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称为文伯的人
Posted 苏秦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被称为文伯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被称为文伯的人
谥历史上谥“文正”的有哪些人
宋 蔡卞(1048-1117)字元度,兴化仙游人,蔡京弟。
徽宗政和七年(1117),蔡卞告假返乡祭祖,逝于途中,享年70岁,赠太傅,谥文正。 郑居中(1051-1123),字达夫,北宋河南开封人,进士及第,由中书舍人连升至翰林学士。
因与蔡京不合,罢改资政学士,后再出任枢密院,官累特进,寻拜居中为少保、太宰,仍事事与蔡京立异。入朝暴遇疾回舍,数日卒,年六十五。
赠太师华原郡王,拜太宰,加少师,封燕国公。卒谥文正。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皇佑四年(1052)卒,谥文正,赠魏国公。
司马光(1019~1086), 山西闻喜县涑水乡人, 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 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 蔡沈(1167--1230) ,字仲默,宋建阳人,世称九峰先生。
绍定三年,蔡沈逝世,谥“文正”。 (此人得谥文正不知是本谥,还是元明两代追谥或加谥的,尚待考,也请知之者指点)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死后70年,南宋乾通6年,追赠太师,谥文正。
金 虞仲文字质夫,武州宁远人也,仕为辽相。归金,授枢密使平章政事,封秦国公。
年五十五卒,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
正隆二年,改赠特进、濮国公。(生卒年待考) 张行简(?——1215),莒州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字敬甫。
生年不 详,卒于金宣宗现佑三年(1215)。金世宗大正十九年(1179) 己亥科状元。
贞佑三年(1215),病逝于任上。朝廷追赠银青光禄大夫, 谥文正。
元 耶律楚材(1190-1244),金与蒙古国官员。契丹族,字晋卿,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意为长髯人)。
契丹皇室后裔。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
耶律有尚 字伯强,辽东丹王十世孙。卒年八十六,赐谥文正。
(待考) 窦默(1195-1280) 元初名医、名臣、名儒,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字汉卿,广平府肥乡县城西村人。
卒后追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故后人多称其“窦太师”和“窦文贞(正)公”。 许衡(1209-1281) 元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
及死后,世祖加赠司徒,封魏国公,谥文正。 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初名侃,因从释氏,又名子聪,拜官后始更今名。
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卒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
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廉希宪(1231—1280),元代政治家,维吾尔族。其祖上均为高昌世臣。
大德八年(1304),追封魏国公,谥文正。加赠恒阳王。
何玮(?-1310),易州易县人。至大元年,迁太子詹事,兼卫率使。
三年,改河南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卒。赠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梁国公,谥文正。
吴澄(1249-1333),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字幼清,学者称草庐先生。元统元年(1333),卒于家,年八十五。
赠江西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 王寿(1250?-1310),字仁卿,涿郡新城人。
卒年六十,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蓟国公,谥文正。 明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建文帝之忠臣,宁海人。
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工文章,名书室曰正学,官侍讲学士,因拒燕王草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福王时追谥文正。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 长期生活在北京。
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朝廷重臣。1516年(正德十一年),李东阳病逝,享年70岁,赠太师,谥文正。
谢迁(1449-1531),字子乔,浙江余姚人。明成化11年(1475),谢迁应试,得中状元,授修撰职。
明孝宗时,以少詹事入内阁,参预机务,随即加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辅政时天下皆称之为贤相。武宗嗣位,加少傅,后以年老而辞归。
卒谥文正,着有《归田稿》。 刘理顺(1581?-1644),字复礼,杞县人。
万历中举于乡。十赴会试,至崇祯七年始中式。
及廷对,帝亲擢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硕矣。”拜修撰。
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卒后赠詹事,年六十三,谥文正。
清朝赐谥文烈。
我过历史上被称为“画圣”的是谁
吴道子(约686~760前后)
中国唐代画家。后改名道玄,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少孤,生活贫寒。早年为民间画工,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神龙年间(705~707)事逍遥公韦嗣立,为小吏。景龙年间(707~710)任兖州瑕丘(今山东省滋阳县)县尉,不久坚辞而去。以后,他浪迹东都洛阳,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后专工画,并在寺观从事壁画制作。开元年间(713~741)他被唐玄宗召入禁中为宫廷作画,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他奉诏绘制了一些历史画或政治性肖像画(如《金桥图》),同时常在长安、洛阳作壁画,观者如堵,名声广播。天宝年间(742~756),他奉诏游蜀归来,在大同殿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旖旎风光。玄宗因之称羡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758年以后,其事迹不详。
吴道子活跃于盛唐,在这个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空前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各艺术门类的沟通,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喜与文人名流交往,又游历各地,在绘画上远师张僧繇,近法张孝师。早年作画行笔流丽纤细,继承六朝风范;中年后笔迹磊落逸势,高度成熟。他兼善人物、佛道、神鬼、山水、鸟兽、草木、台殿等各类题材,尤以人物、佛道见长。他在长安、洛阳两京寺观所作壁画,曾达300余堵,并且奇踪异状,无有同者,其《地狱变相》名振一时。
吴道子在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一说山水画之变由他开始。他用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衣褶,圆转而有飘举之势,北宋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称之“吴带当风”。他又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世谓之“吴装”。他通过墨线的肥瘦抑扬,表现出物象的运动感和量感,为白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后人将他与张僧繇合称“疏体”代表画家,以区别于顾恺之和陆探微劲紧联绵的“密体”。苏轼评他的艺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中”,并且将他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与诗人杜甫、散文家韩愈、书法家颜真卿并列,极赞道:“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被后世尊为“画圣”,被民间工匠尊为祖师,对以后的绘画尤其是人物画和白描画风影响极大。
吴道子的真迹,宋代已难见到,流传至今的重要摹本《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人摹,一般认为比较接近吴道子风格。这幅长卷表现悉达太子(以后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诞生后,他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著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画中本应为异国人,但都被描绘成唐朝贵族阶层的形象。其他摹本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还有不少线描石刻,大都迭经翻摹。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亦可见他的风格。
自开元以后,寺观壁画多流行“吴家样”。至五代两宋,吴道子的继承者代不乏人,如高益、高文进、武宗元。同代人学吴道子者,以卢楞伽著称。卢楞伽为中唐道释画家,又作卢棱伽,长安人,画风似吴道子,善作佛画经变。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乾元年间(758~760),在成都大圣慈寺画行道僧图,将长安画风带入蜀地。同代的杨庭光,善道释、鬼神、人物,旁工杂画、山水,皆极其妙,开元中与吴道子齐名,颇得其体,而笔力不减吴生。
参考资料:
历史上,包括现在,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
干 埋头苦干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的人2008-10-04 22:11拼命硬干 1、愚公移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尚大言炎炎: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难缠的家伙。
2、夸父追日:又一个抓狂的疯子。最后因为自己的愚蠢而丧命。
据说喝干了黄河,最后渴死在找水的路上。 3、精卫填海:游泳溺毙,从此迁怒于大海。
灵魂化鸟,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海瑞:和所有的潜规则过不去,和腐败的大环境过不去,甚至和皇帝过不去。
强硬的态度令所有官员侧目。 5、魏征:又一个直谏之臣。
让李世民数次产生宰了他的念头。 6、诸葛亮:六出祁山,率疲敝之师,征讨强大的魏国。
发动毫无道理的战争,只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光复汉室的理想。劳民伤财不算,还赔上了性命。
7、隋炀帝:挖运河,打朝鲜,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自恃国力强盛,不顾民众悲苦。才气不错,胆气过足,运气不佳。
毕竟国家不是玩物,老百姓玩不起。 8、王安石:改革没有错,但是用人太欠。
问题出现了,倔强却不正视,认定了是旧党们在作梗。最后身败名裂,留下千古骂名。
埋头苦干 1、左思是我国西晋著名文学家,著有《三都赋》、《咏史》等。抄录读书法是在读书时运用抄写的方法来启迪思维,提高读写能力。
左思抄录法的步骤是诵读一抄写一记忆。贯穿全过程的是“思”,读中思,写中思,记中思。
左思出身寒微,小时候跟人学书法、弹琴、读书,但学习成绩到不好。他父亲很泄气,认为这孩子没有出息。
有一次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的智力才能太差了.还赶不上我呢!”左思在一旁听了很不服气,从此发愤读书学习,决心追回失去时光。经过几年后,他开始着手撰写《三都赋》。
他把读书、抄录、写作结合起来,发愤攻读,勤于动笔,抄录了无数书文警句。他在室内的门上、墙上,以及厕所里都挂满了纸、毛笔,随读随记。
他还把随时看到或想到的思想、语句也随时记下。经过10年构思、琢磨及反复修改,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消息很快传开,一时轰动了洛阳,大家竞相传抄,因为用纸太多,洛阳纸张都涨价了,流传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 2、苏秦是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苏秦是五兄弟中最小的,故字季子,其兄苏代、苏厉、苏辟、苏鹤,均为一时著名的纵横之士。苏秦的准确生年,今已不可考。
《史记·燕世家》载:“(文公)二十八年(前334),苏秦始来见。”根据《帛书》,这一记述有误。
《帛书二十二》说:齐宋攻魏,楚围翁(雍)是(氏),秦败屈丐。”又说“今者秦立于门”,显然为苏秦初出茅庐,游说陈轸的谈话。
按“秦败屈丐”在前312年,假设青年苏秦首次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是20岁左右,则推算他大概生于前332年前后。 其时,正值战国中期,各国龙争虎斗,风云际会,很多纵横之士游说诸侯,以口舌博取功名富贵,成为白衣卿相,权倾人主,声震天下。
苏秦对此非常艳羡,加之兄长对他的影响。从小便立志献身此道。
他独自前往齐国,投身于一代纵横大师鬼谷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
赵等国,然而均不为所用,碰壁而归,感到十分羞惭。苏秦回家后,妻子及嫂嫂都看不起他,讥讽他不务正业,不事农商,认为以他的才能想混取功名是痴人做梦。
苏秦听后,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闭门不出,发愤攻读。他日夜研习《阴符》、《揣情》、《摩意》等篇,揣摩打动人主的方法。
夜半读书昏昏欲睡,他“弓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秦策一》)。此等刻苦攻读的精神历代为人们所传诵,锥刺股的苏秦与头悬梁的孙敬,都被编入《三宅经》中,成为发愤读书的楷模。
当然,苏秦刺股攻读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然而他那种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提倡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期年,他的学问大进,揣情摩意的功夫也提高了不少,苏秦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 3、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著「绵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
从此,曹雪芹过著「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生活。关於《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於文献资料极少,很多问题无法确知,只能存疑。
从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中,我们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
.我是可爱的分割。
. 为民请命 1.任长霞是个真正的好官为民做主为民请命 ,不过只是在她殉职了之后才发现她 2.王书瑞——“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为民请命的长兴人 3.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
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
历史上姓伯的名人有哪些
伯 益:禹之大臣,名益,嬴姓。伯为爵称。舜时任虞,禹治水时益辅佐有功。禹按传统的禅让制度,曾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但皋陶早逝。于是,禹又举荐益为他的继承人。禹在东巡途中死于会稽“以天下授益”。益继位后,禹之子启与益发生争夺王位的斗争,益被启所杀。一说益推让,到箕山之阳隐居,于是启继帝位。据史载,约公元前21世纪(一说22世纪),尧的儿子启改弹让制度为世袭制度,建立夏朝,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最初几十年充满着两种制度的斗争,原定为禹的继承人的伯益首先起兵攻启,战败被杀。接着,有扈氏起兵与启争夺王权。在甘之战中,夏启攻灭了有扈氏,才使夏的统治得到各部落首领的认可。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依靠强大的武力,乘夏朝内乱取而代之,史称“太康失国”。
伯 嚭:姓伯,名嚭(Pǐ 音匹),故亦称伯嚭(或作“帛喜”、“白喜”、“帛否”、“伯喜”),字子余。楚大夫伯州的犁之孙,出亡奔吴,以功任吴国太宰。善于逢迎,深得吴王夫差宠信。吴破越后,他接受贿赂,许越婿稽,并进谗言杀害伍子胥。吴亡后,降越为臣。后被越王句践所杀。
伯 牙:春秋时人。善鼓琴,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成连使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情有所移,心有所感,琴艺大进。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传为其作品。与锺子期善,能穷其意趣。后子期死,痛世无知音,不复鼓琴。虽是传说中的人物,但人们却宁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因为他的《高山流水》以及他与钟子期的“知音”佳话,均已成了千古绝唱。
伯 乐:春秋时人。或说姓孙,名阳,亦称阳子。善相马,据《淮南子·道应》说他是秦穆公的臣子,曾荐方九堙为穆公相马,认为相千里马必须“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其观点对后人启发极大。难怪人们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感叹。相传有骐骥伏盐车上行,见而长鸣,伯乐下车泣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闻于天。年长,荐九方堙于穆公。堙相马,不辨马之雌雄、颜色,穆公不悦。伯乐以为相千里马在于“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伯 达:西周成王进人。或以为宣王时人。伯达与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称周之八士。
伯 夷:商末人。孤竹国君初之子。墨胎氏,名允,字公信。相传其父遗命其弟叔齐为君,叔齐让伯夷,伯夷遁去。叔齐亦不立而相与往归西伯(周文王)。周武王伐纣,两人叩马谏,以为不仁。及周灭商,夷、齐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伯 宗: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公元前?-公元前576)。贤而好直言。晋景公六年以“鞭之长,不及马腹”谏止晋攻楚。其含义为“虽然晋国强大,也无力战胜楚国”。现代汉语的成语“鞭长莫及”由此而来。每上朝时,妻子常规劝他:“您好直言,那些行为不端的人都厌恶您,一定有祸到您身上!”他不听。后来在栾弗忌之难中,果然被进谗言而遭杀害。
历史上有沈旺三这个人吗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
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东*(土宅),后又迁至银子浜。
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
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
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周年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漳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
"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家庭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
其父,乃自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徙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的沈祐。“沈万三”之弟名沈贵,字仲华,又号“沈万四”。
沈贵二子:长沈德昌;次沈汉杰,生於延祐七年,卒於洪武四年。汉杰徙居平江路长洲县之北周庄,二子:长沈玠,次沈琼。
沈玠三子:长沈海;次沈广;再次沈京华。沈贵次子一支裔绪,见叙于刘三吾《坦斋集》卷下〈沈汉杰墓志铭〉:“[沈]汉杰之先,吴兴人,家南浔。
其大父祐,始徙今姑苏长洲之东蔡村,因家焉。二子:长讳富,字仲荣,即万三公。
次讳贵,字仲华,即万四公。仲华二子:德昌其长,汉杰其次。
汉杰复善相土之宜,徙家西之北周庄。 致富的原因 关于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
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一、垦殖说。
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自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万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资巨方万,田产遍于天下。
"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二、分财说。
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
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说。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事实上,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以上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说沈万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他有了立业的根本。
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更由于“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关键。他有了这样的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市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砚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入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
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沈万三富得连朱元璋都眼红;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击后,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后。据《周庄镇志》记载,"《明史。
马后传》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稿军,帝忍曰:匹夫稿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日,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
" 除沈万三充军云南之外,他的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万三除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外。
还以龙角贡献,并献有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甲土十人。甲马十匹,建南京廊庑、酒楼等。
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富气也减去了大半,可谓人财两空。不仅如此,沈万三当时被捕时,周庄镇上株连甚多,有尽诛周庄居者之说。
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台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小。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周庄镇志卷三。
冢墓)。这次沈万三子沈旺的两个儿子沈至、沈庄(伯熙)又为田赋坐了牢,伯熙当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
相关参考
我国历史上被称为文,武,亚,诗,画,医,茶,酒的圣人分别是谁
我国历史渊源流量,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在历史上也是出现了非常多出力拔萃的人,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有。而对于这些人的称呼我们往往被称之为圣人。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历史上文圣、武圣、亚圣、
历史名人卢芳:东汉曾被封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联合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卢植:今河北省涿州人,东汉官
历史上被称为大城市的有就只有长安和洛阳了。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3]。
小李白指的是陆游,该名号的由来是这样的:陆游64岁任严州知府时,一高兴就想写诗,于是就有了《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成为千古名句,皇帝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封他为“小李白”
方孝儒,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宁海人。他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是当时的大儒。他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题额「”正学”,时人遂尊称其为「”方
关于儒学,称赞的和批判的人基本上一样多。有一个人,是儒家的知名人物,但是却几乎没有争议,就算是黑儒学的人眼里,评价也非常高。这种待遇,是儒家的祖师爷孔子都没曾享受过的。他就是王阳明,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
1.商纣王帝辛帝辛后世称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纣王其实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帝辛在位五十二年,关于帝辛的为人,后世贬毁帝辛的多。其实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人替帝辛抱过不平。纣王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
1.历史上被称为“仓神”的是谁历史上被称为“仓神”的是韩信。农历正月二十五是仓神(仓官)的生日,届期与粮仓有关的行业和民间均要设供致祭,并有填仓、打囤之俗。仓神的原型是仓星,《晋书・天文志》云:\'天
田穰苴是个在军事史上被忽视的一个人,唐开元年间,民间流传着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将这十位名将称为“十哲”,他们分别是:汉留侯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上将军孙武,魏西河太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秦武安君白起,
田穰苴是个在军事史上被忽视的一个人,唐开元年间,民间流传着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将这十位名将称为十哲,他们分别是:汉留侯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上将军孙武,魏西河太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秦武安君白起,汉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