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的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甘肃天水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甘肃天水的历史

一、天水的历史文化

天水 市名,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历史文化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00年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分布的植物园、仙人崖、石门、净土寺、曲溪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共同组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二、【家乡的变化我的家乡在西北,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名城――天水.这几年

天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伏羲和女娲就诞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今天的伏羲庙和麦积山石窟以及众多先民们留下的人类遗迹,在向世人昭示着这块土地的厚重与久远.这几年天水发展真的非常快,非常美丽,城市建设民展非常快,尤其是步行街建设最有天水的特色,全是仿古建筑群. 今天到天水,渭河穿城而过,河面在修建了拦河闸板,使少量的河水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河水平静如明境,非常美丽,两岸的市在悠闲自在的散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仿佛在向来自四方的客人讲述着天水发生的巨大变化. 天水市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适宜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长,为全国十大苹果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26.2%,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35种,其中金属矿15种,非金属矿20种.天水不仅有昔日辉煌,改革开放的春风更使勤劳勇敢的天水人民焕发出无限的改革热潮和发展活力.今日的农业以实施种、养、加“六个百万工程”为突破口,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林果、畜牧、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天水是全国著名的五大电器工业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了机械、轻纺、电子三大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一座西北电器城正在崛起,名牌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工业结构高速发展和产品的进一步升级换代正在实施;五横三纵省道国道及市区环形交通的贯通,天兰、陇海铁路复线的筹建,通讯网、电力网的扩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对外交流融合日益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使天水这片古老的黄土地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化.全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今天的天水,先后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重点城市、科教兴市重点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全省双拥模范城.。

三、天水的历史沿革

天水市古为“邽县”。

邽县(读作:guī)原本是邽戎地,在今甘肃天水市。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

公元前221,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邽是陇西郡中一县。汉武帝时,置天水郡,上邽是其中一县,区划是今天水市区西南。

天水郡称呼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 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

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

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

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

从此,有了“天水”之名。“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

在天水,有翡翠镏玉的马跑泉,香美胜乳的甘泉,四季不变、袪病健身的温泉,珠帘垂挂的菩萨泉,寒彻沁人的八卦泉,鱼随泉涌的神鱼泉等,分布面广,知名度高。这些泉水水质甜美,四季不断,久饮能使人皮肤洁白。

天水居民皮肤多白嫩,因而有天水白娃娃的说法。秦州之名最早始于魏文帝元年(220年)。

天水是秦的发祥地,自三国以来,在天水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很多,如秦安、秦岭、秦州等。远在西周以前,如今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开阔,峰青水旺,水草丰茂,就是牧马养畜的好地方。

居住在这里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养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并赐“嬴”姓。到西周时,伯益之后非子又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到孝王赞赏。

孝王不仅让他继承了舜时伯益的嬴姓,还封其地为附庸,邑之秦(即今清水、张川一带)叫秦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秦国的开端。

在唐开元盛世,秦州是中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被称为千秋聚散地,因而名噪一时。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经,曾途经天水,过秦州,停一宿,至今在天水流传着许多唐僧取经的传说。

唐安史之乱后第四年,杜甫为回避动乱,也曾毅然弃官,携带家小,越陇山,奔到秦州。开始居住在秦州城东南50里的东柯谷,即现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八槐村的柳家河(曾名子美村),后移居秦州城内。

杜甫在秦州住了三个月,所写《秦州杂诗二十首》以及由陇入蜀的12首纪行诗,在他一生诗词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成纪”之名,始自西汉,《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有成纪县,但宋代以前只是在秦安县境内,宋时才改移天水。龙城得名与“伏羲氏”有关。

因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是龙的故乡,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据有关资料证,现天水市西关伏羲庙,首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庙内南天殿天花板上绘有完整的64卦及河图图形,这在其它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天水本地人把伏羲庙称为“人宗庙”。

西周21前,秦人先祖在天水河谷繁衍生息,后有功于周王室赐姓,受封“秦地”于此。天水自汉代设郡,先后为军、为县、为镇,所辖区域及治所曾多次发生过变动。

魏文帝之后,称秦州。唐代时为通往长安的交通要道之一。

宋时,改为成纪县。1913年,废秦州(今天水)设立了天水县,属渭川道所辖。

1927年国民军进驻陇南,废道,改为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设天水分区,1950年设天水专区。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

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其行政区域。

5月25日,平凉专区析出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岷县专区,所属陇西、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庄浪、陇西、通渭11县,81个区公所,614个乡。

1952年,天水专区辖91个区公所,635个乡。1953年7月6日,张家川自治区成立(1955年10月改称县)。

同年底,天水专区辖1市12县887个乡。1956年1月,天水专区的陇西县、通渭县划归定西专区,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

同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张家川12县,67个区,531个乡,9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1958年4月4日,撤销两当并入徽县。

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所辖宕昌、文县、武都、康县、岷县5县划归天水专区。9月5日,撤销西和县、礼县,合并成立西礼县。

撤销徽县、成县,合并成立徽成县。12月16日,天水专区的岷县划归定西专区。

12月20日,撤销天水县划归天水市。撤销甘谷县,甘谷、漳县、武山合并成立武山县。

撤销张家川县和清水县,合并成立清水回族自治县。同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礼、徽成、武都。

四、能介绍甘肃天水的历史

天水在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赢非子在秦池(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秦即后世的秦亭,是今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圭阝戎、冀戎,置圭阝(今天水市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年),设陇西郡。郡县制在今辖区确立。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一度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从此有“秦州”的名称。

西晋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秦州正式设立,今辖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辖。南北朝因亡。

隋唐时,实行州县二级制,秦州地域缩小,地域和今辖区大体相当。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3县。

明代,秦州辖秦安、清水、礼县3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

民国2年(1913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暂存道制。巩秦阶道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3年1月,宁远县改称武山县。6月,陇南道改称渭川道,辖14县。民国16年(1927年)7月,渭川道改称渭川行政区。不久,撤销行政芪 ,实行纯粹的省县二级制。民国18年(1929年),伏羌县改名甘谷县。民国23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

1953年7月6日,将清水、秦安、庄浪、陇县38乡合并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10月改称县),属天水专区。1958年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并入天水专区。1961年11月5日,恢复武都专区。

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称天水地区。(时辖天水市、天水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张川县、秦安县、徽县、两当县、礼县、漳县等1市11县)。

1985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销天水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设立秦城、北道两区。以天水县西南17乡及原天水市(县级)辖区设秦城区,以天水县东南、西北其余22乡和北道镇设北道区。天水市人民政府驻秦城区。将原天水地区的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天水市辖两区五县;即秦城、北道两区,秦安、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等5县。

五、天水的历史沿革

天水市古为“邽县”。

邽县(读作:guī)原本是邽戎地,在今甘肃天水市。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

公元前221,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邽是陇西郡中一县。汉武帝时,置天水郡,上邽是其中一县,区划是今天水市区西南。

天水郡称呼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 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

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

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

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

从此,有了“天水”之名。“天水”,是当地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地名。

在天水,有翡翠镏玉的马跑泉,香美胜乳的甘泉,四季不变、袪病健身的温泉,珠帘垂挂的菩萨泉,寒彻沁人的八卦泉,鱼随泉涌的神鱼泉等,分布面广,知名度高。这些泉水水质甜美,四季不断,久饮能使人皮肤洁白。

天水居民皮肤多白嫩,因而有天水白娃娃的说法。秦州之名最早始于魏文帝元年(220年)。

天水是秦的发祥地,自三国以来,在天水以秦字命名的地方很多,如秦安、秦岭、秦州等。远在西周以前,如今天水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地势开阔,峰青水旺,水草丰茂,就是牧马养畜的好地方。

居住在这里的秦人祖先伯益,就因替舜养马繁殖很快,曾得到舜的封土并赐“嬴”姓。到西周时,伯益之后非子又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到孝王赞赏。

孝王不仅让他继承了舜时伯益的嬴姓,还封其地为附庸,邑之秦(即今清水、张川一带)叫秦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秦国的开端。

在唐开元盛世,秦州是中国西去长安的一大重镇,被称为千秋聚散地,因而名噪一时。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玄奘西去印度拜佛取经,曾途经天水,过秦州,停一宿,至今在天水流传着许多唐僧取经的传说。

唐安史之乱后第四年,杜甫为回避动乱,也曾毅然弃官,携带家小,越陇山,奔到秦州。开始居住在秦州城东南50里的东柯谷,即现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八槐村的柳家河(曾名子美村),后移居秦州城内。

杜甫在秦州住了三个月,所写《秦州杂诗二十首》以及由陇入蜀的12首纪行诗,在他一生诗词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成纪”之名,始自西汉,《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有成纪县,但宋代以前只是在秦安县境内,宋时才改移天水。龙城得名与“伏羲氏”有关。

因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是龙的故乡,故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据有关资料证,现天水市西关伏羲庙,首建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庙内南天殿天花板上绘有完整的64卦及河图图形,这在其它地方是少有的。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天水本地人把伏羲庙称为“人宗庙”。

西周21前,秦人先祖在天水河谷繁衍生息,后有功于周王室赐姓,受封“秦地”于此。天水自汉代设郡,先后为军、为县、为镇,所辖区域及治所曾多次发生过变动。

魏文帝之后,称秦州。唐代时为通往长安的交通要道之一。

宋时,改为成纪县。1913年,废秦州(今天水)设立了天水县,属渭川道所辖。

1927年国民军进驻陇南,废道,改为天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设天水分区,1950年设天水专区。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

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其行政区域。

5月25日,平凉专区析出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岷县专区,所属陇西、漳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庄浪、陇西、通渭11县,81个区公所,614个乡。

1952年,天水专区辖91个区公所,635个乡。1953年7月6日,张家川自治区成立(1955年10月改称县)。

同年底,天水专区辖1市12县887个乡。1956年1月,天水专区的陇西县、通渭县划归定西专区,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划归天水专区,天水专区的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

同年底,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天水、秦安、礼县、西和、成县、徽县、两当、武山、漳县、甘谷、清水、张家川12县,67个区,531个乡,9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1958年4月4日,撤销两当并入徽县。

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所辖宕昌、文县、武都、康县、岷县5县划归天水专区。9月5日,撤销西和县、礼县,合并成立西礼县。

撤销徽县、成县,合并成立徽成县。12月16日,天水专区的岷县划归定西专区。

12月20日,撤销天水县划归天水市。撤销甘谷县,甘谷、漳县、武山合并成立武山县。

撤销张家川县和清水县,合并成立清水回族自治县。同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体制。

天水专区辖天水市及秦安、清水、武山、西礼、徽。

六、甘肃省天水市的文化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天水是秦始皇祖先生存繁衍、发展壮大之地,也是秦人的福地,天水市四大组织所在地叫秦城。秦城即“秦人之城”。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这一天,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伏羲庙祭奠“人宗爷”(按:天水人习惯将伏羲称为“人宗爷”),乞求幸福安详,新年好运气。 除了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

麦积山是一座宏大的泥塑艺术陈列馆。用泥塑作造像,只有中国盛行,这也是中国在世界雕塑史上的独创。

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情趣,是麦积山石窟艺术中的又一个显著特征,第44窟造像样,曾轰动日本,被赞为“东方的维纳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23窟内那对童男童女,他们颈项上各牵一个“长命圈”,这是陕甘一带农村常见习俗的生动写照。

“失街亭,斩马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是个三国迷,街亭称不可不知。 街亭位于天水市秦城区东北100公里处的秦安县陇城镇,是历史上一重要的军事关隘。

总结说来,天水有

伏羲文化 中华文明之曙光

大地湾文化 见证8000年文明

秦文化 秦文明的源泉

石窟艺术 麦积山最璀璨

三国文化 辉煌灿烂

历史名人:

1)秦襄公,(公元前?——公元前766年),今甘肃天水一带人,秦国的奠基者。

2)李广,(公元前?——公元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3)赵充国,(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汉名将。

4)段会宗,(公元前83年——公元前9年),字子松,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人。曾两任西域都护,四次专使乌孙,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外交家。

5)赵壹,生卒年不详。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赋家,活动在汉灵帝(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之世。

6)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7)苻坚,(公元338年——公元385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8)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陕西武功。

9)李思训(651-716,一作653-718)唐代书画家。字建睍,一作建景。出身唐宗室。唐高祖从弟长平王李叔良孙,李孝斌子.

10)李白,(公元701年一—公元762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唐代大诗人。

11)李翱,(公元772年——公元836年),唐代散文家、哲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12)邓宝珊,(公元1894年——公元1968年),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他还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七、请大家谈谈甘肃天水的历史

天水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圣地”的十大理由 1、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

根据神话传说基因检测考古发现及语言学的研究,天水是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藏彝苗瑶等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据点,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 这里不但发现过38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武山人”,还发现了大量史前时代的遗址,其密度之高,全国罕见。

天水同时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精髓——阴阳八卦传说就诞生在天水。

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在此延续了3000年。天水曾出土过中国最早的彩陶、绘画、雕塑、符号(文字的源头之一)、礼器、地图、纸张、毛笔、木尺、小说、音乐文献等实物,考古学和文献也证实,天水既是我国农业、畜牧业、建筑、纺织、养蜂等技术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和戏曲的发源地之一。

2、是我国神话传说最多的地方。天水是大家公认的羲皇故里,有两座规模宏大的伏羲庙,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神农等都诞生在天水,并有大量的文献和遗址加以证明;我国远古时代的第一部神话总集 ——《山海经》对天水有许多描述。

除此之外,天水还有大量有关《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的传说和遗迹;至于其他民间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3、是中华各民族的圣地。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认同伏羲、女娲为其先祖,天水作为伏羲、女娲的故乡,自然也是汉族和这些少数民族共有的圣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死于天水,也很有可能葬于天水,天水汉族供奉的家神有许多是蒙古人。

天水张家川是我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其境内的宣化岗是中国伊斯兰教哲合忍耶学派的圣地,同时天水还有两座建于元朝的回族清真寺,是我国最早的回族清真寺之一。满族的前身女真族也在天水留下了许多痕迹,如西关的“郡王府”和卦台山的伏羲庙等;至于藏族、维吾尔族等,他们与古代活跃在天水一带的胡戎羌狄等有密切的关系,对藏族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许多事件都发生在天水,至今仙人崖和水帘洞还有喇嘛殿、喇嘛塔等。

4、对我国的历史进程和政治制度始终具有重大或决定性的影响。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对古代中原和西部地区的社会历史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王朝(如秦、唐等)都发迹于天水,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许多政策制度和事件,如秦朝的郡县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屯田制度、两晋南北朝的里长制度和民族融合政策、西北和西南的丝绸之路、宋朝的茶马互市、元朝的建立、辛亥革命时期的秦州起义、近代工商业的兴起、抗战时期的后方建设与文革时期三线企业的建设等都与天水有密切的关系。 5、天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从古到今一直长盛不衰。

在天水这块大地上,曾诞生过无数的名人,无数的名人也曾旅居过天水,如李广、赵充国、赵壹、诸葛亮、庾信、玄奘、杜甫、李白、吴玠兄弟、宋婉、谭嗣同、邓宝珊等,他们留下的功业和诗文不但是天水地方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整个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天水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堪称历代文化和民俗的博物馆,如与胡笳密切相关的的天水夹板,远古民族巫舞的余韵——武山旋鼓,元杂剧的活标本——武山秧歌,富有江南韵味的秦安腊花舞,雅俗共赏的秦安小曲,以及其它极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山歌小调、民间传说、民间工艺等。

6、是我国东南西北文化的交汇之地。从古到今,一直与我国的核心地区有一种神秘的联系。

天水虽然偏居西北内陆,但在很久以前,这里就是原始人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重要据点;进入文明社会后,起源于东方的秦人来到天水, 他们在大量吸纳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西戎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最终统一了中国,此后,天水一直处在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后形成茶马古道)的交汇点上。抗战时期,天水成为东南沿海民族工商业的避难所;三线建设时期,又有一大批企业从东南沿海一带迁来。

所以天水的传统建筑、语言风俗、地方饮食、民间歌舞、民间武术以及产业结构等都带有东西过渡南北交融的特点。 7、是我国宗教胜地之一。

天水有以麦积山为代表的一大批佛教石窟和寺庙(其中水帘洞石窟还留有小乘佛教的遗迹),有道教最重要的流派——全真教在元朝修建的玉泉观,有我国最早的回族清真寺和伊斯兰教哲合忍耶学派的圣地——张家川宣化岗。除此之外,天水也是我国基督教最流行的地区。

几大宗教在这里融洽相处,并行发展,形成奇特景观。 8、有大量的神山圣水。

如成纪(伏羲、女娲、李广、李白和李唐王朝的故乡),古风台(伏羲诞生地)、女娲洞 (女娲诞生地)、葫芦河(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说人类诞生与葫芦有关)、卦台山和龙马洞(伏羲画八卦处)、女娲祠、补天石、凤凰山(即崦嵫山,为古代神话中的日落之处) 、轩辕谷(天水有两处轩辕谷,传说是黄帝诞生地)、朱圉山(《山海经》载为大禹治水过往之处)、齐寿山(即《山海经》所载潘冢山,古时为嘉陵江源头,附近有秦人祖陵)、伯阳(传说为老子归隐处)、高老庄和晒经寺等等,。

八、天水的历史文化

天水 市名,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

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历史文化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

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00年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分布的植物园、仙人崖、石门、净土寺、曲溪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共同组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九、天水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

伏羲庙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庙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却由於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基本保存完好。

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视保护这一建筑群,对於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三皇"特别推崇。

他们认为,"三皇"应为伏羲、神农、轩辕。元大德三年(西元一二九九年),成宗铁木尔,诣令全国各州、县,务必修建"三皇"庙,以通祀之。

当时,天水市作为秦州府治,又是成纪县地,即伏羲故里,因之,这里的"三皇"庙也便修得特别讲究。此庙就是如今伏羲庙的前身。

此庙从建成到元朝覆亡,虽然只有六十多年光景,可是由於政局动荡,各方均受牵连,文化、宗教、教育等诸业日趋萧条;因之,到明代初期,天水"三皇"庙已倾倒坍塌,不成样子了。 直到明代中叶,弘治三年(西元一四九O年),在秦州指挥"明威将军"尹凤的宣导组织下,才在原"三皇"庙的基础上,重新起造庙宇,始称"伏羲庙",延续至今,已近五个世纪了。

据记载,伏羲庙起初并不很大。自嘉靖三年(西元一五二四年)起,巡茶御史陈讲,用了三年时间进一步开拓修缮,为伏羲庙的规模和布局奠定了基础。

近五百年来,又先后历经明嘉靖十年(西元一五三一年),清顺治十年(西元一六五三年)、乾隆五年(西元一七四O年)、嘉庆十一年(西元一八O六年)、光绪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屡次扩建、维修,才成如今这样整肃宏伟、远近闻名的古建筑群。目前的伏羲庙,坐北向南,占地一万余平方米。

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 全庙坊、亭、房、廊等建筑,严格安排在纵贯南北的主轴线两侧,布局对称而紧凑,疏密相宜而有致;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轴线上,统领全域,雄浑端庄。

当游人沿天水城内大街西行来到伏羲路时,远远就可望见一座掩映在绿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庙前大门。 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宽六点五米、长十七点六米的台基之上。

台基围以砖砌勾栏,东、西、南三面均有垂带式踏跺。拾级而上,可见牌坊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饰有鸱尾螭兽;檐下斗拱为四攒七铺作,六抄单拱,两柱头有转角斗拱,均系精雕细镂的上乘佳作。

对於研究明代木构建筑很有参考价值。牌坊正中,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为清乾隆湟中观察史杨应举手迹,笔力遒劲,潇洒流畅,向来为游人所称道。

原先,伏羲庙门前东西两侧,还有横跨大街的两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别题有"开物成务"、"继天立",与大门匾额之"开天明道"一样,都是对伏羲功德的极端颂词。 庙门南面,与大门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於清代乾隆年间的戏楼,三间宽,两层楼高,飞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众喜爱。

进大门牌坊,即入正门。此门五间门面,共宽十八米,进深两间。

正中门楣,原挂有祖籍天水的明代着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与天地准"巨匾一方,现悬挂"太昊宫"匾一,含义同"与天地准"相似,都是颂扬伏羲造福人类的恩德广大无边。 伏羲庙的这座正门,虽也经清代局部修缮,但其主体部分,仍然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实为难能可贵。

至今,屋顶完整无损,正脊两端施龙吻,尾向内,背兽齐全,中央置宝瓶;脊身饰缠技牡丹。这套质朴典雅、玲斑剔透的饰品构件,工艺、艺术价值相当之高,曾引起国内不少建筑专家和艺术家的重视。

步入前院,可见院东有棵古槐,传为唐代栽植。岁月流逝,已逾千年;虽然屡经兵燹天灾,阅尽人间春色,至今依旧昂然挺拔,令人叹为观止。

迎面为一座碧瓦覆项、结构宏伟的大型古建筑,就是文祖殿。此殿虽系清乾隆三年(西元一七三八年)重建,但其彩绘风格却保持了明代暖色基调,向为专家所称道。

穿过仪门,来到中院。由於场面开阔,令人襟怀顿觉释然。

这里是伏裁庙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为一月台,殿、阁、亭、榭,高下相间,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株参天古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妙趣横生。

民间说法,前后院内原来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栽植的。 现在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机盎然。

这些忘年古柏,现已成了珍贵的文物树了。先天殿在中院月台的当间部位。

此殿异常宏大壮观。看着它踞高淩空、庄重威严的风格,游人往往啧啧赞叹。

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点七米,纵深十三点五米,面宽七间,通长二十六点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 殿顶上覆琉璃简瓦,正脊两端亦施龙吻,垂脊、戗脊施螭兽仙人。

正脊中有桥亭火珠,脊面乃饰缠枝牡丹。其奇巧精致,耐人寻味。

这座宫殿的门窗雕饰工艺,堪为上选艺术品,往往吸引不少游人,由於为其精美的工艺所倾倒,而总是流连忘返。这些门窗,全系木质结构,上面镂刻雕饰有金钱、艾叶、仙鹤、孔雀、蝙蝠、蝴蝶,还有二龙戏珠、鹿宿松下等。

相关参考

伏羲故里,伏羲故里到底在那里

伏羲故里到底在那里?伏羲故里在甘肃省天水市,太昊伏羲是两个人。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9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

被称为 ”小江南”的天水,是藏在大西北的一块灵秀之地

相传,伏羲与女娲便是诞生于甘肃天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伏羲创八卦,因此这天水又被称为「”易学之都”。而这天水之名也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在秦始皇时,天水还被称为上邽(guī)县,但在秦末汉初

甘肃14个城市夜景,你最喜欢哪个城市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今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秦时期,公元

秦安有多少人有多少年的历史

天水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天水市统计局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甘肃省政府和地

三国演义天水收姜维传兵法,为何姜维未能撑起北伐,最后殒命复蜀

姜维(202~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少侍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起家上计掾,迁中郎将。[1]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

甘肃古建筑丨贯寺李家祠堂

贯寺李家祠堂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大石乡贯寺村,清至民国度祠建筑。2016年被发布为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珍爱单元单子。贯寺李家祠堂占地面积495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余平方米。祠堂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由

甘肃古建筑丨贯寺李家祠堂

贯寺李家祠堂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大石乡贯寺村,清至民国度祠建筑。2016年被发布为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珍爱单元单子。贯寺李家祠堂占地面积495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余平方米。祠堂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由

历史眼丨唐朝陇右道,出乎你想象的大

今天陇为甘肃的简称,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陇右,即陇山之右。古人“东为左,西为右”,所谓陇右,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的地方。六盘山以西,包括今天水市、平凉市、定西市、兰州市。

隗嚣攻占陇西等地之战

  新莽地皇四年(汉更始元年,23年)七月,成纪(今甘肃庄浪西北)人隗嚣起兵反抗王莽,攻占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等七郡的作战。  是年七月,成纪人隗崔、隗义,上邽(今甘肃天水市)人杨广、冀县(今

牡丹历史哪里种植早

1.牡丹花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北京、临夏、彭州、铜陵县等。最早:西北牡丹的观赏栽培约始于唐代。甘肃天水一带早已有牡丹栽培。西北牡丹明清之际栽培日盛。如栽培中心临复,当时有“小洛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