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流支历史评价
Posted 菩提
篇首语:存储阳光,必有远芳;心中有暖,又何惧人生荒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菩提流支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菩提流支历史评价
一、菩提流支的主要成就
菩提流支对中国净土宗的形成也有贡献。中国净土宗的祖师昙鸾,未服膺净土法门之前,曾到江南向道士陶弘景求得长生仙方,回北方途中在洛阳得遇菩提流支,流支向他说明长生不如解脱的道理,并授给他《观无量寿佛经》及自己译出的《无量寿经论》(通称《往生论》)。昙鸾得此启示和经、论,便废弃仙方,按《经论》介绍的世亲所倡5种念佛法门修行,又加以创造发挥,行化各地,为创建净土宗奠定了基础。所以佛教史上一般认为昙鸾的净土学说乃是传自菩提流支。
菩提流支到邺都不久,不知所终,他晚年事迹及何年去世,已无从可考。
《佛光大辞典》“菩提流支”条,记为“天平年间(534-537)师犹在,后不知所终。”
原来他因种种原因秘密离开魏都,寻觅静心之所,来到了湖北黄梅。清顺治《黄梅县志》载:“流支禅师,中印度人,来东土译经藏。……于梅地建道场曰菩提,后寂于多云山,其塔在焉。”菩提道场即今黄梅苦竹乡郑友村董城墩菩提寺。多云山海拔422米,在菩提寺北3公里处。其上有广福寺,古称多云庵,为流支手建。寺旁有一座高2米的窣堵波式古石塔,中空,有石门可入,传为流支埋骨处。清咸丰进士、邑人梅雨田有诗曰:“印度东土初祖从,流支疏塔碧苔封。多云山上多云蓡,寂寞荒山野寺钟。”2002年,山民于寺旁水塘中捞起密藏半个世纪的乾隆年间白云石碑一通,中行镌文“临济正宗三十二世天峰真性和尚之塔碑”。碑志有云:“……夫多云一山,乃菩提流支自西域来,阐教中土,卓锡于此。讲经说法,注译诸经,独传千有余年……”天峰和尚原墓尚存,位流支石塔前下方的5米处。 菩提流支带来的梵文经卷多达万夹,他首先选择瑜伽系的重要经典进行翻译。朝廷对于他的译经非常重视,选拔了先已来华的著名梵僧勒那摩提和佛陀扇多和他合作,还拨给通晓佛学的僧侣和儒士1000多人作为译经助手。译场就设在皇宫内的太极殿,开译的第一天,宣武皇帝亲临译场,亲自担任笔受,第二天起才由僧人僧辩等接替笔受工作。经过3年多的辛勤劳动,译出了《究竟一乘宝性论》4卷、《法华经论》2卷、《十地经论》12卷、《宝积经论》4卷等瑜伽系重要著述,多属瑜伽学的开创者无著、世亲的作品。
二、菩提流支的介绍
菩提流支,意译为道希,北印度人。是大乘瑜伽系佛教学者,博通经、律、论三藏,又熟悉刚刚兴起的密宗教法。志在宏法,于北魏永平元年(508年)经西域来到洛阳,受到魏宣武帝的优礼,提供优越的条件让他从事译经工作。
三、菩提流支也是大师级别的人物,为何要毒害达摩,难道学佛不到家
阿弥陀佛!师兄,一切都不能按我们世间的逻缉观念来看待,因为它太局限了,太片面了。现象界一切离不开因缘,而我们看不到更远的因缘,只能看到眼前这一世,还不全面。
比如提婆达多,他是佛的堂弟,表现出来的却是处处跟佛过不去,甚至诽谤、陷害,想杀害佛陀,还谋取佛陀在众弟子中的尊贵地位。表相看,好象是因为他疯狂的野心,极重的名利相缠绕。其实,其中是离不开因缘的。
世尊在《法华经》以及其他经典当中都曾经提到达,感恩提婆达多这位善知识,因为他的成就,使自己在此世终于成就圆满了菩提圣果,并在《法华经》中为提婆达多授记,未来会在何时成佛。
师兄,许多大菩萨,甚至古佛,皆应愿而化现,有的渡普通众生,有的恰是专门依愿成就某位佛菩萨。如同佛在经典当中说,能逼近大菩萨的,并非是凡夫。因为凡夫不具有这样的势力,能逼近诸大菩萨。只有真正的不可思议力势的大菩萨,才能化现逼近诸大菩萨,磨炼其心智,令其终究成就。没有一尊佛,是舒舒服服,睡着大觉而成佛的。必定是经过千磨万炼。
师兄,从这些,我们就能够看出来,我们表象看到的这个,太表象了。即使表象,也是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因果因缘,我们看不清他们之间更深的因果因缘,他们是哪些世,结的什么缘,是成就的顺缘,还是成就的逆缘。所以,我们无法真正的给予定论,也不能妄加猜测,许是不经意中间就种下了诽谤之因呢!
菩提流支与达摩祖师之间,也是这样的道理,师兄说是吗?
四、历史上真有达摩这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达摩此人。
生平: 达摩祖师,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536,另说532、528) 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
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传说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 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
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
菩提达摩自小就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从小菩提达摩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会有精辟的见解。 般若多尊者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
菩提达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众生的理想,以及丰富的佛学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门下,成为禅宗的门徒,而且发愿要将当时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统一起来,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兴。后来菩提达摩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在天竺国内弘扬佛法。
有一天,他听到自己的侄子,继承南天竺王位的异见王,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受外邦的欺凌,要采取禁止信仰的法令。 于是,菩提达摩便派弟子婆罗提前往劝谏,波罗提不辱师命,成功地扭转了异见王的禁教政策,并且使异见王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宗)。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义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
五、那少康大师在寺院属于什么职位
关于净土宗的祖师昙鸾大师编辑:超化寺 发布时间:2009-6-18 昙鸾家近五台山,自幼受道教、佛教的熏陶。
14岁到五台山朝圣,随即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学习儒、道、佛各家的著作,尤对鸠摩罗什译的《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译的《百论》这四论有精深的研究,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乘空宗学者。
他认为昙无谶译的《大乘方等大觉经》词义深密,难以开悟,于是就着手为此经作注。中途积劳成疾,为了治疗气疾出门寻访名医,走到汾州时气疾好了许多。
他感叹人生短促,为求健康长寿,完成弘法意愿,毅然长途跋涉赴南朝梁地求访道教名土陶弘景。当时北朝人到南方要经过梁朝官府查问才准通行。
昙鸾到达梁都建康(今南京)后,梁武帝时他进行了二次考验。一次是昙鸾从容地独自走出如迷宫一样的重云殿千迷道;一次是他立即破悟了梁武帝标帜性空思想的举动。
梁武帝为昙鸾惊人的记忆和大乘空宗思想的敏识所折服,对他礼敬赞叹。接着他就为梁武帝讲说性空之学。
之后在茅山见到了陶弘景,得到了陶隐居送的十卷长寿仙方。 昙鸾在北上归途中路经洛阳,与天竺僧人菩提流支谈论佛经。
他问佛法中有没有胜过中土的长寿之法。菩提流支说中土的长寿仙方不能长生,赠给他《观无量寿经》,并说这本经是解脱生死的大仙方。
佛教文献中记载昙鸾受菩提流支的影响,焚毁了陶稳居送的仙方,一心致力于净土经典的研究和净土思想的弘扬。孝静帝令他住并州大寺,晚年移住汾州(今山西交城县)石壁玄中寺。
昙鸾在太原、交城、介休、平遥等地宣传净土思想,教民众简便易行的念佛方法,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爱戴和敬重。平遥讲经之地被称为变红岩,孝静帝称他为神鸾。
玄中寺因净土念佛名声大噪,后来有僧人道绰、善导等相继来礼敬昙鸾。道绰、善导遂先后成为隋唐时期著名的净土大师。
魏孝静帝兴和四年( 542年),昙鸾在平遥的寺院中入灭,时年67岁。昙鸾入灭的年代还有异说。
迦才的《净土论》中记载昙鸾“魏末高齐之初犹在。”《续高僧传·道绰》和文谂、少康的《往生西方净土瑞应传》都记载他为“齐朝昙鸾法师”。
又据近人罗振玉所藏拓本为北齐天保五年二月“敬造太子像铭”中愿主题名“比丘僧昙鸾”来看,昙鸾似应在北齐天保五年( 554年)以后圆寂的,那么他高寿约为80岁左右。他被葬于汾西泰陵文谷,并为造砖塔、立碑以纪念。
中土净土思想原于道安、慧远诸高僧。但是深入研究净土经典、从佛学理论上阐发净土思想、创立净土弥陀信仰的学说、奠定净土宗理论基础的是昙鸾。
他的净土法门简便易行,深受北方广大民众的信奉。他把修习佛教的诸法概括为二道二力说:二道就是说修习佛法有二种途径,一是难行道,一是易行道。
与二道相应的是二力.二力是自力和他力的学说。他宣传修习佛法者,如果凭借佛的愿力(即借他力),加上自己的努力,就既省力又容易求得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借他力的易行道就是念佛。而除念佛之外的其它修佛法者是依靠个人的力量,就不容易求得圣果,这种修行的方法是既艰苦又难以成功的难行道。
昙鸾这种宣传佛有无边的威力,强调信徒自觉信奉佛教,就能往生西方净土的说教成为净土宗立宗明教的根本宗旨。它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赢得了社会各层民众的欢迎,后来成为中国佛教几大宗派中信奉者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派。
元代普度在评价昙鸾的功绩时说他“大振宗风”;近人汤用彤先生也说:“北方大弘净土之业者实为北魏之昙鸾。其影响颇大,故常推为净土教初祖。”
昙鸾不仅对中国净土宗贡献大,他还被日本净土宗和净土真宗推崇为始祖。然而,在中国佛教界他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特别是在宋元后毁誉相伴,出现二种现象:一是宋以后建立净土祖师说不考虑他的贡献;一是有识见的佛学者为他鸣不平,并肯定他在净土宗史上的祖师地位。 为什么昙鸾不为宋人称颂为净土宗祖师呢?原因诸多,主要有二:一是不同历史时期表现的历史文化的差别;一是宋代地域与门户之见的蒙昧。
北朝时的佛教高僧多具有时代的特征,学问上,以儒道二学为根底;精神上,以佛教为信仰;品质上,明心见性、率真坦诚,表现出浓郁的魏晋文化的特点。因此这个时期尽管儒、佛、道三学呈现辩难的局面,实质上三学互相渗透,逐渐融合。
昙鸾提倡的念佛净土就是三学结合的产物,因此可以说昙鸾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位先驱。昙鸾创立的念佛净土吸引了道绰、善导等僧人,得到了发扬光大。
但是昙鸾为吸引更多的信徒信奉佛教而创立念佛净土的精神在宋以后为他立的许多种传中淡化了,或是消失了。魏时的“神鸾”、“肉身菩萨”的昙鸾在宋以后虽然也称“神鸾”,但是已经大变样了。
如《龙舒净土文》为宣传道教不如佛教,劝人信奉净土,把昙鸾描述成一个求仙问道改信净土,求得西方极乐世界,避免了误入歧途的典型事例。而对他在净土宗理论方面的建树不作介绍。
昙鸾创立净土宗理论的史实被湮没,他作为净土宗教门之师法的事实不为人所认识,宋以后建立的净土祖师说就不能避免偏颇。 宋人建立净土祖师说也为地域之见所蒙蔽。
首倡净土祖师说的是南宋宗晓。宗晓以南人的立场建立。
六、达摩祖师传里,祖师被强盗射死身体燃烧后又复活的镜头,历史上确有
遇毒而逝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嵚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达摩到中国,正是当时的北魏时期。有一名国师菩提流支,很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直到有一天,达摩祖师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他才决定圆寂。
只履西归
就在菩提流支第七次下毒害达摩,达摩才被毒死。他的弟子们将他用棺木安葬了。
也就在这一天,北魏的一个去西域的使臣宋云,走到葱岭一带,遇到达摩祖师,还与他问话:“大师,您将法传给谁了?”
达摩祖师说:“你以后会知道的。我要回印度去了。”又脱下自己的一只鞋给宋云说:“你快点回去吧,你们的国王今天会死去。”
宋云回来后谈起此事,不相信达摩已死。于是众人打开棺木一看,里面只有一只鞋子。有人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有一百五十岁。
相关参考
菩提达摩是谁?中国禅宗的始祖菩提达摩简介 菩提达磨(?——535)梵名Bodhidharma。意译作道法。又称菩提达摩、菩提达磨多罗、达磨多罗、菩提多罗。通称达磨。为我国禅宗
菩提老祖 菩提老祖,也叫菩提祖师,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如来就是佛,是佛教的创始人。菩提老祖和如来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呢?菩提老祖实力排名如何? 菩提老祖和如来的关系 有人说菩提老祖和如来的关系是师
元始天尊与菩提老祖的关系同辈!同宗不同教!因为在中国古代封建迷信中认为创造天地的主宰,与西方信仰的耶和华神一样(补充:我信仰基督,在我心中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是“创始”(来源于网络小说,无据),“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菩提子的数量和含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近带菩提子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菩提子有什么讲究呢?还有这个戴菩提子的数量又有什么说的呢?其实也就是说的戴菩提子的禁忌了,
孙悟空师傅菩提祖师和镇元子谁厉害?如果只从原著出现的文字来做比较,不做原著以外的推理的话,有以下几点:第一点:西游记整部小说是贬道扬佛的。从原著的初衷来讲,镇元子是肯定不如菩提的。第二点:论地位的话,
在西游记中,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始终没有被揭露过,其实菩提老祖早年地位不输玉帝,只是他厌倦了天庭的生活,最后选择在人间隐匿授徒。菩提老祖更像是道教和佛教的鼻祖人物,因为菩提老祖是与天地同寿,而且身上的特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故事耳熟能详,有信仰的人都听过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得真身终成正果。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出真理,为无数众生找到了脱离生死轮回的真谛。这是重要的时刻,所有人都应该知道这个故事,接下来为...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故事耳熟能详,有信仰的人都听过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得真身终成正果。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出真理,为无数众生找到了脱离生死轮回的真谛。这是重要的时刻,所有人都应该知道这个故事,接下来为...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故事耳熟能详,有信仰的人都听过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得真身终成正果。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出真理,为无数众生找到了脱离生死轮回的真谛。这是重要的时刻,所有人都应该知道这个故事,接下来为...
菩提祖师在《西游记》中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引起了不少人的联想。有人说他是如来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有人把《西游记》与《封神演义》联系起来,认为菩提祖师是准提道人,甚至有人说菩提祖师就是如来自己的化身。说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