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有多少年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拼一个春夏秋冬,愿一生无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原有多少年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原有多少年历史
太原的历史文化
自商周以来太原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先后有陶唐、北唐、晋、晋阳、太原郡、代国、并州、太原国、龙山、太原府、北都、北京、西京、龙城、太原路、冀宁路、阳曲、太原市等。
太原在历史上曾为九朝古都,在从周朝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古建筑。太原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
从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后有群狄、诸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回纥、女真、契丹、蒙古、满族等民族在此与汉民族进行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或缘于仿效,或缘于抵御外敌,保家立国,太原一带“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如杜佑在《通典》中说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艺”,形成了尚武,强悍、侠义的民风。
太原地区方言为太原话。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龙城。
相传唐尧和大禹曾建都于晋阳。西汉初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前受封代王,国都便是今天的太原,太原也被称为潜龙之地。
曹魏末期,封于太原郡的晋王司马氏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政权,并以“晋”作为国号。前秦、北魏、东魏、北齐曾定都于晋阳或以晋阳为实际政治中心。
北齐高祖高欢称太原为霸城。隋炀帝杨广即位前曾为晋王。
隋末,李渊为唐国公和太原留守,起兵晋阳建立大唐,并以太原的古称作为国号。太原成为唐朝的龙兴之地,被唐太宗誉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唐高宗即位前曾为晋王,而同样来自并州文水的皇后武则天则成为了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太原府自武周起成为北都,宋太宗即位前也受封为晋王。太原市市徽是中国第一枚市徽,其图案内容为双塔、并字、煤层和火焰,象征太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煤炭资源丰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太原定都朝代以及历代名称朝代当时名称位置名号古北唐 - 许坦 - 赵 晋阳 晋源 国都(初) 北魏 晋阳 晋源 霸府 别都 东魏 晋阳 晋源 霸府 别都 北齐 晋阳 晋源 霸府 别都 唐 晋阳 晋源 北都 北京 后唐 晋阳 晋源 陪都 后晋 晋阳 晋源 陪都 后汉 晋阳 晋源 陪都 北汉 晋阳 晋源 国都 晋商文化太原曾是晋商故里,作为中国最早的商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成为晋商最鼎盛时期,并成为中国四大商帮之首,一直称雄中国商界500年之久。晋商家族有别于一般的官绅家族,其是具备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
晋商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票号”。“票号”是中国古代一种商人通商的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甚至遍布了世界上多个地区。
太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锣鼓艺术(太原锣鼓)、晋剧、莲花落、风火流星、老陈醋制作技艺、月饼传统制作技艺(郭杜林晋式月饼)、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中医养生(药膳八珍汤(头脑))、庙会(晋祠庙会)、砖雕(山西民居砖雕)、清徐彩门楼抬阁(徐沟背铁棍)等,其中莲花落,风火流星,老陈醋制作,六味斋酱肉,清徐彩门楼是太原独有的(无其他申报单位)。全国月饼制作技艺也只有太原和安琪广东月饼两家。
太原莲花落太原莲花落(lào)(也称“莲花乐”)是太原的地方曲种,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流传于城市乡村,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太原人曹强有关系。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
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太原莲花落,不仅有七件子伴奏,而且发展到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主要乐器有三弦、扬琴、二胡、木鱼等。当年的莲花落极不注重表演,仅是边说边唱。
这是因其早年为街道表演的形式所决定。自从解放搬上舞台后,已经注重于身段和动作的表演。
2010年,“莲花落”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宗教文化太原地区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太原的寺、庙、观、堂是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佛教:永祚寺、崇善寺、大佛寺等。
道教:北极宫、纯阳宫。伊斯兰教:太原古清真寺。
天主教:太原天主教堂、太原板寺山圣母堂 、七苦山圣母堂、和平南路耶稣圣心堂等。基督教:体育路基督教堂、郑村基督教堂、桥头街基督教堂等。
其他:大关帝庙、古关帝庙、城隍庙、太原皇庙。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
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大佛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
历史发展 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太原故国、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故里……[2]“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只要来过太原的人,都会深深地陶醉在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中。
太原形胜在晋祠,太原灵脉在晋祠。“叔虞百里,居之河汾。
帝刻桐叶,天书掌文。礼以成德,乐以歌薰。
天子无戏,唐有其君。”这是南北朝时期流落北国的大诗人庾信写的一首《成王刻桐叶赞》。
诗中描述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封叔虞于唐。
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叔虞传位于其子燮父,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由来。
因为在上古时代,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国,隋末起兵于太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夺得天下以后,把新兴的国家命名为“大唐”,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直到今天旅居海外的华人,都以唐人后裔为荣,甚至把大片华人聚集地命名为“唐人街”。
追本溯源,唐文化的发祥地就在山西太原。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前的母氏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史传太原的肇始者台骀,因治理汾水、开拓了太原盆地,被尊为“汾水之神”。
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 咎(音皋)如,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
汉代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
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
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唐朝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焚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彻底破坏。
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重新崛起,嘉祐四年,设太原府治。金、元时代,太原城饱经战乱。
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于太原,遂因此扩建太原城,成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
太原有多少年历史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前的母氏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汉代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唐代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焚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彻底破坏。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崛起,嘉佑四年,设太原府治。金、元时代,太原城饱经战乱。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扩建太原城,为九边重镇之一。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
太原历史
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
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
唐朝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三代指:晋国、赵国、北汉五朝:东魏、北齐、唐、后唐、后晋九位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刘崇、。
太原的历史
太原历史悠久,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晋阳城前之太原历史,亦有2000年以上。笔者撰写此文,希望将一段行将为人遗忘的太原远古时期之各段历史大事公之于众,以飨乡人,并慰先人在天之灵。
约公元前2554年或公元前2538年到公元前2453年间少昊金天氏在位。金天氏在位期间,封其孙台骀于太原。
按《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沉、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
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
沉、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
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按:金天氏,即少昊。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辞源》:“少昊,传说古部落首领名,名挚,字青阳,黄帝子,姬姓。
以别于太,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也称金天氏。邑穷桑,都曲阜,号穷桑帝。
春秋时郯自称为少昊后代。”据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宋代苏辙《古史》、清代马 《绎史》等,少昊是黄帝的继承者。
少昊在位年限,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在位百年而崩”,《外记》则说“在位八十四年寿百岁纪年”。继少昊在位的是黄帝的儿子昌意之子颛顼高阳氏。
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颛顼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岁。上引《左传·昭公元年》中之“太原”,即为太原。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一,于“以处太原”四字下注曰:“太原,晋阳也,台骀之所居。”又,上引《左传·昭公元年》中的“帝”,另有人认为,是指帝颛顼,是帝颛顼封少昊之裔孙于太原。
颛在位之年,剪伯赞《中外历史年表》记为公元前2450到以元前2373年。约公元前2376年到公元前2307年帝喾高辛氏在位。
帝喾高辛氏,据《史记》等书,为黄帝的曾孙。黄帝之子玄嚣的孙子。
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辞源》:“帝喾,古代部落首领,相传为黄帝的曾孙,尧的父亲,居亳(今河南偃师县),号高辛氏。商代卜辞中以帝喾为高祖,参阅《史记·五帝记》。”
在位期间,高辛氏分别封其子实沈、阏伯于今之太原与今之河南商丘。按《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
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沉、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
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
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
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
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沉,参神也……”按《竹书纪年》曾云:“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
按唐侯,今有人认为即指实沉,实沉,有人认为即为今人熟知的帝尧。帝尧究竟是受封于其父还是受封于其兄帝挚(见下则),历史上说法不一。
约公元前2306年到公元前2298年帝挚在位期间。帝挚,帝喾高辛氏之长子,尧之兄。
关于帝挚之经历命运,历史上记载颇有不同。按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
封异母帝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
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司马迁《史记》则记载云:“帝喾崩,而挚代立。
帝挚立,不善,而帝放勋立,是为帝尧。”清人马 《绎史》卷八《高辛纪》引《纲目前编》则说:“挚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推尊尧为天子。”
马马肃并在后加按语云:“按帝挚或崩,或禅,或废,诸说各不同也。”关于唐尧,清人马 《驿史》卷九《陶唐纪》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年十五而佐帝挚,受封于唐,为诸侯,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阳。”
约公元前2297年约在公元前2297年,尧在今太原地区建都(据剪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后迁都平阳。尧名放勋,号陶唐氏,在位期间,命羲和观测天象,制订历法,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置闰月正四时,尧时洪水为患,命鲧治之,九年而功不成,四岳又举舜。
舜流共工于幽陵,放欢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定而天下咸服。
按:东汉郑玄(生当公元127—200年)《毛诗谱·唐谱》说:“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日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后乃迁河东平阳。”
又:《毛诗正义》据此评《诗经》中之《唐风》“有尧之遗风”曰:则尧都之也。《汉书·地理志》云:太原晋阳县,故《诗》唐国,晋水所出,东入汾,是汉时为太原晋阳也。
《史记·晋世家》云: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言百里则尧为诸侯所居,故云:“尧始居此”。
《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县》应劭云:“尧都也”,则是尧为天子,乃都平阳,故云后迁河东平阳也。……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于燮改为晋侯。
另:西晋皇甫谧(214—282)《帝王世纪》说:“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尧山是也……尧之都后。
山西有多少年历史
山西(Shanxi)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
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
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
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
五代时期,后唐 、后晋 、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 ,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
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
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禹凿孟门”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中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
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
周代,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在山西境内崛起。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
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盛赞。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
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上党战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
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几十年来,山西人民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为重大贡献。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众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白袍将军薛仁贵,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张辽,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宋朝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
太原有几千年历史
太原有2505年的历史。(公元前497—2008年)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前的母氏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2003年太原迎来了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都毫不逊色。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大佛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
相关参考
以前是400多,现在不止到涨价了没有。楼主也是爱喝酒的人吧???顺便献上中国的10的名酒中国原有的的四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特曲酒和西凤酒中国现在的十大名酒:剑南春、古井贡、泸洲老窖、贵州茅台、
1.莫西干人历史上真有6亿人吗那个视频标题原意大概是“莫西干族过去(包含死去的)与现在的人数共6亿”这很难确定,因为我们不知道莫西干族存在了多少年、白人发现新大陆时他们有多少人口。但我觉得不太可能,作
岳麓书院有多少年的历史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
一、粉丝有多少黑历史曝光让我留在你身边在哪听歌词我从来不说话因为我害怕没有人回答我从来不挣扎因为我知道这世界太大太多时间浪费太多事要面对太多已无所谓太多难辨真伪太多纷扰是非在你身边是谁最渺小的我有大大
牛录八旗制度,清朝的八旗制度,以掌握牛录的多少来衡量权力的大小
清朝的八旗制度,以掌握牛录的多少来衡量权力的大小是怎么回事?名词解释:牛录:满族的一种生产和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满洲八旗: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原有黄、白、红、蓝四旗,后又增添四旗,在原来旗帜的
西周时期的4件文物,给多少钱都不卖,尤其是最后一件,被誉为“镇国之宝”
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西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为历史太过久远,中间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乱,几乎很难找到曾经的遗迹。甚至有外国专家曾怀疑,西周是否真的存在过。但是,随着西周
第一篇《补天》写于一九二二年,曾以《不周山》为题收入《呐喊》第一版。作品根据女娲“抟黄土作人”(事见《太平御览》引汉应劭《风俗通》)和“炼五色石补天”(事见《淮南子》)的神话,描写了这位传说中的人类母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是湖南省内极为少见的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关于富厚堂的规模,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人认为以曾国藩的地位,建这么一栋房子,实在太寒碜了。另一种人则认为,富厚堂太过富丽堂皇,肯定
阅读《汉书》载汉高祖本纪,常会看到他人称呼还未发迹的汉高祖刘邦为刘季。根据《国语辞典》和《左传》的记载:「”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同时,伯、仲、叔、季,也是指兄弟长幼的次序。辞典的解
说起雅虎公司的创始人杨致远,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太熟悉,但当年红极一时的互联网公司雅虎大家一定都没少听,而杨致远就是其创始人之一,当然也是原首席执行官,而在2012年,杨致远辞去了雅虎公司董事及其他所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