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历史

Posted 梵文

篇首语: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燕园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燕园历史

一、燕京大学的历史

燕京大学 文化古城时期,近十年中,是燕京大学的黄金时代,在此之前,尚属初创阶段;在此之后,受到战局影响,相对来说,也没有那个时代正规而神气了。

“清华、燕京可通融”,文化古城时期在摩登仕女的心目中,清华的男士是“天之骄子”,燕京更是“天之骄子”了。自然最好是欧美留学生,剑桥、牛津、哈佛、巴黎……这些学府中取得博士头衔的留学生,退而求其次,也要勉强找个清华、燕京的学生作意中人,“可通融”者,略有勉强之意也。

这时期燕京,有最充足的外汇经费,有世界名望的第一流的学人数授,有风景幽美、建筑华丽、湖光山色的校园,有语言到生活一切都美国化的环境,有极为昂贵的学杂费用……是最特殊的、最洋气的、最神气的——这里我不用“贵族化”一词,因为在我的师友中,包括最熟悉的朋友,不少都是燕京出身的,并不是“贵族化”的人,也没有贵族化的习气。 燕京大学名义上是私立的,但实际上它是由教会立的。

“教会”是指天主教或基督教,而“教会”又分好多派别,每种派别又各有名称,如圣公会、长老会、美以美会等。这些都是基督教的教会。

燕京大学在名义上是由美以美会、北长老会、伦敦会等教会团体合办的。学校的经费是教会出的。

基督教教会的根据地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以美国为主,在纽约有“中国基督教大学董事会”,在上海有“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多的时候,支持着十六所大学,到一九四七年即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还保留几所。燕京大学是其中之一,也是规模最大、办的最好的一所,毕业的人也多,在政治上、国际文化上影响是最大的。

燕京大学创建于一九一九年,由船板胡同汇文大学校、灯市口佟府夹道协和女子大学校、通县协和大学校合并改组而成。这些学校所属教会不一样,如汇文是美以美会的学校,协和是公理会的学校,因而“燕京”后来就不是专属于一个教会,而是几个教会共同支持的了。

基督教办的学校,要宣传宗教,因而燕京大学开办之初就合并了美以美会的汇文大学神学馆(即汇文神科大学)和公理会的华北协和道学院而建立了燕京大学的“神科”,后来随着文科、理科改称文学院、理学院,神科也改为“宗教学院”。 司徒雷登是以办燕京大学起家,后来做了“驻华大使”,因《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而大大出名。

老实说:这位出生在中国杭州的美国牧师的儿子,对于办燕京大学是花了一番大气力的。《胡适的日记》一九二二年三月四日记道: “十时半,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与刘廷芳来,启明来。

燕京大学想改良国文部,去年他们想请我去,我没有去,推荐周启明去。(启明在北大,用违所长,很可惜的,故我想他出去独当一面。)

启明答应了,但不久他就病倒了。此事搁置了一年,今年他们又申前议,今天我替他们介绍。

他们谈的很满意。” 只此一点,亦可见燕大草创时期想法延聘一流人材的简况了。

此事在《知堂回想录》中记载道: “一九二二年三月四日,我应了适之的邀约,到了他的住处,和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和刘廷芳相见,说定从下学年起担任该校新文学系主任事……学校里派毕业生许地山来帮忙做助教……每星期分出四个下午来,到燕大去上课。我原来只是兼任,不料要我做主任,职位是副教授,月薪二百元。”

当时他还是北大教授,又兼了燕大副教授。这时燕大校舍还在崇文门内盔甲厂。

盔甲厂在北京内城的东南角,同西南角太平湖一样,在城墙没有拆除时,这里是死角,过路人不会走到这里来,是很安静的。但是真要来时,那就要由东单往南穿胡同进来,或走苏州胡同,或进船板胡同,走到沟沿头,再往东南走,就是盔甲厂了。

今天这是北京火车站广场的东南角,是最热闹的地方,可是七十年前,谁会想到这里会成为火车站呢?早期燕京盔甲厂的校址,是十分简陋的。虽然说:“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非有大楼之谓也。”

简陋的校舍,有了大师,照样能办好学,教育出人材,但究竟不如既有大师,也有宽敞幽美的校园为好,不是可以相得益彰吗?也许是机遇吧,司徒雷登一下子找到了西郊篓斗桥明代米万钟家勺园的旧址,这样几年之后,使燕京大学拥有当时北京最美的校园了。 勺园在清华园的西南面,在海甸的北面,在圆明园废址的正南面,东面是城府村。

地址极好,交通较清华园更好,为去颐和园必经之路。不过当时虽说是旧家名园,但年代久远,早已荒芜,木石无存,只有进门后一座石桥,是勺园旧物。

司徒雷登看中了这里,但这却是有主的,是当时陕西督军陈树藩的私产,原是为其父退居林下,颐养天年之用的。司徒雷登为此去了一趟西安,因西安教会圣公会西安中学校长董健吾的介绍,找陈树藩,想以三十万两银子的代价购买此园。

因在易俗社听秦腔,认识了两位老人,一位就是陈树藩父亲,婉转说明此意,陈父未置可否。不久陈树藩请客,慷慨秉承父意,将勺园送给燕大,不过有两个条件,就是在校园内为陈父立块纪念碑,另外将陈树藩创办的存德中学作为燕京大学的附中,每年可以保送五十名学生上燕大。

如此司徒雷登大喜过望,双方欣然达成协议。 燕大有了校址,便积极由美国著名设计师设计营建,完全用宫殿式。

二、博雅塔的历史

1924 年7 月,燕园(原燕京大学校园,现为北京大学校园)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才能使之与未名湖畔的风景相协调。因为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这个建议在当时颇有争议。后来校方向当时的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得到广泛赞同后才决定建立塔式水楼。时过境迁,在今天看来,当时一个颇有争议的建议,却成就了中国最高学府中永恒的经典。从此,北京大学的任何一个新建的建筑物都不能比博雅塔高,因为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象征!

三、燕园三老指的是

燕园三老分别是张中行、季羡林和金克木,都是很了不起的学者(此三人与邓广铭合称“未名三老”)。

张中行 张中行,1909年出生于河北香河。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同年入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935 年毕业后,先后在天津中学、保定中学、贝满女中、北京大学任教,曾任佛学杂志主编,副刊编辑。建国后长期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言教材的编辑工作,退休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

主编及参编的著作有《文言常识》《文言文选读》(三册)、《古代散文选》(三册)及中学通用语文教材等。 张中行在学业方面兴趣广泛,博览古今中外,人称“杂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散文随笔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为文文风古朴,学识渊博,具有“五四”遗风,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其作品一版再版,读者甚众。 季羡林 季羡林是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季羡林911年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留学德国是季羡林学术生涯的转折点。留学德国后,季羡林走上东方学研究道路。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10年的祖国怀抱。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

季羡林回国后,着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关系史,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学术创见的论文。 《浮屠与佛》(1947),揭示梵语Buddha(佛陀)一词在早期汉译佛经中译作“浮屠”是源自一种古代俗语,译作“佛”则是源自吐火罗语,从而纠正了长期流行的错误看法,即认为佛是梵语Buddha(佛陀)一词的音译略称。

这里顺便指出,季羡林在1989年又写了《再论浮屠与佛》,进一步论证汉文音译“浮屠”源自大夏语。 《论梵文··td的音译》(1948),揭示汉译佛经中用来母字译梵文的顶音·t和·d是经过了·l一个阶段,而t··>·d>l这种语音转变现象不属于梵文,而属于俗语。

因此,依据汉译佛经中梵文··td的音译情况,可以将汉译佛经分为汉至南北朝、南北朝至隋和隋以后三个时期。前期汉译佛经的原文大半不是梵文,而是俗语或混合梵文;中期的原文也有很多是俗语和混合梵文,但梵文化程度有所进步;后期的原文是纯粹的梵文。

季羡林的这两篇论文在中国佛教史研究领域中别开生面,用比较语言研究方法,令人信服地证明汉译佛经最初并不是直接译自梵文,而是转译自西域古代语言。季羡林也据此提醒国内运用音译梵字研究中国古音的音韵学家,在进行“华梵对勘”时,一定要注意原文是不是梵文这个大前提。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研究方面,以往国内外学者大多偏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甚至有论者据此认为中印文化关系是“单向贸易” (one-way-traffic)。季羡林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文化交流的历史实际。

因此,季羡林在研究中,一方面重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着力探讨为前人所忽视的中国文化输入印度的问题。他先后写成《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1954)、《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1955)和《中国纸和造纸法最初是否是由海路传到印度去的?》(1957)等论文,以翔实的史料,考证了中国纸张、造纸法和蚕丝传入印度的过程。

与此同时,季羡林兼治梵文文学,翻译出版了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迦梨陀娑的剧本《沙恭达罗》(1956)和《优哩婆湿》(1962),并撰写有《印度文学在中国》、《印度寓言和童话的世界“旅行”》、《〈五卷书〉译本序》、《关于〈优哩婆湿〉》和《〈十王子〉浅论》等论文。 季羡林随着80年代进入古稀之年,但他学术生命仿佛进入了黄金时期。

尽管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缠身,他依然故我,“咬定青山不放松”,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潜心研究,勤奋写作。 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其实,季羡林近10年来积极参与国内东西方文化问题的讨论,也贯彻着这一思想。

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

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

四、北京大学燕园的简介

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镇东北部,与圆明园、颐和圆毗邻。

由于这里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外有西山可借,内有泉水可引,早在金代就成了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同时又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的“赐园”。北京大学于一九五二年迁此园后,充分利用了这些古典园林基础,保持传统,适当改造,适应了内外园林区的风貌,营建了园林化校园环境.北大校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园林的秀丽特色,可谓集江南山水园林精神之大成而自成一格。

数百年来,虽饱经沧桑,已非原貌,但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成为难得的历史遗产,北京大学校园有如此珍贵的园林,自然是珠联壁合,相得益彰。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和假山怪石,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湖光塔影,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

五、燕京大学的历史沿革

建国前, 中国共有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等。

燕京大学前身是美英两国教会在北京创办的三所教会学校:1、汇文大学(Peking University):1889年由美国美以美会创办,初名崇内怀理书院,校长刘海澜博士(Hiram Harrison Lowry)。位于崇文门船板胡同(今汇文中学)。

2、华北协和女子大学(The 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 for Women):1864年创办,初名贝满女塾,位于灯市口东口的佟府夹道胡同(后改办贝满女中)。3、通州协和大学(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1867年创办,初名公理会潞河书院。

谢卫楼(Davelle Sheffield)任校长。1916年美国美以美会、公理会、美北长老会,英国伦敦会将三所教会学校合并,初名北京大学,司徒雷登任校长。

1921年在北京西郊购买前清亲王赐园,聘建筑设计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校园。1926年正式迁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封闭学校。1942年四川省成都市办起燕京大学临时学校,孔祥熙任校长,梅贻宝任代理校长。

1945年学校在北平原址复校开课。 1946年成都临时学校师生发回,开办工学院。

1951年学校改为国立。 由燕京大学直接拆分而成的大学包括: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中央民族大学(燕京大学历史系)。

部分由燕京大学拆分的,如清华大学工学院。1950年12月,政务院第65次政务会议通过决定:《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

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又根据政务院的决定作了具体部署,并召开了一些会议,强调新中国不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内办学校的方针。首批确定的改为公办的有11所,其中有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等;中国人自办,仍维持私立,政府给予补贴的有如沪江大学、东吴大学等。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学校民族学系、社会学系、语文系(民族语文系)、历史系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系并入中央财经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北大迁至原燕京大学校园“燕园”。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就筹划接收国民党统治下的和外国人开办的各级学校。

使教育尽快适应新中国的建设与革命需要,并陆续接受了一些。1993年燕京大学北京校友会和北京大学分校(今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联合成立燕京研究院。

汇文大学合并后成立的燕京大学在1952年被分拆,文、理部分科系并入北京大学、工程科系并入清华大学,由于当时“院系调整”规模较大,除院系外人事亦有很大调整,涉及全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其中一些调整在1952年以前已经开始,所有原教会背景学校于此时停办,院系及人员分拆进入其他大学。严格意义上说燕京大学与其他中国教会学校的历史在1952年正式终止。

对于燕京大学的传承问题,现时存在的主流意见分为三种:(1)由于燕京大学的教会精神和立校精神等本质并无其他大学直接继承,是以认为燕京大学并不具有任何承继者。(2)接收了燕京大学文、理学系的北京大学和接收了工学系的清华大学两校在教员和学员上承担了燕京大学的后继责任,亦间接吸纳了燕京大学的学术思想,因此两校均为燕京大学的传承者。

(3)因并校而吸纳了燕京大学大部份人材并同时搬入燕园的北京大学从人员和设施配套(包括图书馆)上均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燕京大学的角色,因此认为北京大学可以在某程度上称为燕京大学的传承者。

六、“燕园”指哪所大学

“燕园”指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镇东北部,与圆明园、颐和圆毗邻。由于这里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外有西山可借,内有泉水可引,早在金代就成了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同时又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的“赐园”。

北京大学于一九五二年迁此园后,充分利用了这些古典园林基础,保持传统,适当改造,适应了内外园林区的风貌,营建了园林化校园环境.北大校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园林的秀丽特色,可谓集江南山水园林精神之大成而自成一格。数百年来,虽饱经沧桑,已非原貌,但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成为难得的历史遗产,北京大学校园有如此珍贵的园林,自然是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和假山怪石,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湖光塔影,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

相关参考

北京大学创始人光绪,北京大学的创始人是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吗

有哪些大学创始人比较厉害的?如北京大学是光绪皇帝创办的,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清华,同济,交大等等北京大学为什么被称为是燕园北京大学是我国早期的高等学府之一,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日(

为什么历史学派看重历史,并自称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看重历史,是因为其以实证论和经验论为基础、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认为这是“历史的方法”,这也是该学派自称“历史学派”的缘由。(一)历史学派看重历史的原因。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罗雪尔,其18

历史教学中如何形成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人们在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而成的,他揭示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在表述历史概念时,既要体现历史事物的时、地、人和事的

历史唯物观与历史唯心

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一、社会历史观的含义和两大派别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变迁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历史唯心主义简称唯心史观

清朝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求好看的历史穿越 历史军事 架空历史小说

求好看的历史穿越历史军事架空历史小说  历史军事架空穿越类  汉献帝新传(汉)  调教初唐(唐)  千夫斩(清)  大唐万户侯(唐)  名门(全架空(唐))  大明官途(明)  血沃轩辕(明)  诸夏

国外历史课

1.美国的历史课正如中国中学历史课包含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美国中学历史课也是包含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但美国中学历史课把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地域的历史,不同主题的历史又划分成了很多不同的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大事件

中国历史大事件中国历史简介中国的历史起源中国的历史的全过程中国多少年历史?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简称中华上下550万年![奸笑][奸笑]朝代/寿命原始人(440万年)部落(8万年)三皇(没有记载)五帝

历史,历史,历史!!!!!!!初二

给你找了很多个你自己看看吧要快点不然有的网页就无效了://xdz100/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65://soabc/://chat.pep/lb5000/topic

2015中考历史历史热点

中考历史热点1901~1980中国史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因为历史概念是根据历史背景、存在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三部分概括而形成的。由于历史概念是史实的抽象和概括,它上承史实,

历史知识—中国朝代历史

中国朝代历史(五)北宋1.时间:960年—1127年2.第一任君王:赵匡胤3.其他重要君王:赵光义、赵恒4.建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5.重大历史事件:(1)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