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瓷器历史

Posted 瓷器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潮州瓷器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潮州瓷器历史

求潮汕瓷器的发展史

潮州瓷器 中国广东潮州及附近县镇所产的瓷器。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市郊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构成了潮州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

唐代潮州已生产青白釉瓷器。宋代,城东的笔架山水东窑生产规模更大。

明、清时期,主要产地在枫溪,相继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间更具规模。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1950年以后,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质量迅速提高。1986年潮州瓷器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和保加利亚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潮州已成为包括采矿、陶瓷生产、陶瓷机械制造、陶瓷科研与教学在内的陶瓷综合产区。 潮州瓷器瓷质纯净、细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

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艺术陈设瓷、建筑及工业陶瓷,其中以艺术陈设瓷著称。瓷塑、通花、瓷花是潮州市枫溪镇独特的高级艺术品。

瓷塑人物、动物、盆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工艺精细,造型大方,线条优美。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艺瓷也称作美术瓷,潮汕的工艺瓷有两个种类,一种是瓷塑,一种是彩瓷。 瓷塑在潮汕的起源,可以追溯得很久远。

1976年,揭阳新亨出土一个骨灰罐。罐有盖,盖顶塑一朵莲花。

罐的正面有长方开门框,门楣有桃花浮雕纹饰,门两边塑着武士装束的门神,戴盔披甲,持斧执剑,眼圆嘴方,神态威武。门框两侧罐腹各贴一条盘龙,龙背上方分列十二生肖神像,着袍执笏,躬身而立,龙和神像都是高浮雕。

罐足为三层仰莲浮雕。这个骨灰罐,《揭阳文物志》说是南朝时期的产品,时间可能定得过早。

佛山、南海、新会等地出土过不少同类器物,造型装饰,都与揭阳的这个骨罐相似,是唐代佛山窑的产品。韶关唐代张九龄墓出土的十二生肖陶俑的造型,与此罐十二生肖神像也相同。

这个骨罐,应该是唐代的制作。这个罐的装饰,已经包括了潮汕近现代瓷塑人物、动物和花卉三个类型。

不过,骨罐为陶质,也不一定是本地产品;真正可以算得上潮州工艺瓷塑的,年代最早应该是笔架山窑产品。 宋代笔架山窑的瓷塑,有捏塑和雕贴两类。

除了为炉、壶、盂、罐一类日用器皿装饰之外,作为观赏瓷器制作的,还有西洋狗、狮子、人像和佛像。现在收藏在潮州市博物馆的一批宋窑西洋狗,头大身短,双耳圆而垂,神态各异。

制坯的艺人捏、雕兼用,手法极简练而能传神,造型技巧相当高明。该馆收藏的另一件宋窑瓷塑,是被命名为“麻姑献寿”的妇人像。

人像作半跪姿势,双手抱罐,体型健壮,面容饱满。睑和手部用很明净的线型塑出,略带图案化,却准确而生动。

衣服的褶纹简单而自然。从这些佳作看,宋代潮州窑瓷塑的工艺水平不低。

但是,宋代潮州窑的瓷塑工艺,与晚清以来潮汕的瓷塑工艺,并没有传承关系。随着元代笔架山窑口的废弃,明代海外贸易和佛教信仰的衰退,瓷塑在潮汕近乎绝迹。

到清代同治年间开始复兴。但当时的潮州瓷塑,以佛像和小型的动物玩具为主,而且使用印模生产,带着浓厚的商业色彩,工艺水平不高。

一直到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植下,以潮州枫溪为代表的潮汕瓷塑才真正复兴,出现一批瓷塑艺术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枫溪瓷塑,以仕女人物和堆塑通雕花篮、贴花通雕花瓶最有特色。

枫溪瓷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宜于塑造仕女人物。艺术家们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着意雕琢,所塑造的仕女人物造型娇俏婀娜,线条明快流畅,釉彩莹润洁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枫溪的仕女人物瓷塑,轻盈精巧,体现出一种阴柔的美,一种秀美。

它是否也在某一个角度上,体现了现代潮汕文化的性格? 堆塑通雕花篮和贴花通雕花瓶实际上只是一种类型。它吸收了潮汕其他民间工艺美术——例如木雕和石雕的携刻镂空手法,制成通雕花瓶或者花篮,再堆贴用装饰土制作瓷花,烧制而成。

枫溪堆塑通雕花篮,以1979年制作的大型作品“春色长在大花篮”为代表作。这件作品高1.2米,直径80厘米,玲珑通透的通雕花篮中,堆塑了600余朵缤纷盛开的瓷花,瓣薄如纸,芯细如丝,色彩淡雅,如春色宜人。

1982年,花篮送到德国展览。参观者无不惊叹这件作品的巧夺天工,称誉它是“永不凋谢的鲜花”。

现在,“春色长在大花篮”作为地方特色工艺的代表作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内。 彩瓷指用彩绘对瓷器进行装饰,有釉上彩、釉下彩、粉彩等形式。

潮汕彩瓷用于餐具、茶具这些日用瓷的装饰,但更能体现其特点的,还是花瓶、壁挂、立屏一类高档陈设瓷器的制作。 潮汕彩瓷的产生时间还很难明确断定,只能约略说这是清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工艺。

明代嘉靖年间到清代初期,潮汕的瓷窑生产的基本上是碗、盘等日用青花瓷器。民间艺人摹仿中国水墨画的技法,用毛笔蘸着青花色料,在瓷坯上绘画花卉、山水、人物、鸟兽,题写诗词,配以锦纹、菊瓣、缠枝花一类花纹。

青花瓷器的生产,为彩瓷工艺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技巧经验。到清代中叶,潮州制瓷艺人开始生产彩瓷。

潮州彩瓷引进了江西景德镇的三彩、五彩、粉彩和广州的积金彩等技艺,并从本地其他民间工艺种类吸。

潮州瓷器的由来和发展

潮州瓷器的由来潮州珐琅瓷中国广东潮州及附近县镇所产的瓷器。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市郊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构成了潮州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

潮州瓷器的历史唐代潮州已生产青白釉瓷器。宋代,城东的笔架山水东窑生产规模更大。

明、清时期,主要产地在枫溪,相继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间更具规模。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1950年以后,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质量迅速提高。1986年潮州瓷器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和保加利亚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潮州已成为包括采矿、陶瓷生产、陶瓷机械制造、陶瓷科研与教学在内的陶瓷综合产区。 潮州瓷器的特点潮州瓷器瓷质纯净、细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

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艺术陈设瓷、建筑及工业陶瓷,其中以艺术陈设瓷著称。瓷塑、通花、瓷花是潮州市枫溪镇独特的高级艺术品。

瓷塑人物、动物、盆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工艺精细,造型大方,线条优美。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潮州瓷器的收藏价值潮州瓷器近几年才进入收藏市场,主要是潮州瓷器以出口日用、陈设瓷为主,在市场中形成固有概念;大多数人认为潮州瓷器使用模器制成,艺术价值不高。实际上,由于潮州瓷器泥料与其他泥料不同,黏性不足,因此要配合一定的模器才能成形,但其最大特点在于泥料洁白无瑕,器物具有简洁典雅之美,在中国瓷塑领域有重要地位;再加上工艺师们善于创新,每个阶段都能出现创新,令其作品一直能贴合时代审美趋势。

更多资料请看 ://360fei。

(24分)材料一: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古瓷都和陶

【答案】(1)①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分)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分)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分)(每小点4分,共16分)(2)面对当前困境,潮州陶瓷业应做到: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潮州陶瓷行业应在陶瓷生产实践中不断的创新;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对传统陶瓷工艺,潮州陶瓷行业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应结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工艺创新;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潮州陶瓷业应加强同中外优秀陶瓷企业的交流,学习、吸收他人的优秀制作技艺,为我所用,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只有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潮州陶瓷业才能走出困境。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考生请你谈谈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属于简单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结合教材,从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方面、继承对发展的作用、发展对继承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即可(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的启示,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破解潮州陶瓷工艺发展的困局,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 考生解答时要注意设问中的“运用文化创新相关知识”的知识限定。

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包括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知识,具体到本题,考生可以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考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

潮州陶瓷简介

简介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

从境内陈桥村贝丘遗址中,可以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冶陶,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同见条目)的发掘,也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即今湘桥区辖区。

目前,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湘桥区也是仅次于枫榽的瓷都第二大产区。辖区内凤新、城西、西湖、金山等地,仍有相当规模的陶瓷生产,彩瓷业主产厂潮州彩瓷总厂也在西湖之滨。

编辑本段工艺 潮州陶瓷分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美术陈设瓷又分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动物瓷和花瓶(盘)彩绘等。人物瓷雕,用料精细,釉料洁白晶莹,造型秀美,以别具风韵而饮誉瓷坛;通花瓷花,更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以玲珑剔透之美而独步瓷坛。

通花瓶是在瓷坯体上雕通几何图纹,或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经高温烧成后,由人工彩绘装饰花纹,再经烤花窑烧制而成。其装饰多以镂空几何纹样为底纹,底纹多为四方连续图案,便于雕刻,适于烧制,易于表现出精工细致的艺术效果。

大体上有通花与釉上彩绘结合、通花与浮雕结合、通花与瓷花结合、综合性装饰等类型。雕刻技法上有单层雕刻、双层雕刻、多层雕刻且可转动。

是具有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瓷器艺术品,也是中国首屈一指的雕塑镂空与提花融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通花瓶”也已成了瓷艺界公认的专用术语;动物瓷中以变形动物瓷塑最负盛名,它以变形夸张的手法,强调动物之某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使之神韵独具;而花瓶、瓷盘的彩绘,也推陈出新,异彩纷呈,不但有釉下的五彩、青花,釉上彩的古彩、新彩、堆雕金,兼有釉下釉上的斗彩,还不断吸收引入新的形式和技法。

笔法上有工笔、有意笔,有兼工带写,也有现代派彩绘。潮州彩瓷中的釉上彩绘,颜料丰富,构图清新,工笔彩绘,工整细腻,色彩富丽,经历代艺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瓷区的彩绘风格,陶瓷界誉之为“潮彩”。

潮州陶瓷已有近百件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代表作有《金陵十二钗》、《友谊通花瓶》、《双福瓷花篮》及获得国际金奖的《天球瓶》和堆雕花瓶系列(一组5件)等。

编辑本段历史 潮州先民烧制陶器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6千年前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州至今发现湘桥区陈桥村、池湖村、意溪海角山,潮安县庵埠梅林湖、金石石尾山和归湖神山共6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少量的完整的陶器,从这些陶片和陶器的特征看,它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部分陶器有许多相似之处。

1974年我市饶平县浮滨、联饶两地,出土以长颈大口尊,对称穿孔壶、豆为主要特色的147件酱黑釉陶器,这类陶器至今仅见于粤东至闽西南一个相对大的区域范围内,但潮州饶平比较集中成套,其年代相当于商代。因有别于同期南方几何印纹陶的文化类型,故被中国考古学界命名为"浮滨文化类型"。

1982年,我市潮安县归湖二塘龟山发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西汉印划纹硬陶遗址,满山遍野暴露大量陶片,有的地段堆积层厚达30厘米,器形和纹饰多样,制作颇精美。 潮州历代陶窑和陶器、陶片出土点众多,出土物不胜枚举。

据考古调查,潮州烧制瓷器的历史始于唐代。1954年,文博工作者在潮州市南北郊区,调查清理了唐代窑址4处窑灶35座,其中南郊洪厝埠3座,竹园墩5座;北郊窑上埔26座、北堤头1座。

从这四处唐代窑址出土的遗物有日用青瓷、建筑材料和窑具匣钵3大类。日用青瓷胎质呈灰色或灰白色,胎坯较厚,火侯不高,质地较为粗松。

釉色有青釉、青黄釉、酱褐釉3种,青黄釉数量较多,青釉较少,釉面一般均开片。器形有碗、碟、壶、杯、罐、盆、枕等。

建筑材料有砖、瓦当、板瓦、筒瓦4种。 唐代潮州窑烧制的青瓷碗分两类,一类敞口圆饼足平底,或矮圈足,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另一类四花瓣口连着四条凸起直线伸向碗内底,玉壁形足或矮圈足,施满釉,足底有用泥丸垫烧留下的露胎痕迹,通常有火石红现象。

这类碗造型美观、釉色晶莹,且有口径达30厘米左右的大器,其中一件潮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完整的四花瓣口大碗,被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誉为"唐代潮州窑的代表作",鉴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藏品。 潮州北郊窑上埔唐代窑址出土的一件青釉点褐彩直口平底盆,应是潮州彩瓷的鼻祖。

浙江越窑、瓯窑和江西洪州窑晋代青瓷点褐彩技艺对唐代潮州窑点褐彩装饰,应有启迪作用。北郊北堤头唐代窑灶中出土的16件圆筒形凸边平底匣钵,说明唐代潮州窑开始使用匣钵装烧瓷器,以免产品器表被烟尘所污染,这种装烧技术当时在广东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领先的。

1981年,在泰国曾出土唐代潮州窑生产的青釉四花瓣口碗,因此,可以说唐代潮州窑开了潮州瓷器出口外销的先河。 唐代潮州窑中至今尚未发现绝对年代的实物资料,但根据窑址出土的青釉平底碗、青釉平底碟、青釉四系罐与潮州笔架。

求潮汕瓷器的发展史

潮州瓷器 中国广东潮州及附近县镇所产的瓷器。

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市郊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构成了潮州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

唐代潮州已生产青白釉瓷器。宋代,城东的笔架山水东窑生产规模更大。

明、清时期,主要产地在枫溪,相继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间更具规模。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1950年以后,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质量迅速提高。1986年潮州瓷器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和保加利亚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潮州已成为包括采矿、陶瓷生产、陶瓷机械制造、陶瓷科研与教学在内的陶瓷综合产区。 潮州瓷器瓷质纯净、细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

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艺术陈设瓷、建筑及工业陶瓷,其中以艺术陈设瓷著称。瓷塑、通花、瓷花是潮州市枫溪镇独特的高级艺术品。

瓷塑人物、动物、盆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工艺精细,造型大方,线条优美。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艺瓷也称作美术瓷,潮汕的工艺瓷有两个种类,一种是瓷塑,一种是彩瓷。 瓷塑在潮汕的起源,可以追溯得很久远。

1976年,揭阳新亨出土一个骨灰罐。罐有盖,盖顶塑一朵莲花。

罐的正面有长方开门框,门楣有桃花浮雕纹饰,门两边塑着武士装束的门神,戴盔披甲,持斧执剑,眼圆嘴方,神态威武。门框两侧罐腹各贴一条盘龙,龙背上方分列十二生肖神像,着袍执笏,躬身而立,龙和神像都是高浮雕。

罐足为三层仰莲浮雕。这个骨灰罐,《揭阳文物志》说是南朝时期的产品,时间可能定得过早。

佛山、南海、新会等地出土过不少同类器物,造型装饰,都与揭阳的这个骨罐相似,是唐代佛山窑的产品。韶关唐代张九龄墓出土的十二生肖陶俑的造型,与此罐十二生肖神像也相同。

这个骨罐,应该是唐代的制作。这个罐的装饰,已经包括了潮汕近现代瓷塑人物、动物和花卉三个类型。

不过,骨罐为陶质,也不一定是本地产品;真正可以算得上潮州工艺瓷塑的,年代最早应该是笔架山窑产品。 宋代笔架山窑的瓷塑,有捏塑和雕贴两类。

除了为炉、壶、盂、罐一类日用器皿装饰之外,作为观赏瓷器制作的,还有西洋狗、狮子、人像和佛像。现在收藏在潮州市博物馆的一批宋窑西洋狗,头大身短,双耳圆而垂,神态各异。

制坯的艺人捏、雕兼用,手法极简练而能传神,造型技巧相当高明。该馆收藏的另一件宋窑瓷塑,是被命名为“麻姑献寿”的妇人像。

人像作半跪姿势,双手抱罐,体型健壮,面容饱满。睑和手部用很明净的线型塑出,略带图案化,却准确而生动。

衣服的褶纹简单而自然。从这些佳作看,宋代潮州窑瓷塑的工艺水平不低。

但是,宋代潮州窑的瓷塑工艺,与晚清以来潮汕的瓷塑工艺,并没有传承关系。随着元代笔架山窑口的废弃,明代海外贸易和佛教信仰的衰退,瓷塑在潮汕近乎绝迹。

到清代同治年间开始复兴。但当时的潮州瓷塑,以佛像和小型的动物玩具为主,而且使用印模生产,带着浓厚的商业色彩,工艺水平不高。

一直到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植下,以潮州枫溪为代表的潮汕瓷塑才真正复兴,出现一批瓷塑艺术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枫溪瓷塑,以仕女人物和堆塑通雕花篮、贴花通雕花瓶最有特色。

枫溪瓷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宜于塑造仕女人物。艺术家们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着意雕琢,所塑造的仕女人物造型娇俏婀娜,线条明快流畅,釉彩莹润洁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枫溪的仕女人物瓷塑,轻盈精巧,体现出一种阴柔的美,一种秀美。

它是否也在某一个角度上,体现了现代潮汕文化的性格? 堆塑通雕花篮和贴花通雕花瓶实际上只是一种类型。它吸收了潮汕其他民间工艺美术——例如木雕和石雕的携刻镂空手法,制成通雕花瓶或者花篮,再堆贴用装饰土制作瓷花,烧制而成。

枫溪堆塑通雕花篮,以1979年制作的大型作品“春色长在大花篮”为代表作。这件作品高1.2米,直径80厘米,玲珑通透的通雕花篮中,堆塑了600余朵缤纷盛开的瓷花,瓣薄如纸,芯细如丝,色彩淡雅,如春色宜人。

1982年,花篮送到德国展览。参观者无不惊叹这件作品的巧夺天工,称誉它是“永不凋谢的鲜花”。

现在,“春色长在大花篮”作为地方特色工艺的代表作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内。 彩瓷指用彩绘对瓷器进行装饰,有釉上彩、釉下彩、粉彩等形式。

潮汕彩瓷用于餐具、茶具这些日用瓷的装饰,但更能体现其特点的,还是花瓶、壁挂、立屏一类高档陈设瓷器的制作。 潮汕彩瓷的产生时间还很难明确断定,只能约略说这是清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工艺。

明代嘉靖年间到清代初期,潮汕的瓷窑生产的基本上是碗、盘等日用青花瓷器。民间艺人摹仿中国水墨画的技法,用毛笔蘸着青花色料,在瓷坯上绘画花卉、山水、人物、鸟兽,题写诗词,配以锦纹、菊瓣、缠枝花一类花纹。

青花瓷器的生产,为彩瓷工艺的发展积累了必要的技巧经验。到清代中叶,潮州制瓷艺人开始生产彩瓷。

潮州彩瓷引进了江西景德镇的三彩、五彩、粉彩和广州的积金彩等技艺,并从本地其他。

潮州瓷业发展谁知道潮州瓷业的发展历史??急需

潮州陶瓷,历史悠久。

从境内陈桥村贝丘遗址中,可以看出,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和业陶,而北关古窑址、南关古窑址和笔架山宋代窑址(同见条目)的发掘,也说明至少在唐高宗仪凤--调露初年(公元676-679年),潮州已有较大规模的陶瓷生产,并出现了釉下点褐彩瓷器。 潮州作为宋代的广东瓷都,其中心产区就在潮州城四围,即今湘桥区辖区。

目前,潮州已获“中国瓷都”称号,湘桥区也是仅次于枫榽的瓷都第二大产区。辖区内凤新、城西、西湖、金山等地,仍有相当规模的陶瓷生产,彩瓷业主产厂潮州彩瓷总厂也在西湖之滨。

潮州陶瓷分美术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美术陈设瓷又分人物瓷塑、通花瓷花、动物瓷和花瓶(盘)彩绘等。人物瓷雕,用料精细,釉料洁白晶莹,造型秀美,以别具风韵而饮誉瓷坛;通花瓷花,更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以玲珑剔透之美而独步瓷坛,“通花瓶”也已成了瓷艺界公认的专用术语;动物瓷中以变形动物瓷塑最负盛名,它以变形夸张的手法,强调动物之某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使之神韵独具;而花瓶、瓷盘的彩绘,也推陈出新,异彩纷呈,不但有釉下的五彩、青花,釉上彩的古彩、新彩、堆雕金,兼有釉下釉上的斗彩,还不断吸收引入新的形式和技法。

笔法上有工笔、有意笔,有兼工带写,也有现代派彩绘。潮州彩瓷中的釉上彩绘,颜料丰富,构图清新,工笔彩绘,工整细腻,色彩富丽,经历代艺人的努力,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瓷区的彩绘风格,陶瓷界誉之为“潮彩”。

潮州陶瓷已有近百件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代表作有《金陵十二钗》、《友谊通花瓶》、《双福瓷花篮》及获得国际金奖的《天球瓶》和堆雕花瓶系列(一组5件)等。

潮州陶瓷文化,积淀深厚。潮州陶瓷自唐宋以来,以外向型为主,产品大多供出口之用。

目前已出口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潮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和日用瓷的生产和出口基地,卫生洁具生产基地。

潮州盛产什么类型的瓷器

潮州陶瓷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潮州先民在八千年前已生产陶器;汉晋时期已大量生产陶瓷,唐代已能够生产精美的瓷器。

笔架山窑区可说是“潮州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潮州窑鼎盛时期是在北宋,明清和民国初年潮州瓷器的出口状况十分良好。

潮州窑要比景德窑早几千年生产陶器。 [关键词]潮州陶瓷;中国瓷都;历史底蕴;文化内涵 2004年4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中国瓷都”的称号。

本文从介绍潮州制作陶瓷的历史、生产与出口规模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同景德镇作比较,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潮州的陶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一、碧瓦初寒外:潮州在汉晋时期已大量生产陶瓷 在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江西省》的介绍中有“景德镇市位于本省东北部的皖赣铁路线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为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宋代以‘景德名窑’闻名全国,因制瓷业发达,有‘瓷都’之称。”

这介绍有两处错误。其一:景德镇虽与岳飞大败金兵的朱仙镇、盛产火腿的金华镇、铸造业发达的佛山镇同为中国四大名镇,但由于清代末年才有“景德镇”之称,故与“古代”沾不上边。

因为历史学概念上,清末属于近代而非古代。其二:宋代没有“景德名窑”之说,景德是宋真宗赵恒(998至1021年)在位的年号之一,只有四年,即1004至1007年。

相传当时在江西饶州浮梁县已开始生产瓷器,故以年号为镇称。而现今市区前称“大厂”,是明宣德年间(1426年开始)建的官窑厂址。

从考古和遗存瓷器来看,景德镇大规模制瓷历史才有六百多年,比潮州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开始)大规模出口瓷器要慢四百年!宋代便有景德名窑说法是没根据的。 浮梁县是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开始)才置县的,这不但比潮州在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置州要慢二百多年,而比潮州的古称海阳在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050)置名要慢一千八百多年!浮梁县在唐宋间以产茶而闻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至846年,字乐天,太原人)在他晚年作的长诗《琵琶行》中也有“前日浮梁买茶去”之句。

宋代的饶州(包括浮梁)也有为皇家产茶的场厂。而大规模烧制瓷器必须取土和砍树作燃料,这似乎是皇家茶园的规制不允许的,可见宋代未必能在浮梁产茶区大量烧制瓷器。

潮州盛产什么类型的瓷器

潮州陶瓷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潮州先民在八千年前已生产陶器;汉晋时期已大量生产陶瓷,唐代已能够生产精美的瓷器。笔架山窑区可说是“潮州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潮州窑鼎盛时期是在北宋,明清和民国初年潮州瓷器的出口状况十分良好。潮州窑要比景德窑早几千年生产陶器。

[关键词]潮州陶瓷;中国瓷都;历史底蕴;文化内涵

2004年4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潮州“中国瓷都”的称号。本文从介绍潮州制作陶瓷的历史、生产与出口规模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同景德镇作比较,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潮州的陶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一、碧瓦初寒外:潮州在汉晋时期已大量生产陶瓷

在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江西省》的介绍中有“景德镇市位于本省东北部的皖赣铁路线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为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宋代以‘景德名窑’闻名全国,因制瓷业发达,有‘瓷都’之称。”这介绍有两处错误。其一:景德镇虽与岳飞大败金兵的朱仙镇、盛产火腿的金华镇、铸造业发达的佛山镇同为中国四大名镇,但由于清代末年才有“景德镇”之称,故与“古代”沾不上边。因为历史学概念上,清末属于近代而非古代。其二:宋代没有“景德名窑”之说,景德是宋真宗赵恒(998至1021年)在位的年号之一,只有四年,即1004至1007年。相传当时在江西饶州浮梁县已开始生产瓷器,故以年号为镇称。而现今市区前称“大厂”,是明宣德年间(1426年开始)建的官窑厂址。从考古和遗存瓷器来看,景德镇大规模制瓷历史才有六百多年,比潮州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年开始)大规模出口瓷器要慢四百年!宋代便有景德名窑说法是没根据的。

浮梁县是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开始)才置县的,这不但比潮州在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置州要慢二百多年,而比潮州的古称海阳在周成王元年(公元前1050)置名要慢一千八百多年!浮梁县在唐宋间以产茶而闻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至846年,字乐天,太原人)在他晚年作的长诗《琵琶行》中也有“前日浮梁买茶去”之句。宋代的饶州(包括浮梁)也有为皇家产茶的场厂。而大规模烧制瓷器必须取土和砍树作燃料,这似乎是皇家茶园的规制不允许的,可见宋代未必能在浮梁产茶区大量烧制瓷器。

景德镇瓷器和潮州瓷器的比较

景德镇的!

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自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中国古代造瓷,在釉色方面,素有崇尚青色传统,以青为贵。以前的各朝所追求的色调,无非是浓淡不一,意境略异的青色瓷,而且,重色釉也不曾有过彩绘。景德镇窑在北宋时期,仿效了青白玉的色调和湿润的质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这种影青瓷当时则著行海内,天下均称为景德镇瓷器,从而使景德镇在南北各大窑之间,崭露头角,争得一席之地。

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工艺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继宋代创青白瓷之后,又创烧成功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瓷器之特色。从而把景德镇瓷业推向遥遥领先的地位。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发展。凡前代已有的品种,此时应有尽有;大量新工艺、新的装饰手法,也先后涌现。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宣德霁红 ;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还有黄、绿、紫相间成趣的素三彩,色如翡翠的孔雀绿、深沉幽净的霁青,娇艳柔美的浅黄,呈色稳定的矾红等等,都创始于明代,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尽态极妍。

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其时镇内官窑有58座,民窑达数百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足见当时生产规模之宏大。在全国十余省开设的四十多处瓷窑场中,除浙江龙泉窑仍以青瓷为著,其他窑场多因技艺停滞而萧条,或因战祸困扰而沉没,惟有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抑人之短,扬己之长,形成全国的烧造中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千载名窑也停滞而趋向衰落。陶瓷生产水平继续下滑,生产规模也日趋萎缩,制造工艺上仍沿行旧法。

景德镇毕竟有悠久的制瓷传统,广大瓷工身怀绝迹,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奋力发展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仿古瓷、美术瓷生产,坚持与外国机器制造的日用瓷相抗争,保持了中国瓷器在国际上的美誉,于衰落中显示了振兴陶瓷的潜力。

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所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潮州的

国广东潮州及附近县镇所产的瓷器。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陲潮汕平原的韩江两岸,历史上是瓷器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市郊有飞天燕瓷土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构成了潮州瓷器发展的基本条件。

唐代潮州已生产青白釉瓷器。宋代,城东的笔架山水东窑生产规模更大。明、清时期,主要产地在枫溪,相继有彩瓷出口,至康熙年间更具规模。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奖。1950年以后,生产规模继续扩大,质量迅速提高。1986年潮州瓷器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和保加利亚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潮州已成为包括采矿、陶瓷生产、陶瓷机械制造、陶瓷科研与教学在内的陶瓷综合产区。

潮州瓷器瓷质纯净、细腻,釉色有白、青、影青、黄、酱色等。瓷制品包括日用瓷、艺术陈设瓷、建筑及工业陶瓷,其中以艺术陈设瓷著称。瓷塑、通花、瓷花是潮州市枫溪镇独特的高级艺术品。瓷塑人物、动物、盆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工艺精细,造型大方,线条优美。这些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参考

潮州绿豆饼历史

潮汕的绿豆饼有什么历史潮汕的绿豆饼历史来历清朝康熙年间,安溪湖头李光地做宰相,保举推荐施琅去收复台湾。施琅奉旨到福建做水师提督,准备跨越台湾海峡。军舰在海上行军打仗,军队得带干粮。据说施琅当时有一个伙

2017潮州二模历史

一、3考2模历史做基础检测题错得特别多,但3年模拟题和2年高考题都错基础检测的题目一般都是比较细,针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而且不是经过很多层认真地推敲过的所以很多题目里会存在歧义啊存在理解上的不一样

铁铺镇历史

1.5个潮州民间传说及其寓意上世“章子郭”今世“郭子章”郭子章——明朝时任潮州知府,在职时,督建了潮州凤凰塔(即涸溪塔:塔门有他亲笔题的对联:‘玉柱擎天,凤起东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

求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沈厝村历史(从创村开始)

与饶平县接壤的福建省诏安县,占籍在该县的沈氏,以其创居的地域人口之多,曾有“沈半县”之称。迁徙入粤东之沈氏,则从诏安派衍而来。为考证其源流,我们来到饶平县钱东镇沈厝村进行访问。首先,在沈氏大宗祠,见到

潮州普宁的名人求大神帮助

一、先贤1.唐宋潮州八贤赵德:海阳(今潮安人),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戊午科进士,授推官,助韩愈在潮办教育。王大宝:海阳(今潮安人),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戊甲正奏第一甲第二名,官礼部尚

探究中國瓷都潮州的古窯遺址

潮州古陶瓷國際在線消息(記者譚錚林麗麗何滿洪):潮州,被譽為「中國瓷都」,陶瓷的製造工藝古已有之。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和冶陶,而北關古窯址、南關古窯址和筆架山宋代窯址的發掘。據記載,早

探究中國瓷都潮州的古窯遺址

潮州古陶瓷國際在線消息(記者譚錚林麗麗何滿洪):潮州,被譽為「中國瓷都」,陶瓷的製造工藝古已有之。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和冶陶,而北關古窯址、南關古窯址和筆架山宋代窯址的發掘。據記載,早

广东潮州史上唯一的文状元,仅用3个字就能对出16字的下联

文/陌上榆说起历史上的「”潮汕三杰”,想必广东人熟悉不过。所谓「”潮汕三杰”分别是明正德辛未科进士陈北科、明嘉靖丙戌科进士翁万达和明嘉靖壬辰科状元林大钦。陈北科乃是国舅,翁万达官至兵部尚书,而林大钦以

宋代搅胎瓷器的历史

在唐代北方陶瓷中,有一种搅胎瓷器,风格独特,是唐代以前瓷器中尚未见到的品种。搅胎瓷是利用两种不同的原料,相互搅在搅胎瓷是利用两种不同的原料,相互搅在一起而出现的花纹,它们有的像行云流水,有的似大理石纹

汕头的历史报告

汕头有那些历史文化啊我是汕尾的距离汕头很近。英文:Shantou,曾称Swatow.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