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全面停飛,各地飛機場變飛機展覽館

Posted

篇首语:知识的用处就是夜行人的火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全球全面停飛,各地飛機場變飛機展覽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球全面停飛,各地飛機場變飛機展覽館

現如今,
10萬一張歸國機票一票難求!
原因是因疫情全球肆虐,
導致商用航班銳減,
航空公司不得不將
數千架飛機留在地面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
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停放它們的地方。
單單一架飛機,
比如空客330,
就足足有60米長,
機翼佔地361平方米。
世界主要的國際樞紐機場,
滑行道、機庫甚至跑道
都臨時成了大型停機場
多地機場出現飛機
滯留停機坪的「爆機」景象。
中國香港國際機場
美國塔爾薩國際機場
瑞士蘇黎世機場
美國西雅圖波音飛機場
美國加利福尼亞機場
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
英國伯恩茅斯機場
西班牙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
丹麥哥本哈根機場
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
美國匹茲堡國際機場
飛機不單單停在那就好了
飛機停飛48小時以上
就要開啟不同階段的維護程序了
美國伯明翰-沙特爾斯沃思國際機場
中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德國法蘭克福機場
飛機每7天
需要打開電氣和液壓系統
以檢查它們是否正常工作
並啟動發動機並使其空轉約20分鐘,
以便對所有組件進行潤滑。
德國慕尼黑機場
截至4月15日,
全球還在運行的飛機總數為7635架,
而全球停運的飛機數量為1.44萬架。
如果疫情再得不到控制,
飛機只能一直燒錢
飛機場真的變成了飛機展覽館了。
希望疫情早點過去,
恢復正常的旅行持續!
============================
財經,看似高深莫測,實則淺顯易懂;看似與你很遠,其實就在你身邊!
我們拋開最繁雜的數據,扔掉最固有的觀念,評判最熱門的財經大事以及樓市、股市財富故事!
鹵煮全球熱聞,垮燉中國經濟!竭盡所能為您製作五味俱全的「財經夜餐」,讓您吃著帶勁,看著過癮,完事之後回味無窮!

相关参考

蔣介石逃到台灣不敢下飛機,此人說了6個字,蔣介石乖乖下機

1949年12月10日,大西南被解放後,蔣介石不得不攜蔣經國匆匆離開成都官邸,乘機直抵台灣。蔣介石逃到台灣時遲遲不敢下飛機,孫立人得知後,說了6個字,蔣介石乖乖下了飛機。1949年4月21日,國共談判

二戰時期,德國明明知道飛機的威力,為何不發展航母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航母就是海上的決定性力量,關係戰爭勝敗。但是德國在二戰時期卻並沒有發展航母,為何會如此呢?要知道德國當時已經清晰地認識到飛機和制空權的重要性,而且以德國的軍工生產能力,製造航母完沒

戰神粟裕有多牛

一個南昌起義的小兵,在紅軍時期九死一生,抗日時期鍛煉成長,終於開始爆發,一仗比一仗精彩。1、抗戰奇襲戰新四軍在抗戰中成長,積小戰為大戰,粟裕用兵,慣於出乎敵人意料。官陡門據點位於蕪湖近郊,日軍飛機場外

家中黃金無數,29架私人飛機,貪了100多億

對於古代的皇帝制度來說,皇帝便是天下之主,皇帝掌握著天下人的生殺大權,享受後宮佳麗三千,坐擁天下財富,在這種封建社會中的百姓都會理所當然地覺得是正確的。反倒是貪官污吏想方設法地從各處搜集財富,上至皇家

抗戰時有人捐錢有人捐物 此黑幫大佬直接捐兩架飛機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這標誌着日本侵華的正式開始。此後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廣大軍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抒寫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幕。我們知道,打仗是需要花錢

1932年1月的淞滬抗戰,日本人為何要派飛機炸毀涵芬樓的藏書

文/文定,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國民政府繼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把主要軍事力量放到圍剿江西紅軍和對付反蔣派系身上,希圖在最短的時間內武力統一中國,樹立和鞏固蔣氏獨裁政權。因此,他們對帝國主義主宰的

1932年1月的淞滬抗戰,日本人為何要派飛機炸毀涵芬樓的藏書

文/文定,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國民政府繼續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把主要軍事力量放到圍剿江西紅軍和對付反蔣派系身上,希圖在最短的時間內武力統一中國,樹立和鞏固蔣氏獨裁政權。因此,他們對帝國主義主宰的

蘇聯防空網無懈可擊,為何當年一架德國飛機降落紅場,卻無人察覺

上世紀80年代,美蘇大搞軍備競賽。星球大戰計劃的提出,讓蘇聯加緊了防空體系和遠程導彈的建設。當時,整個蘇聯境內密布著9600枚防空導彈,幾千台空中偵測雷達,按蘇聯國防部長索科洛夫元帥的說法,蘇聯的防空

二戰後美國是如何規訓日本的

麥克阿瑟和裕仁天皇。1945年8月30日,美國軍用飛機抵達東京近郊的厚木機場,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踏上日本土地,「仿佛是二十世紀的拿破侖皇帝一般」。美日關係的故事情節從這一刻起發生轉折:雙方化幹戈為玉帛

二戰後美國是如何規訓日本的

麥克阿瑟和裕仁天皇。1945年8月30日,美國軍用飛機抵達東京近郊的厚木機場,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踏上日本土地,「仿佛是二十世紀的拿破侖皇帝一般」。美日關係的故事情節從這一刻起發生轉折:雙方化幹戈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