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
Posted 制度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选修1教材全部内容
首席执政官梭伦 执政 萨拉米斯岛的丧失——“讽诗人事件”——收复萨拉米斯岛——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开始 公元前594年,梭伦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进行改革。
社会阶层 派别 社会成员 来历 政治主张 “平原派” 贵族 占有平原地区的大片沃土 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巩固既得利益 “山地派” 下层平民 大都住在山区 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海岸派” 工商业者 一般住在沿海地区 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 实行温和改革,分享政治权利 颁布“解负令” 概念 “负”指的就是债务,“解负令”就是废除债务的法令。 内容 ①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 ②释放因欠债而卖身为奴隶的公民; ③赎回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隶的公民; ④废除“六一汉”制度,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
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⑥制定“遗嘱法”,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的财产。
⑦为了减轻贵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地产。 结果 ①改革使贵族兼并土地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基础; ②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扩大了公民的基础,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③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奴役的对象,雅典奴隶来源于奴隶市场、海外掠夺或战俘; ④雅典积极向外掠夺奴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政策 把雅典公民按财产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就越大,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具体规定 第一等级 可担任一切官职 提供骑兵,自备军备、军装和马匹 城邦所有的公用开支,也随等级高低增减。 第二等级 可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可出任低级官职 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
第四等级 无权担任公职,只有选举权。 提供轻装步兵或一般水手,只带棍棒。
评价 局限性 财产等级制度改革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 进步性 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革国家权力机构 内容 职权 产生方法 意义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包含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提高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长老会议的权力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 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 从雅典最初四个部落前三个等级公民中各选100人组成 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有权审查任何诉讼案件、甚至起诉已经判决的案件。
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垄断。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归纳 越详细越好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 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 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③皇位世袭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3)郡县制的推行: 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第三课)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1、 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 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读14页地图) 2、 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 (13页图示) 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
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 了解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
(1)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2)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特点:简、速、密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 第二单元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一课 )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战争 时间 侵略国 结果 主要事件 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 签订《 南京条约 》 广州北郊 三元里 自发抗英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法 俄美英法《天津条约》英法《北京条约》 焚烧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 《 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中致远。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 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 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四课考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强化 2、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减轻皇帝工作压力增设了:内阁; 3、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牢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 4、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6、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课考点 重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是:英国; 2、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3、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到1842年; 4、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自发反侵略典型事例是: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 5、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7、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教版历史选修1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考纲知识点一)、大运河的开凿(七年级下册课本P3-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将杜之转输,其为利耶博哉!”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是隋朝对后世最重要的贡献。
1、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凿时间:605-610年。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开凿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 )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5、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贞观之治”(七年级下册课本P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故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①政治上,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沿用和发展隋朝的三省六部制;②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 ③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开元盛世”(七年级下册课本P10)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①任用贤能 ②整顿吏治 ③重视农业生产 ④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及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四)、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足影响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含义: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2、诞生:(七年级下册课本下P15)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3、完善:(七年级下册课本P16)唐朝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4、发展: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5、结束:清朝末年。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
6、作用: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五)、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七年级下册课本P2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六、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遣唐使:(七年级下册课本P27)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全方位学习中国,使唐文化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著名的有晁衡(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
2、鉴真东渡:(七年级下册课本P28)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玄奘西行:(七年级下册课本P29)唐太宗时,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雕版印刷术:(七年级下册课本P3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八)、艺术宝库莫高窟:(七年级下册课本P38)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大部分是隋唐是开凿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彩色塑像,如飞天、仙女等。
九)、交子:(七年级下册课本P53-5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十、铁木真统一蒙古:(七年级下册课本P61)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十一、行省制度(七年级下册课本P63)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相关参考
一、如何上好高二历史选修课教过世界近现代史的老师都知道,这段历史头绪繁多,内容庞杂,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大多数没有认真学习世界历史,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我们在选修课上仍然按照课文编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重点是什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
希特勒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要让凡尔赛签订国,也就是英法等国相信德国武装自己是为了对付苏联的共产主义,而不是对付英法等国,以达到使英法等国不干涉德国的武装自己的行为。因为凡尔赛条约是限定了德国的军事力量的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禹,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夏朝,启即位后,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②商朝继承
1.高中历史必修每课的心得体会80字左右叔叔你们了啊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
高中历史必修2的知识点(要具体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
1.高中历史有几本书总共有3本必修,6本选修。高中历史必修有三本:第一本是讲政治的、、第二本讲经济、、第三本讲思想文化的。然后选修有6本: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中外历史人物
一、2017高考历史考纲删改了哪些内容■新考纲内容解读一、删除不等于不考选修部分删除“自然灾害与防治”不代表不会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作为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延伸,即使不作为单独的选修模块,也会
一、天津高中历史选修考哪些2009年天津市高考历史学科主要有三方面变化。1。新增选修模块考查。新课改的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历史必修一、历史必修二、历史必
高中历史必修25道材料题图没办法,就略了,不过也不难26.(12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