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洲岛历史
Posted 灯塔
篇首语:带不走四季的风,就卷走一路的风景;遇不到心动的人,就孤身潇洒走四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硇洲岛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硇洲岛历史
一、硇洲岛的历史
十三世纪70年代,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变化,执政长达319年的宋朝灭亡,元朝建立,宣告五代以来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结束,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国形成。
宋朝历史上分北宋和南宋。湛江硇洲岛曾是南宋末代王朝两个“真龙天子”避元军追赶的逃难地。
一个驾崩,葬于硇洲;一个登基,建都硇洲,见证了南宋王朝的覆灭,在中国历史记下宋元两朝交替最后一笔。原来默默无闻的硇洲,也因此备受史学界关注。
硇洲岛,位于雷州湾东部海面,面积56平方公里,四面环海,孤悬海上,地势险要。硇洲古称硭洲,宋末皇帝赵昺在岛上登基。
升格为翔龙县后,始改硇洲。《宋史·二王纪》有载:“景炎二年三月(1277年)罡硇洲。
四月,罡殂硇洲,众立卫王昺为主,升硇洲为翔龙县”。1275年,元军挥师南下,攻破南宋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将臣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文武百官及十万士卒,护送年仅11岁的宋端宗和其弟卫王赵昺,避元兵追杀,1277年3月,从东南沿海逃亡到硭洲岛。
宋端宗年幼体弱,疲于奔命,一路担惊受怕,4月在岛上病亡。丧事料理完毕,陆秀夫等众臣拥8岁的赵昺为帝,史称“宋帝昺”。
赵昺即位,改元祥兴、升硭洲为翔龙县,并计划安顿下来以图复国。硭洲遍地是石头,少帝昺便命士卒采石,筑石墙,建行宫,并利用石头作掩护抵抗元军。
古泛指游牧民族为匈奴,众臣以石头可抵御蒙古元军之意,授意少帝昺下旨:“以石击匈赐为硇”,把硭洲岛改为硇洲岛。祥兴元年(1278年)元军攻克雷州城,右丞相张世杰多次派兵攻打雷州府城,均失利,觉得硇洲这个小岛,攻守都很困难,且孤立无援,不可久居,便与右丞相陆秀夫等相议,护少帝赵昺迁往新会崖山。
最后血战崖门,全军覆灭,陆秀夫抱帝投海,苟延的南宋末代终结。硭洲虽改硇洲,但民间仍两地名共用。
高雷地区现存最早一本明朝万历年编纂的《高州府志》,《记事》中仍用硭洲地名。据说,直到清道光皇帝品尝硇洲鲍鱼后才钦定硭洲为硇洲,成为稳固地名。
硇洲籍的广东福建水师提督总兵窦振彪朝贡硇洲鳆鱼(即鲍鱼),道光吃后有如梦初醒之感,极为欢喜,遂问产地。窦回复说产自硭洲,民间俗称硇洲螺鱼。
又是硭洲又是硇洲把皇帝弄糊涂了,后方知是南宋赵昺帝立国的翔龙府,便钦旨把硭洲定为硇洲纪念宋皇。从此,历代编纂的《辞源》及编著的史书,开始正式出现硇洲地名。
由此推测,窦振彪贡鲍,道光定硇洲名,也许确有其事。“硇”字也成了中国汉字的独特字,连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北京、上海的地名组词,竟独一无二有一个硇洲地名条载。
宋代的末代皇帝岛上的人介绍说,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端宗赵昰、卫王赵昺兄弟在陆秀夫、张世杰等护卫下,逃避元兵追赶,从东南沿海逃到硇洲岛(时称碙洲岛)开设帝基,建造行宫营房,即今硇洲岛宋皇村遗址。传说宋军刚到硇洲岛时,淡水供应不上,一匹饥渴难耐的老战马,不断地用蹄在地下扒土,不多久就在马蹄下涌出了一缕清水,所以此井也称为马蹄井,井水终年不枯不竭。
距此不远还存有宋皇村、宋元古石道、翔龙书院、明代“祥龙小学记”碑等遗址遗物。明、清两代高州府、吴川县地方志,载有大量吟咏宋末君臣碙(硇)洲遭遇的诗、词和游记。
据说对于宋代遗址群这段神秘的历史,引起不少史学家们的争议,也给我们留下一个迷:宋代的末代皇帝是否真的曾落脚于硇洲岛? 宋末二王虽在硇洲时间不长,却留下不少遗迹。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唐时硭洲岛,宋末帝王都,幽境仙风在,不见宋王朝”,可见宋皇古迹早已在民间传扬。
年代久远,历经沧桑,有的已荡然无存,有的仅是残留遗址,今尚存的有:宋皇村、赤马村、宋皇井、宋皇碑、翔龙书院旧址等。这些古迹是硇洲珍贵的历史文物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使“硇洲古韵”当之无愧成为湛江市八景之一。
宋二王的遗迹,主要集中在宋皇村周围。宋皇村位于硇洲镇东3.5公里,今属宋皇村委会。
宋皇村是南宋末代王朝南逃的驻地,气势浑雄,风景秀丽,当年曾在这里大建行宫和营房。据地方志所载,相随到岛上的朝臣、官兵、船民、宫女、太监达十万之众,遂“伐木建行宫……处之行朝草市,百官有司皆具,造军屋三千余间”,故名“宋皇村”,也叫“宋皇城”。
宋皇村大多数古迹已不存,仅留有古墙残骸依稀可见。城墙北面横向,残长10米,残宽5米,残高0.8米,均用青石筑垒,中间填土。
南侧的赤马村,相传是按马的种类设置军马棚的地方,北称赤马,南称锦马,赤马村名沿用至今。保存较好的是宋皇井,传说宋二王刚到岛上,淡水奇缺,人心恐慌,有一马用前足扒地,冒出水来,味甘清淳,解决用水之困。
井水终年不枯不竭,700多年一直为乡民所用。村民纪念宋皇,立碑把井称为“宋皇井”。
供小皇帝赵昺读书的翔龙书院,早已荒废,唯有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书的“翔龙书院”石匾安在。宋皇村西南向有块石碑,碑高1.5米,高1米,厚0.1米,呈灰黑色,石碑长期受风雨侵蚀,碑文模糊几不可辨,俗称“宋皇碑”,即宋端宗的墓碑。
是否属实,无从考究,但民间一直称为“宋皇碑”,反映了人们对宋皇的怀。
二、硇洲岛的历史
网上资料.希望有所帮助.硇洲岛很早就有人.传说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端宗赵昰到硇洲岛(时称碙洲岛)开设帝基,建造行宫营房,即今硇洲岛宋皇村遗址。
://travel.sohu/20070821/n251704702.s
硇洲岛, 古称硭,位于湛江市东南约40公里处。它北傍东海岛,西依雷州湾,东南面是南海,纵深是太平洋,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硇洲岛是一个大约20—5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海岛。它是湛江市的岛外之岛,风景秀丽,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岛中名胜古迹众多,有南国著各的旅游度假胜地—那晏海石滩,有十分理想的天然海浴场,有与伦敦、好望角灯塔齐名的世界著名三大灯塔之一—硇洲灯塔。古迹有:宋皇城遗址、祥龙书院、八角井、宋皇碑、宋皇亭、宋皇村、赤马村以及窦振彪墓和“宫保坊”等
硇州岛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它是南海大陆架的一个肥沃渔场,盛产名闻世界的硇洲鲍鱼、龙虾等名贵水产。其南国风光饮誉中外。
繁荣的渔港是硇洲岛的—大景观。每天早晚到来参观、旅游的人群络绎不绝,熙照攘攘。成百成千的渔船云集在码头附近的海面上。夜晚千灯竞辉,渔歌阵阵。仿佛是一座由船只连成的“海中之城”。早晨,一筐筐鲜鱼蟹虾从渔船仓里接连不断地运到岸上来,劳动的喧嚣声、叫卖声与汽笛声连成一片,一片繁忙和丰收景象。
岛上的人介绍说,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端宗赵昰、卫王赵昺兄弟在陆秀夫、张世杰等护卫下,逃避元兵追赶,从东南沿海逃到硇洲岛(时称碙洲岛)开设帝基,建造行宫营房,即今硇洲岛宋皇村遗址。传说宋军刚到硇洲岛时,淡水供应不上,一匹饥渴难耐的老战马,不断地用蹄在地下扒土,不多久就在马蹄下涌出了一缕清水,所以此井也称为马蹄井,井水终年不枯不竭。距此不远还存有宋皇村、宋元古石道、翔龙书院、明代“祥龙小学记”碑等遗址遗物。明、清两代高州府、吴川县地方志,载有大量吟咏宋末君臣碙(硇)洲遭遇的诗、词和游记。据说对于宋代遗址群这段神秘的历史,引起不少史学家们的争议,也给我们留下一个迷:宋代的末代皇帝是否真的曾落脚于硇洲岛?
硇洲岛北港糖房村判明坑还埋葬一位鸦片战争时期的英雄。穿行在蕉林和树丛中的汽车突然停了,下车后,我们被领入一片蕉林之中,才知道这就是窦振彪的墓地。墓地围墙外开满野花,墙柱和墓旁贴有红纸,坟冢前还有酒瓶、残香和蜡液,说明这里经常有人前来拜谒。窦振彪(1785—1850),字升堂,出生在这个岛的那甘村,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广东水师提督,旋调任福建水师提督。当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虎门受挫后,军舰沿我国东南沿海北上入侵,窦振彪义愤填膺,率领所属水师哨船抗击英军,在梅林、穿山、虎屿等处洋面截击从广东北上的英国侵略船舰,“击毁夷船”,屡立奇功,名动当时。道光三十年(1850)窦振彪任职期间去世,清廷赠以太子太保衔,谥武襄,赐御祭,建“宫保坊”于硇洲上街以示旌表。咸丰元年(1851),窦振彪归葬于此。墓园内原排列石翁仲8个和石马、石狮等8个,墓规格之高,在粤西属罕见。现墓完好,但石翁仲石兽均已无头,有一些还散落了。陪同的人介绍说,在半个世纪以前,附近村庄闹鬼,当村人抓鬼时,鬼跑到此墓地就不见了,人们就认为这鬼是石像变的。如果石像显灵,变成人调戏妇女,变成动物祸害庄稼,就把头都打掉了。愚昧、迷信不仅使将军的英灵不得安宁,连无语的石像也都被冤屈砍头了。
耸立在硇洲岛马鞍山上的硇洲灯塔,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著名的三大灯塔之一。另两座是伦敦和好望角的灯塔。这塔座落在古树环绕的高墙之中,现在已不让参观。我们只能在外边瞻仰它的雄姿。据介绍,灯塔建造前有一座石塔,元代名儒刘耿阳曾登石塔作诗抒怀:“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几来高处抬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189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强租广州湾,出于军事、经济的目的,将原石塔拆掉,建起这座灯塔。塔身通高19.2米,座为方形,身呈圆锥形,全以麻石预制件叠砌而成。塔中灯具用160多块三棱水晶镜组成,铜制圆槽为灯座,内盛水银2.5吨作润滑剂,由发条牵引旋转,灯泡通过三棱水晶镜片聚成光束,射程26海里,夜晚能看到它耀眼的奇观。它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豪夺的黑暗,见证了祖国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它目前是中国面向南海海洋的重要航标灯塔。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湛江市硇州的历史
硇洲岛,古称硭,位于湛江市东南约40公里处。
它北傍东海岛,西依雷州湾,东南面是南海,纵深是太平洋,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硇洲岛是一个大约20-5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海岛。
它是湛江市的岛外之岛,风景秀丽,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岛中名胜古迹众多,有南国著各的旅游度假胜地——那晏海石滩,有十分理想的天然海浴场,有与伦敦、好望角灯塔齐名的世界著名三大灯塔之一——硇洲灯塔。
古迹有:宋皇城遗址、祥龙书院、八角井、宋皇碑、宋皇亭、宋皇村、赤马村以及窦振彪墓和“宫保坊”等。
四、湛江有多少年历史
市名由来
由“广州湾”到\'湛江"市 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的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法国人则称为“白雅特堡”(Fort Bayard),而此湛江对外贸易盛极一时。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悠久的历史
今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秦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 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 1899年,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强租法国。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正面)
[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宁景炎三年(1278年),宁帝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历史事件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
五、问问湛江的历史
楼主您好! -------------------------------------------------------------------------------------------------------------------------------------------- 1899年,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
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于9月21日从日本侵略军和法国殖民者手中接收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因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因而得名。 据现存的地方志记载,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的。
今湛江辖地远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夏、商之间),就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 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
1911年10月起,五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南区善后委员会公署、南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1936年)起,南部三县先后属广东省第八 区、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吴川县先后属第七区、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
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宁景炎三年(1278年),宁帝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事件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 现湛江市共辖二县:遂溪县、徐闻县,四区: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代管三个县级市: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
望采纳。
六、湛江有什么历史文物
硇洲灯塔位于硇洲岛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建此塔之前,这里已有一座石塔。元代名儒刘耿阳曾登石塔作诗抒怀:“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几来高处拍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
1898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强租广州湾,出于他们军事、经济的目的,将原石塔拆掉,建起这座灯塔。硇洲灯塔历时二年零二个月竣工,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也是世界目前最大的三大灯塔之一。
硇洲灯塔高23米,底宽5米,顶宽4米,整个塔由麻石砌成。说“砌”,其实是不用泥浆而是一块块叠起来的,石块与石块之间非常吻合,浑然一体。塔身下方为正方形方墩,上方为圆锥体。塔的顶部是鼓圆凸出于塔身的灯座室,它的中央底部设一封闭式能转动的托盘,内置水银,承托着整个灯座架。座架由160多条弧形水晶三棱片镜,组成一个直径2米的圆而略扁的整体,座架两边各圆的中心相对处,装有凸透镜一片。在座架中央悬挂一盏400千瓦的荧光灯、座架由马达带动,以每12秒转一周的速度,周而复始地旋转。强大的光速通过水晶三棱镜以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互相折射,最后分别汇集在两片凸透镜上,以水平方向放射,射程为26海里。
硇洲灯塔现为湛江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象伦敦和好望角的灯塔一样,饮誉世界。
七、特呈岛的历史大揭秘
岛上生态环境幽雅,风景独特诱人,乡风民俗文明。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海岛视察,给予特呈村民极大鼓舞。不负总书记厚望,村民同心协力,发奋建设家园,取得可喜的成就。
特呈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结束了历史上的“饮水难”、“卖鱼难”、“走路难”,迎来了前所未有新的发展时期。2006年特呈岛被评为湛江市最美丽的村庄。
沉静、古朴、美丽的海岛开始广为人知,并进入人们的视线,但特呈岛久远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民俗文化、神秘的岁月痕迹,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却尚鲜为人知……历史底蕴深厚的海岛渔村特呈原是古越语,特即地方,呈亦作情,意为和睦之地。据地理学家考证和岛内遍布的蜂窝状红色砂质角砾岩佐证,特呈岛原与大陆相连,因火山爆发地壳变动分离而成海岛。
从南宋末年开基始祖移居特呈算起,已有800左右年历史。《陈氏族谱》有载,特呈岛先民来自福建蒲田,陈文裕、陈文礼兄弟分别到特呈东西部,择地建村,初以农渔耕为活,后以海洋捕捞为主,繁衍生息,引聚集居,形成7条自然村,今人口达4500多人。
特呈岛随着子孙的兴旺,历史上曾有两个支系移居岛外。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有一分支迁到南三岛田头形成村落,即今日田头村。
村名冠圩名的田头圩是南三镇机关所在地。清初的陈上川,是我国最早的著名华侨领袖之一;清末的陈跃龙,是湛江最后一位武秀才,也是著名的抗法英雄,均是田头村人。
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年)又有另一分支移居赤坎建蔴章村。清驻美第一任大使陈兰彬进士改名为文章村,并为宗祠赠联:“系发姚圩根深叶茂通颖水;由闽迁粤子孝孙贤号文章。”
随着城市开发,文章村成了城中村,但乡民仍保留与特呈岛一脉相承的风土民情。特呈岛历史悠久,历尽沧桑。
明清时属高州府吴川县南三都辖地;1899年为广州湾(湛江市前身)租界范围,被法帝强占;1943年又被日寇侵略;1945年广州湾光复辟建湛江市属北渭区。特呈岛过去是苦难岛、贫困岛,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水深火热、血涙斑斑。
解放后,特呈人民翻身当家作主,海岛换了新颜。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特呈岛更是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变成富裕岛、幸福岛。
这里有全省闻名由9000个渔排网箱连结成的“海上渔村”;有直径53米超过足球场面积的全球最大深水养箱“巨无霸”;有环岛千亩500年以上的红树木“海上森林”;有遍布全岛近百棵参天古榕“活化石”……特呈岛建成了闻名遐尔的渔业养殖基地和生态旅游胜地。传说冼夫人带兵上岛驱海盗特呈岛具有别具特色的冼夫人文化,岛内古今传颂冼夫人,建庙立碑,铭记其恩,世代沿袭。
其它海岛渔村多崇尚妈祖,建天后宫,而在海岛建冼夫人庙见之不多,特呈岛7条自然村有纪念冼夫人的“会宫庙”和“洗太庙”共7座,实属全国罕有。岛上每年的元霄和农历11月年例,隆重举行的冼夫人祭祀活动,其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场面之活跃,更是甚称民俗文化一绝。
冼夫人,本名冼英,1500年前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她生活在王朝频变,各地分裂割据的南北朝。
一生为维护民族团结,坚持统一反对分裂作出卓越贡献,民间称之“岭南圣母”,周恩来总理赞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南北朝时,特呈岛在高凉郡平定县(吴川市前身)辖地,原是荒岛一个,海盗出没之地。
匪贼常以此为据点,打家劫舍,海上横行,危害四邻,百姓深受其害。为消除岛上匪患,冼夫人协同高州刺史剿匪,传说还亲自带兵到特呈岛抗击海盗,令海贼闻风丧胆,亡命弃逃,保护了海岛及周围水域太平。
资料所载冼夫人生于高州、电白一带,她丈夫冯宝是高凉太守。特呈岛海路四通八达,安宁与否?必影响高凉地域,加之她一生征战甚多,出兵特呈驱赶海盗,并非没有可能。
百姓感恩祈求平安,为伟人立庙纪念,是中国民间的习俗。冼夫人在特呈受世代敬仰,建庙祭祀如此盛行,并形成独特的冼夫人文化,应与特呈岛有着密切的渊源。
明朝宰辅解缙登岛赋诗明朝著名大臣、翰林学士解缙于永乐五年(1407年)曾登上特呈岛,赋七言律诗《题特呈山温通阁》一首,诗曰:“峰濯沧溟应斗魁,波澜绕翠浪头排。火烟光起盐田熟,海月初升渔艇回。
风送潮声平乐去,雨飘山色特呈来。地灵福气生天外,自有高人出世才。”
全诗情景交融、挥洒自如,描绘了特呈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别把特呈岛重点生产项目煮盐和捕鱼跃然纸上,给特呈岛留下珍贵的史料。诗中“风送潮声平乐去,雨飘山色特呈来”二句,解缙曾作题联,盖有印章和永乐五年日期,书赠麻斜侯王庙,后人临摹雕刻在木块,悬挂在庙堂正门两旁。
解缙何缘为偏僻的渔岛及庙宇赋诗题联,源于解缙一段坎坷的经历。解缙(1369—1415)江西吉水人,才学渊博,19岁中进士,官至宰辅,翰林学士。
永乐元年(1403年)受命为《永乐大典》总编,组织3000学者编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解缙性格坦荡,刚正不阿,不与邪恶同流合污,屡遭权贵陷害,降职罢官,大典尚未完书,被谪贬到广西,途中加刑发配到交趾(今越南)。
永乐五年(1407)解缙回京。
八、硇洲岛姓窦起源
窦姓姓氏源流:
窦姓源出一
出自姒姓,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为氏。据《风俗演义》及《新唐书·宰相 窦姓
世系表》、《风俗通》和《尚友录》等所载,上古夏帝太康在位时,荒废政事,不理民情,沉湎于游乐田猎,远去洛水的南面打猎,他的五个弟弟和后络也跟随去。这时,有穷国的君主羿由于人们不能忍受太康这种所作所为,就在黄河北岸抵御太康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和他们的母亲(即后缗),就到洛水转弯流进黄河的地方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100多天,不见太康回来,他们也被有穷国人发现管制起来了。这时,后缗怀孕临近产期,就逃出自窦(洞穴地名),奔归有仍,生下少康。太康失位后,弟中康(一作仲康)继位;中康死后,子帝相继位;帝相死后,子少康继位。大概为了纪念祖上这个历史事件,少康就给他留居有仍的抒、宠两个儿子姓窦,世代相传姓窦,形成窦氏。
窦姓源出二
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窦氏,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据《魏志》载有氐王窦茂。
窦姓源出三
出自少数民族被赐改窦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有鲜卑族赐姓没鹿回氏、纥豆陵氏,后魏孝文改为窦氏。
窦姓源出四
出自战国时魏国有窦公,其后代简改为窦氏。5、出自周穆王赐皇后氏族为窦氏,参考文献《穆天子传奇》 得姓始祖:少康。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窦姓出自姒姓,相传夏后氏帝相失国后,他的妃子(原为有仍氏人),逃出自窦,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为窦氏。关于此事,在《风俗通》和《尚友录》上也有记载。窦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有仍是窦氏的最早发源地,也是古时的国名,这个地方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故窦氏后人奉少康为窦姓的得姓始祖。
不知道硇洲岛窦姓出自哪支。
相关参考
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湾的东南海域中,坐落着数十万年前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中国第一大火山岛硇洲岛。 站在岸边堆积的熔岩乱石之上,雾霭茫茫,水天一线,惊涛如诉。随行的湛江文化研究专家、湛江市博物馆原馆长
大成岛的历史没有大成岛大陈岛,行政上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位于椒江区东南52公里的东海海上。大陈岛由“上大陈岛”(面积7平方公里)和“下大陈岛”(面积4.89平方公里)组成,同属台州列岛。下
一、长岛县的历史沿革长岛县地,古为莱夷之地。秦朝,属黄县。唐代,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归蓬莱县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长山岛行政区,隶属山东省府;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成立长山岛
一、南麂岛旅游作文南麂岛,别名海山,古代又写作"南己山",是一座优美的旅游岛屿,以风景秀丽和海洋生物种类丰富著称。周围多岛礁,最高点大山海拔229.1米。岛上设南麂镇,居民2000人左右。[编辑本段]
海口市海甸岛来历地名的由来,古今的变迁海甸岛在海口市的北部,处于海南的母亲河——南渡江的入海口,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洲岛屿,海甸岛是海口市最大的岛屿。海甸岛同紧邻的新埠岛一起,形成南渡江三角洲的中心,而南
新知岛(日:うるっぷとう,也称ウループ,俄语:Симушир),位于千岛群岛的中央,属于活火山,面积1400KM2。现在的主权未定,目前实效支配的为俄罗斯,日本行政划分为根室支厅。新知岛位于千岛群岛的
1.为什么说日本端岛是鬼城端岛,只是个在日本长崎海岸线附近的仅有70000平方米的石头岛屿,该岛坐落于向下直通海床的煤沉积层之上。1890年,丰富的矿藏被发现后,三菱公司便从当地居民手中买下了端岛。端
1598年荷兰人来此,以荷兰莫里斯王子的名字命名为“毛里求斯”。1715年被法国占领,称其为“法国岛”。1810年英军占领毛里求斯岛。根据1814年巴黎和约,成为英国殖民地,并恢复原名“毛里求斯”。从
历史沿革1、19世纪19世纪后半叶,列强不断蚕食中国领土,英德美法日等国家觊觎南沙群岛已久,1883年德国公然在南海勘测,清政府循外交途径提出抗议后,德国人随即中止了勘测。这是中国对南海诸岛第一次具有
一、广东阳江闸坡海陵岛的“太傅墓”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一听这个名字,大约就可以猜到是与皇帝有关,是不是?太傅嘛,就是皇帝的师傅之意。怎么会有一位皇帝的师傅埋在了这偏远的南国小岛的呢?这还要说到南宋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