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慈城的历史

Posted 孔庙

篇首语: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宁波慈城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宁波慈城的历史

一、慈城的历史

历史沿革

慈城设治始于吴越勾践时(约公元前495年),名叫句章。县治在余姚江畔城山地方, 慈城街道

作为越国的屏障。 唐朝开元26年(公元729年)房琯为令,迁县治于浮碧山以南,浚疏阚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汉名儒董仲舒云世孙董黯母患屡疾,喜欢大隐溪水,奉母筑室以待,担溪水供母饮,母病渐愈,以此故事以名县称为慈溪,属明州。慈溪原属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讳,改为宁波府,下辖鄞、慈溪、奉化、定海(镇海),象山五县,后来到清咸丰间,将昌国卫(舟山群岛)改为定海,原定海改为镇海,是为宁属六县。 明永乐十六(1418年)慈溪县令失县印,请示于朝廷,诏令重铸新印,改溪字从谷,名为慈溪。 明嘉靖年间,慈溪县境滨海,遭到倭寇侵犯,始建慈溪城,积极防御倭奴侵犯,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民国二十六年(1973年)拆城。 一九四九年五月,慈城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以解放路为界分孝东孝西两镇。1954年十月慈溪县治迁至今慈溪县浒山镇,旧慈溪改称“慈溪镇”,划归余姚线。一九五八年一度转为人民公社,为东风人民公社。一九六零年十月又恢复建制镇划归宁波市管辖。一九八四年十月原慈东乡合并于慈城镇而划归宁波市江北区管辖,为区内最大的建制镇。一九九二年五月,云湖乡和妙山乡划归慈城镇。 2001年10月27日,乍浦乡划归慈城镇。

发展

房琯治县井井有条,规划街道,但未筑城,经历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慈溪 慈城旅游

原属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讳,改为“宁波府”,下辖鄞、慈溪、奉化、定海(镇海)、象山五县,后到清咸丰间,将昌国卫(舟山群岛)改为定海,原定海改为镇海,是为宁属六县。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慈溪县令失县印,请示于朝廷,诏令重铸新印,恐失所复出为奸人滋事乱政,故改溪字从谷,名为“慈溪”。 明嘉靖年间,慈溪县境滨海,遭到倭寇侵犯,焚掠殆尽,明世宗震怒,命兵部侍郎副都御史胡宗宪为总督,工部尚书赵文华为监督,始建慈溪城垣,积极防御倭奴侵犯。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1939年为防日军飞机轰炸,便于疏散居民,拆除城门。1949年后,城墙陆续拆除。 1949年前,慈城曾设孝东、孝西2镇,后合并为孝中镇。1950年又分置2镇,1951年合并改称“慈城镇”。1954年10月自慈溪县人民政府驻地迁浒山镇后,慈城镇划属余姚县,1960年10月划入宁波市郊区,1984年随郊区并入宁波市江北区,为市内最大的建制镇,1992年妙山、云湖等乡并入慈城。

遗迹

慈城其地三方环山,南面平川。据说唐代的慈溪县城,"城周五百六十丈",城内采用都城长安的井字形棋盘格局。古慈溪县城比三江口的明州府城的建造要早80余年,走进慈城,过街穿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镇内已经列入文保单位的名人古迹有33处。 俞宅

在西区,有建于明代的"大耐堂"、刻有"圣旨"的冬官坊和恩荣坊,还有桂花厅、刘家祠堂、太平天国公馆、周信芳故居宗祠和明代的世恩坊;在东区,有冯氏家族世居的冯岳台门、冯宅、程氏庆余堂、俞宅、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完节坊、应宅、符卿第和莫驸马宅等;中轴线上的古迹,有明代嘉靖兵部尚书姚镆的状元宅、千年学宫孔庙及胡宅、凌宅、方宅、狮子门头等。 "好山四面绕青螺,十顷慈湖胜事多。"出城有慈湖,湖因三国阚泽居住和普济寺所在,故名"阚湖"、"德润湖"和"普济湖"。 恩荣坊

为缅怀古代先贤,清乾隆年间在湖心堤上建造了12条石柱支撑的双檐六角"师古亭"。而在湖的西南,小北门外的山岗上,还竖有一块大长中国人浩然正气的石碑,这里是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队长华尔处。再往西走约1公里是著名的大宝山。公元1842年3月,64岁的朱贵将军和数百将士,与英国侵略军在此激战,400余"红夷"陈尸于大宝山麓。在这片热血洒就的土地上建起的朱贵祠又是一处显示中国人不畏外侮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1954年,古慈溪县所在的县治改称为慈城镇,属宁波市江北区,1992年慈城跻身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2009年江北慈城古建筑群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这也是今年浙江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群,慈城古县城由此成为目前宁波市最高等级的文化遗产项目。

二、慈城的历史

历史沿革慈城设治始于吴越勾践时(约公元前495年),名叫句章。

县治在余姚江畔城山地方, 慈城街道作为越国的屏障。 唐朝开元26年(公元729年)房琯为令,迁县治于浮碧山以南,浚疏阚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汉名儒董仲舒云世孙董黯母患屡疾,喜欢大隐溪水,奉母筑室以待,担溪水供母饮,母病渐愈,以此故事以名县称为慈溪,属明州。

慈溪原属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讳,改为宁波府,下辖鄞、慈溪、奉化、定海(镇海),象山五县,后来到清咸丰间,将昌国卫(舟山群岛)改为定海,原定海改为镇海,是为宁属六县。 明永乐十六(1418年)慈溪县令失县印,请示于朝廷,诏令重铸新印,改溪字从谷,名为慈溪。

明嘉靖年间,慈溪县境滨海,遭到倭寇侵犯,始建慈溪城,积极防御倭奴侵犯,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民国二十六年(1973年)拆城。

一九四九年五月,慈城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以解放路为界分孝东孝西两镇。

1954年十月慈溪县治迁至今慈溪县浒山镇,旧慈溪改称“慈溪镇”,划归余姚线。一九五八年一度转为人民公社,为东风人民公社。

一九六零年十月又恢复建制镇划归宁波市管辖。一九八四年十月原慈东乡合并于慈城镇而划归宁波市江北区管辖,为区内最大的建制镇。

一九九二年五月,云湖乡和妙山乡划归慈城镇。 2001年10月27日,乍浦乡划归慈城镇。

发展房琯治县井井有条,规划街道,但未筑城,经历五代、宋、元、明、清、民国。慈溪 慈城旅游原属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讳,改为“宁波府”,下辖鄞、慈溪、奉化、定海(镇海)、象山五县,后到清咸丰间,将昌国卫(舟山群岛)改为定海,原定海改为镇海,是为宁属六县。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慈溪县令失县印,请示于朝廷,诏令重铸新印,恐失所复出为奸人滋事乱政,故改溪字从谷,名为“慈溪”。 明嘉靖年间,慈溪县境滨海,遭到倭寇侵犯,焚掠殆尽,明世宗震怒,命兵部侍郎副都御史胡宗宪为总督,工部尚书赵文华为监督,始建慈溪城垣,积极防御倭奴侵犯。

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1939年为防日军飞机轰炸,便于疏散居民,拆除城门。

1949年后,城墙陆续拆除。 1949年前,慈城曾设孝东、孝西2镇,后合并为孝中镇。

1950年又分置2镇,1951年合并改称“慈城镇”。1954年10月自慈溪县人民政府驻地迁浒山镇后,慈城镇划属余姚县,1960年10月划入宁波市郊区,1984年随郊区并入宁波市江北区,为市内最大的建制镇,1992年妙山、云湖等乡并入慈城。

遗迹 慈城其地三方环山,南面平川。据说唐代的慈溪县城,"城周五百六十丈",城内采用都城长安的井字形棋盘格局。

古慈溪县城比三江口的明州府城的建造要早80余年,走进慈城,过街穿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镇内已经列入文保单位的名人古迹有33处。

俞宅在西区,有建于明代的"大耐堂"、刻有"圣旨"的冬官坊和恩荣坊,还有桂花厅、刘家祠堂、太平天国公馆、周信芳故居宗祠和明代的世恩坊;在东区,有冯氏家族世居的冯岳台门、冯宅、程氏庆余堂、俞宅、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完节坊、应宅、符卿第和莫驸马宅等;中轴线上的古迹,有明代嘉靖兵部尚书姚镆的状元宅、千年学宫孔庙及胡宅、凌宅、方宅、狮子门头等。 "好山四面绕青螺,十顷慈湖胜事多。

"出城有慈湖,湖因三国阚泽居住和普济寺所在,故名"阚湖"、"德润湖"和"普济湖"。 恩荣坊为缅怀古代先贤,清乾隆年间在湖心堤上建造了12条石柱支撑的双檐六角"师古亭"。

而在湖的西南,小北门外的山岗上,还竖有一块大长中国人浩然正气的石碑,这里是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队长华尔处。再往西走约1公里是著名的大宝山。

公元1842年3月,64岁的朱贵将军和数百将士,与英国侵略军在此激战,400余"红夷"陈尸于大宝山麓。在这片热血洒就的土地上建起的朱贵祠又是一处显示中国人不畏外侮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1954年,古慈溪县所在的县治改称为慈城镇,属宁波市江北区,1992年慈城跻身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之列。 2009年江北慈城古建筑群获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这也是今年浙江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群,慈城古县城由此成为目前宁波市最高等级的文化遗产项目。

三、慈城的由来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慈城地处东海之滨,姚江之畔。经过2400多年的历史积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历代名人辈出,且具有优越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就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家。慈城的文明足迹可上溯到河姆渡文化。1987年这里出土的一双木拖鞋,把中国木屐的历史往前推进3600多年,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古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鞋类实物。

慈城镇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宁绍平原,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镇域面积102.57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环境优美秀丽,而其山色,城池更因“慈湖、云湖(英雄水库)、鄮湖(毛力水库)”三湖之交相辉映而尤显风姿。慈湖是慈城的点晴之笔,为慈城增添了水灵秀气,而狮子山、大宝山、清道山等却烘托了慈城的雄浑霸气。

见证千年历史沧桑,感受久远浓厚的儒风雅俗,水乡情韵,千年慈城 ——“江南第一古县城”!

走在古镇的大街小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列入文保单位的古迹多达33处,有旧时县城特有的县衙、考棚(考秀才的考场),有仿制山东曲阜的孔庙,似乎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古镇跳动千年的脉搏。这些历史遗存、文化古迹、民居街巷、商业街区,及至整个城镇布局,无一不在诠释慈城的发展轨迹和成长历程。

作为以居住和文化为主的生活型城镇,慈城集中了大量的明清官宦宅第群,如金家井巷的明代甲第世家、福家门头、布政房,从西到东连成一片;状元第、探花第、进士第、太守第、尚书第林立在民主路、中华路、中山路。还有大耐堂、冬官坊、恩荣坊、世恩坊、刘家祠堂、桂花厅、莫驸马第等明代建筑,俞宅、冯宅、应宅、向宅等清代建筑,均保存完整。

“好山四面绕青螺,十顷慈湖胜事多。”出城有慈湖,湖因三国阚泽居住和普济寺所在,故名“阚湖”、“德润湖”和“普济湖”。为缅怀古代先贤,清乾隆年间在湖心堤上建造了12条石柱支撑的双檐六角“师古亭”。而在湖的西南,小北门外的山岗上,还竖有一块大长中国人浩然正气的石碑,这里是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队长华尔的地方。

再往西走约1公里是著名的大宝山。公元1842年3月,64岁的老将军朱贵和数百将士,与英国侵略军在此激战,400余“红夷”横尸于大宝山麓。在这片热血挥洒的土地上建起的朱贵祠,是又一处显示中国人不畏外侮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孔庙是用来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慈城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比现今北京孔庙的历史还要早318年,1048年迁移到现址。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位于慈城东北,由慈溪首任县令——唐朝房琯下令开凿,用以灌溉农田,当时面积有150亩之广。因吴太傅阚泽旧居就在附近,因此,又把此湖叫做“阚湖、德润湖、普泽湖”。宋时,普济寺的僧人在湖心筑堤直贯南北,以便往来,从此湖分东西,二湖之间用碶相通。慈湖不仅以风光秀丽著称,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和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如师古亭、慈湖先生杨简遗韵、水上坟等等,因此,据县志记载,每当天气晴好,便有居民租船游湖,歌声笑语不绝于耳。

四、有关慈城的名人

阚泽 (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句章(今属宁波市江北区慈城)人。

年青时好学,举为孝廉。后官至三国中吴国尚书令、中书令,为太子太傅。

晚年居住慈城,笃信佛教,献出府邸,改建为“普济寺”,是浙江第一座佛教寺院。 房琯 (697-763年)字次律,河南人。

祖父房玄龄,父亲房融三代都曾为唐朝宰相。房琯于唐开元宰相张说启奏皇帝,荐为校书郎,任卢氏县令,治县有方,后曾官至宰相。

后因故贬至慈溪任县令,是为慈城作为慈溪县城的创建者。 杨简 (1141-1225)字敬仲,号慈湖,世称"慈湖先生"。

南宋乾道奥妙士,拜著名理学家陆九渊为师,将陆氏心学发展成唯我论,当时称为浙东慈湖学派。晚年,在宁波月湖"碧沚"讲学,与当时的舒麟、袁燮、沈焕等被称为"淳熙四先生"。

官至宝谟阁学士,为官廉洁自奉,著作等身。 桂彦良 名德称,以字行,慈溪(今慈城)人,少年慧敏,勤奋好学。

明洪武六年,授命征召入京,授太子正字,与宋濂(文士)、刘基(军师)同为明太祖三鼎臣,被明太祖赞誉“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后于洪武十八年告老还乡,潜心著作,有《清节》《中都纪行》等著作传世。

桂彦良 名德称,以字行,慈溪(今慈城)人,少年慧敏,勤奋好学。明洪武六年,授命征召入京,授太子正字,与宋濂(文士)、刘基(军师)同为明太祖三鼎臣,被明太祖赞誉“江南大儒,惟卿一人”。

后于洪武十八年告老还乡,潜心著作,有《清节》《中都纪行》等著作传世。 姚镆 (1465-1538)字英之,号东泉,明弘治六年进士,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按延绥,军政大饬。

嘉靖中以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回州士官岑猛谋为不轨,斩首以献,后以流言高休。

长子姚涞,嘉靖二年(1523)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以经学、诗学、史学为翰林院三绝。 还有很多,建议你到这个网详细了解! ://post.baidu/f?kz=113433239。

五、宁波慈城古镇有哪些名胜古迹

慈城地处东海之滨,姚江之畔,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史记:“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城——勾余”,这是慈城最早的古名,后改称“句章”。至唐开元26年设慈溪县,因县城建此取名慈城。

经过2400多年的历史沉淀,慈城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以古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甲第世家、符卿第等古建筑为标志, 城内留存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学宫书院和粉墙绮窗,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在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家。同时,慈城还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历代文化学者、名人层出不穷,自唐宋至明清,慈城一带出进士519人,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到了近现代,又涌现出周信芳、秦润卿、应昌期、谈家祯、冯骥才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慈城古县城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悠久的人文历史,而且表现在钟灵毓秀的独特风貌。全城山水相映成趣,其中五磊山、太宗山等山脉丘陵构成“九龙戏珠、四灵围合”的朴素形态,姚江、城河等江河湖溪造就“四水归堂”的水系格局,城区穹隆起顶,街衢坤龟成形,生态环境秀丽清幽,凝聚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人杰地灵”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

见证千年历史沧桑,感受久远浓厚的儒风雅俗,水乡情韵,千年慈城 ——“江南第一古县城”! 孔庙 孔庙是用来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慈城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比现今北京孔庙的历史还要早318年,1048年迁移到现址。

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大。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县衙 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慈城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延续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

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屡建屡毁,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占地四万多平方米。 校士馆 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详图重建的。

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 慈湖 位于慈城东北,由慈溪首任县令——唐朝房琯下令开凿,用以灌溉农田,当时面积有150亩之广。

因吴太傅阚泽旧居就在附近,因此,又把此湖叫做“阚湖、德润湖、普泽湖”。宋时,普济寺的僧人在湖心筑堤直贯南北,以便往来,从此湖分东西,二湖之间用碶相通。

慈湖不仅以风光秀丽著称,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和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如师古亭、慈湖先生杨简遗韵、水上坟等等,因此,据县志记载,每当天气晴好,便有居民租船游湖,歌声笑语不绝于耳。 清道观 位于慈城东门外塔山之上,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炼养性,以及进行各种有关活动的场所,唐宋两代是中国道教史上的鼎盛时期,与慈城清道观的命运结合。

元以后,历经毁坏、重修和扩建,到民国时期,清道观槐荫夹道,松皇满亭,依山建筑共有七层,阁、厅、殿分布其中,各式塑像不可胜记,尤以巨钟而闻远近,该建筑于文革期间拆毁,现正重建。 冯宅 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太阳殿路18号,此宅为明代湖广布政使冯叔吉后代的居所。

该宅大门朝东,前有八字式封檐墙,下端的石须弥座和上部的砖雕均较为考究。该宅的二门为一砖雕门楼。

宅院内有一三合 院。据考证,此宅为清初的代表作。

向宅 省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民主路70号,该宅由北宋右仆射向敏中后裔向恒升于清乾隆年间的建筑,为一四合院建筑,前有东西方向的一条长弄,弄口有冬官、恩荣两石牌坊。据向家后代口述,向恒升在福建有树行,造此宅的木材都是从福建运来的。

浮碧山 又曰浮鳖山,位于慈城北面,因山的北、西、东三面凿为湖,而此山象一只鳖浮在水面上,故有此名。又因慈溪旧县治建于此山之上,故亦称此山为“县山”。

由于此山地理位置独特,加上它的人文色彩浓厚,有不少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吟诗作赋,如把浮碧山比作一颗明珠的诗句:九岭环趋类九龙,青珠一颗正当中,若非官舍来相压,抢入阳候海梦宫。 宝善堂 据《慈溪县志》,宝善堂在县治东北隅浮碧山东麓,现慈城华家巷7号。

清 嘉庆9年(1804年)应慎修,募集资金建此堂,用以施舍棺木、药品、资助孤儿寡母等,又有杨九畹等各捐置义山、义田以助此善举。此堂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

建浮碧山房和来鹤山房,成为当时文人聚会,登高望远的好去处。据当地人口述,此地也是慈城名人应昌期夫妇订婚之处。

朱贵祠 省级文保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慈城大宝山西麓。

六、宁波慈城古镇有哪些名胜古迹

慈城地处东海之滨,姚江之畔,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

史记:“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城——勾余”,这是慈城最早的古名,后改称“句章”。至唐开元26年设慈溪县,因县城建此取名慈城。

经过2400多年的历史沉淀,慈城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以古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甲第世家、符卿第等古建筑为标志, 城内留存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学宫书院和粉墙绮窗,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在约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国家省市区四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家。同时,慈城还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历代文化学者、名人层出不穷,自唐宋至明清,慈城一带出进士519人,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到了近现代,又涌现出周信芳、秦润卿、应昌期、谈家祯、冯骥才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慈城古县城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悠久的人文历史,而且表现在钟灵毓秀的独特风貌。全城山水相映成趣,其中五磊山、太宗山等山脉丘陵构成“九龙戏珠、四灵围合”的朴素形态,姚江、城河等江河湖溪造就“四水归堂”的水系格局,城区穹隆起顶,街衢坤龟成形,生态环境秀丽清幽,凝聚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人杰地灵”居住环境的美好愿望。

见证千年历史沧桑,感受久远浓厚的儒风雅俗,水乡情韵,千年慈城 ——“江南第一古县城”! 孔庙 孔庙是用来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慈城孔庙位于城内中心位置上,建于北宋雍熙元年,比现今北京孔庙的历史还要早318年,1048年迁移到现址。

历代累有兴毁,现存的孔庙仍保持清代光绪年间原貌。占地约7000平方米,共有祠、阁等房屋137间,建筑布局完整,气势宏大。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梯云亭;两侧的左右轴线上也对称地建有祠、阁,体现出儒家“中和为美”的审美标准。 县衙 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慈城县衙创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县房琯所建,延续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

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屡建屡毁,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详图重建的,占地四万多平方米。 校士馆 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银二万四千两建造校士馆,后被毁。现存的校士馆是按照光绪年间《慈溪县志》上详图重建的。

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 慈湖 位于慈城东北,由慈溪首任县令——唐朝房琯下令开凿,用以灌溉农田,当时面积有150亩之广。

因吴太傅阚泽旧居就在附近,因此,又把此湖叫做“阚湖、德润湖、普泽湖”。宋时,普济寺的僧人在湖心筑堤直贯南北,以便往来,从此湖分东西,二湖之间用碶相通。

慈湖不仅以风光秀丽著称,而且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和美丽的传说代代相传,如师古亭、慈湖先生杨简遗韵、水上坟等等,因此,据县志记载,每当天气晴好,便有居民租船游湖,歌声笑语不绝于耳。 清道观 位于慈城东门外塔山之上,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年),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炼养性,以及进行各种有关活动的场所,唐宋两代是中国道教史上的鼎盛时期,与慈城清道观的命运结合。

元以后,历经毁坏、重修和扩建,到民国时期,清道观槐荫夹道,松皇满亭,依山建筑共有七层,阁、厅、殿分布其中,各式塑像不可胜记,尤以巨钟而闻远近,该建筑于文革期间拆毁,现正重建。 冯宅 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慈城太阳殿路18号,此宅为明代湖广布政使冯叔吉后代的居所。

该宅大门朝东,前有八字式封檐墙,下端的石须弥座和上部的砖雕均较为考究。该宅的二门为一砖雕门楼。

宅院内有一三合 院。据考证,此宅为清初的代表作。

向宅 省文保单位,位于慈城民主路70号,该宅由北宋右仆射向敏中后裔向恒升于清乾隆年间的建筑,为一四合院建筑,前有东西方向的一条长弄,弄口有冬官、恩荣两石牌坊。据向家后代口述,向恒升在福建有树行,造此宅的木材都是从福建运来的。

浮碧山 又曰浮鳖山,位于慈城北面,因山的北、西、东三面凿为湖,而此山象一只鳖浮在水面上,故有此名。又因慈溪旧县治建于此山之上,故亦称此山为“县山”。

由于此山地理位置独特,加上它的人文色彩浓厚,有不少文人墨客以此为题吟诗作赋,如把浮碧山比作一颗明珠的诗句:九岭环趋类九龙,青珠一颗正当中,若非官舍来相压,抢入阳候海梦宫。 宝善堂 据《慈溪县志》,宝善堂在县治东北隅浮碧山东麓,现慈城华家巷7号。

清 嘉庆9年(1804年)应慎修,募集资金建此堂,用以施舍棺木、药品、资助孤儿寡母等,又有杨九畹等各捐置义山、义田以助此善举。此堂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

建浮碧山房和来鹤山房,成为当时文人聚会,登高望远的好去处。据当地人口述,此地也是慈城名人应昌期夫妇订婚之处。

朱贵祠 省级文保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七、有关慈城的名人

阚泽

(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句章(今属宁波市江北区慈城)人。年青时好学,举为孝廉。后官至三国中吴国尚书令、中书令,为太子太傅。晚年居住慈城,笃信佛教,献出府邸,改建为“普济寺”,是浙江第一座佛教寺院。

房琯

(697-763年)字次律,河南人。祖父房玄龄,父亲房融三代都曾为唐朝宰相。房琯于唐开元宰相张说启奏皇帝,荐为校书郎,任卢氏县令,治县有方,后曾官至宰相。后因故贬至慈溪任县令,是为慈城作为慈溪县城的创建者。

杨简

(1141-1225)字敬仲,号慈湖,世称"慈湖先生"。南宋乾道奥妙士,拜著名理学家陆九渊为师,将陆氏心学发展成唯我论,当时称为浙东慈湖学派。晚年,在宁波月湖"碧沚"讲学,与当时的舒麟、袁燮、沈焕等被称为"淳熙四先生"。官至宝谟阁学士,为官廉洁自奉,著作等身。

桂彦良

名德称,以字行,慈溪(今慈城)人,少年慧敏,勤奋好学。明洪武六年,授命征召入京,授太子正字,与宋濂(文士)、刘基(军师)同为明太祖三鼎臣,被明太祖赞誉“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后于洪武十八年告老还乡,潜心著作,有《清节》《中都纪行》等著作传世。

桂彦良

名德称,以字行,慈溪(今慈城)人,少年慧敏,勤奋好学。明洪武六年,授命征召入京,授太子正字,与宋濂(文士)、刘基(军师)同为明太祖三鼎臣,被明太祖赞誉“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后于洪武十八年告老还乡,潜心著作,有《清节》《中都纪行》等著作传世。

姚镆

(1465-1538)字英之,号东泉,明弘治六年进士,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按延绥,军政大饬。嘉靖中以右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回州士官岑猛谋为不轨,斩首以献,后以流言高休。长子姚涞,嘉靖二年(1523)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以经学、诗学、史学为翰林院三绝。

还有很多,建议你到这个网详细了解!

://post.baidu/f?kz=113433239

八、关于宁波慈城是个怎样的地方

慈城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4公里,镇域面积70.07平方公里,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市中心城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慈城史称勾、勾余、勾章,自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至1954年,历1200多年皆为慈溪县治。千年的历史为慈城沉积了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 慈城地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其距宁波市中心约15公里,距离宁波栎社机场20余公里、距离北仑港约38公里;有市公交车331、333、335、336、337路直通慈城,行程15-20分钟;西侧的余姚江即是浙东运河的部分。境内有萧甬铁路(箫山-宁波)、甬余公路(宁波-余姚)、慈骆公路(慈城-骆驼)、庄浦公路(庄桥-慈城)。杭州湾大通道贯穿慈城、进入宁波,使慈城成为宁波市北端的门户客厅上海远郊。

慈城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且可开发利用率高。2008年全镇共有各类企业400余家,已形成了有色金属、服装、建筑、机械、化工、轻纺、医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以种植业、林特业、畜牧业为主要结构的都市农业已成为慈城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慈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历代名人辈出,且具有优越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2000年来,相继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宁波市中心镇。经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慈城将逐渐显示古色、绿色、山色、水色和现代经济特色。

相关参考

宁波发展历史行情

1.宁波的历史发展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河姆渡遗址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前BC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

宁波市历史文化论文

1.关于宁波历史的小论文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

宁波九校联考历史高一

1.宁波高中历史辅导班收费标准我推荐可以试下一对一哦,应借用图片、音像材料等直观教具,创设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情境”,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历史感”,为实现“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历史角色提供条件。历史

宁波帮的历史贡献

在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宁波帮占有重要地位。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不仅有力地瓦解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推动中国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而且使以洋货为载体的西方文明较快地进入中国,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与此

三千历史明朝海禁之后宁波港口就荒废了吗

历史上广义的「”双屿港”概念包括了宁波东部整个舟山群岛海域双屿大港六横岛旅游,是近年兴起的海岛游,相信不少宁波人已经去过,但大家多直奔东南部的台门海边玩,很少有人会想到,450年前,岛的西部曾存在过一

这里是宁波市历史上第一座公园,每天都很热闹,堪称老年交友中心

几乎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座中山公园。这些中山公园大多历史悠久,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下面笔者给大家谈一谈宁波的中山公园。从宁波鼓楼的城门口进入,沿着鼓楼沿步行街一直走到底,就是宁波的中山公园。

宁波有哪些寺庙啊

1、天童寺天童寺位于宁波太白山麓,始建于晋朝,历经兴衰更替,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有“东南佛国”之称。“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寺院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传说当时有

宁波广德湖的消失

导语:在历史上,围湖造田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它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以历史上存在过的广德湖作为例子,具体探讨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宁绍平原就存在着许多天然湖泊,据陈桥驿先生的统计,仅

宋代以来宁波东钱湖的岸线演变

导语: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有众多湖泊,比如湘湖、鉴湖、广德湖、东钱湖等等。由于人类活动以及潟湖自身的寿命,有的湖泊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有的湖泊出于灌溉的需要,不断得到疏浚,寿命得以延长。宁波的东钱

宁波有哪些名人

宁波的广告词是: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故宁波历来就是人才荟萃之地,宁波的名人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点:一是以宁波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史学“,思想界诸子百家。浙东史学代表:黄宗羲://baike.baid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