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历史课件
Posted 学生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教版七上历史课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教版七上历史课件
一、【201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或目录】
://pep/czls/js/tbjx/dzkb/7x/这是电子课本地址目录: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2课 “贞观之治” 第3课 “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活动课三 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课四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附录二 中国历史纪年表附录三 好书推荐 历史学习网站推荐 后记。
二、谁有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屈原镇中心学校 谭复根复习目标: 掌握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等这一时期著名战役的时间及历史作用;了解 三国鼎立、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等简单概念及 江南地区开发的 状况。
掌握 曹操、孝文帝、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羲之、顾恺之 等人物的主要贡献。通过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分析,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论(结论)从史(历史事实)出的原则。
教学重点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教学难点 历史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课。(直接导入复习)本节课复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8-22课)(出示单元题目)二、用白板出示复习目标。
三、出示复习目录:“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目录”,布置学生复习任务和规定时间。四、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自学导练”,然后由一个小组代表回答统一订正。
五、指导学生复习“第18课 三国鼎立”的内容:1、完成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表格(原因、时间、双方、结果、意义);(提供答案让学生对号入座)2、三国鼎立的形成表:时间、都城、开国君主(有提示答案);3、三国经济的发展:由学生根据教材106页完成。六、指导学生复习“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1、学生小组完成提出的1-3个问题。
(讨论后,代表回答)2、利用拉幕应到学生复习“淝水之战”;3、学生小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讨论回答)七、指导学生复习“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学生小组讨论1-3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改革的措施和意义。
(小组代表回答)八、指导学生回答表格导练“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容。(小组代表回答,出示答案)九、学生小组交流:一个材料解析题、一个填图题。
(小组代表回答)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小组中共同检查“自学导练”的完成情况,并共同订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设计屈原中心学校 谭复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依据地动仪坡面图,分析其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教学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教学方法引导+问题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为这一时期文化的昌盛奠定了基础。”引出课题。
二、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出示问题: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东西记载古代文字的?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教师分朝代时期出示有关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木简丝帛等等)再利用白板功能出示不便之处。
(数量有限、笨重、价钱昂贵等)(师:世界上最早的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又是谁改进了造纸术?)三、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代表全班交流所找出的历史信息和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1、西汉早期的纸是用什么作原料造的?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哪些优点?2、你知道汉代的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吗?(学生看书工序图片讨论,教师出示图片提示)3、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4、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学生自由发言)四、引导学生阅读第二目“《九章算术》和地动仪”(要求:找知识点、做笔记)――学生代表交流 提出问题学生探讨:1、《九章算术》成书于什么时候?当时它的历史地位怎样?2、依照“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振动示意图”说说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教师先播放地动仪原理振动视频,学生结合教材叙说。)3、张衡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目“华佗和张仲景”(完成阅读任务)-交流教师提出问题探讨;1、归纳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2、结合P90张仲景的语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想一想他是怎样写成《伤寒杂病论》的?3、P90动脑筋:想一想,华佗说过这话没有,为什么?课堂小结:出示“秦汉时期科技成就表”小结。巩固检测:1、出示一组选择题检测并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2、用思维冲浪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热爱祖国的热情。若有剩余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或预习第17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设计屈原镇中心学校 谭复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能力目标: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三、七年级历史上册1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
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
四、谁有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屈原镇中心学校 谭复根 复习目标: 掌握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等这一时期著名战役的时间及历史作用;了解 三国鼎立、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等简单概念及 江南地区开发的 状况。
掌握 曹操、孝文帝、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羲之、顾恺之 等人物的主要贡献。通过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分析,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论(结论)从史(历史事实)出的原则。
教学重点 历史知识点的归纳 教学难点 历史知识的系统化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课。(直接导入复习) 本节课复习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8-22课)(出示单元题目) 二、用白板出示复习目标。
三、出示复习目录:“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目录”,布置学生复习任务和规定时间。四、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自学导练”,然后由一个小组代表回答统一订正。
五、指导学生复习“第18课 三国鼎立”的内容:1、完成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表格(原因、时间、双方、结果、意义);(提供答案让学生对号入座)2、三国鼎立的形成表:时间、都城、开国君主(有提示答案);3、三国经济的发展:由学生根据教材106页完成。六、指导学生复习“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1、学生小组完成提出的1-3个问题。
(讨论后,代表回答)2、利用拉幕应到学生复习“淝水之战”;3、学生小组讨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讨论回答) 七、指导学生复习“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生小组讨论1-3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改革的措施和意义。
(小组代表回答) 八、指导学生回答表格导练“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内容。(小组代表回答,出示答案) 九、学生小组交流:一个材料解析题、一个填图题。
(小组代表回答) 十、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小组中共同检查“自学导练”的完成情况,并共同订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案设计 屈原中心学校 谭复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引导依据地动仪坡面图,分析其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教学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教学方法 引导+问题探究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封建经济的繁荣、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为这一时期文化的昌盛奠定了基础。”引出课题。
二、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出示问题: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东西记载古代文字的?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教师分朝代时期出示有关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木简丝帛等等)再利用白板功能出示不便之处。
(数量有限、笨重、价钱昂贵等) (师:世界上最早的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又是谁改进了造纸术?) 三、引导学生阅读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代表全班交流所找出的历史信息和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1、西汉早期的纸是用什么作原料造的?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哪些优点?2、你知道汉代的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吗?(学生看书工序图片讨论,教师出示图片提示)3、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4、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学生自由发言) 四、引导学生阅读第二目“《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要求:找知识点、做笔记)――学生代表交流 提出问题学生探讨:1、《九章算术》成书于什么时候?当时它的历史地位怎样?2、依照“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振动示意图”说说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教师先播放地动仪原理振动视频,学生结合教材叙说。)3、张衡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五、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目“华佗和张仲景”(完成阅读任务)-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探讨;1、归纳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2、结合P90张仲景的语录“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想一想他是怎样写成《伤寒杂病论》的?3、P90动脑筋:想一想,华佗说过这话没有,为什么?课堂小结:出示“秦汉时期科技成就表”小结。巩固检测:1、出示一组选择题检测并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2、用思维冲浪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热爱祖国的热情。若有剩余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或预习第17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设计 屈原镇中心学校 谭复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能力目标:分析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情感态。
五、七年级上历史第十二课的教案 求
://zhaojiaoan/soft/list.asp?classid=11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七年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中华民族的起源教案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教案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教案前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历史的含义;补充公元纪年法,什么是“年代”?什么是“世纪”?怎样计算?中国古代史的大致线索。
思想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历史有哪些用途。能力培养:通过让学生讨论。
2008-03-24 17:06:1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七年历史教案]人教《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9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2008-03-21 10:42:1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七年历史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9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2008-03-11 09:01:0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年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上册全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
2008-03-05 15:16:46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七年历史教案]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
2008-02-28 15:45:43 (彩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七年历史教案]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 “贞观之治”第3课 “开元盛世”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 蒙古的兴起。2008-02-28 15:30:56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七年历史教案]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示例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二、讲授新课1、隋朝统一南北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2008-02-23 17:15:43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年历史教案]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08-10-28 10:07:26 七年级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及反思[七年历史教案]初一历史教学反思:课题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计划学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和经济史内容。教材通过三目内容来完成,第一目着重介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第二目主要讲述元朝的统一,包括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及行省制度的确立等内容。第三目呈现的是元朝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在。2008-09-22 12:20:41 华师版七年级历史《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七年历史教案]华师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课 题第5课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标准以中日交流、中印文化交流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相关参考
七年级上历史第十二课的教案求://zhaojiaoan/soft/list.asp?classid=11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七年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中华民族的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班年级:姓名: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帝王,“贞观之治”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唐太宗特别善于用人,他在位时期出现了哪些名臣(列举两位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的填空题20道1、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诚信应当是公民的()。我国有句俗话叫(“”),说的是做人讲诚信,就像金子一样宝贵。2、()月()日是“世界节俭日”。有句节俭名言叫“节
人生的寓言周国平《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更多追问追答追问要全文我知道题目追答白兔和月亮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来到林中草地,一边无
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1.七年级历史(人教版)重要内容(考试复习用)七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
1.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历史七上年表距今170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P1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P2距今18000年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P2距今7000~5000河姆渡人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复习综合训练三人教实验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已发现的远古人类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
1.六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六年级应该没有学习历史吧!初一的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