对后面的学习会有很大帮助。应该怎样读书呢?这里着重讲读课文。

我认为: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那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这些关键词、核心语,往往有的作为选择题正确答案的选项,有的连起来是一个问题的答案或组成部分。如2003年高考文综(全国卷)试题的第16、18、20至24题等,作为答案的选项都是教材的原话。客观性试题中组成答案的词句,有的也直接来自教材,也就是说这些答案是教材中的关键词和核心语。

第四,在弄清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构建章节的知识结构。

第五,边读边思,准确理解并掌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对重点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思考,以求甚解。这是进入高三复习读书时的基本要求。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鸦片战争。首先弄清此章三节、六个子目,实际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过程)、结果、影响。其次,构建本章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话或书上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概括各个问题的知识点。请同学门看表1。

知识结构表只是对鸦片战争的背景作了较详的概括,其他部分从简,请同学们自己补充完善。鸦片战争的背景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战前形势,包括国内、国际(主要是英国);(2)中国的禁烟运动。此部分内容教材讲得较多,又未明确指出要点,我们可以据教材从英中两国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思想5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国内形势可概括为:①政治:独立自主国家、封建社会晚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阶级矛盾尖锐;②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落后;③军事:装备陈旧、军纪败坏、军队战斗力弱;④对外:闭关政策;⑤思想意识:闭目塞听、虚骄自大。总的是国势衰落、综合国力——弱。

国际形势: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侵略扩张开拓殖民地;②英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早已确立;经济: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科技领先;军事:船坚炮利、军队战斗力强;对外:侵略扩张、矛头指向中国,迫切要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总的,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强国,综合国力——强。

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与中英之间强弱对比说明,①战争的必然性,②战争的原因,③中国战败并不是偶然的。这就为后面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埋下了伏笔。

这样读书既分清了纲目层次、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要点化、网络化,纲举目张,有利于牢固掌握知识,又提高了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从知识结构表上可以看出,表述纲目知识要点、内容的话、词句基本上都是书上的关键词、核心语。记住了这些词语,有关问题的基础知识就基本掌握了。

如果同学们进入高三学习一开始就用一定的时间学会读书,后面学习起来就省劲多了,效率也高了。高考试卷上那些考查基础知识主要是记忆性的题目。如2001年的“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题,2002年“对外交往”的选择题,“丝绸之路”的主观性题。这类题目只要会读书,认真读书,拿到高分应是不成问题的。而且这几年文综试题中,历史学科这类题目的分数往往都占有很大比例。同时会读书对回答材料题、问答题大有帮助。

第六,在基本把握了以上几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清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如何迁移知识,灵活应用知识。

五、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上破鹨怀?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

六、中国历史知识复习资料

你去看看简略的《中国通史简编》,书店都有卖的! 历史溯源 “历史”一词的由来 在古代,历史只称“史”。

记载史的人称史官,当时的史官,除记录统治者办的事外,对于大文、地理、人事、灾祸也加以记录。可见,古代的“史”的范因比现在更为广泛。

“历史”这一名称出现于近代。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学堂里最初开设“史学”课,第二年即改名为“历史”。

有人考证说“历史”是外来词,来自日文,因为日本人早称“史”为“历史”了。 古代、近代、现代 古代:世界古代史,一般认为是从地球上出现“完全形成的人”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

中国古代史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 近代:世界近代史,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终于1917年10月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世界现代史,始于1917年10月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现代史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 “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诗经》中。

如《大雅·民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之例,毕竟还算不得是真正指称国家的“中国”的出现。

作为指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楚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之所谓“中国”者,即指后世之“中原”也。

但又有不同于“中原”的地方,即地域不及后世中原之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为什么我们的古人把这一带地区称作“中国”呢? 这一带地区的四周分布着夷、翟、戎、蛮诸族及其所建国,而将这一带包围在中间,故称这一带地区及所建国家为“中国”。

“中华”小考 古代的中国亦称华夏,又称中原。华夏,是我国古代人民对祖国的美称。

是说我国疆土广大、中华民族是有文化、讲文明的礼仪之邦。据《左传》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

“中”是指中土、中心。西周初年周公营建洛邑,以它为天下中心,故称为“中土”,“夏”。

是大的意想,由“华夏”、“中夏”二辞又衍出生“中华”一辞。这个辞开始见于《三国志·蜀志》中“游步中华”一语。

“支那”的原意是什么? “支那”本来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称呼,中国人一般不用。由于近代日本称中国为支那,人们便感到是一种蔑称。

其实它的本源是英文china的音译。china又一译意为瓷器,有人便以为是以瓷器(china)作为中国的代称。

据英文《韦氏大辞典》诠释,瓷器(china)一词来源于支那(chi—na)。由此可见,在西方先有中国之名,后有瓷器之称。

“文那” “文那”一词,最早见于印度古诗《摩河婆罗》中,是古代印度人加给中国的一种尊称,包含着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一种友好感情。 为什么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炎黄”分别指中国原始社会中两位不同民族的首领。

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领。他们自西方游牧进人中原,与以虽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得黄帝族援助,攻杀虽尤。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据说,阪泉在河北怀来县),发生了三次大冲突。

黄帝族打败炎帝族,由西北进人了中原地区。 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的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

炎黄二帝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

“王位世袭”始于何时? 在中国历史上,王位世袭相传最早发生在古代的夏启,商周因之,日益使之完善。周文王的祖父古公宜父是周族的第一个首领,他有三个儿子,在率领族人迁居山下的周(今陕西岐山北)时,大儿子泰伯和二儿子虞仲没跟随迁徒,古公檀父临死时,把其首领地位传给了他的幼子季历,即周文王的父亲。

季历是个很能干的首领,使周族的社会地位起了很大变化,从过去受压迫的地位一下跃入显赫的奴隶主贵族大家庭的行列。伐戎的胜利,对当时商朝的安全是有利的,因此季历被封为商朝的“牧师”(一种职司畜牧的官)。

但是,随着周族统治者力量日益强大,加剧了周族和商朝的矛盾,商王文丁便把季历杀掉了。 季历被杀后,其子昌世袭了王位,即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

文王在位五十年,由其子发继位,即周武王,武王率诸侯东征灭掉商,建立了西周王朝。王位的世袭制度,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春秋”、“战国” 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这三百多年间诸侯的力量逐渐强大,周天子已经徒有虚名,无力控制各诸侯了。这一完整的历史时期恰好与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公元前722年一前481年)所记载的历史大致吻合,所以,历史上就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期”。

春秋后期,各诸侯兼并吞食的结果,只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诸侯国。此后,七国间的兼并征伐更加剧烈、频繁,直至公元。

七、详细历史初中复习资料

初中历史总复习主观题精选73题1、你是如何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提倡这种浩然正气?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

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举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文天祥正气歌,岳飞抗金。

当今社会,仍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利诱,成为腐败分子。社会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素材,鞭挞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个人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气蔚然成风。

2、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对照他和屈原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答:司马迁忍辱负重,为了成就《史记》;屈原愤而投江,为了表达对楚国的忠贞。一生一死,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但他们都是为了理想和抱负,体现了两位伟人的崇高人格。

因此,他们都受到人民的尊敬、热爱和推崇。(感悟自己发挥)3、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评价:答:(1)、知人善任。

他用人不计资历出身,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2)、虚心纳谏。

唐太宗在位期间,进谏的大臣很多,以魏徵最著名。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廉价,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4、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你对哪位皇帝评分最高? 答:他们的共同点:(1)、富有才干;(2)、英武果断;(3)、勇于创新。不同点:(1)、秦始皇统治手段过于严厉,比较残暴。

(2)、汉武帝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面,虽有巩固国防、开疆拓土之功,但耗用民力过度给社会带来危害,好在尚能悬崖勒马。(3)、唐太宗则统治开明、宽容一些,能虚心地纳谏,容易听进意见,对民族关系的处理,主张“华夷一家”,尤为可嘉。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用史实证明此论断:答:(1)、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夷洲),开始了大陆与台湾的大规模交往。(2)、隋朝:朱宽率领船队到达台湾(当时称流求)(3)、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求(今台湾)。

(4)、清朝:郑成功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康熙时,台湾归于清朝版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5)、二战后:日本投降后,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6、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1)、经过全国人民的多年共同努力,中国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国际社会对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确认,是中国综合实力提高的必然结果。(2)、中国政府长期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赢得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尊重。

(3)、从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来看,一方面美苏矛盾尖锐,冷战愈演愈烈,美国希望改善对华关系,籍以牵制、对抗苏联。另一方面亚非国家强大团结起来,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邓小平的贡献: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文革后,掀起思想解放运动,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迅速从“以阶级争斗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2)、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此,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提出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

在关键时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不仅对当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既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道路。

8、中国有句话:“养儿防老。”你认为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这句话还有没有意义?现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与这句话有没有冲突?可以从城乡各种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意见。

答:过去,中国没有养老保险制度,老人主要由儿孙奉养,由此有“养老防老” 这样的老话。现在城镇虽然基本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但并不表明儿孙赡养敬孝老人、社会尊敬老人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失去意义了,就可以丢弃了。

养老保险制度只是从经济保证了老人的物质生活,而精神上的安慰与天伦之乐还需要儿孙们提供。广大农村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子女奉养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

因此可以说。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1.求隋书《牛弘传》的翻译,要《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里的全文五厄: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

九年级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1.九年级世界历史复习资料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第1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推荐

你好,关于历史复习,跟你分享我提高学习成绩的高效复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我学会给自己规划时间,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下来,有了目标复习才有方向、才能静下心来专心去做、有条不

2014年中考复习资料历史

1.2014年最新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2015年时事政治如下:最新到今天的都有!都是时政比较重要的,2015年度至今为止的如下:2015.1.2阿富汗南部受袭30余人遇难.2015.1.2哈尔滨一仓库着

中考策略历史复习资料

一、初中历史复习提纲(100分)谢谢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

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初一下历史复习资料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北师版

1.急求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劳动在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会不会制造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一般认为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远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_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骆佳《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1.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国

初一历史上册总复习资料

楼上的太不负责任了,你要分吗初一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

初三历史总复习资料

1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