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历史问题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日关系历史问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日关系历史问题

一、如何认识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应当抛开政治原因,正确对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和领导人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中日友好、维护亚洲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把对那场侵略战争表示的道歉和反省落实到行动上。我愿在此重申,中国政府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改变。我们将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加强两国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二、自古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国与日本的渊源是非常深的,早在唐朝时期,日本就派使者来华学习,中国也有僧人去往日本,日本的文字,茶道等,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日本大和民族是个非常有野心的民族,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一次典型的日侵华战争.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化的程度,刺激了其他国家侵华的野心.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也有参与,并从中获取巨大利益.31年后,也就是1931年,日本又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正式开始了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发动细菌战争,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1945年,日本投降.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结束.此后,中日关系日趋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这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之一.21世纪初,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在中国国内激起了强烈反响,中日关系有所恶化.但2006年,日本一位7旬僧人来中谢罪.这一举动虽令人感动,但并为对中日关系的缓和起到太大作用.现在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对中态度强硬,中日的钓鱼岛争端,使中日关系几乎陷入冰点.但是,中国依旧很宽容.在近日日本的9.0级大地震中,不仅捐了很多钱帮助日本同胞,还派去了救援队.但无论如何,中日的关系还是有望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的,在此,也衷心希望日本受灾民众早日重建家园.。

三、如何认识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应当抛开政治原因,正确对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和领导人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中日友好、维护亚洲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以严肃慎重的态度处理好历史问题,把对那场侵略战争表示的道歉和反省落实到行动上。

我愿在此重申,中国政府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方针没有改变。我们将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加强两国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民间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四、述中日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800字

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政治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

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

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这样理解中日关系史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

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

中日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讲,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的“艰难和辛酸”的一页。只看见“五十年对立”而无视“两千年友好”,或只看见“两千年友好”而无视“五十年对立”都是不全面的,都会得出错误,甚至有害的结论。

“两千年友好”使中日长期和平,并共同发展。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就是到了近代,两国也不约而同地开始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充分说明了两国在社会自身发展周期和韵律上的“近似性”。“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邦交环境,长期享受彼此文化营养,长期享受社会文明成果。

就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仍然有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周恩来等人为了革命及两国友谊的需要,来往于中日之间。“两千年友好”的历史证明,“和则两利”,和处才能共生,和谐就会共赢。

“五十年对立”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其迅速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忘记了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扩张野心膨胀,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耻辱。

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未愈的伤口上,日本军国主义又犯下滔天罪行。两场战争在半个世纪中发生,使两国人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瞬间破坏殆尽,使两国“两千年友好”的历史传统突然断裂,使两国人民失去了和平稳定,饱受着战争的煎熬和战争创伤的折磨。

两场战争使中国社会倒退、国家分裂,使日本的繁荣瞬间变成废墟,国家主权受到限制。“五十年对立”的历史证明,“斗则两伤”,对立必然同输,战争一定同败。

如果说“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的中日关系历史,仅仅证明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文明智慧显然是不全面的。“两千年友好”的关键是什么,“五十年对立”的关键是什么,今人必须认真总结。

“两千年友好”的关键在中国。在“两千年友好”历史中,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并没有利用领先地位向日本扩张,更没有发动战争,而是信守睦邻友好的民族传统,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利。

“五十年对立”的关键在日本,在“五十年对立”历史前后,日本发展快于和强于中国,日本在发展领先后有恃无恐,野心膨胀,向外扩张,结果于己于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领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大国地位,正确的做法是: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

二、要善于从大局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正处于关键的敏感时期,处理不当,就会对大局造成不利影响。从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最为重要。

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要把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判断国际事务和国家关系的根本标准。何为大局?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大局。

和平和发展就是我们的国家利益,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中日关系中的共同利益。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的神圣使命。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大局。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蹂躏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

五、

(1) 2012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2分)(2)鉴真东渡日本;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

(4分)(3) 1894年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4分)(4)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但更应该展望未来,所以中日应该正常地发展下去。当然,我们对日本否定战争罪行的行径,也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2分) 本题考查的是中日关系。1972年中日实行邦交正常化,2012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

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是鉴真东渡日本;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材料二所述《讨伐清国策案》首先转化成哪次大规模的“讨伐”行动,结果是1894年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认识: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但更应该展望未来,所以中日应该正常地发展下去。

当然,我们对日本否定战争罪行的行径,也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关参考

历史关于中日的问题

中日再次战争会在美国失去世界霸主之后,我估计会在本世纪70-90年代或下世纪初,我认为中国会战胜原因:首先在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时期都是中国最虚弱的时期,日本国力是中国的几倍或十几倍,而中国则处于最虚弱

中日为什么要共同研究历史

不同国家的学者就有关学术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甚至是争论,并不是新鲜的事情。而中国和日本共同研究历史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产生中日历史问题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中国与日本之间进行交往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其间和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大全

一、马克思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

几个高二历史问题

一埃及华夫脱党扎格鲁尔当时埃及政府三者的关系以及埃及华夫脱运动与印度非暴力运动的共同点为什么不包括领导者争取独立的目标?他们为什么又都属于非暴力不合作?朝鲜的“三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

历史上嬴稷和嬴政关系

嬴稷和嬴政有什么关系?想知道这个问题就先知道嬴稷是谁?他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与秦武王是同父亲异的兄弟。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历史上嬴稷和嬴政关系吧!历史上嬴稷和嬴政关系嬴稷是谁赢稷是秦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

中日两国共同研究历史其意义在哪?

以史为鉴,是人们往往在处理历史问题时常常用到的警示语,意即以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正确处理各方之间在当前与未来发展的和谐关系,避免重蹈过去的历史悲剧。磕磕跘跘的中日关系虽然立意为以史为鉴,但是,由于日本极

怎样评价日本

中日关系是国家关系复杂性的集中表现,处理不好,既影响到双方发展,又影响到地区安全和世界稳定。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我们的理性选择。从历史、大局、未来角度思考和解决中日关系中的问题就是战略高度的

兰台说史•中日关系在这些历史条件下就会变好

中国总理李克强与5月8日正式开始访问日本,出席中日韩首脑会议。他是2011年后首位到访日本的中国总理。稍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首次举行电话会议,两人讨论朝鲜问题,后来日本媒体传出消息

党军关系、党建和军建

 根据现有的研究,《古田会议决议》的历史贡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党和军队的关系、党的建设问题以及军事建设。《古田会议决议》的历史贡献非常的大,而且它的现代意义还在挖掘当中,想必在未来

日本历史教科书如何讲述中日近代史的

  日本右翼教科书事件曾引起热议。至于日本一般历史教科书如何叙述历史,是否存在重大问题,因为我并没有搜集到所有的教科书,不能简单地做出结论,只能根据我目前所收集到的五种历史教科书来进行一个粗略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