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化历史博物馆
Posted 博物馆
篇首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蒙古文化历史博物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蒙古文化历史博物馆
一、内蒙古自然历史博物馆开馆时间
内蒙古自然历史博物馆开馆时间
1、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法定假日期间另行安排)。
2、早上9:00开馆,16:00停止售票停止入馆,17:00闭馆。
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生动的动植物标本、闪烁的矿石、神奇的恐龙化石……偌大的博物馆仿佛经历了一次时空的穿梭之旅,让人们见识了内蒙古的地大物博和悠久历史。
扩展资料:
整个展区采取开放式布局,以馆园结合的方式供游客参观。馆内设置了五大主题展厅,展陈面积21795平方米,涵盖了农、林、牧、水、动植物、古生物、地质矿产等13个领域。
一层壮美内蒙古展厅,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广袤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浩渺的水域,雄浑的沙漠一览无遗。
大兴安岭晨曦中的原始森林以及绿色海洋中繁衍生息的各种珍禽异兽,呼伦贝尔云影下的群群牛羊,额尔古纳湿地上的徜徉水鸟,巴丹吉林暮色里的金色沙丘和额济纳沙漠绿洲的神奇,使游客仿佛置身于风光旖旎的环境之中,带给人美的享受。
二层是远古内蒙古展厅,展示在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悠悠35亿年沧海巨变的地质历程所演绎出的一幕幕生物演化史,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了一幅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
三层是以矿产资源为主题的富饶内蒙古展厅,重点介绍内蒙古矿产资源成因、种类、分布特征以及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展厅中展出的巴林鸡血王,是镇馆之宝,形似巍然屹立的宝塔,充满王者之尊的霸气,晶莹欲滴、通透灵动、色彩斑斓,被奉为“石中瑰宝”。
四层绿色内蒙古展厅,重点介绍代表性行业或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实践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以绿增色、以绿生财、以绿造福,以生态文明托起大美内蒙古,构筑起祖国北疆绿色的万里长城。
四层到六层是恐龙的故乡专题展厅,将实物标本与生态复原场景有机结合,展示了内蒙古恐龙的神秘魅力。
这里有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恐龙蛋,有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全世界最大的窃蛋类恐龙——二连巨盗龙,还有完美巴彦淖尔龙以及精美临河盗龙,更有恐龙足迹正在讲述恐龙的历史。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该馆是全区第一座集收藏、陈列、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自然资源科普活动博览建筑。2016年6月筹建,2018年10月建成,总建筑面积48759平方米。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二环路13号,南二环与兴安路交会处。开馆时间为9时至17时。16时后停止发放门票。每周一闭馆。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参考资料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开馆啦!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二、蒙古国建国后的历史
蒙古语为官方语言。由于曾经是清帝国领土,所以在蒙古境内,有清帝国统治时期古迹,但是大多已年久失修。
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文化艺术局主管全国文化艺术工作,下属国家民间歌舞团、国家话剧院、国家歌剧舞剧院、国家杂技院、国家音乐馆、国家木偶剧院和博格达汗宫博物馆、乔依金喇嘛庙博物馆、造型艺术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文化遗产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艺术画廊等单位。
蒙古国科学院计划在首都乌兰巴托以南40公里处修建“中亚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综合中心”。蒙古苏赫巴托尔巴政府将全力支持蒙科学院尽快实施这一项目。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一工程将于今年开工,计划于2015年完成。根据规划,该中心由古生物学博物馆、匈奴学博物馆、成吉思汗博物馆、中亚游牧民族历史文化中央博物馆等11个部分组成,力图反映中亚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兴衰全貌。 蒙古国科学院院长恩赫图布新说,修建该中心旨在向世界充分展示游牧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该中心建成后预计将吸引众多游客,有助于普通人了解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三、蒙古族简介
蒙古族的丧葬,一般有土葬、火葬和野葬。
人死后要请喇嘛念经、指路,让死者到“德娃珍”去。“德娃珍”民间认为那里没有灰尘,是享福的地方。
丧服 有的地方死者穿蓝裤,白布衫。蒙古民族以白为纯洁,以蓝为民族本色。
布用平纹,不穿绵衣。儿女不许伸手给死者穿衣。
死者遗留衣服,多赠给为死者穿衣服的人。 停灵 入殓时死尸不能从门过,要打开窗户,用秫吉三根拼成门形,尸体从窗户抬出去。
(平日里小孩子不许跳窗户,孩子跳窗户还要跳回来,再从门走。) 出殡 出殡时,灵车上不是死者头朝前,而是脚朝前。
杀牲 死了人,无论穷富都要死牲祭献,根据穷富不同,大至猪头,小至鸡。 在一定程度上是古代"杀殉"、"血祭"的遗俗。
死者如年岁高,供品被视为福物。供品要分给亲族人们。
祭献的鸡,多留给送灵下葬的人们出殡回来后食用。 合葬 夫妻合葬与他族不同的是男在右,女在左。
蒙古族人生礼仪 丧葬礼仪 按照蒙古族的传统习惯,家中有病人时,最忌讳夜间来人进入病房。 病危时,全家人及至亲朋好友都守在病人枕边。
病人死后,全家举哀。蒙古族在很早以前,家中长辈如果死了,只说"老了",而不说"死了",以示尊敬。
比如《蒙古秘史》在记述成吉思汗背着他母亲诃额仑暗中夺了胞弟合撒尔的百姓时,说诃额仑知道此事后很气愤,在心情忧郁闷中"早死了",也就是说"气死了"。 可见蒙古人使用这个敬语的历史之悠久了。
蒙古族的丧葬仪式,在十一世纪以前,和临近的乌桓、鲜卑、契丹族相同。乌桓人死后,把死者生前所乘马以及所用之衣物,都要烧掉,至亲"有哭泣之哀";鲜卑族人死后也是把"生时车马器用皆烧之","死则潜埋,无坟垄处所"。
契丹族人"死亦无棺椁,惟以毡裹其尸葬之中野纵马践其上"。蒙古族古代也是这样。
《黑鞑事略》中说:蒙古族人死"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为平地。"据明初叶子奇著《草木子》关于元代蒙古人送终之礼的记载:"元朝宫里,用(木字旁完字)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直北园寝地,深埋之。
国制不起坟垄,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子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则知葬所以。
"多桑说,成吉思汗死后所葬之地用围树木丛生,成为密林,不解辨墓在何树之下。 其后裔数人,亦葬于同一林中。
命千人守之。 古代,蒙古族平民百姓死后,其葬仪是比较简朴的,他们讲究"夫葬以安,遗体既安,多赀以殉,何益。
"(见叶子奇《草木子》)这也说明,蒙古族人民是很讲求实际的。古代蒙古人丧葬习惯的益处很多,首先深葬,墓地"人莫知也"。
元以前蒙古诸汗及其他贵族之墓地,至今很少为后人所发现;其次是讲究卫生,生前所用之物品都烧掉,无论因何种病而死,均不致于传播开;再就是讲究实际效用,生前尽量生活得好些,病时家人尽量照顾周到,使其减少痛苦,死后葬礼从简,不"多赀以殉"。 蒙古族的殡葬仪式,经过元、明、清各朝代以及雅片战争后至解放前的几百年中,有许多变化,虽然在某些方面仍然保留着蒙古族丧葬仪式的有益部分,但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好的或不好的习惯。
例如野葬,是蒙古族的传统丧葬仪式,古代蒙古族的这种葬法为将尸体送至野外,"勿露其骨"(《蒙古秘史》),"深埋之"(《草木子》)。这当然是很好的安葬形式,但后来却把野葬演变成"天葬"。
人死以后穿上新衣新鞋用白布裹身,放在驼、马背上或车上,然后车、马、驼在野外颠簸前进,尸体在颠簸中所坠地即为葬地,也不掩埋,把所穿衣服脱下来,任野禽野兽啄食。 这种葬法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比如认为死者遗体三日内为禽兽啄食完了,是后人的吉祥之兆,反之则认为死者生前有罪,需请喇嘛念经,替死者消灾、忏悔、祈祷,甚至为了让禽兽尽快把尸体啄食殆尽,有的还要把黄油涂在死者身上。
这种葬法并不是蒙古族传统葬法,不知是缘于藏族还是缘于喇嘛教经典,其史源尚待考。 后来蒙古族接受佛教影响,也有了火葬的习惯,不存骨灰,把骨灰撒在高山或江河中。
有钱人家还送到五台山安放骨灰。蒙古族的土葬用棺椁,这大概缘于乌桓和鲜卑族,乌桓人死后"敛尸以棺",鲜卑人死后"虚设棺椁",成吉思汗"柩归蒙古"后,曾"陈柩于其大妇之翰耳朵中。
"蒙古族的土葬仪式,在清代后颇为盛行,除牧区仍实行野葬,寺院或受寺院影响较大者仍实行火葬外,农业区、半农半牧区蒙古族人民,有清一代几乎都实行了土葬。葬法为:选择好墓地,掘墓穴,中等以上人家在穴中还砌砖或石,死者穿普通衣服,放在底部宽而上部窄的棺木中,将棺置于所掘之墓穴内,上盖以土。
送葬时,家族之至亲及好友皆随棺到墓地,向死者致哀。 清代,蒙古族中的王公贵族死时,殡葬仪式按清制甚为讲究。
家属以布帛把死者尸体裹严纳于棺中,在王府置三年或七年,谓之停柩。在停柩期间叠石造屋,藏棺其中,谓之陵。
并设户常住陵旁,称守陵户。 守陵户的多少,根据死者的品位有定例,如亲。
四、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内蒙古博物馆坐落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成立于1957年5月1日,是全区唯一的区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全馆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内蒙古博物馆的展厅大楼造型别致,极具民族特色的白色建筑。楼顶塑有蒙古民族喜爱的凌空奔驰的白色骏马,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该建筑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为自治区首府地标性建筑之一 。
五、参观内蒙古博物馆读后感
参观了内蒙古博物馆。该馆建成于2007年,位于呼和浩特市政府附近,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万平方米,分上下四层,其中包括8个基本陈列展厅和8个专题陈列展厅。8个基本陈列展厅陈列内容包括内蒙古地区远古生态环境、地质矿产资源、古代北方民族史、内蒙古革命斗争史以及近现代民族民俗等,展出内容非常丰富。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彻底的了解一个地方,那么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把去当地博物馆作为旅程的第一站。只有在充分了解其历史渊源和人文风土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对后面的游览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可以更好的避免人们戏称所谓的“中国式旅游”了!
我欣赏内蒙古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的地理环境,更对馆内收藏的古生物化石情有独钟。这里汇集了内蒙古的化石珍品,反映了内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况、生物进化的历程、戈壁沧桑变迁的奇迹。距今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这里的恐龙化石了,据说保存在这里的查干诺尔龙化石是目前已经修复装架的亚洲白垩纪时期最大的恐龙!体长12米,身高6米多,有4层楼高。这种庞然大物在6千万年前不知为何就消失了,有的说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有的说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有的说是疾病流行的原因。不管如何,生命的出现以及人类的出现,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一种苍桑感油然而生!
六、蒙古国建国后的历史
蒙古语为官方语言。
由于曾经是清帝国领土,所以在蒙古境内,有清帝国统治时期古迹,但是大多已年久失修。 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部文化艺术局主管全国文化艺术工作,下属国家民间歌舞团、国家话剧院、国家歌剧舞剧院、国家杂技院、国家音乐馆、国家木偶剧院和博格达汗宫博物馆、乔依金喇嘛庙博物馆、造型艺术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文化遗产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艺术画廊等单位。
蒙古国科学院计划在首都乌兰巴托以南40公里处修建“中亚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综合中心”。蒙古苏赫巴托尔巴政府将全力支持蒙科学院尽快实施这一项目。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一工程将于今年开工,计划于2015年完成。根据规划,该中心由古生物学博物馆、匈奴学博物馆、成吉思汗博物馆、中亚游牧民族历史文化中央博物馆等11个部分组成,力图反映中亚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兴衰全貌。
蒙古国科学院院长恩赫图布新说,修建该中心旨在向世界充分展示游牧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该中心建成后预计将吸引众多游客,有助于普通人了解游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相关参考
这是明朝《平番得胜图》的局部画卷。由于原作长期由私人保存,所以难免损坏和有所缺失,直到1959年才交给专业的博物馆收藏。但详实的内容与逼真的描摹,还是为后人展现出明朝边境驻军的风采与其受到蒙元影响的独
核心提示: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入選的10件文物有7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包括彩陶罍、勾雲形佩、龍鳳佩、玉龍、玉鳳、玉人、女神。
核心提示: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仁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入選的10件文物有7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包括彩陶罍、勾雲形佩、龍鳳佩、玉龍、玉鳳、玉人、女神。
基督教城區發現的這件瓷盤應該來自拜占庭帝國來自俄羅斯薩拉托夫州地方博物館的考古隊在伏爾加河沿岸一座700多年前的古城遺跡中發現了基督徒居住區的痕跡。這座叫作烏卡克的古城位於當時蒙古金帳汗國領土內,所以
基督教城區發現的這件瓷盤應該來自拜占庭帝國來自俄羅斯薩拉托夫州地方博物館的考古隊在伏爾加河沿岸一座700多年前的古城遺跡中發現了基督徒居住區的痕跡。這座叫作烏卡克的古城位於當時蒙古金帳汗國領土內,所以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前身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西北侧。馆藏文物171.7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前身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西北侧。馆藏文物171.7
1.天津博物馆的历史沿革民国五年(1916年)4月,天津博物院筹备处成立。民国七年(1918年)6月1日,正式成立了天津博物院。民国十七年(1928年),更名为河北第一博物院。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一、博物馆奇妙夜2是哪个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馆——全球最知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史密苏尼博物馆SmithsonianInstitution(是史密森学会的自称)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它是唯一由美国政府资助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怎么样,好玩吗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中心,建于1959年,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目前仍是中国唯一的盐业史博物馆。建馆四十多年来,本馆在收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