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专题一二三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一轮专题一二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一轮专题一二三

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到专题三的考试重点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儒家学说与道家学说创始人是谁?法家的集大成者是谁?

2、儒、道、法、墨家各提倡什么?(课前提示2)各代表人物有哪些?

3、孔子有哪些思想主张?有哪些文化教育成就?“六经”指什么?

4、孟子与荀子各发挥了孔子哪一方面学说?

5、韩非子有哪些主张?法家思想有什么影响?

6、墨子主张有哪些?

7、汉武帝确立儒学思想正统地位的背景是什么?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有哪些?

8、太学创立的地位与意义是什么?

9、古代选官制度有哪些?科举制度有哪些积极意义?局限性是什么?

10、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各有哪些?(见新会考丛书)共同点有哪些?

二、高三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要点

历史1必修介绍 陈其 一、本模块主要知识与能力目标本册属于必修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对本模块主要内容表述如下:“历史(I)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这段文字概括了本模块的基本内容,以及在人类历史中政治活动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其他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根据《标准》,本模块学习的目的是:“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二、本模块结构本模块的编写,严格遵照《标准》制定的学习要点,采用专题体和中外合编的方式,全书共分为9个专题。

在中国历史方面,设有5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些专题基本上都是围绕某历史阶段最为突出的政治主题、以时间为序来展开讲述的。

其中,专题一主要是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探讨古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对中国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专题二和专题三主要是近代历史的内容,专题二重点是讲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三重点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这两个专题联系密切,专题二为专题三的讲述提供了深刻的历史背景。通过专题二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近代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么,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就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专题三通过对主要民主革命运动的讲述,说明了这一历史任务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专题四和专题五是关于现代历史的部分,内政与外交是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专题四重点介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问题,阐明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以及其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同时也说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专题五主要是讲现代中国在对外关系中所奉行的方针政策、在外交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中国积极参加的外交活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在世界历史方面,设有4个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各个专题间,特别是前三个专题之间,不但有着历史发展的时间逻辑,也有学科内部的科学逻辑。

专题一论述的是西方古代民主与法制的起源与发展;专题二虽然跨过了欧洲的封建社会,但还是围绕主题,叙述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专题三与专题二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叙述了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作为资产阶级对立面——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揭示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的出现到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现实的历史过程。

专题四叙述了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政治格局特征,即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实际上,它叙述了战后从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相对峙的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的转变过程。

本册教科书根据专题分为9个单元,共27篇课文。外加3个活动课,共计30篇课文,33课时。

其中,第二单元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三单元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第四单元第1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各为2课时/课,其他均为1课时/课。三、重视探究学习能力除知识目标外,能力的培养同样受到重视。

《标准》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据此,编者特别设计了三节探究活动课:(1)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谈起——历史问卷分析研讨会(2)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3)伊拉克战后的重建问题——模拟召开一次联合国会议设置三节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锻炼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写研究报告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搜集历史资料、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组织表达能力等等。

四、本模块与其他必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活动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恩格斯在1883年《卡尔·马克思的葬仪》。

三、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怎么复习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二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作用,因此二轮复习成为高考备考成败的关键阶段。

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抓好高三历史的二轮复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益呢?针对我校高三历史考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历史备课组对下一阶段的二轮历史复习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规划,总结起来如下: 二轮复习思路的确定 总的来说,二轮复习主要是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网络;对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补偿纠正;对主干知识重点突破,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水平。因此我们第二轮复习复习方针确立为“抓基础、促重点、补漏洞、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具体来看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要吃透《考试说明》,明确其功能定位。《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

《考试说明》所涉及的考点与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对照《考试说明》,逐个排查知识点和重点考查内容,查找一轮复习的不足。 第二,要及时总结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一些问题。

如:①重资料,轻课本;重做题,轻反思;重思维定势,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倾向;②对基本的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③读题、审题粗心;④回答主观题时,思维角度单一,表述无层次,表达不规范,字迹潦草不整齐。⑤不能灵活迁移知识;⑥考试怯场,心理素质不佳等。

第三,要认真反思一轮复习中常规教学的效率。①是否准确把握《考试说明》教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②课堂效率如何?能否进一步提高?③是否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④是否盲目扩大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⑤怎样通过考试和讲评究错来提高效率?⑥怎样让二轮复习成为一种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过程?第四,研究分析备考试题,保证训练的针对性。

从往届高考试题中寻找共性,从近期试题中寻找趋势,从相同考点试题中找变化,从外地试题中找信息。 二轮复习策略 1复习策略: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完善即完善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方法),查漏补缺 综合即综合知识,增强知识的连接点,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提高即提高思维能力、解题技能、概括能力,提高应试水平和历史学科综合能力。 2复习模式:实施“小步子、大容量、勤反馈、快矫正”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基础主干知识回扣与题型复习相结合。

复习时间3月至5月上旬。 3复习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方法,形成反思的习惯;教给学生自己查漏知识、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利用好自己的“错误”来切实提高解题能力;也要经常强调重视答题规范性习惯的培养。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一,根据学生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常常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却经常出现“打开书本就会,合上书本就忘”的现象,导致历史学科考试成绩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梳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缺乏科学的记忆、学习方法和备考计划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种情况是对书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遇到新材料、新问题时,无法有效调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死读书,平时复习时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缺乏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三种情况是平时成绩不错,但一遇到大型考试,成绩就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主干知识的“深加工”,二是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方法与习惯。

②重视建构知识体系,抓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忌以点带面;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通过梳理总结的主干知识主要有:中西政治文明的创新,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外思想文化的嬗变,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等。③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和重点突破,即展开有效联系,形成专题体系。

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怎样展开有效联系呢?一般依据热点问题进行有效联系。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

在复习中,一方面要将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切入点)。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但有效联系时一定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

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

四、把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二三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知识按时间整理

必修二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汉代:刀耕火种,曲柄锄,一牛挽梨,二牛抬杠,战国时,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耧车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 (3.此后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如戊戌变法时期的《事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1.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 2.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3.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渔光曲》1935年获得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4.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的诞生。

1.、、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媒介诞生了。

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2.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互联网的四大优势: (1)集三大媒介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五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课)开辟新航路 1、新航路的开辟意义:(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

(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 (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结合课本82页新航路开辟图记忆) 时间 航海家 支持的王室 开辟的航路 意义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王室 欧洲到非洲 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开辟了沿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王室 欧洲到美洲 发现美洲新大陆 (第2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上马车夫——荷兰: 背景: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政治上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地区 基本情况 亚洲 在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尼一带,一度占据中国台湾 非洲 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殖民地 北美 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2)“日不落帝国”——英国 战争 结果 备注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班牙失败,西丧失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三次英荷战争 英国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由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引起 英法七年战争 英国夺取了大片法国的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市场最终形成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第一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第二课)罗斯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1933——19393、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2)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蓝鹰行动(3)社、物力发展经济:(2)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3)美国的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对德国提供大量援助。

60年代,德国经济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3、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5、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120页,): 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6、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改革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政治改革 (1)改变。

五、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二、三、四单元的详细内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六、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二三的知识总结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2、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

(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

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而且耕犁基本定型。犁由犁梢(犁柄)、犁床、犁辕、犁箭、犁铧和横杠(犁衡)六部分组成,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用的犁壁。当时盛行二牛抬扛式的犁耕,即两头牛抬着犁衡,挽拉一张长辕犁,一人扶犁并驱赶耕牛。

历史上主要的铁农具还有整地用的臿,(镢),有的地方称镐,战国、秦汉使用普遍,适用于刨地翻土。铁搭(铁耙),唐、宋以后出现,长江下游最为普遍,用它翻地比牛耕更适于粘重的水稻田。中耕除草时的农具主要有铲、锄(耨”、“镈”)。在考古发掘中,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铲、铁锄。收割的主要农具有镰。在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已有石镰,最早的铁镰是战国时期的。钹镰,使用时需双手执之,可以说是一种大型镰刀,适用于收割撒播的麦子和牧草等。

西汉耧车,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创造的一种畜力播种机。该机由耧架、耧斗、耧腿等几个部分组成。耧架用木制成,供人扶牛牵。耧斗是放种籽的木箱,分大小二格。大格储种籽,小格相当于播种调节门,有一个带闸板的出口,可以控制下种速度,均匀地播撒。耧腿是开沟的铁铲,耧犁按播种幅宽、行数的不同,有一腿、二腿、三腿乃至更多的腿,其中以三腿的较多。耧犁能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压土等多项工作,提高了播种的质量与效率,是当时较高水平的播种机,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播种机。

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商周) 国王所有的贵族 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七、高考一二三轮复习是指什么

高考一二三轮复习是指:

一轮:做最基础的题。要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学校定的资料。

二轮:做5年高考3年模拟,见识高考题。

三轮:做大量的试题。训练考试的感觉(比如天利38套系列,或者金考卷系列)。

还要注意:

误区一:对自己没有较准确的定位,好高骛远。

很多考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钻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其实,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现行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70%,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提高能力。

误区二:面面俱到,一味求全。

对于每个考生而言,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由于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必定是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

误区三: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

高三复习一般有近一年的时间,学生要做很多事,学习巩固知识及提高能力并重。老师是按全体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复习指导的,但考生之间的基础有差异,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位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且一定要完成计划。

八、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一二单元试题

*历史*岳麓版必修3选择题专题复习(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史 ://zyjxw/show.php?contentid=32754 2009-09-25*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岳麓版测试) ://zyjxw/show.php?contentid=32699 2009-09-25*历史*岳麓版必修3选择题专题复习(七):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史 ://zyjxw/show.php?contentid=32695 2009-09-25*历史*一轮复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岳麓版课件) ://zyjxw/show.php?contentid=32552 2009-09-25*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2)(岳麓版课件) ://zyjxw/show.php?contentid=32255 2009-09-25*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测试) ://zyjxw/show.php?contentid=32157 2009-09-25*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课件)(1) ://zyjxw/show.php?contentid=32116 2009-09-25*历史*必修三单元复习教案全下载(岳麓版10套) ://zyjxw/show.php?contentid=31991 2009-09-24*历史*一轮复习:英、美、法、德四国政体的确立过程及异同点比较(岳麓版课件) ://zyjxw/show.php?contentid=31902 2009-09-25*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岳麓版课件) ://zyjxw/show.php?contentid=31389 2009-09-25。

相关参考

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妙绝,你能猜到吗

对联究竟有怎么样的前世今生呢?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出现,是什么时间,这个争议性是很大的。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开始于五代蜀主孟昶。不过,也有说对联诞生于中晚唐时期。事实上,对联的诞生已经不算很早了。不

一二三四五线城市最新名单,看看你家乡是几线

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根据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最新出炉了一份城市等级划分名单。其中,一线城市依旧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座城市,新一线城市有15个,以下是一、二、三、四、五线

高三历史课件

高三历史总复习大纲历史大都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按章节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搞强化,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从实践上看,这是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7年级上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调研试卷(闭卷时间60分钟满分为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题号下表格,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

历史p单元

一、初三历史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人类形成大河流域: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西方文明之源:雅典和罗马第二单元:亚欧的封建社会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大化改新、阿拉伯国家中古欧洲

求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质量调研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_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开卷考试。题型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一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

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

1.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怎么复习法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二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作用,因此二轮复习成为高考备考成败的关键阶段。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抓好高三历史的二轮复习,最大限度地

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到专题三的考试重点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儒家学说与道家学说创始人是谁?法家的集大成者是谁?2、儒、道、法、墨家各提倡什么?(课前提示2)各代表人物有哪些?3、孔子有哪些思想主张?有哪些文化教育成就?“六

中国历史上的3部“天书”,至今科学无解,你听过几部

何谓“天书”,从表面上看是从天上来的书,其实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凡是那些平常人看不懂的,但是圣贤们能从其中解读出一二三的书,可统称为天书。那么中国古代出现的天书可是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这三本

历史金考卷一轮答案

一、天星金考卷活页题选名师名题单元双测卷历史答案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