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音乐剧的历史

Posted 百老汇

篇首语:有知识的人会得到世人的美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百老汇音乐剧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百老汇音乐剧的历史

一、百老汇歌舞剧的历史

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纪初。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建立于公元 1810 年的 Park Theater 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院的始祖, 第二间剧院 The Broadway 在 1821 才出现于百老汇大道 (Broadway) 上。百老汇在这期间的戏剧风格受到当时欧洲维多利亚风格 (Victorian Style) 的影响极大。 伴随着移民潮及多样文化的冲击,属于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及演员才在这种意识刺激下出现,由于大部分的剧目都是改编自小说或文学品,由于著作翻印再版或改编剧目的纷争不断,第一条关于著作权法的条文于 1856 出现。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 (World War I) 的结束,百老汇剧院文化于 1920s 年代开始迅速蓬勃发展,20年代末,是百老汇艺术的鼎盛时期,1925年这里的剧院达到80家至多。但这种好景却被19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而划上句号。

随着历史文化再次演进变迁,现今的 Broadway 不仅是一条贯穿纽约曼哈顿岛 (Manhattan) 南北向的马路,更是剧院或是欣赏戏剧的代名词。

“百老汇”实际上有三个含义:第一个概念是地理概念,指纽约市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6家剧院;第二层含义是在百老汇地区进行的演出;第三层含义是整个百老汇这个产业,这样的产业也包括在纽约市以外的地区,主要以演出百老汇剧目为主的这些剧院。 总的来说,百老汇是西方戏剧行业的一个巅峰代表,在戏剧和剧场这个行业代表着最高级别的艺术成就和商业成就。

目前所指的“百老汇区” 是指延着百老汇大道 (Braodway) 从位在曼哈顿西 41 街 (West 41st Street) 的 Nederlander Theater 剧院往北至西 53 街 (West 53rd Street) 的 Broadway Theater 剧院, 而真正位在百老汇大道上的剧院只有 Marquis、Palace、Winter Garden 跟 Broadway 这 4 家剧院。 其实沿著百老汇区周围林立的剧院也都归在百老汇区。

二、谁可以告诉我百老汇歌舞剧的历史

莎拉·布莱曼档案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an)生于1960年,3岁开始习舞,10年后首度参与戏剧演出,处女作是查尔斯.史卓斯(Charles Strouse)的作品“I and Albert”。

1976年,布莱曼首度在电视萤幕上曝光,在影集“Pan\'s People”里面担任舞者,之后又担任流行乐团Hot Gossip的主唱;1978年,Hot Gossip的作品“I Lost My Heart to a Satrship Trooper”还登上英国流行排行榜第一名。 1981年,莎拉.布莱曼20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洛伊.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戏剧演出,担纲歌舞剧“猫”中的Jemima一角。

自此,布莱曼和韦伯的生命开始有了更多交集,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飘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Nightingale)里。1984年,韦伯与第一任妻子离婚,迎娶了布莱曼。

他们的婚姻关系一直维持到1990年,其间,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Requiem)中的女高音,以及“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中的克莉丝汀(Christine),并陆续灌录了《天籁森林》(The Tree That Grow So High)和《遗忘的歌声》(The Song That Got Away)两张专辑;而这些让布莱曼备受瞩目的百老汇经典,实际上都是由韦伯为她量身订做的,才貌兼备的女高音和音乐剧之王,写下了百老汇的一段精采历史。 韦伯写下“安魂曲”这部作品,用来悼慰世界各地因战争而牺牲的亡魂。

1985年年初,莎拉.布莱曼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合作贡献“安魂曲”的首演,普遍受到各界好评,剧中的一首“求主垂怜”(Pie Jesu)并且在当年成为告示牌排行榜的榜首,可以说是整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曲。 尽管布莱曼和韦伯终究离异,但合作关系并未因此间断。

布莱曼不但在世界各地为韦伯进行巡回演出,并且在纽约、伦敦与旧金山等地演出韦伯的作品“爱的观点”(Aspects of Love),诠释萝丝(Rose)一角。1992年,她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Jose Carreras)一起演唱韦伯为巴塞隆纳奥运所写的主题曲“Amigos Para Siempre”,世界各地电视萤幕前的几千万名观众都目睹了此一精采演出。

然而,此时莎拉.布莱曼的生命与演艺事业也即将发生关键性的转变:她与原来的大唱片公司终止合约,只身前往美国洛杉矶,企图展开自己在音乐剧以外的独唱事业。 随着此一关键性转变而发生的,是一连串的全新尝试。

她在义大利寻觅声乐名师来改造她那原本比较接近“美声唱法”(bel canto)的演唱风格,以期回归到自己的古典音乐素养与背景。另一个改变则是德国制作人法兰克.彼得森(Frank Peterson)所带来的,他以其擅长的电子音乐为莎拉.布莱曼的作品注入前所未有的音乐元素--而这也是他为德国新世纪乐团“谜”(Enigma)制作专辑时最为人所熟知的音乐类型。

彼得森为她的美声提供了一个华丽浪漫、让人充满幻想的音乐背景,因此才有93年的《水》(Dive)与95年的《飞》(Fly)等两张专辑的问世。 莎拉.布莱曼说:“我对于自己多变的声音表情,感到极为自然,这种表演可以说是出于自己的本能。

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感到所有的事物都能合而为一:我的声音、我所演唱的音乐类型、我自己的真实面、以及人们对我的印象,这一切都极为协调。

过去我曾经试图为自己寻找一个定位,一种属于我自己的音乐风格。最后,我真的找到了。”

Angel唱片公司为莎拉.布莱曼出过《永志不渝》(Time to Say Goodbye)、《重回失乐园》(EDEN)与《月光女神》(La Luna)等三张重要的专辑,制作人都是法兰克.彼得森。这些作品也反映出莎拉.布莱曼的艺术眼光,以及她为了转型而付出的努力。

当时她离开了如日中天的音乐剧事业,而她根本已是韦伯音乐剧中许多角色的代名词;经过了挣扎与自我的重新定位,布莱曼成功地走出自己的路。 “古典跨界音乐”排行榜冠军 97年的《永志不渝》是彼得森与布莱曼的经典之作。

这张专辑不但在美国告示牌“古典跨界音乐”排行榜(Classical Crossover Chart)上蝉连35周冠军,在全世界拥有400万张的销售量,并且在全世界21个国家成为金唱片或者白金唱片。99年的《重回失乐园》也在告示牌“古典跨界音乐”排行榜的首位停留了51周之久,在世界各地也有两百万张的销售佳绩。

至于《月光女神》这张专辑,则标志着她生涯的另一高峰:它打入了美国告示牌“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前20名,表示莎拉.布莱曼的音乐演出受到更普遍听众的接受。 如今,莎拉.布莱曼挟着此一演出优势,陆续推出了《喝采》(Encore)与《金选》(Classics)二大精选集。

《喝采》由韦伯亲自选曲,收录了“歌剧魅影”、“猫”、“日落大道”、“歌声舞影”(Song and Dance)、“爱的观点”等经典名剧中的歌曲,以及三首新曲。《金选》是由Angel与EMI为她联合制作,里面收录了四首全新作品,以及许多她最喜爱的精选古典作品,包括《永志不渝》、《重回失乐园》与《月光女神》等专辑中的歌曲。

同时还有一首重新录制的“求主垂怜”--这首歌曲原来出自于韦伯的歌舞剧作品“安魂曲”,完全是为布莱曼那独特的歌声所塑造的。除此之外,还有两首莎拉.布莱曼与皇家爱乐管。

三、百老汇歌舞剧的历史

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纪初。

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建立于公元 1810 年的 Park Theater 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院的始祖, 第二间剧院 The Broadway 在 1821 才出现于百老汇大道 (Broadway) 上。

百老汇在这期间的戏剧风格受到当时欧洲维多利亚风格 (Victorian Style) 的影响极大。 伴随着移民潮及多样文化的冲击,属于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及演员才在这种意识刺激下出现,由于大部分的剧目都是改编自小说或文学品,由于著作翻印再版或改编剧目的纷争不断,第一条关于著作权法的条文于 1856 出现。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 (World War I) 的结束,百老汇剧院文化于 1920s 年代开始迅速蓬勃发展,20年代末,是百老汇艺术的鼎盛时期,1925年这里的剧院达到80家至多。但这种好景却被19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而划上句号。

随着历史文化再次演进变迁,现今的 Broadway 不仅是一条贯穿纽约曼哈顿岛 (Manhattan) 南北向的马路,更是剧院或是欣赏戏剧的代名词。 “百老汇”实际上有三个含义:第一个概念是地理概念,指纽约市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6家剧院;第二层含义是在百老汇地区进行的演出;第三层含义是整个百老汇这个产业,这样的产业也包括在纽约市以外的地区,主要以演出百老汇剧目为主的这些剧院。

总的来说,百老汇是西方戏剧行业的一个巅峰代表,在戏剧和剧场这个行业代表着最高级别的艺术成就和商业成就。 目前所指的“百老汇区” 是指延着百老汇大道 (Braodway) 从位在曼哈顿西 41 街 (West 41st Street) 的 Nederlander Theater 剧院往北至西 53 街 (West 53rd Street) 的 Broadway Theater 剧院, 而真正位在百老汇大道上的剧院只有 Marquis、Palace、Winter Garden 跟 Broadway 这 4 家剧院。

其实沿著百老汇区周围林立的剧院也都归在百老汇区。

四、百老汇的历史是什么

百老汇没有任何艺术上的框框,也不介意这台戏是否在别的地方已搞过,它只信奉一个准则,那就是任何艺术中只要能让观众视觉得到新的挑战的东西,毫不拘泥,拿来就用。

像《猫》、《歌剧魅影》等著名舞台剧,先是在伦敦西区原创,而后在百老汇方才走红。这是因为百老汇的制作人把它们买过来,加以精细再制作的结果,体现出一种绝不拒绝复制的精神。

如今,百老汇歌剧已经成为纽约市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之一。它的表演形式融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有些剧目更是融艺术与大众品味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观赏百老汇歌剧成为每一个来纽约市参观、访问、旅游的人不可或缺的节目。

从目前观众的比例来看,慕名前来的外国人要超过美国人。现在,观众人数以每年3%的比例上涨,观众当中,60%的人来自纽约以外地区;许多来纽约的人的目的之一就是来欣赏百老汇歌剧,否则就是“无功而返”。

【著名人物】 百老汇艺术对于推动美国戏剧、歌舞表演艺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许多好莱坞的明星大腕都是从百老汇的舞台艺术表演起家后走上电影明星的道路。

著名的好莱坞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的女主角朱莉亚•安德鲁丝就是从百老汇的同名音乐剧中的表演开始,被导演发现后走上银幕,成为美国60年代的银幕偶像。现在安德鲁丝虽以年过60,但仍在音乐剧《维克多与维克多利亚》里担任女主角。

娜塔莎·理查德森出生于英国著名的演艺世家,是活跃在英国电影,电视和美国百老汇的三栖明星。早年在英国中央戏剧学校学习,以后出演过多部有影响的戏剧,电影和电视剧例如《曼哈顿的女佣》《人质》《仲夏夜之梦》等。

曾因在经典舞台剧Cabaret(舞厅)中的精彩表演而获得百老汇最高奖项TONY(东尼)奖。另外,好莱坞的明星也以能在百老汇的舞台一展歌喉而感到荣幸,这样的例子有著名好莱坞明星克露丝•格莲、波姬•小斯。

与百老汇同样出名的还有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安德鲁出生在英国伦敦,从小喜欢音乐。

他创作的百老汇音乐剧许多都是传世之作,其中以“猫”(Cats)、“芝加哥”(Chicago)、“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Opera)、”最为著名。韦伯除了给音乐剧创作音乐,还给许多著名的电影配乐、写曲;如前几年风行的由麦当娜主演的描写阿根廷总统庇隆的夫人一生的影片“艾维塔”的音乐就是由韦伯创作的。

韦伯不仅创作了大量音乐杰作,还成就了许多伟大的歌唱家。其中就有韦伯的前妻萨拉•布莱特曼。

据说“歌剧的魅影”(The Phantom of Opera)就是韦伯为他的第二任妻子萨拉量身定做的。萨拉由于在百老汇的表演挤身于世界一流歌唱家行列,她是跨越古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最佳歌唱演员。

【著名剧目】 百老汇上演的剧目有几十种,其中以“悲惨世界”、“美女与野兽”、“歌剧魅影”、“西贡小姐”、“国王与我”等等剧目最为出色。那里上演的剧目,往往是一演就是7-8年,10几年。

拿“猫”剧来说,从1982年10月开始上演到2000年6月落幕,上演事件长达18年之久。以199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猫”剧以“从现在乃至永远”(From now to ever)为广告语,为纽约市带来滚滚财源。

“猫”剧上演了7397场,售出剧票3000万张,票房收入约3.8亿美元,并带动附近社区相关行业(餐馆业、酒吧业、礼品业等等)的经济增长达30亿美元。而整个百老汇地区,每年的票房总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

每一张剧票的价钱,按照美国的人的收入标准来衡量,并不贵。如果到位于时报广场的售票处(TKTS)购买当日的余票,价格还会更便宜。

近年在百老汇演出的著名剧目有《狮子王》(1998年东尼奖最佳音乐剧得主)、《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泰坦尼克号》(1997年东尼奖最佳音乐剧得主)因为同名电影的推波助澜而蔚成一股风潮。 《西贡小姐》系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的越南版,讲述了一个美国大兵对西贡少女始乱终弃的故事。

身为男主角,王洛勇自然大力推荐此剧。不过这台剧确有目不暇接的视觉效果,如剧末满场如假包换的直升机从舞台上起飞,令观众眼花缭乱。

该剧剧情通俗感人,即使不懂英语也能了解剧情的发展。女主角弃妇式的哀怨,与其子之间的亲情,很容易打动人心。

【百老汇范围】 百老汇的公司和企业主要分为三种:第一是剧院经营商,第二是制作商,第三是节目经纪商。剧院经营商一般拥有或者长期租用我们的剧院,并负责剧院的日常工作等技术方面的要素。

制作商指的是开发并创作百老汇节目的公司。他们一方面要负责获取所有的创作作品的法律权利包括知识产权等,另一方面要负责筹集资金,还要监督节目的开发过程以保证节目的成功。

节目经纪商是制作商和剧院经营商之间的中间人。 百老汇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大街之一,全长240公里,也是最长的一条街。

百老汇最出名的一段叫做“白色大道”,这一段路虽然只有1000米长,却是纽约市大剧院的集中地。“白色大道”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在没有霓虹灯以前,这些大放光芒的灯光全部是白色的,把夜晚照得跟白天一样。

【百。

五、音乐剧的发展历程

音乐剧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a)、喜剧(edy)和黑人剧(Minstrel Shows)。

早期发展史 在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在欧洲,各种各样的音乐都得以茂盛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

但华丽或庄严的歌剧或清唱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于是出现了被称之为“居于杂耍和歌剧中间”的艺术形式。 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是约翰·凯的《乞丐的歌剧》(The Beggar\'s Opera),首演于1728年伦敦,当时被称为“民间歌剧”,它采用了当时流传甚广的歌曲作为穿插故事情节的主线。

美国娱乐 19世纪,城市在美国纷纷建立,音乐剧随之繁盛起来,它们以城市观众为对象,出现了轻歌舞剧(vaudeville)及其更为粗俗的姐妹剧种———滑稽表演(Burlesque)。 快乐的少女 1893年曾经活跃一时的英国人琼斯完成了一部后来载入史册的音乐剧《快乐的少女》,在伦敦王子剧院首演时激起观众狂热反响。

剧情故事生动连贯,舞蹈演员即是剧中人物,采用相关的舞蹈动作和话剧式的丑角说白,清晰叙述了这些演员如何千方百计跻身于贵族社会的故事。 20世纪初 进入20世纪,欧洲的作曲家给美国带来的一种小歌剧形式。

由于多年来受到欧洲歌剧如吉尔伯特和苏利温的英国喜歌剧,加上其他的天才如约翰·斯特劳斯的维也纳小歌剧, 奥芬巴赫的法国轻歌剧等的影响,使观众自动地有了一套评判音乐好坏的标准,而且也影响了观众的欣赏口味。有意味的情节,优美的音乐和文雅的歌词成为编创者追求的目标。

现代 在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前卫剧场的观念渗入主流作品;摇滚乐、社会变迁丰富创作的素材,欧陆作品进口美国,百花齐放。 20世纪60年代,甲壳虫和摇滚乐由英国冲向世界,各国音乐剧作曲家对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由抵制逐渐转向吸收,英国的韦伯率先在《耶稣基督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这部以古老的圣经故事改编的内容沉痛、主题严肃的音乐剧中采用了轻音乐及摇滚乐, 使之具有了现代感,歌曲变得活泼,通俗、易于演唱。

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乐的严格限制,将电声乐器引入音乐剧,从而加强了它的时代感和表现力。 扩展资料 流派代表 1、安德鲁·洛依德·韦伯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伦敦,音乐剧作曲家。

1968年韦伯的音乐剧《约瑟与神奇彩衣》首次登上舞台。截至2013年,他一共创作了13部音乐剧,一部声乐套曲,一组变奏曲,两部电影配乐和一首安魂曲,获得7次托尼奖, 7次奥利弗奖,3次格莱美奖,并且凭借《艾薇塔》中的歌曲《You Must Love Me》赢得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最佳原创歌曲奖。

2、乔治·格什温 乔治·格什温(Gee Gershwin,1898-1937),原名雅各布·格肖维茨(Jacob Gershowitz),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美国著名作曲家,写过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数十部歌舞表演、音乐剧,是百老汇舞台和好莱坞的名作曲家。 1924年为保尔·怀特曼的爵士音乐会写了《蓝色狂想曲》获得巨大成功。

格什温的卓越贡献是把德彪西和拉赫马尼诺夫的风格与美国的爵士乐风格结合了起来,虽缺乏熟练的写作技巧,却是个了不起的旋律天才。格什温1937年夏因患脑癌去世,去世时三十九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剧。

六、百老汇历史

百老汇历史:

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纪初。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建立于公元 1810 年的Park Theater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院的始祖, 第二间剧院The Broadway在 1821年才出现于百老汇大道 (Broadway) 上。百老汇在这期间的戏剧风格受到当时欧洲维多利亚风格(Victorian Style) 的影响极大。 伴随着移民潮及多样文化的冲击,属于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及演员才在这种意识刺激下出现。由于大部分的剧目都是改编自小说或文学作品,著作翻印再版或改编剧目的纷争不断,第一条关于著作权法的条文直至 1856 年才出现。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的结束,百老汇剧院文化于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迅速蓬勃发展,20年代末,是百老汇艺术的鼎盛时期,1925年这里的剧院达到80家之多,但这种好景却被19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而划上句号。

随着历史文化再次演进变迁,现今的 Broadway 不仅是一条贯穿纽约曼哈顿岛(Manhattan) 南北向的马路,更是剧院或是欣赏戏剧的代名词。

“百老汇区”是指延着百老汇大道 (Broadway) 从位在曼哈顿西41街(West 41st Street) 的 Nederlander Theater 剧院往北至西53 街(West 53rd Street) 的 Broadway Theater 剧院,而真正位在百老汇大道上的剧院只有Marquis、Palace、Winter Garden 跟 Broadway 这4 家剧院。其实沿著百老汇区周围林立的剧院也都归在百老汇区。

七、音乐剧的历史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剩下的去知道看看吧~~~

八、有谁知道音乐剧的历史,越详细越好

音乐剧就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

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载入史册的音乐剧——《快乐的少女》 1893年曾经活跃一时的英国人琼斯完成了一部后来载入史册的音乐剧《快乐的少女》,在伦敦王子剧院首演时激起观众狂热反响。

剧情故事生动连贯,舞蹈演员即是剧中人物,采用相关的舞蹈动作和话剧式的丑角说白,清晰叙述了这些演员如何千方百计跻身于贵族社会的故事。剧情、音乐、舞蹈、喜剧表演等诸多因素自然组合,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这种初显形态的音乐戏剧,吸取了18世纪民谣歌剧和19世纪喜歌剧、轻歌剧的表现成分,融人古典舞、民间舞、话剧表演等多种因素,成为独具风采的新型舞台艺术门类。 百老汇音乐剧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音乐剧后来传播到美国,并在美国得到高度冶炼和发展。

美国纽约的百老汇,视其为音乐剧中心,甚至将音乐剧统称为百老汇音乐剧。美国音乐剧的内容,偏重于谈情说爱及幽默风趣,音乐轻松愉快,演出方式往往比较富丽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风格。

其典型代表人物科恩人称“百老汇音乐剧之父”。 科恩1885年1月诞生于纽约,年轻时曾在纽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903年赴英国伦敦学习作曲,同时潜心研究轻歌剧、音乐喜剧的创作表演经验,并参加创作实践。

自1904年起先后创作音乐剧50部,其中《演艺船》(1927)最为出众。 故事叙述了20世纪20年代密西西比河上一个在船上演出的流动剧院演员们在时代变迁和种族歧视的社会环境中悲欢离合的生活景象。

船主安迪的女儿马格诺莉雅与游手好闲的青年拉威涅相爱,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吉姆。一天,船主发现女婿拉威涅竟是赌棍,将其驱逐,吉姆随同离去。

马格诺莉雅无奈在夜总会登台献艺,艰苦奋斗了21年,终于成为著名音乐喜剧明星,最后回到船上,挽救了日益衰败的演艺船,拉威涅和女儿吉姆也回到船上一家人终于团聚。剧情中加入了民间歌舞、爵士乐、查尔斯顿等清新歌舞,歌曲旋律深沉感人,以《老人河》最为著名。

在演出中,美国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尔·罗伯逊(1898—1976)饰船工乔一角,成功演唱苍劲、悲切的《老人河》使其扬名世界。 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 20世纪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格什温的《开始奏乐》(1927年)、《疯狂的女郎》(1930年)、《我为你歌唱》(1931年)以及1935年创作的黑人民间音乐剧《波吉与贝丝》,其中的《我为你歌唱》因为剧中讽刺了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弊病,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成为第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音乐剧。

自20世纪20年代起,百老汇名家辈出,经典佳作频频登台,商业操作生意兴隆,持续铸造数十年的辉煌。百老汇音乐剧发展史上,除科恩、格什温兄弟等风云人物外,在40、50年代有过密切合作的作曲家罗杰斯和剧作家哈默斯坦也为音乐剧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

他俩合作的《俄克拉荷马》于1943年3月在纽约圣詹姆斯剧院首演,获得空前成功。这是一部反映农村青年爱情生活的故事。

其中女主人公劳芮做梦的场景,描写梦幻中与恋人克莱的绵绵情语——雇工加德与克莱斗殴,劳芮相阻——劳芮在加德追逐下奔跑、挣扎……最后从梦中惊醒。德蜜尔在这里巧妙运用双人舞、三人舞,与剧情和谐巧妙的结合,舞姿舞步做了民俗化、美国化的改革,以区别古典概念的芭蕾舞。

《俄克拉荷马》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成功实践了多种要素的完美综合。此后,罗杰斯和哈默斯坦又合作完成了《旋转木马》、《南太平洋》、《国王与我》。

还有一部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音乐剧。这就是《音乐之声》。

这部音乐剧后来被搬上了银幕,作品中的许多歌曲,可谓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50、60年代是百老汇音乐剧的全盛时期,在强化歌唱、舞蹈、表演、剧情的有机综合功能方面又作了一系列大胆革新。

精湛的专业化创作技巧和美国作风的音乐舞蹈汇成浑然一体,将音乐剧的艺术品位和演员的多能性表演艺术提升到新的境界。1957年9月16日,由普林斯制作、伯恩斯坦作曲、劳伦茨编剧、桑岱姆作词、罗宾斯导演的《西城故事》在百老汇首演,标志着音乐剧艺术最佳发展阶段的开始。

此剧1961年拍成电影,荣获十项奥斯卡奖。作品从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灵感,地点从维罗那古城变为现代曼哈顿西区,人物关系由原剧两个世代宿怨的贵族家族移植为落后、贫穷的移民集聚地的两个青年团伙争夺地盘的恶斗,男女主人公托尼和玛丽亚分属一个群体,最后以悲剧告终。

该剧融会复杂的爵士节奏和富于冲击力的音响律动,歌曲音调着重深入揭示人物内心情感,将音乐完全置于剧情之中。虽为爵士流行风,却不追求听觉的效果,给了观众以细细咀嚼回味的余地。

剧中歌曲《玛丽亚》、《今晚》、《阿美利加》等韵味十足,百听不厌。 继《西城故事》之后,百老汇陆续推出一些风格迥异的音乐剧,《吉卜赛》(1959)、《音乐之声》(1959。

九、美国的音乐剧发展史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音乐剧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a)、喜剧(edy)和黑人剧(Minstrel Shows)。初期的音乐剧并没有固定剧本,甚至包含了杂技、马戏等等元素。

自从1927年演艺船(画舫璇宫)开始着重文本之后,音乐剧开始踏入它的黄金岁月。这时期的音乐剧多宣扬乐观思想,并经常以大团圆的喜剧结局。

直至1960年代摇滚乐和电视普及之前,音乐剧一直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娱乐和演艺形式。1980年代以后,英国 伦敦西区(West End)的音乐剧演出蓬勃,已经追上百老汇的盛况。

而随着英国和美国的音乐剧经常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音乐剧也开始在日本、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流行。 1893年曾经活跃一时的英国人琼斯完成了一部后来载入史册的音乐剧《快乐的少女》,在伦敦王子剧院首演时激起观众狂热反响。

剧情故事生动连贯,舞蹈演员即是剧中人物,采用相关的舞蹈动作和话剧式的丑角说白,清晰叙述了这些演员如何千方百计跻身于贵族社会的故事。剧情、音乐、舞蹈、喜剧表演等诸多因素自然组合,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这种初显形态的音乐戏剧,吸取了18世纪民谣歌剧和19世纪喜歌剧、轻歌剧的表现成分,融人古典舞、民间舞、话剧表演等多种因素,成为独具风采的新型舞台艺术门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音乐剧后来传播到美国,并在美国得到高度冶炼和发展。

美国纽约的百老汇,视其为音乐剧中心,甚至将音乐剧统称为百老汇音乐剧。美国音乐剧的内容,偏重于谈情说爱及幽默风趣,音乐轻松愉快,演出方式往往比较富丽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风格。

其典型代表人物科恩人称“百老汇音乐剧之父”。 20世纪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格什温的《开始奏乐》(1927年)、《疯狂的女郎》(1930年)、《我为你歌唱》(1931年)以及1935年创作的黑人民间音乐剧《波吉与贝丝》,其中的《我为你歌唱》因为剧中讽刺了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弊病,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成为第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音乐剧。

自20世纪20年代起,百老汇名家辈出,经典佳作频频登台,商业操作生意兴隆,持续铸造数十年的辉煌。百老汇音乐剧发展史上,除科恩、格什温兄弟等风云人物外,在40、50年代有过密切合作的作曲家罗杰斯和剧作家哈默斯坦也为音乐剧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

他俩合作的《俄克拉荷马》于1943年3月在纽约圣詹姆斯剧院首演,获得空前成功。这是一部反映农村青年爱情生活的故事。

其中女主人公劳芮做梦的场景,描写梦幻中与恋人克莱的绵绵情语——雇工加德与克莱斗殴,劳芮相阻——劳芮在加德追逐下奔跑、挣扎……最后从梦中惊醒。德蜜尔在这里巧妙运用双人舞、三人舞,与剧情和谐巧妙的结合,舞姿舞步做了民俗化、美国化的改革,以区别古典概念的芭蕾舞。

《俄克拉荷马》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成功实践了多种要素的完美综合。此后,罗杰斯和哈默斯坦又合作完成了《旋转木马》、《南太平洋》、《国王与我》。

还有一部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音乐剧。这就是《音乐之声》。

这部音乐剧后来被搬上了银幕,作品中的许多歌曲,可谓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形成具有多元化的音乐内容,它从18世纪30年代出现的民谣歌剧开始,又不断汇融了欧洲其它歌舞的表演特征,加之黑人早期的黑面人游艺表演艺术,到19世纪末为音乐剧演艺艺术的成型奠定了基础.在整个20世纪,美国音乐剧发展的千姿百态,大众化的娱乐性和商业化的盈利性是百老汇音乐剧的具体表现.。

一、关于音乐剧的历史

音乐剧就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

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

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 载入史册的音乐剧——《快乐的少女》 1893年曾经活跃一时的英国人琼斯完成了一部后来载入史册的音乐剧《快乐的少女》,在伦敦王子剧院首演时激起观众狂热反响。

剧情故事生动连贯,舞蹈演员即是剧中人物,采用相关的舞蹈动作和话剧式的丑角说白,清晰叙述了这些演员如何千方百计跻身于贵族社会的故事。剧情、音乐、舞蹈、喜剧表演等诸多因素自然组合,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这种初显形态的音乐戏剧,吸取了18世纪民谣歌剧和19世纪喜歌剧、轻歌剧的表现成分,融人古典舞、民间舞、话剧表演等多种因素,成为独具风采的新型舞台艺术门类。 百老汇音乐剧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音乐剧后来传播到美国,并在美国得到高度冶炼和发展。

美国纽约的百老汇,视其为音乐剧中心,甚至将音乐剧统称为百老汇音乐剧。美国音乐剧的内容,偏重于谈情说爱及幽默风趣,音乐轻松愉快,演出方式往往比较富丽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风格。

其典型代表人物科恩人称“百老汇音乐剧之父”。 科恩1885年1月诞生于纽约,年轻时曾在纽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903年赴英国伦敦学习作曲,同时潜心研究轻歌剧、音乐喜剧的创作表演经验,并参加创作实践。

自1904年起先后创作音乐剧50部,其中《演艺船》(1927)最为出众。 故事叙述了20世纪20年代密西西比河上一个在船上演出的流动剧院演员们在时代变迁和种族歧视的社会环境中悲欢离合的生活景象。

船主安迪的女儿马格诺莉雅与游手好闲的青年拉威涅相爱,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吉姆。一天,船主发现女婿拉威涅竟是赌棍,将其驱逐,吉姆随同离去。

马格诺莉雅无奈在夜总会登台献艺,艰苦奋斗了21年,终于成为著名音乐喜剧明星,最后回到船上,挽救了日益衰败的演艺船,拉威涅和女儿吉姆也回到船上一家人终于团聚。剧情中加入了民间歌舞、爵士乐、查尔斯顿等清新歌舞,歌曲旋律深沉感人,以《老人河》最为著名。

在演出中,美国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尔·罗伯逊(1898—1976)饰船工乔一角,成功演唱苍劲、悲切的《老人河》使其扬名世界。 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 20世纪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格什温的《开始奏乐》(1927年)、《疯狂的女郎》(1930年)、《我为你歌唱》(1931年)以及1935年创作的黑人民间音乐剧《波吉与贝丝》,其中的《我为你歌唱》因为剧中讽刺了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弊病,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成为第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音乐剧。

自20世纪20年代起,百老汇名家辈出,经典佳作频频登台,商业操作生意兴隆,持续铸造数十年的辉煌。百老汇音乐剧发展史上,除科恩、格什温兄弟等风云人物外,在40、50年代有过密切合作的作曲家罗杰斯和剧作家哈默斯坦也为音乐剧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

他俩合作的《俄克拉荷马》于1943年3月在纽约圣詹姆斯剧院首演,获得空前成功。这是一部反映农村青年爱情生活的故事。

其中女主人公劳芮做梦的场景,描写梦幻中与恋人克莱的绵绵情语——雇工加德与克莱斗殴,劳芮相阻——劳芮在加德追逐下奔跑、挣扎……最后从梦中惊醒。德蜜尔在这里巧妙运用双人舞、三人舞,与剧情和谐巧妙的结合,舞姿舞步做了民俗化、美国化的改革,以区别古典概念的芭蕾舞。

《俄克拉荷马》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成功实践了多种要素的完美综合。此后,罗杰斯和哈默斯坦又合作完成了《旋转木马》、《南太平洋》、《国王与我》。

还有一部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音乐剧。这就是《音乐之声》。

这部音乐剧后来被搬上了银幕,作品中的许多歌曲,可谓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50、60年代是百老汇音乐剧的全盛时期,在强化歌唱、舞蹈、表演、剧情的有机综合功能方面又作了一系列大胆革新。

精湛的专业化创作技巧和美国作风的音乐舞蹈汇成浑然一体,将音乐剧的艺术品位和演员的多能性表演艺术提升到新的境界。1957年9月16日,由普林斯制作、伯恩斯坦作曲、劳伦茨编剧、桑岱姆作词、罗宾斯导演的《西城故事》在百老汇首演,标志着音乐剧艺术最佳发展阶段的开始。

此剧1961年拍成电影,荣获十项奥斯卡奖。作品从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灵感,地点从维罗那古城变为现代曼哈顿西区,人物关系由原剧两个世代宿怨的贵族家族移植为落后、贫穷的移民集聚地的两个青年团伙争夺地盘的恶斗,男女主人公托尼和玛丽亚分属一个群体,最后以悲剧告终。

该剧融会复杂的爵士节奏和富于冲击力的音响律动,歌曲音调着重深入揭示人物内心情感,将音乐完全置于剧情之中。虽为爵士流行风,却不追求听觉的效果,给了观众以细细咀嚼回味的余地。

剧中歌曲《玛丽亚》、《今晚》、《阿美利加》等韵味十足,百听不厌。 继《西城故事》之后,百老汇陆续推出一些风格迥异的音乐剧,《吉卜赛》(1959)、《音乐之声》(1959)、《。

相关参考

蒂芙尼历史

1.蒂芙尼的发展历程1837年,CharlesLewisTiffany与JohnYoung在纽约百老汇大街259号创建了Tiffany&Young。起初它只是一家小小的文具饰品店,但查尔斯却有

奥斯卡金像奖历届获奖名单

第01届1929《翼》Wings第02届1930《百老汇的旋律》TheBroadwayMelody第03届1931《西线无战事》AllQuietontheWesternFront第04届1932《壮志

纳外国公主为妾的晚清牛人

当他24岁那年离开家乡时,大概没想到会有这样传奇的一生:以他为主人公的歌舞剧,在美国百老汇上演了30年;美国建国200周年评选百位最有影响的外籍人士,他和基辛格并列其中……陈芳,字国芬,香山县下恭镇杨

音乐剧的历史源于

1.音乐剧的来源关于音乐剧的起源,目前说法甚多:一说起源于欧洲19世纪古典轻歌剧和喜歌剧;一说起源于美国本土的由乡村歌曲、黑人灵歌与爵士音乐和流行歌舞拼装而成的歌舞杂耍;一说起源于19世纪英国人创造的

结合具体音乐作品谈谈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高分

浅议人们的音乐意识形态——当今人们的音乐思想浅析音乐意识形态问题是音乐学中的一个较有哲学性、思想性和主体性的问题,关于音乐意识形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解释较为详细,也颇为客观。其中指出音乐实践

中国古典音乐历史

中国音乐史-求一本关于中国古典音乐历史的书籍请注明书籍名称,作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pdf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这本我有电子书,可以想办法传给你如果你单纯要书名和作者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

历史揭秘背景音乐

1.适合公司历史回顾的背景音乐有哪些1.适合公司历史回顾的背景音乐有:2.酷狗搜索故宫回忆,柔和。较慢,适合公司创业期的图片展示。3.历史的天空的背景音乐历史的天空背景音乐。要第一首,四分零八秒的。音

简述题为什么西方音乐之源要追溯到古希腊音乐历史时期

音乐与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希腊神话中,音乐是重要而富有魅力的。阿波罗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色雷斯的歌手奥尔菲斯以其音乐的魅力拯救出

音乐历史100字

1.音乐的历史是音乐课要用吧??呵呵~来看看~~~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

美国音乐发展历史

在二十世纪的一段很长时间里,乡村音乐在整个流行音乐的舞台上只是扮演着一个小小的角色。第一次大战结束不久,美国新建立的一些乡村广播电台经常以乡村音乐为点缀,播放地区性的广告时往往以活跃于附近地区的乡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