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历史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皋兰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皋兰历史

皋兰县历史

皋兰县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

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

西、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

唐属五泉县,即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所治。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所据。

宋、金、元、明俱属兰州。至清乾隆六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皋兰县,一直沿用至今。

清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省会重镇的皋兰,幅员辽阔,辖今兰州市、白银市大部分地区。解放初,皋兰县隶属兰州市。

1951年8月由省直辖。1956年1月划归定西专区。

1958年12月,国务院决定撤销皋兰县,行政区域划归白银市。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县,归白银市管辖。

1963年10月白银市撤销,皋兰县复归定西专区。1970年4月划归兰州市管辖至今。

为什么不在皋兰县大里发展,皋兰历史悠久,先有皋兰才有兰州,地理

兰州市市区是在原皋兰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城区——城关区就是以前皋兰县城(城关镇)。建国后,兰州市和皋兰县ZF分开办公,皋兰县地理条件比较好的乡镇都被划分到了兰州市,皋兰县从此衰落。举个例子,皋兰县城叫石洞镇,就在前几年还叫石洞乡,就能看出皋兰县富裕区域被划走后带来的巨大影响。

新市长上任后,一直宣传“兰白经济圈”,要将兰州和白银组成一个紧密合作的经济带。这当然与其履历有关系,他曾经担任白银的领导嘛。但我个人并不看好这个。首先,兰州和白银不是一个量级的城市,兰州是省会,对周边县市的辐射作用远强于白银,白银只是兰州众多卫星城之一。其次,兰州地理位置优越,生产、生活条件远比白银要好,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而白银呢是属于资源即将枯竭的城市,已经没有什么前途了。两者合作的结果只会是让资源更多地向兰州转移。再次,领导换届等因素会极大地影响既定方针的实施。如果袁市长日后调离现在的岗位,他提出的发展思路很可能被继任领导放在一边。

我认为皋兰还是有发展空间的。最主要的优势在于离兰州近,日后卫星城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但因为没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矿产资源等优势,大发展的可能性不大,日后与市里应该还会一直有较大的差距。

什川梨园的什川梨园历史

有资料记载,什川历史悠久,明弘治八年(1495年),因甘肃巡抚在今什川中心修筑“什字川堡”而得名。石川梨树的神奇在于300多年长生不衰,这主要得益于南北两山青峰作屏,一堤之隔的黄河水滋润的这一方宝地,以及代代什川人的精心打理。什川镇离兰州仅有20公里,黄河穿腹而过,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盛产瓜果,俗有塞上“小江南”美称。在这方水土留下亘古不变的沃土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据说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万亩梨园了。

这里山水环抱,鸡犬相闻,从那些掩映在梨树林中的的红墙绿瓦的砖混房舍、自然形成的村落可以知道百姓生活的平静和富有。再加上梨花盛开,梨园之中桃花柳绿,春天的什川镇到处呈现出一派 “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自然和谐的美。“中国第一古梨园”果然名不虚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远远望去,这些美丽的天使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洁淡雅,靓艳含香,风姿绰约,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你瞧,在暖暖阳光的照耀下,梨花迎着微风,张开了笑脸。那雪一般的白,白得朦胧,白得素洁淡雅;繁茂的梨花多得满树枝都是,花儿们你拥我挤,手挽手好像赶集似的,有盛开的,有含羞欲放的,有花骨朵般犹如处女的;再细看那梨树叶绿如水,绿如油,让人看了心旷神怡;还有遒劲勃发的老枝横陈岁月,鱼鳞般的树干诉说着沧桑的记忆,让每一个前来赏春的人们感慨大自然的伟力。有些老梨树树根都已成空洞,但它的树冠顶部新的枝条上,照样开放着一簇簇雪白的梨花。这或许就是什川梨园的神奇。记得古人曾把雪与梅花作过对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身处在万亩梨园中,觉得将梨花与雪、梅相比,梨花既不逊雪之白,也不输梅之香了。难怪清代文学家李渔赞曰:“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当代诗人王传明在游历什川后赋诗赞誉“小立河西望,绿云水一方。溯洄成往事,通达赖新梁。春暮花堆雪,秋深果溢香。陇原佳丽地,半在什川乡。”

什川的梨树栽培源自明代,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园中树龄最长的超过300年,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梨树尚存数千株。虽古茎虬曲,历经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百媚千娇。一般来说,梨树寿命就是几十年,而什川梨园却是一个奇迹、一个谜。或许,在众花之中,梨花形小,色素,比不上牡丹的华贵,梅花的高雅,但古今吟咏梨花的诗依然不少。“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艳净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是啊,在我眼里,什川的梨花是陇原的的娇女子,她以自己一尘不染的洁白与高尚让历史记住了她的芳容,让今天的观赏者为之骄傲和自豪。

什川梨园果真大得叫人啧啧称赞,这里的人们偏爱种梨树,家家以此为业,以此为乐,如今已成了许多老百姓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山洼里,河滩上,房前屋后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梨树。什川梨中,软儿梨最清香、醇甜,尝一口顿感神清气爽,舒畅不已。于右任曾写诗赞曰:“冰天雪地软儿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满树红颜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

梨树下的什川,充满了田园诗意,仿佛一块世外净土,会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心里充满了安详和静谧。“满眼烟花宠三月,一川春色直到山。”在美丽的季节踏春梨园,带着浓浓的余兴,我也作诗一首:“踏春梨园情意浓,满目银花觅诗魂;酒过三巡放歌笑,阳春时节又逢君。”

请教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的历史沿革

皋兰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狩猎、放牧制陶,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

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西、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

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金城县。唐属兰泉县,既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治。

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辖地。宋、金、元、明均属兰州。

至清代乾隆三年(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清代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和省会重镇,幅员辽阔,辖今兰州、白银两市的大部分地区。

建国初隶属兰州市,1951年8月由省直辖。1956年1月划归定西专区。

1958年12月撤县,行政区域划归白银市。1961年2月,恢复建制,归白银市管辖。

1963年10月再属定西专区。1970年4月重新划归兰州市管辖至今。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城关镇,邮政编码:730200,电话区号:0931。满意请采纳。

介绍一下兰州的历史

兰州作为中国这一陆都古城的州名,始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废郡置州后设立的兰州总管府,因市南有巍峨挺拔的皋兰山而名之“兰州”。皋兰山高2129.6米,是城南的一道天然屏障,当时黄河从山北脚下流过。(资治通鉴)记载,“皋兰者,音为皋来,河的称呼”。兰州大学魏晋贤先生考证,“皋兰”是古代羌语“河”之意,皋兰山自然指河边的高山了。古代的部分羌语转换成了蒙语,今天的蒙古人仍有把河叫“皋兰”即是佐证。(兰州古今注)则说,皋兰是匈奴语的音译,“亦当高峻之意”。(重修皋兰县志)则认为因山上长有一种叫“皋兰”的兰草而得名。也有人解释皋兰为蒙语‘飞奔的骏马”之意,真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隋朝末年,黄河河道逐渐从皋兰山下北移,昔日的河漫滩和河心滩地陆续淤塞成二级阶地,皋兰山北麓半坡的居民随之北迁至新设置的五泉县内。城郭修在今五泉山和鼓楼巷之间,北以黄河为险,东西长600余步,南北宽约300余步①。

至北宋时期,随河道继续北移,为防守之利,于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三月,在旧城址北侧,又依河另筑新城,其“基岩状如石龟,伏城垣下”,故名“石龟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指挥同知王得对石龟城加以扩建,其后历代又在内城的东。西、南三面增筑外廓和深、广各3丈的护城壕,开设郭门9个,敌楼16座。公元1399年,明肃王迁府至兰州(今省政府驻地)。清朝屡加修聋,以砖包砌墙,北筑石堤,使兰州城成为防御外邦入侵的一个坚固的军事防御工程。

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始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清政府设立甘肃行省后,甘肃巡抚以兰州府为省会驻地。1923年设立兰州市政筹备处,进行建市筹备。但1928-193D年连续三年的干旱使甘肃赤地千里,兰州仅有8600多人,如此惨景,谈何建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兰州的地位日渐重要,甘肃省政府倡议设市,后因时局多变,筹备工作屡经停顿。直到1941年7月1日兰州才正式建市,市长蔡孟坚成为兰州市现代建设时期的第一任带头人。

兰州的历史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十六国前凉时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属陇西郡地。

西汉初,依秦建制,兰州仍为陇西郡辖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西征匈奴,在兰州西设令居塞驻军,为汉开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兰州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管辖。

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赵充国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后,西汉在金城郡的统治得到加强,先后又新置七县。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并金城郡于陇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义,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迁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十二年后又迁回允吾。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西晋建立后,仍置金城郡。西晋末年,前凉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属的枝阳、令居二县,又与新立的永登县(在今兰州市红古区窑街附近)三县合置广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治与县治同驻一城。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县为金城县,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领金城、狄道二县,郡治金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称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迁都于天水,后为唐所灭。

唐统一中国后,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兰州。八年置都督府。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又改为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改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为兰州,州治五泉,管辖五泉,广武二县。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兰州被吐藩所占,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张义潮起义,收复陇右十一州地,兰州又归唐属。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衰落,无力西顾。不久就被党项族占据。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卫归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复设兰州卫。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省会由巩昌(今陇西)迁至兰州。从此, 兰州一直为甘肃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临洮府治由狄道移至兰州,改称兰州府,又改州为皋兰县。当时兰州府辖管狄道、河州二州;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四县。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陕甘总督衙门自西安移驻兰州,裁减甘肃巡抚。

辛亥革命后,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府(州)设道,并兰山、巩昌二府为兰山道,辖管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漳县等十五县。道尹驻省会皋兰县。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为区,变兰山道为兰山区。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岷县)。民国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将皋兰县城郊划出,新设置兰州市,与皋兰县同治今兰州城关区。市区面积16 平方公里,人口17.2万余人。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区扩大,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不含马滩),南到石咀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从此,兰州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以来,兰州市建置曾几度变更。兰州市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和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

兰州关于皋兰山的相关资料

自从2000多年前匈奴人在黄河边叫响“皋兰”后,这座大山就成了兰州沧桑岁月的见证。

皋兰山--兰山公园 “皋兰山是一座曾经被人们误读了的大山!”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匈奴人仰望的大山 皋兰山最高点营盘岭,收割后的小麦地里,犁头翻开的土壤如同被打开的亘古书页,暴晒在阳光下面,展现着它们隐藏的秘密。不远处就是皋兰山的最高点,那里竖立着一个简陋木制三脚架,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皋兰山西起龙尾山,东至老狼沟,形若蟠龙,“高厚蜿蜒,如张两翼,东西环拱州城(兰州城),延袤二十余里。”皋兰山是兰州城区的屏障。

2000多年前,游牧在黄河岸边的匈奴人曾经无数次地仰望过这座高山。 战国时期,匈奴趁秦灭六国之机,大举南下。

逼近黄河一线后,站到黄河边上看到山非常高,所以取名叫皋兰。 其实,对于皋兰的来历人们有三种说法: 其一,皋兰是匈奴语译音。

匈奴谓天为祁连,而皋兰、乌兰、贺兰诸山名,都和“祁连”发音相近,有高峻之意; 其二,出自羌语河的称呼; 其三,近代有人认为,皋兰来自山上的一种兰草。 “实际上,皋兰、乌兰、贺兰等指河,是匈奴人的称呼,现在蒙古仍有将河叫皋兰的。

皋兰山就是河边的大山。应该得到确认的是:匈奴人在黄河北岸为皋兰山取名的说法是成立的。”

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金钰铭说。 五泉山位于皋兰山北坡,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

民间传说,这五眼泉是名将霍去病用铜鞭戳出的,故名五泉。 “这仅仅是一个传说,霍去病并没有来过兰州!”金钰铭说,“这是一段被误读了的历史。”

《史记》、《汉书·武帝纪》中记载霍去病攻打匈奴的河西战役时说:霍去病率军一直向西,抵达张掖,然后在皋兰山同匈奴展开大战。人们往往把这个皋兰山当作兰州皋兰山,从而混淆了霍去病西征的线路。

金钰铭说:“实际上,汉代在今天的甘肃境内应该有两个皋兰山。一个是兰州的皋兰山,另一个就是张掖附近的合黎山,这座山当时也被称之为皋兰山。”

霍去病同匈奴激战的皋兰山应该是张掖的合黎山。 从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在皋兰山脚下设置了兰州,历史上从此有了兰州这个名称,至今已经有1427年了。

兰州就是因皋兰山而得名。 “从匈奴人命名皋兰山后,皋兰山也就成了兰州沧桑岁月的见证。”

编辑本段兰州先民生活的遗迹 走在营盘岭上,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一层层的梯田环绕在山间,碧绿的玉米,淡灰的蔓菁,收割了的小麦,散布在田间。在那个破旧三脚架南面,是一块平缓的斜坡,1981年这里发现了一处半山文化类型的墓葬,它们创造了彩陶文化的顶峰之作。

“1981年4月初,兰州市皋兰山公社三营四队平田整地时,发现了一批陶器,这里是一处新石器的半山类型的墓葬,距离花寨子遗址大约五公里。”参与此次野外调查采集的省文物考古所的周广济说,“这次我们共采集到陶器20件,器型基本完整,形制制作比较新颖,是半山早期的文化面貌。”

在兰州市博物馆二楼展厅内,收藏着两个营盘岭出土的锯齿纹的彩陶罐。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李晓林介绍说:“这些彩陶造型优美,其中一个图案为漩涡状的锯齿纹图案,红黑白相间的纹饰,展现了原始先民的审美观念。”

半山类型是马家窑文化的中期类型,距今在4650年到4350年之间。这个遗址的发现给我们展现了那时兰州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

那时皋兰山顶林木茂盛,小溪流淌,黄河就在距离山下不远的地方。先民们选择了向阳面水的地方生活,人们把房屋修成长方形或方形,为了采光将房屋门开向东方,室内修了灶。

人们一边种地,一边捕鱼打猎,生活极其艰难,此时的制陶业已经相当发达,给先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皋兰山西面的伏龙坪曾经发现过不少的汉墓。

1987年10月,城关区伏龙坪北缘的山嘴上发现了一座东汉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普通的墓地中人们意外发现了几块用来垫铜镜的纸张。

这就是伏龙坪东汉残纸,那些纸共有三张,都在一个铜镜中,呈圆形,直径大约17厘米,柔韧性比较好。纸上有“妇悉履……奈何当奈何……”等文字。

这是继甘肃敦煌、居延、武威旱滩坡之后,中国古纸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这块残纸是发现的文字最多的墨迹纸,为研究造纸术和书法艺术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金钰铭说。 编辑本段“兰山烟雨”下的兰州士人 皋兰山顶一片片不规则的梯田种植着各种蔬菜,因为刚下过雨,山间云雾相绕,有几分“兰山烟雨”的遗韵。

《兰州城关区史话》的主编千同和说:“每逢风雨飘洒,或者雨后初霁,山间云雾四起,山上楼台亭阁若隐若现,疑为天上宫阙。有时在早晚时分也有白云轻烟,缠绕山腰,形成兰山烟雨。”

兰山烟雨明代称之为“皋兰山色”,清代康熙年间始称“兰山烟雨”,它也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兰州古景点之一。 皋兰山顶的三台阁一带地势开阔,是居高临下眺望兰州城区风光的好地方。

如今,站在皋兰山顶大豁岘附近,市区景色一览无遗,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早已不复当年的古色古香的境况了。 明代是今日兰州文化的奠基时期。

明初,为巩固西北边防,明政府从江南和山西等地迁移了大量的人口,充实兰州。大批移。

兰州的皋兰县城地方怎么样

皋兰县位于甘肃中部,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总人口17.26万,耕地面积43.58万亩。位于黄河上游,南接兰州市城关区和安宁区,行政区划属兰州市管辖。地形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度在1459.2米一2445.2米之间,相对高差达986米。县城有元明时代的泥塑佛雕洞窟石洞寺。皋兰太平鼓曾赴京参加亚运会和50周年大庆等表演,赢得了“天下第一鼓”的美称,2000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清代乾隆三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清代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和省会重镇。

皋兰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丝路重镇,陇西要冲。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狩猎、放牧制陶,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羌戎之地,秦统一中国后归秦。西汉时属金城郡,首置金城县。西、北魏与北周时属子城县,子城县为金城郡治所在。隋初,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金城县。唐属兰泉县,既现兰州市区所在,亦为金城郡治。唐后期与五代时,为吐蕃辖地。宋、金、元、明均属兰州。至清代乾隆三年

(1738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清代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和省会重镇,幅员辽阔,辖今兰州、白银两市的大部分地区。建国初隶属兰州市,1951年8月由省直辖。1956年1月划归定西专区。1958年12月撤县,行政区域划归白银市。1961年2月,恢复建制,归白银市管辖。1963年10月再属定西专区。1970年4月重新划归兰州市管辖至今。

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境内兰包铁路,国道109线,白兰高速公路,皋营公路纵贯全县,忠哈高速公路直达中川机场,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由皋兰火车站改建的兰州北站,日吞吐量达百万吨以上。 邮电通讯畅通无阻。公众电报电路覆盖全县。程控交换机5000门,自动交换全国联网,拥有光道电缆、短波微波等多种现代化设备,长途电话可直拨国内外,具备传真条件,县城及大部分乡镇开办了无线移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基础设施成龙配套。文化娱乐、卫生教育,一应俱全。皋兰是太平鼓的故乡,曾在亚运会和国内大型鼓乐比赛中多次获得殊荣,赢得天下第一鼓的美称。1999年代表甘肃参加了北京国庆晚会开幕式表演,争得了荣誉。皋兰也由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县"。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电力充足、发展前景广阔。境内有高压输电线路900多公里,变电所12座,总容 皋兰县

量85000千伏安,有11万伏、22万伏2座;黄河大、小峡电站位处皋兰境内,电力十分充足,发展前景广阔。 水利资源丰富。黄河流经什川乡全境,县内有西电、大砂沟两大水利提灌工程和引大入秦自流灌溉工程,灌溉面积25万亩。县城自来水日供水可达10000立方米;有三座容量分别为8万、10万、135万立方米的水库。 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全县耕地面积44万亩,草地253万亩,林地13万亩,还有大量的弃耕地和荒山荒滩地,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倍以上。土地肥沃,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开发。 旅游资源璞玉浑金。近距兰州的什川,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被誉为"陇上小江南",有待开发。境内万亩梨园气势宏伟,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已被兰州市列入"十五"旅游规划重点开发项目。巧夺天工的砂斧神功千姿百态,形象逼真,具有极高的开发观赏价值。 劳力充裕,物产丰富,全县共有劳动力89600人,70%以上受过普通中学教育和中级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作物有小麦、洋芋、糜谷、玉米、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油料、黑瓜籽、儿梨、冬果梨、白兰瓜、桃杏、百合、特菜等。

县人民政府住所地城关镇,邮政编码:730200,电话区号:0931

相关参考

兰州五泉山的历史传说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相传武帝时,霍去病西征匈奴,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着鞭出泉”。这五眼泉至今

受贿2万两全杀

  在养心殿乾隆帝办的另一件大案是王望贪污案。  王望,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望考取举人后,没有参加会试和殿试,虽没取得进士功名,但花钱买了个知县。先后任甘肃山丹、皋兰等县知县,后升为云南省武

乾隆皇帝是怎样处理贪污案的

在养心殿乾隆帝办的另一件大案是王望贪污案。王望,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望考取举人后,没有参加会试和殿试,虽没取得进士功名,但花钱买了个知县。先后任甘肃山丹、皋兰等县知县,后升为云南省武定府知府

为什么历史学派看重历史,并自称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看重历史,是因为其以实证论和经验论为基础、强调对具体事实的描述和记录,认为这是“历史的方法”,这也是该学派自称“历史学派”的缘由。(一)历史学派看重历史的原因。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罗雪尔,其18

历史教学中如何形成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人们在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而成的,他揭示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在表述历史概念时,既要体现历史事物的时、地、人和事的

历史唯物观与历史唯心

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一、社会历史观的含义和两大派别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变迁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社会历史观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历史唯心主义简称唯心史观

清朝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求好看的历史穿越 历史军事 架空历史小说

求好看的历史穿越历史军事架空历史小说  历史军事架空穿越类  汉献帝新传(汉)  调教初唐(唐)  千夫斩(清)  大唐万户侯(唐)  名门(全架空(唐))  大明官途(明)  血沃轩辕(明)  诸夏

国外历史课

1.美国的历史课正如中国中学历史课包含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美国中学历史课也是包含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大板块。但美国中学历史课把不同时代的历史,不同地域的历史,不同主题的历史又划分成了很多不同的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大事件

中国历史大事件中国历史简介中国的历史起源中国的历史的全过程中国多少年历史?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历史,简称中华上下550万年![奸笑][奸笑]朝代/寿命原始人(440万年)部落(8万年)三皇(没有记载)五帝

历史,历史,历史!!!!!!!初二

给你找了很多个你自己看看吧要快点不然有的网页就无效了://xdz100/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65://soabc/://chat.pep/lb5000/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