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历史演变与启示
Posted 兵团
篇首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团历史演变与启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团历史演变与启示
一、谁能介绍一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变迁
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254万人的特殊部队。
为了西部边疆的繁荣和稳定,为了祖国的安宁与领土完整,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围,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改造自然,守土保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为共和国母亲奉献上了赤子的一片忠诚。这支特殊的部队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唯一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
这是一支在世界上从未有过的特殊的部队,指战员们放下枪杆,拿起坎土曼;放下担克、装甲车,开起了马车、拖拉机,从组织上仍保留着军队的师、团、连的建制,以战斗姿态向荒原、戈壁进军,去创建一个个大型农场、牧场和工厂。这些农牧场、厂矿星罗期布,分布在天山南北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那里多半曾经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战士们刨地搭起“地窝子”(半凹入地下的土房子),开渠凿井引来高山雪水,手执锄镐和用肩扛人拉犁的方式,开荒种地,营造树林,修建水库。官兵不分上下,都懑手血泡,挥洒汗水来浇灌这片片沃土,在准噶尔、塔里木的亘古荒原上创造了碱滩变良田,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如今,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人开垦的。兵团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畜产品生产基地。
新疆刚解放时没有工业。为了兴办工业,兵团人节衣缩食,棉衣换成单衣,两套服装减成一套,甚至省去衣领、口袋、帽沿,还捐出了1500万元的转业费,自力更生生产出了新疆的第一支纱、第一块方糖、第一根钢锭……为新疆的现代化工业行了奠基礼。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漫长,战略位置突出。遵照中央指示,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兵团在长达2019公里、纵深10到30多公里的边境地带建起了58个团场,几十年来没有丢失祖国的一寸领土。
如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54万人口和14个生产建设师、186个团场、1500多家工交建商企业的特殊社会组织,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一支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那里既有浩瀚无垠被人称为死亡之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又有塔里木河,是亚洲最长的内陆河。盆地里有大片荒原可以开发,有充足的水源可以利用。
为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队进入阿拉尔,设立前沿指挥所,艰苦奋斗三年,建起10个农场,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农场群。 石河子原是玛纳斯流域荒滩上一个小居民点,只有3户人家和一个大车店。
自从生产建设兵团指挥机关迁入,数万名屯垦部队和上海支边知识青年也随之而到。历尽艰辛,一座新兴城市终于在玛纳斯的荒原上悄然诞生,这就是后来被人们誉为“戈壁滩上的小上海”石河子市。
鉴于数百万农垦大军的主体是解放军的转业复员官兵,具有军队的传统和作风,所以中央除确定王震上将任农垦部长外,又选调萧克上将和曾任解放军十八兵团副司令的陈漫远,以及其他高级将领姜齐贤、刘型等任副部长,从而使农垦部在国务院中成为高级将领最多、军队转业干部最多的部门。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立志报国的巾帼英雄,他们承着西去的列车,在高昂的歌声中,用青春谱写了壮丽的人生。
20世纪50年代“八千湘女进天山”、一批批山东、河南、西川姑娘到新疆以及60年代上海、南京、天津、武汉支边青年通入塔里木、准噶尔盆地的历史,都成为生产建设兵团了展史上的光辉彩页。许许多多的内地姑娘,离开可爱的家乡,来到遥远而偏僻的边疆屯垦戌边,逐渐融入生产建设兵团的战斗生活洪流,随后大多数在这里找了对象、结婚安家。
二、新疆兵团发展史有哪些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174个农牧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45.36万人,在岗职工93.3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建立的。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
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到1954年,解放军驻新疆部队经过艰苦创业,共建成农场34个,牧场8个,拥有耕地77.2千公顷,收获的农牧产品解决了驻新疆部队的后勤供给,而且还兴建了一批现代工矿商贸企业,兴办了学校、医院等一批事业单位。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据史料记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
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西汉,以后历代相袭。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则是这一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艰苦创业中发展壮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朝着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商建服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兵团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
兵团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随着兵团国民经济体系的确立,兵团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到1966年底,兵团的各项事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曾于1975年被撤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到200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起了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形成了1064千公顷新绿洲,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等一批新兴城镇;国内生产总值占自治区的1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疆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团的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在依法向当地政府纳税的同时,几十年来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每年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县、乡、村举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技术;从1964年起,每年筹集资金帮助地方搞规划和建设,为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为支持新疆工业发展,兵团还把已经建设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近五十年来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屯垦戍边中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
兵团自觉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法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密切了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兵团的发展,始终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与支持。
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自治区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国有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当多的政策都明确适用于兵团,促进了兵团和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长期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成分。垦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约25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贯彻中央政府制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兵团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五十年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
三、谁能介绍一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变迁
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254万人的特殊部队。为了西部边疆的繁荣和稳定,为了祖国的安宁与领土完整,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围,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改造自然,守土保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为共和国母亲奉献上了赤子的一片忠诚。这支特殊的部队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唯一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
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
这是一支在世界上从未有过的特殊的部队,指战员们放下枪杆,拿起坎土曼;放下担克、装甲车,开起了马车、拖拉机,从组织上仍保留着军队的师、团、连的建制,以战斗姿态向荒原、戈壁进军,去创建一个个大型农场、牧场和工厂。这些农牧场、厂矿星罗期布,分布在天山南北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那里多半曾经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战士们刨地搭起“地窝子”(半凹入地下的土房子),开渠凿井引来高山雪水,手执锄镐和用肩扛人拉犁的方式,开荒种地,营造树林,修建水库。官兵不分上下,都懑手血泡,挥洒汗水来浇灌这片片沃土,在准噶尔、塔里木的亘古荒原上创造了碱滩变良田,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如今,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人开垦的。兵团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畜产品生产基地。新疆刚解放时没有工业。为了兴办工业,兵团人节衣缩食,棉衣换成单衣,两套服装减成一套,甚至省去衣领、口袋、帽沿,还捐出了1500万元的转业费,自力更生生产出了新疆的第一支纱、第一块方糖、第一根钢锭……为新疆的现代化工业行了奠基礼。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漫长,战略位置突出。遵照中央指示,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兵团在长达2019公里、纵深10到30多公里的边境地带建起了58个团场,几十年来没有丢失祖国的一寸领土。
如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54万人口和14个生产建设师、186个团场、1500多家工交建商企业的特殊社会组织,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一支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那里既有浩瀚无垠被人称为死亡之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又有塔里木河,是亚洲最长的内陆河。盆地里有大片荒原可以开发,有充足的水源可以利用。为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队进入阿拉尔,设立前沿指挥所,艰苦奋斗三年,建起10个农场,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农场群。
石河子原是玛纳斯流域荒滩上一个小居民点,只有3户人家和一个大车店。自从生产建设兵团指挥机关迁入,数万名屯垦部队和上海支边知识青年也随之而到。历尽艰辛,一座新兴城市终于在玛纳斯的荒原上悄然诞生,这就是后来被人们誉为“戈壁滩上的小上海”石河子市。
鉴于数百万农垦大军的主体是解放军的转业复员官兵,具有军队的传统和作风,所以中央除确定王震上将任农垦部长外,又选调萧克上将和曾任解放军十八兵团副司令的陈漫远,以及其他高级将领姜齐贤、刘型等任副部长,从而使农垦部在国务院中成为高级将领最多、军队转业干部最多的部门。
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立志报国的巾帼英雄,他们承着西去的列车,在高昂的歌声中,用青春谱写了壮丽的人生。20世纪50年代“八千湘女进天山”、一批批山东、河南、西川姑娘到新疆以及60年代上海、南京、天津、武汉支边青年通入塔里木、准噶尔盆地的历史,都成为生产建设兵团了展史上的光辉彩页。许许多多的内地姑娘,离开可爱的家乡,来到遥远而偏僻的边疆屯垦戌边,逐渐融入生产建设兵团的战斗生活洪流,随后大多数在这里找了对象、结婚安家。
四、新疆兵团发展史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174个农牧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45.36万人,在岗职工93.3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建立的。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
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到1954年,解放军驻新疆部队经过艰苦创业,共建成农场34个,牧场8个,拥有耕地77.2千公顷,收获的农牧产品解决了驻新疆部队的后勤供给,而且还兴建了一批现代工矿商贸企业,兴办了学校、医院等一批事业单位。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据史料记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
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西汉,以后历代相袭。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则是这一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艰苦创业中发展壮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朝着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商建服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兵团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
兵团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随着兵团国民经济体系的确立,兵团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到1966年底,兵团的各项事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曾于1975年被撤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到200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起了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形成了1064千公顷新绿洲,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等一批新兴城镇;国内生产总值占自治区的1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疆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团的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在依法向当地政府纳税的同时,几十年来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每年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县、乡、村举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技术;从1964年起,每年筹集资金帮助地方搞规划和建设,为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为支持新疆工业发展,兵团还把已经建设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近五十年来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屯垦戍边中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
兵团自觉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法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密切了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兵团的发展,始终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与支持。
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自治区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国有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当多的政策都明确适用于兵团,促进了兵团和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长期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成分。垦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约25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贯彻中央政府制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兵团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五十年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
五、新疆兵团发展史有哪些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174个农牧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45.36万人,在岗职工93.3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建立的。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
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到1954年,解放军驻新疆部队经过艰苦创业,共建成农场34个,牧场8个,拥有耕地77.2千公顷,收获的农牧产品解决了驻新疆部队的后勤供给,而且还兴建了一批现代工矿商贸企业,兴办了学校、医院等一批事业单位。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据史料记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
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西汉,以后历代相袭。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则是这一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艰苦创业中发展壮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朝着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商建服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兵团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
兵团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随着兵团国民经济体系的确立,兵团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到1966年底,兵团的各项事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曾于1975年被撤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到200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起了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形成了1064千公顷新绿洲,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等一批新兴城镇;国内生产总值占自治区的1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疆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团的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在依法向当地政府纳税的同时,几十年来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每年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县、乡、村举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技术;从1964年起,每年筹集资金帮助地方搞规划和建设,为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为支持新疆工业发展,兵团还把已经建设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近五十年来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屯垦戍边中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
兵团自觉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法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密切了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兵团的发展,始终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与支持。
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自治区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国有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当多的政策都明确适用于兵团,促进了兵团和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长期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成分。垦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约25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贯彻中央政府制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兵团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五十年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
相关参考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改变。 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与社会后果 历史意义 英国是人类第一次工业革
1.抗日战争的历史启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和平发展始终是硬道理;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与自信气概;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
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一)西方国家政府角色职能发展演变前资本主义时期政府的角色与职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的角色与职能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府的角色与职能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角色与职能前资本主义时期政府角色
1.春秋战国以后每个朝代斗拱的特点及演变和作用一、特点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1.中国和拉美国家关系的发展会对世界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快演变。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作为一支快速崛起的新兴力量,继续保持和平、稳定、发展
《启示录》即为《圣经》世界上文坛最畅销的一本书。《启示录》描述了一场由一个被称做“羔羊”的人和他的信众与被称作“兽”的势力之间所发生的激烈较量。“羔羊”的一方明显是代表正义和神的旨意的。“兽”的一方被
雷州市地处雷州半岛的腹部,是南北海陆交通的咽喉。它穿跨浩瀚的南海及北部湾,东望菲律宾,西眺越南,南接徐闻与海南隔岸相视,北经遂溪、湛江。天连五岭、海通万国,素称「”天南重地”。雷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
形式与政策谈中英关系历史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仅三个月,英国政府经仔细权衡,不顾美国阻挠,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法律上的政府"。应中方的要求,中英两国从1950年上半年开始了艰苦的建交谈
如今人们对邮戳已司空见惯,但在古代并不多见,其演变历史与人类的邮政事业发展相关,但追根溯源,邮戳远较邮票诞生得早。在没有邮票之前,邮戳就已成为缴纳邮费的表记,其功用与邮票相同,英文里Stamp一词,其
和封建制比较,郡县制有何历史意义?郡县制的历史意义是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郡县制确立后,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