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历史时期

Posted 兵团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团历史时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团历史时期

新疆兵团发展史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174个农牧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45.36万人,在岗职工93.3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建立的。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

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到1954年,解放军驻新疆部队经过艰苦创业,共建成农场34个,牧场8个,拥有耕地77.2千公顷,收获的农牧产品解决了驻新疆部队的后勤供给,而且还兴建了一批现代工矿商贸企业,兴办了学校、医院等一批事业单位。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据史料记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

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西汉,以后历代相袭。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则是这一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艰苦创业中发展壮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朝着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商建服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兵团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

兵团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随着兵团国民经济体系的确立,兵团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到1966年底,兵团的各项事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曾于1975年被撤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到200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起了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形成了1064千公顷新绿洲,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等一批新兴城镇;国内生产总值占自治区的1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疆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团的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在依法向当地政府纳税的同时,几十年来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每年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县、乡、村举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技术;从1964年起,每年筹集资金帮助地方搞规划和建设,为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为支持新疆工业发展,兵团还把已经建设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近五十年来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屯垦戍边中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

兵团自觉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法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密切了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兵团的发展,始终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与支持。

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自治区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国有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当多的政策都明确适用于兵团,促进了兵团和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长期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成分。垦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约25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贯彻中央政府制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兵团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五十年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

新疆兵团发展史有哪些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174个农牧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45.36万人,在岗职工93.3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建立的。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

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到1954年,解放军驻新疆部队经过艰苦创业,共建成农场34个,牧场8个,拥有耕地77.2千公顷,收获的农牧产品解决了驻新疆部队的后勤供给,而且还兴建了一批现代工矿商贸企业,兴办了学校、医院等一批事业单位。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据史料记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

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西汉,以后历代相袭。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则是这一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艰苦创业中发展壮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朝着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商建服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兵团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

兵团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随着兵团国民经济体系的确立,兵团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到1966年底,兵团的各项事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曾于1975年被撤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到200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起了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形成了1064千公顷新绿洲,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等一批新兴城镇;国内生产总值占自治区的1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疆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团的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在依法向当地政府纳税的同时,几十年来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每年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县、乡、村举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技术;从1964年起,每年筹集资金帮助地方搞规划和建设,为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为支持新疆工业发展,兵团还把已经建设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近五十年来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屯垦戍边中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

兵团自觉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法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密切了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兵团的发展,始终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与支持。

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自治区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国有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当多的政策都明确适用于兵团,促进了兵团和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长期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成分。垦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约25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贯彻中央政府制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兵团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五十年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

新疆兵团发展史有哪些

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中国新建集团公司。兵团现有14个师(垦区),174个农牧团场,4391个工业、建筑、运输、商业企业,有健全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金融、保险等社会事业和司法机构,总人口245.36万人,在岗职工93.3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建立的。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

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部队为巩固边防,加快新疆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到1954年,解放军驻新疆部队经过艰苦创业,共建成农场34个,牧场8个,拥有耕地77.2千公顷,收获的农牧产品解决了驻新疆部队的后勤供给,而且还兴建了一批现代工矿商贸企业,兴办了学校、医院等一批事业单位。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的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据史料记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

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西汉,以后历代相袭。这对统一国家、巩固边防,促进新疆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疆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则是这一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艰苦创业中发展壮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朝着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商建服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兵团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自然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兴建水利,开垦荒地,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

兵团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发展现代工业,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随着兵团国民经济体系的确立,兵团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到1966年底,兵团的各项事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曾于1975年被撤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产建设兵团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其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到200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两大沙漠边缘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建起了数千公里的绿色屏障,形成了1064千公顷新绿洲,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等一批新兴城镇;国内生产总值占自治区的1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新疆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团的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在依法向当地政府纳税的同时,几十年来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每年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县、乡、村举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技术;从1964年起,每年筹集资金帮助地方搞规划和建设,为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给予各方面的帮助。为支持新疆工业发展,兵团还把已经建设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兵团作为新疆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坚持劳武结合,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联防体系,近五十年来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屯垦戍边中建立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

兵团自觉接受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遵守政府的各项法规和法令,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努力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密切了与各族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兵团的发展,始终得到了自治区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与支持。

在屯垦初期,各族群众当向导,提供生产工具,给予各种支持;自治区各级政府给兵团划拨了大片的国有荒地和草场、矿山及天然林等资源,奠定了兵团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当多的政策都明确适用于兵团,促进了兵团和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长期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37个民族成分。垦区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约25万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贯彻中央政府制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使兵团成为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五十年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

最后的兵团简介

本片围绕着罗马最后一任皇帝的被抓和囚禁展开。

公元476年,罗马:在12岁的罗马皇帝奥古斯都·罗慕路斯加冕前夜,奥多亚克(Odoacer)来到了罗马,要与奥列斯特斯(Orestes)进行一笔交易,他想要对罗马帝国分一杯羹,奥列斯特斯拒绝了他。 加冕仪式当天,全罗马的人民都聚集到了一起来观看加冕典礼。

罗慕路斯的启蒙师预言他将有危险,奥列斯特斯为了保护儿子的安全指定Aurelius来做他的贴身保卫。当晚,奥多亚克和他的军队兵临罗马城下。

伴随着震天的吼声,一场惨烈的战争开始了,街道上血流成河。 罗马城里的守兵溃不成军,奥列斯特斯和他的妻子朱丽亚被杀后,罗慕路斯和他的启蒙师一同被抓,并被带到了卡普里岛。

在岛上,罗慕路斯发现了恺撒的神剑……。

谁能介绍一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变迁

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254万人的特殊部队。为了西部边疆的繁荣和稳定,为了祖国的安宁与领土完整,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围,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改造自然,守土保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为共和国母亲奉献上了赤子的一片忠诚。这支特殊的部队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我国唯一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

1954年10月,中央决定驻新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名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

这是一支在世界上从未有过的特殊的部队,指战员们放下枪杆,拿起坎土曼;放下担克、装甲车,开起了马车、拖拉机,从组织上仍保留着军队的师、团、连的建制,以战斗姿态向荒原、戈壁进军,去创建一个个大型农场、牧场和工厂。这些农牧场、厂矿星罗期布,分布在天山南北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那里多半曾经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战士们刨地搭起“地窝子”(半凹入地下的土房子),开渠凿井引来高山雪水,手执锄镐和用肩扛人拉犁的方式,开荒种地,营造树林,修建水库。官兵不分上下,都懑手血泡,挥洒汗水来浇灌这片片沃土,在准噶尔、塔里木的亘古荒原上创造了碱滩变良田,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如今,新疆每三亩半耕地中就有一亩是兵团人开垦的。兵团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畜产品生产基地。新疆刚解放时没有工业。为了兴办工业,兵团人节衣缩食,棉衣换成单衣,两套服装减成一套,甚至省去衣领、口袋、帽沿,还捐出了1500万元的转业费,自力更生生产出了新疆的第一支纱、第一块方糖、第一根钢锭……为新疆的现代化工业行了奠基礼。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漫长,战略位置突出。遵照中央指示,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兵团在长达2019公里、纵深10到30多公里的边境地带建起了58个团场,几十年来没有丢失祖国的一寸领土。

如今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54万人口和14个生产建设师、186个团场、1500多家工交建商企业的特殊社会组织,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一支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那里既有浩瀚无垠被人称为死亡之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又有塔里木河,是亚洲最长的内陆河。盆地里有大片荒原可以开发,有充足的水源可以利用。为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队进入阿拉尔,设立前沿指挥所,艰苦奋斗三年,建起10个农场,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农场群。

石河子原是玛纳斯流域荒滩上一个小居民点,只有3户人家和一个大车店。自从生产建设兵团指挥机关迁入,数万名屯垦部队和上海支边知识青年也随之而到。历尽艰辛,一座新兴城市终于在玛纳斯的荒原上悄然诞生,这就是后来被人们誉为“戈壁滩上的小上海”石河子市。

鉴于数百万农垦大军的主体是解放军的转业复员官兵,具有军队的传统和作风,所以中央除确定王震上将任农垦部长外,又选调萧克上将和曾任解放军十八兵团副司令的陈漫远,以及其他高级将领姜齐贤、刘型等任副部长,从而使农垦部在国务院中成为高级将领最多、军队转业干部最多的部门。

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立志报国的巾帼英雄,他们承着西去的列车,在高昂的歌声中,用青春谱写了壮丽的人生。20世纪50年代“八千湘女进天山”、一批批山东、河南、西川姑娘到新疆以及60年代上海、南京、天津、武汉支边青年通入塔里木、准噶尔盆地的历史,都成为生产建设兵团了展史上的光辉彩页。许许多多的内地姑娘,离开可爱的家乡,来到遥远而偏僻的边疆屯垦戌边,逐渐融入生产建设兵团的战斗生活洪流,随后大多数在这里找了对象、结婚安家。

为什么罗马军团是人类历史时期最强大的机动作战部队?为什么罗马人

并非如楼主所说罗马军团所向无敌,实际上,罗马军团曾经多次吃败仗,包括同迦太基人、高卢人、亚述人的战争,仔细读一下古罗马史,就会发现罗马并不讳言失败,但是他们很快就能够重新组织力量反击。

这是因为罗马是一个全民为兵的国家,每个罗马男人都是士兵,而且罗马很早就成为了共和国,这使得他的公民对国家对外战争的参与意识特别强,而且因为内部民主搞得比较好,在遭遇失败后,很快就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政策相当灵活实用,因此组织反击和报复要比其他国家来得容易和有效。所以与其说罗马军团所向无敌,不如说罗马这个国家所向无敌,罗马的国家组织形式所向无敌。

相关参考

辽沈战役的大功臣 却未被授衔解放军兵团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分为五大野战军,分别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华北野战军,五大野战军又分为十六个兵团,这十六个兵团的司令,建国后的1955年授勋,基本上都是上将以上级别的,徐向前还是元帅,陈赓是大将。可

铁甲潜龙,解密希特勒神秘的水下坦克兵团

在人们的印象中,陆战之王怎么可能下海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希特勒制定了一项「”海狮”计划,企图进攻当时已处于孤立无援境地,但还在抗击德国侵略的英国。然而面对北海与英吉利海峡这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德

四野4位兵团司令出了3开国将军 为何独他没授衔

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文·小熊历史,原题:揭秘:四野四位兵团司令员,一位大将,两位上将,唯独他没有军衔>四野缔造者是林彪、罗荣桓,麾下四位兵团司令员更是文武双武

杀降常遇春,常遇春兵团有多厉害 常遇春杀降终受报应

常遇春兵团有多厉害常遇春杀降终受报应常遇春兵团是历史上十大兵团之一,因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著名。常遇春兵团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常遇春指挥下,立下赫赫战功。以至于元兵听到常遇春军队时,都十分惶恐和害怕。常

国民党最大规模兵团,国民党各兵团司令

国民党各兵团司令第一兵团: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为集中兵力进攻华东解放区建立的三个大规模的野战兵团之一,司令官为汤恩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隶属第一兵团的国民党头号主力整编74师被歼灭后,第一兵团

关宁铁骑——明末最无敌的骑兵团

关宁铁骑最被低估的是它的历史意义,最被认可的是它曾纵横整个中国的战斗力。主角登场前关宁铁骑的出现是在天启末年,在此之前辽东的形势,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边倒。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

关宁铁骑——明末最无敌的骑兵团

关宁铁骑最被低估的是它的历史意义,最被认可的是它曾纵横整个中国的战斗力。主角登场前关宁铁骑的出现是在天启末年,在此之前辽东的形势,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边倒。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

石河子的历史温度

1.石河子的历史石河子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辖的县级市,一度是新疆兵团总部所在地(后总部迁至乌鲁木齐),也是农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的新兴城市,它是陶峙岳起义部队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官兵建设

钱我拿,国家我也要,揭秘史上最 ”贵”加泰罗尼亚 ”窃国”佣兵团

近期,国际新闻上的新热点,无疑是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又双叒叕闹起来了。对于西班牙来说,加泰罗尼亚就像一个BUG似的的存在。有事没事就闹独立,搞事情。不过追溯历史,加泰罗尼亚还真是历史上就不服西班牙的统治

你能想象到的最大佣兵团有多大

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曾经提到过在欧洲中世纪后期有许多佣兵团,如加泰罗尼亚佣兵团、大佣兵团、白佣兵团等都非常著名。但可惜的是,这些佣兵团就如同神话传说一般,人们虽然知道,却只神龙见首不见尾,本来轰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