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没考上进士的?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洵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没考上进士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苏洵为什么是唐宋八大家里唯一没考上进士的?
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这名话说的就是北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字面上意思是苏洵二十七岁了,才开始发奋读书。但是我们一想不对啊,苏轼与苏辙都是苏洵教出来的,苏洵二十八岁时得了儿子苏轼,苏洵才读了一年书,就敢教儿子念书?还教出两个大文学家儿子,这不太可能吧。确实,苏洵不是二十七岁才开始念书的,而是7岁就开始念书了,只是一直没掌握这读书的窍门,在他十八岁那年去参加乡试,没中,他干脆就不读了,玩去了,到二十七岁时,以才重新拿起书本继续读。
话说四山眉山苏家在当地可是非常有名望的家族。苏洵有两个哥哥,苏澹和苏涣,两个都是进士及地。在四川眉山一个小小的地方,一家出了两个进士,这在当地是非常轰动的,而且产生的影响非常好。从苏家哥俩中进士以后,整个眉山的学习风气,按现在话说,是得到了一个量级的提升。
话说苏洵自从乡试不中后,就不再继续读书。书不读了,家里的事也都是老父亲在操持着,那他干嘛呢?主要两件事,一件事是忙着结婚生子,一件事是游山玩水,所以他很多时候都是赋闲在家的。而苏洵的父亲苏序也从不催他,还说自己从来不为苏洵读书的事担心。与对苏洵的纵而不问相比,苏序对两个大儿子却从小管教甚严,读书稍有放松,非打即骂。
难道苏序看出苏洵不是读书的料?非也。苏父非常清楚,他的小儿子很聪明,但不善死记硬背,也不善韵律诗赋。苏父以为,以他小儿子的聪慧,只要他找到自己的读书方法和方式,一定能比别人读得好,而且必成大材。再一个,苏序其实非常理解他这儿子,因为自己当年也不爱读书。
苏洵十九岁时,娶了程氏为妻。程家在眉山也是响当当的人家,据说是眉山首富。而苏家虽也是大户,但相比程家那是清贫多了。程小姐嫁到苏家后,守着清贫的日子,守着不思功名的丈夫,没有一声埋怨,跟家里公婆相处得也非常好。唯一让她心里有点疙瘩的,是她丈夫苏洵,整天不干正事,游山玩水,但她也放在心里,不催。
苏洵就这样晃晃荡荡,到了二十七岁那年,有一天就跟程氏说:如果我现在拿起书本读书,应该也不晚,只是现在家父年事已高,家事无人照看,你怎么想呢?程氏说:我早就想跟你说这件事了,你既有读书的心思,就放心读吧,家事你甭管了。苏洵看妻子这样支持他,他也就安心地开始了发奋读书。
苏洵这次虽然确实非常努力的读书了,可是两年后参加科举,仍然没中,继续努力,8年后,参加制科考试,还是不中。读书整整10年时间,什么也没考中,惨吧?不惨,因为古代进士考个20年、30年也不中的很多,毕竟进士是全国统考,三年一次,一次全国也就录取200-300个,比现在考博士都难。苏洵,显然又受打击了,他决定再也不考了。两个原因,一个苏洵是真的不适合这种科举考试,再一个是他的孩子苏轼、苏辙也长大了,他要给儿子当先生去了。
就这样,苏洵放弃了科举考试,由于后来他在写文章方面,显现出了非常高的造诣,很多文章写出来后,被争相传看,对后世的影响颇大,还被写入了《三字经》,所以后世把他列在了“唐宋八大家”之内,他也是唯一一个没考上进士的大文学家。
苏洵是怎么死的? “三苏”之苏洵简介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苏洵在眉山出生。不同于两个儿子自幼好读书,苏洵小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反而喜欢四处游荡。因为当时他的父亲苏序尚且健在,苏洵不必担忧养家之责,所以青年时代的苏洵四处游历,过着如李白杜甫一般任侠壮游的生活。
天圣六年,十八岁的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所谓先成家后立业,尽管苏洵已经娶妻,但是却仍然没有想要读书发奋的心思。仍然过着终日嬉游,不知生死之悲的生活。
这样不知方向的生活,一直到苏轼第一次应乡试举人落第才发生了转变。在此之前,苏洵本就比其他人读书更晚,但偏偏他还不发奋学习,仗着自己聪明,骄傲自大,认为同辈人里面没有比自己更为高明的人了。所以读书越发不精细,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后来他第一次应乡试举人,不幸落第。这次落第仿佛一个大棒直接敲响了苏洵心里的警钟,他从未有一刻如此时一般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将自己以前所作文章来出来细细读之,感叹道:“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如今自己的才学和没有学习之人又有什么差别呢?相当于全盘否定了自己以往的学习。
自此之后,苏洵痛定思痛,将这些旧稿焚毁,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取出《论语》、《孟子》、韩愈文来从头再读,继续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说的就是他。
苏洵的及时悔悟,不仅让历史上多出了他这么一位文学家,同样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苏洵吸取自己的教训,对于两个儿子的教育极为重视,处处以培养两人为先,最终才有了后来二子同时中第的美事。
北宋志平三年,三月,《太常因革礼》编撰完成,四月二十五日苏洵病逝于京师,时年58岁,十月二子尊父命于其母合葬。
相关参考
大宋嘉佑六年三月六日阴寒今天圣驾亲临,除了酒、果子之外,还特意安排了寒食节的吃食,我猜,是凉面。>阅卷进入三审环节,阅卷场所也改名叫详定所。>阅卷官都是一时俊杰,判度支勾院司马光被抽调过来担任进士初考
...”,这是《三字经》里面的一句话,说的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洵是三苏之一,他的儿子苏轼和苏辙也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苏洵、苏轼、苏辙被当时人称为“三苏”,这个称号是对当时他们三父子的文学成就的赞扬。不过与自...
张元素,金朝的中医大家,字洁古,生死年月不详。从小就聪明绝顶,在八岁的时候就是“童子举”,不到27岁考上了进士,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到了进士,他的政治生涯因为犯了“庙讳”而走到了尽头。张元素弃政从医,
现在大学文凭已经很普遍了,所以含金量也变低了。古代科举考试,每年举办「”乡试”,每三年举办「”秋闱”,秋闱过后还要举办殿试。那古代的文化人地位如何呢?古代「”进士”又相当于现在什么地位呢?宋朝——从军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观后感--百家讲坛读书笔记之苏轼(一)年少的苏轼,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得一手好文章,对苏轼很严格。苏轼之名的由来,便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轼”乃古
北宋时期,虽然军事实力比不上汉唐,但其经济、文化相当繁荣,涌现出了很多名垂青史的大词人,苏轼则是其中最为知名的一个。苏轼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
谈及我国近代史,不能不提启蒙思想家严复。严复最大的功绩就是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洋学术名著,为近代国人开启民智。严复学识丰富无可辩驳,康有为称他为「”精通西学第一人”,梁启超也盛赞他「”于中学西学皆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箭、满蒙藏文。在当时多数贵族子弟热衷于提笼架鸟、游嬉浪荡的风气下,说他是“有志青...
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书,“十年寒窗”苦读,又有当时京师最好的老师教授,不但精读了四书五经、满汉典籍,还学习了骑马射箭、满蒙藏文。在当时多数贵族子弟热衷于提笼架鸟、游嬉浪荡的风气下,说他是“有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