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為佛,談談太上老君是如何誕生的
Posted 胡人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老子化胡為佛,談談太上老君是如何誕生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子化胡為佛,談談太上老君是如何誕生的
太上老君,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神話人物。而大部分人了解他,都是從這一部《西遊記》開始的。老君一出場,便是拿出他的金剛琢,砸得悟空暈頭轉向,被二郎神擒走。自此以後,悟空可沒少吃老君的虧。
取經路上遇見的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青牛精,拿著老君的法寶,都讓悟空束手無策。可見,太上老君的神通,並不亞於如來佛祖。
太上老君的原型,是先秦道家學派的老子。老君自稱:過函谷關,化胡為佛。由此從凡人變成了仙人。
「化胡為佛」是什麼意思?
這四個字,初聽之下沒什麼問題,甚至還有點帥。一經推敲,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首先,太上老君是道教的祖師爺呀,跟「佛」有什麼關係呢?應該是「化胡為道」或者「化胡為仙」才對啊。
再一細品,不但「佛」有問題,「胡」也有問題。為什麼呢?
很多人這麼解釋這四個字:從「胡」變化成了「佛」。這個「胡」,在中國古代就是胡人,指的是少數民族。老子出生在中原,跟少數民族沒有一點關係。怎麼就「從胡人變成佛」了呢?
所以說,這四個字,深究起來,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實際上,老子不是從胡人變成了佛,這樣解釋是不對的。且看史書怎麼說:
《漢書·蔡楷傳》云:「老子入夷狄為浮屠」。
《高士傳》曰:「老子化戎俗為浮屠
意思很清楚,老子出了函谷關,便教化那裡的胡人,讓他們變成了「浮屠」,也就是僧人。化胡為佛,就是說:教化胡人,使他們有了佛性。
「化胡為佛」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由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猜測,「化胡為佛」這四個字,是要將老子與西方佛教扯上關係,混為一談。
這種說法,想必不是道教徒提出的,而大概率是佛教徒提出的。
為什麼呢?很好理解。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它不需要與外來的佛教攀親戚。尤其在唐朝時,皇帝姓李,便以老子為祖師爺,舉國尊奉道教,地位極高。
佛教徒為了讓中國人能夠更好的接受佛家思想,便託名為道教,甚至把釋迦牟尼與太上老君混為一談。這種做法,在生活中也相當常見。
身份低的總是想方設法,跟身份高的攀上一點關係,這樣才好辦事。不是嗎?
佛教徒聲稱:老子當年到西方教化胡人,傳播教義,這才有了佛教。西方的佛教和中土的道教是同宗同源的呀。
相关参考
太上老君虽然是化胡为佛,点化如来,为将来佛教建立埋下伏笔,但后来一体化二,一部分仍延续太上老君,另一部分则化为佛教中的燃灯古佛。在佛学中,燃灯古佛是过去之佛(以前佛教中最大的),如来是现世之佛(燃灯退
我国古代的神魔小说中,风头最盛的可以说是《西游记》和《封神榜》。这两本虽然西游先被写出来,但是其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却晚于封神中的时代背景。这两本中的人物虽不完全相同,但是有许多共通之处。所以,笔者想要
老子并没有法术,他只是个道家哲学家而已。后来老子者作道德经被后世传下来,演变成后来的道教经典。至于成道教教主,应该是后人所封的。也有可能老子是太上老君转世。道教应该很早存在了。可能老子哲学理念把道教发
太上老君是不是老子呢? 那为何人们会去祭拜太上老君呢?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何人呢?
太上老君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
在《道德经》里,老子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一是“强梁者不得其死”,二是“柔弱胜刚强”。一般人理解,优胜劣汰,强比弱好,所以,看起来,老子的思路,与大多数人不同,正好是逆向思维。老子为什么非要这么说呢?这
在公元1年耶穌誕生了,因為耶穌於夜晚誕生所以那晚就被稱為"平安夜"。耶穌誕生的那天夜晚,一群在野外的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到天上傳來聲音,告知他們耶穌將於今晚誕生的消息。根據《聖經》記載,耶穌要做世人
在公元1年耶穌誕生了,因為耶穌於夜晚誕生所以那晚就被稱為"平安夜"。耶穌誕生的那天夜晚,一群在野外的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聽到天上傳來聲音,告知他們耶穌將於今晚誕生的消息。根據《聖經》記載,耶穌要做世人
貨幣(就是錢)作為一種生活必須物品,其發展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近現代的金融、貨幣體系從本質上來講是誕生於西歐的,歐洲的貨幣體系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有非常強的持續性,這種持續性至今仍然存在於全世界的
貨幣(就是錢)作為一種生活必須物品,其發展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近現代的金融、貨幣體系從本質上來講是誕生於西歐的,歐洲的貨幣體系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有非常強的持續性,這種持續性至今仍然存在於全世界的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诗「”批判”老子,他写道: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道德经》中提到的,有智慧的人是沉默寡言的,「”言者不如知者默”老子既然这么说,可他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