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歪曲了元朝的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人歪曲了元朝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人歪曲了元朝的历史
一、是谁终结了元朝的历史
公元1367年,朱元璋公布了北伐檄文,在檄文里宣称,元朝气数已尽,上天派他来拯救黎民,重建汉人政权。
随后,他委任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任副将军,统领25万大军,向元朝发动总攻。徐达没费多大劲就收复了山东、河南,元朝的军队不是逃跑就是投降,根本就无法阻挡北伐军的进攻。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基即位,定国号“明”,建元“洪武”。明朝正式建立了。
此时,明军已攻取了潼关,大都(今北京)已经很危急了。但是,扩郭帖木儿却将军队驻扎在太原,不援救大都。
李思齐与张良弼见明朝的军队如此厉害,便带着残兵败将向西逃跑了。 这年七月,各路明军在山东德州会师,然后分水陆两路沿着运河北伐,几十万大军杀奔大都。
一路连奏凯歌,先攻下了长芦、青州,然后攻破直沽。直沽失守的消息传到宫中,元顺帝吓得寝食不安。
很快,通州又失守了。通州是大都的最后一道屏障,通州易主,大都就成了明军的囊中之物。
元顺帝询问文武大臣们的意见,一个叫伯颜不花的太监哭着说:“大都是世祖留下的京城,陛下应该死守!我们愿意率领禁卫军去城外抵抗明军,请求陛下固守京城!”元顺帝略想一下,叹了声气,说:“局势发展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像宋朝的徽宗和钦宗让人家俘虏呢!”一天夜里,元顺帝带领后妃、太子和文武大臣一百多人,自建德门奔出了大都,逃向北方茫茫的草原。 几日之后,明军攻克了大都,元朝灭亡。
朱元璋将大都改称北平,明朝取代了元朝。元朝自成吉思汗建国,至元顺帝北逃,共存在了162年,历16帝。
二、听说元朝时期统治很残暴,人民都很艰苦,真的吗
元朝的历史其实是历来被歪曲最多,被污蔑最多的。说真的,元朝真比窦娥还冤!
洗刷冤情,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正是今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人片面认为元朝灭宋是侵略,元朝民族压迫万分黑暗。其实,这都是犯了一个以今推古的错误——就是拿现代人的思想去替代古人,替古人说现代文本。
我认为,我们在看待的元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元朝人和明朝人自己的看法。要通过他们的言论来看待元朝。这才是客观的历史态度。
元朝历史对于明朝来说其实是近代史,而朱元璋又是平民百姓出身,所以从社会底层崛起登上最高权力宝座的朱元璋其实对于元朝的性质很有发言权。我们看朱元璋的立场和言论,不仅可以知道,依照中国传统史观,元朝是中国的正统朝代,还能知道,元朝时期的民生状况究竟如何。
朱元璋曾经说过:“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迩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明朝取代元朝,是普通的改朝换代,“胡汉一家”的局面没有改变。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令宋濂等文人撰修《元史》,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承认其正统地位,编写了《本纪》,《元史本纪第一》开篇云:“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
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下令祭祀从伏羲到忽必烈的16个中国帝王,自称继承了他们的大统;洪武21年(1288年),又祭祀中国历代名臣37人,包括关羽、岳飞等汉族名将,也包括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赤佬温、伯颜等蒙古族将领。
从明太祖立场来看,元朝理所当然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王朝,享有合法名分。某些持殖民说,侵略说之辈,可以休矣!
接下来分析元朝的民生问题。现在很多不明元朝历史的人都以为元朝十分黑暗,百姓遭受恐怖统治,其实根本就不是他们所想像的,元朝统治相当宽松,百姓生活也很不错。朱元璋曾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相信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抱着感恩的心态说的。
假如这话还不足以证明的话,那么我们再来看更有力的一句——“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试想,元朝真如某些头脑不清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所渲染那样黑暗,朱元璋有啥可“乐”?
如果这话还不足令人采信的话,再来看《明太祖实录》里更清楚的朱元璋对元朝的评价:“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很明白了吧,元朝的民生在朱元璋看来是很不错的。他还曾再次强调说:“如予父母生于元初定天下之时,彼时法度严明,使愚顽畏威怀德,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安其生,惠莫大焉……”
朱元璋在讲述自己不得已参加起义军时还郑重说道:“朕本元民,天下之乱,实非朕始。”他还反复强调自己“取天下于群雄,不在元氏之手”。为了表明他的民族态度朱元璋还敕谕边将说:“元运既终,天命归我中华,凡其遗民,皆吾赤子。”
综上对朱元璋言论分析,可见,当前我们对元朝必须肯定两个看法,第一,它是中国的正统朝代,第二,它的民生问题是不错的,至少在朱元璋的评价里是不低的。
三、文学作品歪曲的历史人物
周瑜!!!!!!!!!我觉得这是被小说歪曲的最厉害的人物。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
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
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
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
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
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
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
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
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周瑜待人谦恭有礼。当时孙权只是将军,诸将及宾客对他礼仪并不全备,比较草率。
只有周瑜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 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后世小说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
应该说,这才是周瑜的真性格。程普曾一度和周瑜关系不好。
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一般计较。
程普后来特别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至于后人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人气死,则纯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对周瑜的才干,刘备、曹操、孙权都非常清楚。
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一次,孙权、张昭等人为刘备送行,张昭等人先离开了,孙权和刘备谈话。
刘备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
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战,正赶上我的将士们染病,于是,我自己烧船退却,没想到,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 不过,不论别人怎样评论,孙权心中有数。
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三国历史文化的普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三虚七实的描写也迷惑了不少读者对历史真相的了解。三国荆州之争中小说对周瑜的描写,就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这是小说在人物刻画上与历史真实性大相径庭最突出的例子。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
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
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 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 百家讲坛里有讲的 午后12:45央视十套 今天开始讲 。
四、为什么很少人提起元朝的历史
1、时间比较短,一共九十年。
2、元朝是第一个少数民族执掌中原汉文化的政权。
3、元朝蒙古人比较嗜血,对汉民族的杀伐令人难忘。
4、元朝实行等级制度,蒙古人地位比汉族人高。
5、尽管忽必烈对汉文明从小浸染,也喜欢,但毕竟没有很好地继承汉文化。所以后人愤青才有“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感叹。
6、元朝除了疆域辽阔之外没有其他什么贡献。南宋遗民一直瞧不上北狄
7、元朝皇帝没有搞出过什么著名的治兴盛世,统治期间民怨不止。
五、元朝历史
元朝——一段未被历史正视的历史 前言 在历史教科书里,汉、唐无疑是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推崇的强大帝国,而我们的历史学教授们却不热心于让我们的后代了解,距今七、八百年的元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与国家力量唯一领先于世界的辉煌时期;尽管元朝只有短短的百年左右时间。
打碎民族沙文主义的假面有时需要付出一点点勇气,承担一点点骂名。但是学习历史的人只有抛弃一种自欺而欺不了人的历史观,才会真正为我们的历史抑或还有现实找回荣誉与自尊。
当我们扼腕叹息明、清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的相对水平江河日下时,我们实在应该回味、反思一下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元朝的历史往事,并且严肃地质疑我们的历史教科书。 汉、唐帝国的光环在罗马与阿拉伯帝国的映衬下显得有些褪色,而元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胜过足以引起我们自豪的汉、唐,这一点教科书是否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的读者? 一、蒙古人建立元朝 1、关于蒙古帝国与元朝 蒙古帝国与元朝,是容易被许多中国人混淆的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
13世纪伊始,在(南)宋与金的冲突之中,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蒙古人的力量得以壮大。1206年,蒙古各部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即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统领的政权实体就是历史上第一个蒙古军事奴隶制国家——蒙古汗国或大蒙古国。它当时的疆域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起大沙漠,北抵贝加尔湖。
蒙古汗国的建立,是蒙古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扩张的开始,此后骁勇善战的蒙古铁骑向西方大范围推进疆界。 1209~1218年,蒙古人先后征服高昌回鹘与西辽,为其打开了挺进中亚与欧洲的门户;接着便是蒙古人威镇世界的三次大规模的血腥的西征。
三次西征奠定了这个世界性帝国的大部分版图,将现在的俄罗斯与欧洲大部、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波斯与印度西北皆收入势力范围。 在这些帝国的版图上,成吉思汗的儿孙统治着历史上著名的几大汗国。
几大汗国其实只是军事征服下的联合体,各自独立发展成为几个不相统属的国家。 而元朝是蒙古人在闯进中原及击败南宋,将中华大地纳入游牧民族棋局的基础上建立的。
2、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生于l215年,其祖父就是成吉思汗。 1260年忽必烈称帝,即元世祖,并于1264年(至元元年)击败与其争夺汗位的幼弟阿里不哥,建都燕京,时称中都;1271年采纳汉人建议,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即今天的北京);1279年剿灭南宋统一中国。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辞世。 元世祖忽必烈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状态,巩固和发展了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加强。
3、文天祥的抗争与南宋灭亡 文天祥,1236年生于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他1256年中进士,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并组织万人起兵勤王以保行将就木的南宋王朝。
1276年,在与元军的战争中,南宋军节节败退,投降元军者不计其数。 在这种形势下,文天祥被南宋朝廷派往元营谈判宋军投降事宜,被扣留,后寻机逃脱。
次年,文天祥的部队曾一度收复江西兴国等地,但终因其南宋部队多为民兵武装,远不及元军骁勇,故一路溃败之势无法逆转,文妻亦被元军俘获。文天祥遂南逃至现今广东潮、汕一带俟机抵抗。
1278年,已经名存实亡的南宋皇帝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同年,元军运用先进战术发起海、陆联合进攻,文天祥不敌,至五坡岭被元军抓获。
1279年,文天祥在押解途中经珠江口零丁洋,写下传世绝唱《过零丁洋》——“……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之后经过近9个月的押解行程,文抵元大都,在狱中写下著名的《正气歌》。
1283年,文天祥在柴市(现东四北大街府学胡同,或说为宣武门外菜市口)就义,时年47岁。 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元军最终在军事上取得绝对优势,一举消灭南宋,主要是由于元军选择的战略、战术正确,以及元军的能骑善射、灵活骁勇;而南宋朝廷长期沉湎于享乐,南宋人身形短小,善于弄文墨拙于肉搏。
此外,元军在战争初期在打垮南宋抵抗力量之后所采取野蛮的屠城政策,对于南宋军民产生极大的威慑作用。从元军的人员组成来看,其实非蒙古人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以及突厥人和中亚其它一些民族的穆斯林占有相当的数量,由他们组成著名的“西域亲军”参加灭宋战争者多达数十万人。
这些来自原先阿拉伯帝国的军士,许多人是研究、制造先进兵器的专家与工匠。例如,当元军由于攻城不克调来采用阿拉伯与波斯技术制造的威力巨大的“回回炮”时,有的城防坚固的城池甚至来不及抵抗顷刻之间即遭沦陷。
4、元朝的疆域 元朝不仅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由亚洲推广到欧洲和非洲,而且它的疆域辽阔广大,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元朝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部分岛屿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 明代宋濂之《元史·志第十地理一》首段亦有讲述。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
相关参考
1991年,苏联解体,文坛“解冻”,《钢铁》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受到了批判。人们认为,这本书歪曲了历史,违反了“生活真实”。从大的方面来说,《钢铁》所描写的1915~1932年这段时期,是乌克兰与俄罗
1991年,苏联解体,文坛“解冻”,《钢铁》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受到了批判。人们认为,这本书歪曲了历史,违反了“生活真实”。从大的方面来说,《钢铁》所描写的1915~1932年这段时期,是乌克兰与俄罗
1.被歪曲的历史有哪些历史上被歪曲的历史有很多,举几个例子吧!第一:汉武帝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是一个怎样的好皇帝,他也是个穷兵黩武,擅杀大臣的帝王,他一生发动战争,把国库里的库存全部打没了,西汉自他起开
1.求那些被篡改的历史我给你举几个吧:我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说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命令是蒋介石下的,但是这件事张学良在晚年的时候很明确的的这个命令是他下的,和老蒋无关还有就是重庆中美合作所,这个实在二
原创|被歪曲的李商隐,我们通过他的诗,重新认识了他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些正面人物被丑化,还有些反面人物被美化。小编认为,李商隐,王安石,就是被丑化得最严重的。他们
他在位开拓疆土颇有作为,却被政敌歪曲宣传,背负了上千年的骂名?
他在位开拓疆土颇有作为,却被政敌歪曲宣传,背负了上千年的骂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千百年来,只要讲起商朝的灭亡,人们就往往会想到那个昏庸无道的纣王,他沉溺酒色,奢靡腐化,宠爱妲己,重用
原标题:甲午战争是如何败在“聪明人”手中的?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微信公众号:历史研习社作者:逆北 审核:喵大大 编排:耕读中国历史不缺聪明人,尤其
撰文/趙夢得道光帝的書屋懸掛著他自己書寫的箴言:「事愈大,心愈小;情愈急,氣愈和。」此處便可看出,他一直在砥礪自我的性情修養。道光畫像在系統的宮廷教育培養下,「經史融通,奎藻日新」,因此深得嘉慶的喜愛
关于努尔哈赤,金庸评价是「”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然而不谈徐达、戚继
聪明人的逻辑在于洞悉人性范蠡是个聪明人,深通人性。他帮越王勾践拿下吴国之后,便离开了。离开的原因和过程,颇值得揣摩。原因是他觉得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何况勾践这人,可以同患难,难与处安,所以给勾践上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