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备课组总结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三历史备课组总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三历史备课组总结
一、急救急需高中历史教研组的工作总结和教研计划,哪位仁兄可以提供,
[推荐]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日期:2006-09-23]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中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周次 内容 1 2 参加并传达区教研组长会议精神,制定教研组本学期质量目标和工作计划安排 3 赵静老师开课,并组织评课 4 交流开学初教学体会心得,学习新课改方面的文章 5 潘志良老师开课,并组织评课 6 观看教学案,并作研讨 7 蔡娟老师开课并组织评课 8 高一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研讨,如何上好高一历史必修1 9 田锦凤老师开课并作评议 10 组织全组老师研讨期中考试,复习工作安排,配合学校做好命题工作 11 期中考试 12 对各年级期中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总结、研究改进措施 13 陈爱忠老师开课,并组织评课 14 高二年级历史小论文竞赛,研讨:如何上好高二历史必修3 15 朱寿军老师开课,并作评议 16 邀请市或区历史教研员作教学指导,学术论文撰写指导 17 张辉老师开课并作评议 18 观看教学案,并作研讨 19 孙素荣老师开课,并做研讨 20 教学经验及体会交流,学习新课改文章,教学问题研讨 21 刘亚本老师开课并作评议 22 本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历史教研组工作总结 (2004。
9~2006。8) 一、队伍建设: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历 主要业绩和荣誉 何衍应 男 中高 本科 武昌区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秀班主任 岳虹 女 中高 研究生 十四中历史学科带头人 陈友枝 女 中高 本科 武昌区优秀班主任 张新强 男 中一 本科 武昌区优秀青年教师 周莉莉 女 中一 本科 武昌区优秀青年教师 魏文静 女 中二 研究生 武昌区说课二等奖 本组教师共六人,基本情况见表格内容。
六名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历、专业水平高。全组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格遵守《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遵守武汉市教育局“五条戒律”,无教师违法、违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优良。
本教研组成员精诚团结,作风优良,有很好的协作精神,彼此之间长期听课、评课,对每位教师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教研组计划打造成为武昌区有影响的历史教研组。
本学期开始,本组提出,经过两年奋斗,至少培养出一名年轻教师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力争何衍应老师评上武汉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再培养出一名武昌区历史学科带头人;两年内,承担市、区公开课等不少于4次。本组决定开展“以老带新、共同发展”的活动,由岳虹老师指导魏文静老师,何衍应老师帮扶张新强、周莉莉老师尽快成长;本组大力支持每位教师参加各级教学评比活动,2004年支持张新强老师参加武昌区教坛新秀的评比,获一等奖,本学期支持周莉莉、魏文静两位老师参加武昌区说课比赛,周老师获一等奖,魏老师获二等奖,支持张新强老师参加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
周老师还被推送到武汉市参加比赛(全区仅一人),获武汉市说课比赛一等奖。 二、教研活动 近两年来,全组教师圆满完成学校和各级教研部门布置的公开课、研究课和听课任务。
其中有何衍应在武昌区作过两次高三专题复习和教材教法的报告,张新强老师主讲武昌区公开课一次,教材教法报告两次,周莉莉老师主讲武昌区公开课一次,张新强、岳虹、陈友枝和何衍应四位教师还圆满的完成了武昌区专家组、武昌区教研室等单位下校听课的任务。 在建设学生学科活动基地方面,本组缺乏学校硬件的支持,没有固定的学科活动空间,但本组教师仍能克服困难,充分利用学校一百年的辉煌历史,利用“三厅”这个文物资源,利用地处昙华林这个历史文化街区的有利条件,想办法开展活动,有岳虹带领学生进行的近代宗教文化的研究,有张新强、何衍应带领学生开展的昙华林探访活动。
本组教师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备课准备充分,研究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备课都有中心发言人;最为可喜的是,本组有四名教师(张新强、岳虹、周莉莉、魏文静)坚持电子备课和多媒体上课,教案细致认真,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明显。 在教学管理上,本教研组每学期都有工作计划,有工作总结;每位教师都能按时上交教学进度表、成绩分析、试卷分析、试题、集体备课本、各种活动反馈表、听课记载本、学生成绩册等各类材料。
三、教学效果 本组六位教师均在教学中认真负责,能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效率高,深受学生欢迎。在本学期的学生评价当中,每一位教师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都在80%以上。
本教研组教学成绩突出,在近几年高考中,文科综合成绩始终高于武汉中学,尤其在2001年文科综合高考中,我校的平均分名列武昌区第一名。 在2006届历次调考中,我校文科班多数学科成绩与武汉中学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历史学科独树一帜,成绩斐然。
2006年5月张新强老师所带的高二(10)班被评为武昌区先进班集体。 四、科研成果 本组教师每年能按照学校的要求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工作总结。
除此以外,本组教师有数篇论文在不同级别刊物上发表,或者获得不同级别教育行政部门、教学教研机构的奖励。如张新强老师的论文《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归属的演变》、《简论教会学校在近代知识分子转型中的作用》发表于。
二、请总结一下高中历史总结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 巩固 完善 强化 加强 顶峰 集权 专制 ↓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 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 1、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
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ex:东汉、唐末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
ex:西晋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 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 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 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裂与统一、治乱兴衰、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⑴中央集权的加强、调整和改革与分裂统一、治乱兴衰是密切相关的。 联系起来认识:分裂时期多乱世,说明改革或调整不成功;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分裂、乱世。
统一时期多为盛世,说明改革或调整成功;反过来,成功的改革促使统一、盛世出现。 ⑵调整和改革、分裂统一、治乱兴衰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削弱密切联系。
⑶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六、政治思想 1、法家的法治思想 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
三、如何进行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习计划
2015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二中高三历史备课组一、指导思想运用“三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依据“三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准确把握“三情”(教情、学情、考情),着眼“三立足”(立足基础,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识;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有效的第一轮复习计划策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技巧的能力,努力提高高三复习质量,以备战高考。
注意六忌: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二、目标要求:1、以教材和复习用书为依托,以新高考试题为参照,充分研读“三纲”,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使学生掌握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脉络。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三维”出发,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迁移应用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3、以史学新范式为复习理念,解读历史。
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史学新范式,尤其“三史观”的思想应用得较多。把握“三史观”,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复习的前提,也是备考新高考的基础。
故在平时的复习中,尽量运用不同的史观进行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使历史变得丰富丰满,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三、复习安排1、时间安排: 2014年6月—2015年3月上旬(一轮复习)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
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二)落实常规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
四、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怎么复习法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二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作用,因此二轮复习成为高考备考成败的关键阶段。
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抓好高三历史的二轮复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益呢?针对我校高三历史考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历史备课组对下一阶段的二轮历史复习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规划,总结起来如下: 二轮复习思路的确定 总的来说,二轮复习主要是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网络;对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补偿纠正;对主干知识重点突破,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试水平。因此我们第二轮复习复习方针确立为“抓基础、促重点、补漏洞、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具体来看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要吃透《考试说明》,明确其功能定位。《考试说明》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
《考试说明》所涉及的考点与能力要求熟练掌握;对照《考试说明》,逐个排查知识点和重点考查内容,查找一轮复习的不足。 第二,要及时总结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一些问题。
如:①重资料,轻课本;重做题,轻反思;重思维定势,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倾向;②对基本的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③读题、审题粗心;④回答主观题时,思维角度单一,表述无层次,表达不规范,字迹潦草不整齐。⑤不能灵活迁移知识;⑥考试怯场,心理素质不佳等。
第三,要认真反思一轮复习中常规教学的效率。①是否准确把握《考试说明》教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②课堂效率如何?能否进一步提高?③是否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④是否盲目扩大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⑤怎样通过考试和讲评究错来提高效率?⑥怎样让二轮复习成为一种循序渐进的能力培养过程?第四,研究分析备考试题,保证训练的针对性。
从往届高考试题中寻找共性,从近期试题中寻找趋势,从相同考点试题中找变化,从外地试题中找信息。 二轮复习策略 1复习策略: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完善即完善认知结构(知识、技能、方法),查漏补缺 综合即综合知识,增强知识的连接点,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提高即提高思维能力、解题技能、概括能力,提高应试水平和历史学科综合能力。 2复习模式:实施“小步子、大容量、勤反馈、快矫正”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专题复习与综合训练、基础主干知识回扣与题型复习相结合。
复习时间3月至5月上旬。 3复习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方法,形成反思的习惯;教给学生自己查漏知识、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利用好自己的“错误”来切实提高解题能力;也要经常强调重视答题规范性习惯的培养。 三复习的具体措施 第一,根据学生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常常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却经常出现“打开书本就会,合上书本就忘”的现象,导致历史学科考试成绩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梳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是缺乏科学的记忆、学习方法和备考计划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种情况是对书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遇到新材料、新问题时,无法有效调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死读书,平时复习时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缺乏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三种情况是平时成绩不错,但一遇到大型考试,成绩就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主干知识的“深加工”,二是没有形成科学的答题方法与习惯。
②重视建构知识体系,抓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忌以点带面;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通过梳理总结的主干知识主要有:中西政治文明的创新,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外思想文化的嬗变,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外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等。③重视知识的拓展延伸和重点突破,即展开有效联系,形成专题体系。
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怎样展开有效联系呢?一般依据热点问题进行有效联系。热点问题是历史学科不可回避的命题切入点,是加强历史与现实联系的“桥梁”,充分体现了历史学“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功能。
在复习中,一方面要将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热点与学科知识的联结点(切入点)。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科热点”和“周年热点”。
但有效联系时一定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
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
五、高中历史总结怎么写
高中历史考试特点是史论结合、知识点多而交叉,这也使得高中历史不光靠背一背就可以了,还必须进行系统总结。
1、听课方法 高中历史必须把掌握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必须在掌握史实基础上思考和回答问题。听课效率往往决定你对基础知识掌握效果。
教师在历史课是除了讲解知识,也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高中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等、历史的时间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较多的。
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记录内容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2、阅读历史资料方法 历史资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
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式之一。阅读高中历史书以外的课外阅读书,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印象。
比如一些资料中的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照片、历史实物或模型、历史建筑等形象化的学习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历史的情境和氛围。在阅读课外书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而且要能够与课本上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3、建立知识系统方法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
比如按照朝代建立、巩固、繁荣、衰败等记录为主要框架。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事件过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口号等)、事件影响(包括性质、作用、意义、经验教训等)记录为具体内容。
4、养成浓厚的学习的兴趣:张载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克成。”杨振宁亦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自学学习的先导,是人们探究世界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5、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什么是学习的主动性呢?就是不靠别人督促,不在外力推动下学习。
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呢?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
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6、“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
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7、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2] 8、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9、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背诵;但即使是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以时间为主轴,形成一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如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1773年、1774年、1775年、1776年各发生的事件串成一条历史线索。也可以历史事件的性质为中心点,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在一起比较、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
10、牢记历史教学的目标掌握分析、归纳、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是进行历史复习时的指导方针,应侧重从这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
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我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
我总结的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即思想要受观点的约束。
同时答题时应先有条理的列出答题要点,即观点,然后再根据观点来扩充历史事件,以事实来证论观点,图表始终是。
六、如何进行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习计划
2015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二中高三历史备课组一、指导思想运用“三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依据“三纲”(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准确把握“三情”(教情、学情、考情),着眼“三立足”(立足基础,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识;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有效的第一轮复习计划策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技巧的能力,努力提高高三复习质量,以备战高考。
注意六忌: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二、目标要求:1、以教材和复习用书为依托,以新高考试题为参照,充分研读“三纲”,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使学生掌握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脉络。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三维”出发,夯实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迁移应用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提高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3、以史学新范式为复习理念,解读历史。
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史学新范式,尤其“三史观”的思想应用得较多。把握“三史观”,既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复习的前提,也是备考新高考的基础。
故在平时的复习中,尽量运用不同的史观进行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使历史变得丰富丰满,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三、复习安排1、时间安排: 2014年6月—2015年3月上旬(一轮复习)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四、具体要求(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
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高考考的许多是老师讲不到的,需要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单凭老师讲授是培养不出来的,需要在训练中参与和培养)(二)落实常规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
七、高中历史专题总结
说实话 历史科目确实有难度 你现在高三了 你说你不是不勤奋 我想问一下你 首先 历史的细节和宏观结构背得怎么样了?
历史是一科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学科 首先你要对书上的细节有全面的了解 包括小字 当然 现在对你来说不太现实 但是你要告诉自己 能够记一点 就是一点 不要太多压力 你想文综一共才那么多选择题 还是有幸运成分的 但是看了的知识点就要巩固 加强~~
然后每章节前有个总结和介绍 这是关键~~!! 让你有最宏观的了解~~ 一定要记的
最后找一些答题技巧 扣准题目要求作答 特别是材料题 相对来讲很简单 但是一定要答的准确
还有 多答不扣分 所以在保证时间充足的情况下 多答一点不吃亏~~
加油加油 勇敢地向前冲 相信自己~~@@
因为我今年读大一 高考成绩不错 在我记忆犹新的时候告诉你 自信是最重要的~~
八、高中历史必修1~3的总结
中古史可以按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不同的版块来记,
中近史主要记住党成立前要记住五次大的侵略战争以及他们的影响和衍生的不平等条约(抗战除外),另外着重记忆中国人民的对国家出路的饿探索的内容,尤其是七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党成立后要重点记忆与党有关的内容.另外教你一个小技巧,反是碰到与党有关的内容尽量把溢美之词往上套,能赞美的多好就赞美的多好,保管不会吃亏
世近史主要牢记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基本上一切就OK了
相关参考
备课组是年级部领导下的落实学校教学工作的教师基层组织。备课组长的主要任务是抓好本年级学科的备课工作,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备课组长的角色定位: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者.2.学科教研活动的组织者.3.学科教
://a.sdbjzx.sdedu:81/dili/ShowSoft.asp?SoftID=173初中地理高一地理教案备课组计划56上册教案7湘教版8计划9教学总结10学习方法节课13湘教版14免费1
一、还有八天二模了,把历史书通读七遍会有收获吗当然会有收获,不过历史里考的书上原题实在太少,建议你不如把时间改用在总结知识点和答题方法上,这样收获会更大,祝考试顺利!高考过去有一年了···我把高中知识
如何设计历史学科的教学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设计评选活动总结为发挥历史“教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历史教师备课的质量,调动历史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总结前一段“教学案设计”教研活动,明确下一步教研
1.我想要高中古代史知识总结越详细越好而且必须是重点.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复习法浅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一项跨世纪的教育战略工程,素质教育的一种提法是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
一、集体备课中怎样提高九年级历史成绩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
1.集体备课中怎样提高九年级历史成绩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
集体备课中怎样提高九年级历史成绩近几年来,我校借鉴了其他学校集体备课的方法,在各个教研组的协调下,成立了不同年级的学科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是一种集体行为,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性质的教学实践活
欢乐的暑假只剩下一小截尾巴了,还有十天同学们就要回到学习的课桌前。高一开课在即,针对新生普遍存在对高中课程适应慢,解题比较困难的问题,哈六中数、语、外等9大学科的高一备课组组长为高一新生的新学期学习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