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Posted 制度

篇首语:生活可以五颜六色,但绝不能乱七八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框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一、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的1至3单元的知识体系

必修一第一单元一、夏代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制度:①传子的继承制度 ②开始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 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 2、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特点(政权特点): ①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对内服和外服有控制。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三、西周1、时间:公元前1046年2、制度:(1)分封制(周公旦) 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皇室。

内容:①周王的直接驻地---王畿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 ③还有异性亲族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3)礼乐制度(周礼) 含义: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作用: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 三者关系:互为表里,紧密相联四。

东周(春秋和战国) 1,时间: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左右-战国2,背景:春秋: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战国:各大国国君不在满足原来的封号,战国中期以后先后改称“王”。由于竞争激烈,各国不得不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

3,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4,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1,背景:经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2,时间:公元前221年 亲王嬴政实现了统一3,制度① 确立: a。中央:皇帝等称号的确立---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掌管律令,图籍 九卿:很多重要官职的合称(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b。

地方:郡县制:郡---县---乡---里 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②县以下设乡、里、什伍 ②维护:a。选官制:军工爵制b。

官吏考核制:① 由中央委派专职官员进行监督,视察 ② 年终有官员自行汇报当年政绩4,根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5。作用: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六、西汉 1,背景:刘邦灭秦---建郡县制+分封制的组织形式 埋下祸根---中央与封国间的矛盾 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 汉景帝,晁错,吴王等七国 2,制度:①确立:A.三公九卿与中朝(汉武帝时期)相互制衡B.推恩令---解决了中央与封国间的矛盾 ②维护: 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 (评价: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坏---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之间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考核官吏制:专设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汉武帝时设立十三州刺史为地方专职监察官员,它属于御史府七、隋唐唐代 1,背景: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2,制度:①确立: A,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诏书) (封驳审议) (执行) B,特点: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C,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②维护:A,选官制:科举制 隋---确立 唐---完善B,考察官吏: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对在想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八、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九、宋1,时间:公元前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2,制度:①确立 A,中央:“二府三司”分割相权 兵权——枢密院 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 b、地方: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1)收精兵 统兵权 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 调兵权 归枢密院掌管 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2)消实权: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作用: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

二、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 急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七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640年,英国成为共和国,1688 光荣革命 意义: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权利法案》:1689 内容:①从立法、司法、财政、军事等方面限制王权; ②把议会拥有的自由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意义: ①国王与议会关系: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②王权与法律关系:国王只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③统治方式变化: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制,英国社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特点:议会权力至高无上,君主统而不治 责任制内阁:首相掌握国家大权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其权力和重要性也随之增强; 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内阁制形成; ③发展: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制的逐步扩大和两党制的发展,议会选举变成两个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八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政治的严重问题:①邦联权利有限,无权征税,不掌握兵权 ②各州的权利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 ③各地经常发生骚乱,社会动荡 ④美国在与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属于不利地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1787年,颁布联邦宪法, 内容:①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权利高于各州 ②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联邦制原则: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联邦司法体系;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总统:最高的行政权、军事指挥权、部分宪法否决权、任命高级政府官员权力; 议会:财政权和立法权; 最高法院:最高司法权、宪法的解释权 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二三时年代,是美国两党形成的重要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九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张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 大革命爆发 1791~~1792 君主立宪制 1793~~1804 第一共和国 1804~~1814 第一帝国 1815~~1830 复辟王朝 1848~~1852 第二共和国 1852~~1870 第二帝国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875 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 影响:共和体制最终确立,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总之,皇帝是最高权力的掌握者.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但它不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唯一对政府起压力作用的就是批准预算。 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英、美、法、德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政体 国家元首及权力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权力 与地位 权力 中心 英 君主立宪制 国王世袭; 国王仅扮演仪式性角色,是国家的象征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拥有最高行政权和创意立法权; 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德 皇帝是帝国元首,世袭;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签署公布法律和监督法律实施,统帅军队,任命军官; 皇帝任命首相与官员,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

直接选举产生,不能组成代议制政府,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只有批准预算权。 皇帝 美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民选产生;掌握最高行政权、军事指挥权、部分立法否决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和组织政府的权力; 总统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政府对总统负责 拥有有立法权、财政权,与总统、联邦法院相互制约 总统 法 民主共和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具有创议法律权、解散众议院的权力;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内阁向议会负责。

拥有选举总统权、立法权、创议法律权;总统和各部部长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行使监督权。 议会 核心特征:代议制民主; 议会拥有的共同的权力: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三、高中必修3历史前三个单元的复习框架

历史必修模块(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1.1诸子百家及主要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商鞅;墨家:墨子。

3.1.2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背景: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经济、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3.1.3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⑴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受教育者范围。

②“因材施教”⑵政治思想:①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仁者爱人)和“礼”(克己复礼)。 ② “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发展儒家思想)①核心思想: “仁政”②重民,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伦理观:“性本善”。

④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发展儒家思想)① 主张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③“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3.1.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董仲舒的儒学主张: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纲常学说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法家思想2.影响: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巩固国家统一。

②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1.5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1.代表:程朱理学: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思想:17页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思想:17-18页2、对儒学的发展: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3.1.6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及其对儒学的发展 (B)1.李贽:(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①否认孔孟思想权威。

②提出人皆有私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共同主张: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经世致用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3. 6. 1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1)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及观点2)人文精神内涵:52页3)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4)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3. 6. 2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美术三杰及作品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它倡导个性解放。4)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得救。

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3. 6. 3四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国家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备注法国伏尔泰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②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平等和自由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卢梭《社会契约论》①人民主权②天赋人权③提倡“社会契约论” 德意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63页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 2.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①西汉时就发明了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③造纸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印刷术:①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②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中期传到欧洲。火药:①唐末,火药已用于战争。

②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①造纸术和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和思想解放,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②火药——有利于增强资产阶级力量一战胜封建势力; ③指南针——有利于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开拓。.3. 2. 2古代中国天文、数学、医学和农学等科技成就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标志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天文:《石氏星表》世界最古老星表;张衡水云浑象仪、郭守敬简仪;农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元朝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有西方科学知识);历法: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医学:《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末年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3.2.3汉字、绘画的起源和。

四、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前三单元知识总结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 夏朝, 启 即位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②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地方设有封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①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义务:分封的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影响: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西周后期,王权衰落,。由于诸侯势力壮大,分封制受破坏。

标志性事件就是楚王问鼎。 3、西周的宗法制:①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

②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大小宗之分,嫡长子系统为大宗,其余为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兄弟)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君臣上下级)关系。④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由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再到士(最底层),层层分封。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至高无上的皇权:①战国时期,经过商鞅变法,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②嬴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③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用的玉印称“玺”。全国的行政、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④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①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②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作为秦朝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物。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军国大事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地区设县,在边地设郡。②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

③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④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是郡守。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还有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

⑤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其官职职责分工明确,即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4、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①安定边境,维护国家统一,扩大了疆域。

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②颁布法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驰道,开灵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④秦始皇的专制,使人民处境恶劣,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爆发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①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又废除秦朝苛法,有所损益。

②汉朝实行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习惯称三公。③西汉汉武帝时用布衣为相,用身边侍从、秘书为尚书令等形成“中朝”,用三公九卿的机构称“外朝”。

④东汉光武帝时扩大尚书台的权力,成为决策的中枢机构。⑤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⑥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相权一分为三。

⑦隋唐时期,还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⑧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合称“二府”。

后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削弱相权。⑨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继承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行。郡守和丞相分别是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汉武帝时,解除王国军政大权,分全国为13州,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②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到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成地方行政区。

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③隋初,地方行政机构重叠,官多民少,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制。

④唐朝地方行。

五、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抬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抬制度 1、夏商政抬制度的内容: 中央:〇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〇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 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抬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抬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请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〇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抬;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择月般的政抬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舂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〇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杈 3、西周的宗法制: 〇1内容:用父系的血缧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抬等级,巩固国家政抬的制度。

〇2特点:嫡长子继本制 〇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杈地位,有利于统抬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荨;呈权至上;皇位世袈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抬取代贵族政抬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杈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杈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ol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c_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〇3莫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抬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呈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仕军机大臣。

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抬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政抬民主政抬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贡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抬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杈、轮番而抬、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迸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抬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看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M查士丁尼组织编暴)标志看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沽、经济统抬;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抬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〇1光荣革命:1688年 〇2《杈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杈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杈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抬”的地位 〇3责任内阁制:苜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抬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人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苜,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〇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冲;总统和国 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六、急求历史必修一 单元总结框架图~谢谢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

后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内阁制度正式确立。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 ;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消极: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

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奴隶、外邦人及下层公民都没有真正的民主。5、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诞生;6世纪,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法律汇编《民法大全》它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因此,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公民法的发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万民法的创立(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6、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作用是维系帝国,影响后世: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统治。 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责任内阁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 负责。

首相实际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首相由下院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主要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国王的作用:对外代表英国,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3、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时间:1787年;地点:费城主要内容:规定联邦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立法权归国会。

行政。

七、高一历史必修1总结框架图能少就少

奴隶社会:1、夏:我国第一个朝代,我过奴隶社会创立时期 2、商:我过=国奴隶社会发展时期 3、西周:我国奴隶社会繁荣时期(1-3: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4、东周:春秋:我国奴隶社会崩溃时期封建社会:1、战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2、秦汉:我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秦:皇帝制度 中央管制 郡县制 汉:王国问题 察举制 内朝外朝) 3、三国两晋南北朝:我国奴隶社会分裂和发展时期(三省体制 九品中正制) 4、隋唐: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藩镇) 5、五代辽宋夏金元:我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时期(北宋: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枢密院制 地方:军:收兵权,加强禁军 政:文官知州,通盘监督 财:转运使 )6、明清(明:废宰相,权分六部 设立殿阁大学士 建立内阁 清:军机处)半殖民地半封建:1、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及产阶级革命旧民主主义:1、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亚罗号事件 马神父事件 《北京条约》) 2、太平天国(领导者:洪秀全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天津事变) 3、洋务运动 4、中法战争 5、中日甲午海战(丰岛、平壤、黄海海峡、辽东、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 6、戊戌变法 7、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8、辛亥革命(同盟会 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反对北洋军阀斗争(袁世凯窃取劳动成果)新民主主义:1、党的创立阶段(五四运动 一大会议 三大会议) 2、北伐斗争时期(国民党一大 吴佩孚:湖南湖北 孙传芳:江西 张作霖 蒋介石:4.12事变 汪精卫:7.12事变) 3、国共十年对峙(八一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 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根据》 长征 中华苏维埃中国临时政府 九一八事变 遵义会议) 4、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广州失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淞沪、太原、徐州、南京、武汉会战 百团大战 滇缅大战 八八对日最后一战 八一五日本宣布投降 九二签投降书) 5、解放战争(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 老政协 六二六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刘邓跃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后: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政协 共同纲领 人代会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主自治区 大陆与台湾对峙 “一边倒、另起炉灶、收拾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文化大革命(刘少奇冤案 上海联会 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 中日建交) 4、改革开放时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民族自治区域法》 告台湾同胞书 一国两制 港澳回归 与台湾通邮、通航、通商 台湾:两岸交流基金会 大陆:两岸关系协会 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亚太经合会 上海共识 上海合作组织)。

八、高一历史必修一一单元 求知识构图(大体框架)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 决策机构外朝 执行机构尚书台 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九、求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各章知识点结构和必修二的2~4单元知识

必修2的■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 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第二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5)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曲折发展(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萎缩(1)时间: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起点。

(45页下面) (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2)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 (4)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 (5)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十四大的主要内容:1992年召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

相关参考

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点

急我自己看了觉得还可以: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2、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考点

1.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有哪些知识点总结也就是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现阶段关系到社会的热点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A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B1.分封制内容:①分封,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镇守疆土,拱

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结构框架图啊!!朋友:这是很综合的PPT课件,复习之专家!://wenku.baidu/view/62732ff04693daef5ef73dd8.这是一个很规范的知识框架,不过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

1.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总结(按朝代)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

高一历史岳麓必修一第二单元笔记

1.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必修2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

历史选修三知识框架图

一、高中必修3历史前三个单元的复习框架历史必修模块(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1.1诸子百家及主要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商鞅;墨家:墨子。3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课行省下设

1.谁有高一历史必修一的第三课的知识总结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一、地方政治制度汉:从郡国并行到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唐: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宋:分割地方财军政加强中央集权元: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

历史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第一第二单元总结归纳急用谢谢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

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

1.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