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五龙乡历史文化

Posted 陇西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天水五龙乡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水五龙乡历史文化

一、天水的历史文化

一、天水建置 有史载以来,天水境内曾多处建立过城池。

作为秦人的故乡和发祥地,远在公元前1100年前,秦人祖先就在今日的天水地域建立了自己早期都城——西垂邑。从西垂、秦亭到西犬丘,秦在天水建都时间长约400余年。

只是在公元前726年,随着秦的东向发展,都城迁徙陇山以东的关中地区。据考证,西垂邑和后来的西犬丘同属一地,也即汉代西县城址,在今秦州区西南一带;秦亭是周王室策封养马有功的秦人先祖非子的封地,在今张家川县城南。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十年)秦人攻灭圭阝戎,冀戎两大戎族部落,因族名设圭阝县、冀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行政设置。秦始皇时,在今陕西渭南设下圭阝县,原圭阝县改称上圭阝,以示区别。

汉承秦制,实行郡县二级制。公元前114年(汉武帝文鼎三年),分陇西郡新设天水郡。

从此有“天水”之名,该名源于阴阳五行“天一生水”的说法。上圭阝仍属陇西郡。

西汉末年,成纪人(今天水)隗嚣等起兵反抗王莽,割据天水、陇西等郡,在上圭阝、冀县两地建都,“名震西州”。城区北山至今称“皇城”。

杜甫有诗曰“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 74年(东汉永平十七年),天水郡改称汉阳郡,原属陇西的上圭阝划归汉阳。

汉阳郡辖13县,郡所辖县基本上都在西汉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取名汉阳。188年(西汉中平五年)郡县制演变成州郡县三级制,汉阳属凉州。

220年(三国魏黄初元年)始设秦州,汉阳郡属秦州。因州境曾有“秦邑”并是秦人的发祥地而名,从此有“秦州”称谓。

魏明帝时汉阳郡恢复原名,改称天水郡。据《元和郡县图志》,唐代的秦州城依然有诸葛军垒、司马懿垒、姜维垒等三国遗迹。

民国初年,曾在城区东郊出土《曹真残碑》。 269年(西晋泰始五年),再置秦州,辖7郡24县。

今天水市辖区大部分地域属天水郡。282年(太康三年),秦州并入雍州。

286年三置秦州,秦州州治、天水郡治由此同时设于上圭阝。从此上圭阝由军事重镇一跃成为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意义非凡。

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原动荡,天下大乱。上圭阝因民多物阜,成为各路军阀争夺的首选目标,先后被前赵、前秦、前凉、后秦、西秦、夏等割据政权占据,并多次迁民毁城。

北魏拥有秦州之后的100年间,社会基本稳定。据郦道元《水经注》载州城上圭阝“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

气势宏大,巍峨壮观。接着,秦州先后属西魏、北周。

由于西魏、北周定都长安,秦州的地位显得特别重要,坐镇者都是宗室名王。 隋唐时撤消郡级建置,实行州、县两级制。

时秦、凉并称,丝绸古道客商往来不绝,经济文化发达。759年(唐乾元二年)诗圣杜甫寓居秦州,在他的九十余首《秦州杂诗》等各类题材的诗作中,描述了富足安康、城廓完整,寺观四布,驿道通畅的秦州城。

五代十国时期,秦州先后为后梁、前蜀、后唐、后晋、后汉、后蜀、后周轮流占有。961年(北宋建隆二年)秦州归宋,而吐蕃各部散落陇右山谷,宋廷实际控制的西部疆域只达秦州夕阳镇(今秦州区藉口乡)。

秦州城为北宋最重要的边防城市。宋以此为据点向西、向东逐渐开拓,沿渭河流域河谷地扼要之区建立了诸多堡寨。

庆历年间,秦凤路都部署兼知秦州韩琦主持增筑东西关城,史称“韩公城”。之后秦州城设榷场、茶马司等贸易机构,同周边少数民族广开交易,市场繁荣。

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金兵占据秦州,企图由此南下进攻四川、吴王介、吴磷兄弟英勇抗击,在秦州南境皂郊堡、赤峪、东柯、吴砦一线和金军对峙相拒。此时州城因战争时有损坏。

1131年(金天会九年),金将张中彦曾将秦州治所移到半山腰,固险筑垒,以作守卫。 元代,州城得以恢复。

属陕西行省巩昌总帅府,城北建有大型道观玉泉观。就元史所见,州城北山大小滑坡有十余次,对城区影响很大。

明洪武年间修筑秦州卫城。嘉靖年间又筑西关城。

经多次重修、增修,至明末秦州城形成东西五城的形制,分别为大城、中城、东关城、西关城、小西关城(伏羲城)。整座州城东西摆布于南北两山之间,尤如巨型舟船,别具特色。

小西关城建有规模宏大的伏羲庙建筑群。 1669年(清康熙八年)陕甘分省,秦州属甘肃巩昌府。

1729年(雍正七年),秦州升为直隶州。“康乾盛世”之后经100余年的发展,“秦州地广赋繁,商贾辏集,号称阜区”。

州城内外寺庙道观林立,民房商肆云布,街道规整。平面布局上以州署衙所在地大城为中心,主干道正对城门,形成明确的中轴线。

主街为横贯五城的东西大道,用地布局上有明显的功能分区。每个巷道口有大门或牌坊,院内设专门水井。

路植翠槐,庙有苍柏。秦州城山环水绕,繁华热闹,厚固森严,呈现出特有的州府建筑风貌。

1913年(民国二年),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暂存道制,撒秦州设天水县。1918—1926年号称“陇南王”的军阀孔繁锦开通天水通往周围各县的大车道,拓宽县城街道。

抗战爆发后,天水成为后防重要城市。工商业者及难民纷纷迁入,城区人口由3万急增至7万。

天水解放前夕,社会进步缓慢,城郭犹存,基本上保持历史上的五城规模。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

二、天水

天水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

伏羲庙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筑被破坏无遗;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庙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却由於天水市文化部门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基本保存完好。

国内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重视保护这一建筑群,对於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三皇"特别推崇。

他们认为,"三皇"应为伏羲、神农、轩辕。元大德三年(西元一二九九年),成宗铁木尔,诣令全国各州、县,务必修建"三皇"庙,以通祀之。

当时,天水市作为秦州府治,又是成纪县地,即伏羲故里,因之,这里的"三皇"庙也便修得特别讲究。此庙就是如今伏羲庙的前身。

此庙从建成到元朝覆亡,虽然只有六十多年光景,可是由於政局动荡,各方均受牵连,文化、宗教、教育等诸业日趋萧条;因之,到明代初期,天水"三皇"庙已倾倒坍塌,不成样子了。 直到明代中叶,弘治三年(西元一四九O年),在秦州指挥"明威将军"尹凤的宣导组织下,才在原"三皇"庙的基础上,重新起造庙宇,始称"伏羲庙",延续至今,已近五个世纪了。

据记载,伏羲庙起初并不很大。自嘉靖三年(西元一五二四年)起,巡茶御史陈讲,用了三年时间进一步开拓修缮,为伏羲庙的规模和布局奠定了基础。

近五百年来,又先后历经明嘉靖十年(西元一五三一年),清顺治十年(西元一六五三年)、乾隆五年(西元一七四O年)、嘉庆十一年(西元一八O六年)、光绪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屡次扩建、维修,才成如今这样整肃宏伟、远近闻名的古建筑群。目前的伏羲庙,坐北向南,占地一万余平方米。

现存建筑为两门三进。 全庙坊、亭、房、廊等建筑,严格安排在纵贯南北的主轴线两侧,布局对称而紧凑,疏密相宜而有致;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轴线上,统领全域,雄浑端庄。

当游人沿天水城内大街西行来到伏羲路时,远远就可望见一座掩映在绿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庙前大门。 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宽六点五米、长十七点六米的台基之上。

台基围以砖砌勾栏,东、西、南三面均有垂带式踏跺。拾级而上,可见牌坊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饰有鸱尾螭兽;檐下斗拱为四攒七铺作,六抄单拱,两柱头有转角斗拱,均系精雕细镂的上乘佳作。

对於研究明代木构建筑很有参考价值。牌坊正中,悬有巨幅匾额,上书"开天明道"四个大字,为清乾隆湟中观察史杨应举手迹,笔力遒劲,潇洒流畅,向来为游人所称道。

原先,伏羲庙门前东西两侧,还有横跨大街的两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别题有"开物成务"、"继天立",与大门匾额之"开天明道"一样,都是对伏羲功德的极端颂词。 庙门南面,与大门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於清代乾隆年间的戏楼,三间宽,两层楼高,飞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众喜爱。

进大门牌坊,即入正门。此门五间门面,共宽十八米,进深两间。

正中门楣,原挂有祖籍天水的明代着名书法家胡缵宗所书"与天地准"巨匾一方,现悬挂"太昊宫"匾一,含义同"与天地准"相似,都是颂扬伏羲造福人类的恩德广大无边。 伏羲庙的这座正门,虽也经清代局部修缮,但其主体部分,仍然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实为难能可贵。

至今,屋顶完整无损,正脊两端施龙吻,尾向内,背兽齐全,中央置宝瓶;脊身饰缠技牡丹。这套质朴典雅、玲斑剔透的饰品构件,工艺、艺术价值相当之高,曾引起国内不少建筑专家和艺术家的重视。

步入前院,可见院东有棵古槐,传为唐代栽植。岁月流逝,已逾千年;虽然屡经兵燹天灾,阅尽人间春色,至今依旧昂然挺拔,令人叹为观止。

迎面为一座碧瓦覆项、结构宏伟的大型古建筑,就是文祖殿。此殿虽系清乾隆三年(西元一七三八年)重建,但其彩绘风格却保持了明代暖色基调,向为专家所称道。

穿过仪门,来到中院。由於场面开阔,令人襟怀顿觉释然。

这里是伏裁庙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为一月台,殿、阁、亭、榭,高下相间,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株参天古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妙趣横生。

民间说法,前后院内原来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栽植的。 现在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机盎然。

这些忘年古柏,现已成了珍贵的文物树了。先天殿在中院月台的当间部位。

此殿异常宏大壮观。看着它踞高淩空、庄重威严的风格,游人往往啧啧赞叹。

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点七米,纵深十三点五米,面宽七间,通长二十六点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 殿顶上覆琉璃简瓦,正脊两端亦施龙吻,垂脊、戗脊施螭兽仙人。

正脊中有桥亭火珠,脊面乃饰缠枝牡丹。其奇巧精致,耐人寻味。

这座宫殿的门窗雕饰工艺,堪为上选艺术品,往往吸引不少游人,由於为其精美的工艺所倾倒,而总是流连忘返。这些门窗,全系木质结构,上面镂刻雕饰有金钱、艾叶、仙鹤、孔雀、蝙蝠、蝴蝶,还有二龙戏珠、鹿宿松下等。

三、天水的历史文化

天水 市名,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

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历史文化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

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00年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分布的植物园、仙人崖、石门、净土寺、曲溪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共同组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四、天水市麦积区新阳镇的历史

新阳镇位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南缘,行政区划上属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距天水市区27公里。

新阳镇是一个地理范畴,包括四个乡镇——新阳镇、琥珀乡、五龙乡、凤凰乡。共有约一百余个自然村,人口约12万。

新阳镇是由渭河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盆地。其河北属于黄土高原南缘,河南属于西秦岭北支系山脉。

新阳镇川区海拨1100米左右,南北山区海拨高度在1300米至1800米之间,新阳镇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适当,属于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2,最冷月为一月,最热月为七月。年降雨量500毫米至600毫米,一年有两个降雨峰值,七月多属雷雨;从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由于受冷暖锋面交汇形成的华西秋雨的影响,多为连绵数日的阴雨天气。

凤凰山是新阳镇的名山胜景,它位于新阳镇的西部,海拨1900米,相对高度600米。在新阳镇的任何一个方位,都能看到它形如龙首,突兀挺拨的奇特山势。

新阳镇境内有渭河穿城而过。渭河发源于甘肃中部渭源县的鸟鼠山,向东流经甘肃东部,横穿陕西关中平原,在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渭河从琥珀乡西端流进新阳镇,绕过四嘴山,流进了新阳镇的腹地,然后在新阳镇最东端流出新阳镇,流入渭南镇。 独特的地理与气候,造就了新阳镇这颗黄土高原上的明珠。

难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公报》的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他撰写的《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这样描述天水:“甘肃人说到天水,就等于江浙人说到苏杭一样自豪,认为是风景优美、物产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天水是甘肃的“江南”,而新阳镇又是天水的“江南”。

【民俗风情】 新阳镇方言非常独特,也比较有趣。有的是古音古韵的孑遗,有的是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的富有民间生活气息。

总之,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约定俗成,折射出这座文化古镇独特的风情神韵。 如三国时期,新阳镇属于魏蜀拉锯式的交战地带,今天这块地方归刘 (蜀军),明天这块地方又归曹(魏军),因而人们口头谈论时就说,这是“刘的”,那是“曹的”。

久而久之,将“刘的”和“曹的”用作口头人称代词。又因为“刘”字与“牛”字发音相近,时间一长,慢慢把“刘”说成了“牛”,“刘的”就成了“牛的”。

一直到现在,“牛的”、“曹的”仍然保留在新阳人的口语之中。 又如新阳人口中的“马杓”一词,又作“马勺”,指盛饭、舀酒或舀水用的长柄大勺。

元杂剧《秋胡戏妻》中有句“媳妇儿,你只待敦胡芦摔马杓哩。” 再如新阳人把继母口语叫“尧婆”,元杂剧《灰阑记》第四折中有句“孩儿也,这臂膊似麻秆细,他是个无情分尧婆管甚的,你可怎生来参不透其中意?”天水人至今还通常把父亲叫“达达”,这实际上是元朝蒙古人对长者的尊称。

五、历史上天水的文化名人

1)赵壹, 生卒年不详。

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斌家,活动在灵帝(公元168年189年在位)之世。2)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3)董卓,(他是个声誉不太好的人,不过也是个名人) 字仲颖,东汉时,陇西临兆 (今甘肃天水)人。 4)李广,(公元前?——前一一九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5)苻坚,(三三八——三八五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6)赵充国,(公元前一三七——前五二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

西汉名将。7) 段会宗,(公元前八三——前九年),字子松,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人。

曾两任西域都护,四次专使乌孙,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外交家。8)秦襄公,(公元前?——前七六六年),今甘肃天水一带人,秦国的奠基者。

9)李白,(七○一—— 七六二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唐代大诗人。10)李世民(五九九——六四九年),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

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陕西武功。 11)李翱 (772~836),唐代散文家、哲学家。

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12)邓宝珊(1894—1968),甘肃天水市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他还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六、五龙镇的历史沿革

1958年建泽下公社,1983年改乡。

1994年11月,政府驻地从牛家岗村迁址于景岗山。

1996年撤销泽下乡,设立五龙镇,因境内有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而得名。

1997年,面积190平方千米,人口6.4万,辖丰峪、阳和、栗家洼、临上、椤棬、渔村、岭南、岭后、荷花、合脉掌、南沃、陈家岗、牛家岗、西蒋、石阵、泽下、石官、长坡、文峪、碾上、马兰、河头、七峪、花底、桑峪、花营26个行政村。

1998年1月,撤销原牛家岗行政村,新设牛家岗、陈家岗、薛家岗3个行政村。

2002年,面积190平方千米,总人口642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95人,辖28个行政村,118个自然村,314个村民小组。

2003年,人口63420人,辖28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

2004年,人口62495人,辖28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

2006年,辖丰峪、上庄、泽下、花地、文峪、河头、罗圈、城峪、岭后、荷花、渔村、合脉掌、碾上、长坡、南沃、西蒋、岭南、桑峪、马兰、石阵、栗家凹、牛家岗、陈家岗、薛家岗、石官、阳和、七峪27个行政村,106个自然村。

七、甘肃省天水市的文化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天水是秦始皇祖先生存繁衍、发展壮大之地,也是秦人的福地,天水市四大组织所在地叫秦城。秦城即“秦人之城”。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传为伏羲生日。这一天,天水市民众自发集会到伏羲庙祭奠“人宗爷”(按:天水人习惯将伏羲称为“人宗爷”),乞求幸福安详,新年好运气。 除了民间祭祀,天水还在每年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 。

麦积山是一座宏大的泥塑艺术陈列馆。用泥塑作造像,只有中国盛行,这也是中国在世界雕塑史上的独创。

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情趣,是麦积山石窟艺术中的又一个显著特征,第44窟造像样,曾轰动日本,被赞为“东方的维纳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23窟内那对童男童女,他们颈项上各牵一个“长命圈”,这是陕甘一带农村常见习俗的生动写照。

“失街亭,斩马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是个三国迷,街亭称不可不知。 街亭位于天水市秦城区东北100公里处的秦安县陇城镇,是历史上一重要的军事关隘。

总结说来,天水有

伏羲文化 中华文明之曙光

大地湾文化 见证8000年文明

秦文化 秦文明的源泉

石窟艺术 麦积山最璀璨

三国文化 辉煌灿烂

历史名人:

1)秦襄公,(公元前?——公元前766年),今甘肃天水一带人,秦国的奠基者。

2)李广,(公元前?——公元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

3)赵充国,(公元前137年——公元前52年),字翁孙,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市境内)人,后徙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县)。西汉名将。

4)段会宗,(公元前83年——公元前9年),字子松,西汉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市)人。曾两任西域都护,四次专使乌孙,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外交家。

5)赵壹,生卒年不详。字元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著名辞赋家,活动在汉灵帝(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之世。

6)姜维,(公元202年——公元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三国时蜀国将领。

7)苻坚,(公元338年——公元385年),字永固,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8)李世民,(公元599年——公元649年),唐朝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即唐太宗。李氏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生于渭水北岸的陕西武功。

9)李思训(651-716,一作653-718)唐代书画家。字建睍,一作建景。出身唐宗室。唐高祖从弟长平王李叔良孙,李孝斌子.

10)李白,(公元701年一—公元762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唐代大诗人。

11)李翱,(公元772年——公元836年),唐代散文家、哲学家。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12)邓宝珊,(公元1894年——公元1968年),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解放后,他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等,他还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八、为什么历史上天水又被称为成纪

成纪是一个古地名,这个地方最初来源于伏羲生地的传说。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怀胎12年才生下伏羲、女娲。古人称12 年为一 “纪”,所以伏羲的出生地就被称为“成纪”。

历史上曾有过三个时期的成纪地名,西汉曾在现在甘肃天水 秦安县北建过一个成纪县,大体就在秦安县北面郭嘉河谷,史称 “汉置成纪”。南北朝时北周建立的成纪县在郭嘉河河谷,史称 “显亲成纪”。

唐大中三年(849年)移至秦州,秦州成纪遗址 在今天水市渭河支流藉河流域的秦城区。这都是后人因纪念伏羲出生地而命名的,所以历史上又称天水为成纪。

相关参考

甘肃天水的历史

一、天水的历史文化天水市名,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

天水一中的历史,

天水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她的前身陇南书院创建于1876年,书院位于州府西侧(即现秦州区政府所在地),占地约15亩,同年秋季开始招生。建校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陇南书院时期,秦州成为科名之盛甲全省

三李--李贺、李白、李商隐

...(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

甘肃古建筑丨贯寺李家祠堂

贯寺李家祠堂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大石乡贯寺村,清至民国度祠建筑。2016年被发布为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珍爱单元单子。贯寺李家祠堂占地面积495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余平方米。祠堂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由

甘肃古建筑丨贯寺李家祠堂

贯寺李家祠堂位于天水市甘谷县大石乡贯寺村,清至民国度祠建筑。2016年被发布为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珍爱单元单子。贯寺李家祠堂占地面积495平方米,建筑面积180余平方米。祠堂呈四合院形式,坐北朝南,由

天水博物館公開徵集伏羲頌文學作品

為進一步弘揚伏羲文化,傳承始祖精神,天水市博物館決定即日起公開徵集2020(庚子)年「伏羲頌」文學類作品。徵集內容以讚頌伏羲功德、弘揚伏羲文化、彰顯新時代精神為主題的文學類作品,體裁主要包括祭文、詩歌

天下富庶莫出陇右请问古代甘肃的历史天水与陇西的关系

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国远古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追溯到史前时期,甘肃气候还是比较温暖、湿润,草木茂盛,河流纵横。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有先民曾在甘肃活

古代天水仙哥有多美

天水仙哥是唐朝著名花魁,传闻天水仙哥是一位大美女,但真正见过她的人是少之又少。因为想要目睹天水仙哥的庐山真面目需要花费天价,不然就只能隔着帘子表演一些琴曲。那天水仙哥究竟长什么样呢?可能其中的答案已经

西泽乡历史

西泽乡有多少水库五个水库。西泽乡位于宣威市西部,乡政府驻地距市区31公里,东与西宁办事处、落水镇接壤,南与热水镇毗邻,西与务德镇相连,北与得禄镇、龙潭镇及会泽县大井镇交接,总面积361平方公里,处于滇

天水市张家川县离天水市张家川县恭门镇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187.6公里起点:张家川1.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行驶3.5公里,左转2.行驶25.7公里,直行进入S3043.沿S304行驶670米,过右侧的甘谷桥南新兴创维专卖店约100米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