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的悠久历史

Posted 遗址

篇首语: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江的悠久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江的悠久历史

长江、黄河的悠久历史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

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干流全长六千三百多公里,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干流流经青、藏、 川、滇、 鄂、湘、赣、皖、苏、沪10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全长约6300公里(若以当曲为源头,长江全长应为6403公里),居世界第3位。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

年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

干流概况 长江干流各段名称不一:源头至当曲口(藏语称河为“曲”)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长358公里;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境的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13公里;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长2308公里;宜宾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约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间称“川江”(奉节至宜昌间的三峡河段又有“峡江”之称),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间称荆江,江苏省扬州、镇江以下又称扬子江。 流域内高原、山地占65.6%;丘陵占24%;平原、低地占10.4%。

长江支流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有48条;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雅砻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9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超过10万平方公里,以嘉陵江流域面积最大,约16万平方公里。

中国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较大的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

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

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

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

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

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

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

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长江三角洲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

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

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

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

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

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长江图片:://baike.baidu/pic/。

长江、黄河的悠久历史

长江: 长江流域为长江人类居住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在安徽省江北发现直立人化石,数处包含人类遗迹的遗址,尤其是在太湖周围,也已被发现。虽然中国政治史多以华北和黄河流域为中心,长江地区却以其农业潜力而对历代王朝始终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大运河就是建来用以从长江流域将粮食运往北方的大都市;可能运河最南段早在公元前4世纪即已得到利用,许多河段是在公元7世纪兴建的。 长江上游除成都平原外,东至三峡地区,西北至甘孜、阿坝境内,西南至安宁河、雅砻江流域,均有遗址发现,初步统计约数十处,其中最著名的属巫山大溪文化遗址,经1959年和1975年两次发掘,共发掘墓葬214座,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镜、石凿、网坠、鱼钩、箭链、纺轮等生产工具;釜、罐、曲腹杯、碗等生活用具,还有耳坠、抉等装饰品,代表了新石器时期从中期到晚期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布江汉地区,尤以江汉平原分布为密,仅湖北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450多处,经发掘和试掘的有60多处,多集中分布在汉江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交汇的江汉平原上。早中晚期文化特征都具备的屈家岭文化,以薄如蛋壳的小型彩陶器、彩陶纺轮、交圈足豆等为主要文化特征,还出土有大量的稻谷及动物遗骸,畜牧业也相应发展。

饲养的动物种类增多,并已有了渔业。该文化的影响范围甚广。

位于长江中游的江西万年 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有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过度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堆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美合作农业考古,在遗址新石器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的水稻栽培稻植硅石,把世界水稻栽培种植的历史提前了几千年,成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水稻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同时,该地层中还发现了距今17000年前发展有序的大量原始陶片,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原始制陶的发源地。 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可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

位于杭州湾附近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于1973年,曾先后两次发掘,出土的约7000件珍贵文物中,有成堆稻谷、稻壳遗存,出土大量“骨耜”,证明已脱离“火耕”,开始用骨耜翻地;还出土了大片木构建筑,已出现榫卯,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干栏式”木构建筑。 20世纪50年代,在长江流域陆续发现了一批殷商文化遗址。

四川新繁水观音遗址的出土文物说明“蜀”与殷商中期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为以后的科学考察奠定了基础. 长江中游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是已发现的长江流域第一座商代古城,距今3500多年。城邑和宫殿遗址壮观齐全,遗址、遗物、遗骸中明显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分群。

属于商晚期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好的古铜矿。江西清江的吴城遗址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商代遗址。

1989年江西新干出土大量商代的青铜器、玉器、陶器,距今约3200多年,具明显的南方特色。这些遗存对于了解至今仍较为模糊的长江流域商代文化,十分有含金量,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黄河: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

《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

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

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

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

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

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

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就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特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 战国筑堤以前 上限大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西岸入海,因两岸未筑堤防,河道极不稳定。

据文献记载,黄河曾往返更迭多次流经的有《禹贡》、《山海经·北山经》和《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

江汉平原的历史文化

原始文化 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原始人类活动。

在京山五三农场和荆州城东北约五公里的鸡公山等地都发现有原始人类居住栖息的遗址。此外,在京山、钟祥、荆州等地的全新世灰黑色土层中也有较多的打制石器出土,表明当时的人类在江汉平原的活动已经相当频繁。

当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以后,江汉平原的原始文化更为发达和繁荣。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这三大原始文化构成了该地区原始文化的主体。

这三大原始文化在江汉平原地区都留下了丰富的人类活动遗存,其中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首先发现并定名的地点及中心范围都在江汉平原,大溪文化虽然最早发现于今重庆市巫山县的大溪遗址,但在江汉平原地区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 对于江汉平原原始文化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原始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遗 江汉平原(3张) 存的认识而实现的。

在这些遗存中,既有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遗迹,也有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遗物。遗迹不仅有荆州鸡公山、太湖砖瓦厂和京山五三农场等旧石器时代遗址,也天门市石家河遗址、仙桃沙湖,松滋桂花树,钟祥六合,石首走马岭,京山屈家岭、油子岭,,荆州阴湘城,公安王家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物主要是原始先民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石器、陶器、玉器等。 本展览的展品,包括遗迹模型,都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江汉平原史前时代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产及生活状况。

位于湖北中心位置的江汉平原气候条件良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很久远的古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并创造了发达的文化和文明,是长江流域乃至中国南方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原始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4] 近代历史 粮食与棉布是明清时期进入长途流通的两种主要农产品。据吴承明的研究,明清时期这两种物品在市场上均有增长,特别是在清代。

清中期每年约有3600万石稻谷进入长途流通领域,除600万石漕粮外,有3000万石是商品粮,这是晚明进入长途流通的三倍。其中长江三角洲是最重要的粮食输入区.第二项最重要的商品是棉布,全部商品布的15%或每年4500万匹进入长途流通市场。

按照舒尔茨的逻辑,作为既产米 江汉平原未来农业生态景观模式 又产棉布的地区,江汉平原应该对这一不断扩大的市场有更积极的反应,提高产量出口更多的稻米与棉布。但如吴所示,在18世纪中期,只有湖北北部(包括江汉平原部分地区)有些许小麦进入长途贸易;而江汉棉布只是长途贸易中的极小部分(比例不详),90%棉布由江南提供 。

实际上,江汉平原清前期以后就很少出口米粮,而它所生产的棉布也主要是为本地消费(特别是农家自身消费)。下面将看到,在多数情况下,是否卷入市场与多种因素有关。

外地移民移居江汉平原主要是因为那儿有大量可垦的荒地。多数新到者是战争难民或灾民,及从人口密度高的地方来的人,他们移人的主要目的是为生存。

他们当然希望在此新地方寻找到更好的生活。但因当地的水利条件,他们不得不适应环境的不断变迁。

他们垦荒意在获取生存之资,而不在追逐市场利润。有的小农虽也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而卷入市场,但其行为严重受制于当地的环境条件。

风俗习惯 江汉平原(3张) 1.吃黄鳝,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

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仙桃市被誉为中国黄鳝之都,黄鳝养殖面积已达12万亩,养鳝网箱240万口,产量达5万吨,占全国养殖总产量的21%,年产值超过15亿元,亩均效益达5000元到8000元。其黄鳝远销全国各地,“沔阳”、“先锋”等品牌还外销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

黄鳝养殖技术成熟,养殖规范标准完善,形成了成熟的养殖技术,对黄鳝养殖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出口备案基地,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基本完整,经济效益良好。 2.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菜煮鸡蛋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

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

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就在沔城形成了风俗。

以后逐渐传开,在江汉平原一带也盛行起来了。 3.吃蒸菜,天门是全国首个、湖北省唯一的“中国蒸菜之乡”,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又素称“鱼米之乡”,这里物产丰富,特产众多,美食文化极富特色。

黄潭米粉、蒋场香干、岳口芋环、张港火烧粑、五彩义河蚶、桶炉锅奎、天门花糕、皇尝饼、橘瓣鱼丸、炮蒸鳝鱼、天门九蒸、元春鱼、钟惺鳅、蟹黄鱼翅、袭美火锅、龟肉汤、清炖鱼等一百多种传统小吃和名菜,均受到人们的追捧。 民歌 江汉平原民歌支区:该区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

十堰市的历史有怎样的悠久

地名由来

十堰地名始于明朝。明成化二十年 (1484年) 薛刚纂修《湖广图经志》载有:“十堰,在县 ( 今郧县 ) 南,因溪筑十堰以灌田”,这是关于十堰地名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十堰因为在明朝筑十堰引溪水灌溉农田而得名。明嘉靖元年(1522年)续修的《湖广通志郧阳》录有明代韩弼诗《十堰春耕》:“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十堰人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其志记载的《郧阳十景》中有十堰春耕。

历史变迁

十堰市

十堰是人类的发祥地之—。据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对郧县梅铺西寺沟口龙骨洞、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猿人牙齿化石和郧县曲远河口古遗址中猿人头骨化石的考证,大约在距今 80~100 万年之前,就有人类在十堰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相传黄帝时代,在汉水之南有彭、庸两个部落,属现在十堰市南三县 ( 竹山、竹溪、房县 ) 的地域。在郧阳设府建制前,十堰市所辖疆域之归属不定。大禹治水,划中国为九州,那时十堰属于雍、梁两州。到了商朝,大体也是如此。春秋时期,五霸竞相争斗,当时庸、彭、麇 ( 今郧县 ) 等国,先后败于楚国,那时十堰属于楚国疆域;战国时期,七雄互相征伐,十堰归属常有变化,故史有“朝秦暮楚”之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天下为 36 郡,十堰一部分属汉中郡 ( 今陕西汉中 ) ,一部分属南阳郡 ( 今河南南阳 ) 所辖。

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在全国设 13 个州部 ( 监察区 ) ,十堰属益州 ( 今四川成都市 ) 管辖。

三国时期,十堰先属蜀国,后属魏国的荆州。西晋时期,十堰仍属荆州,后来曾一度属梁州 ( 今陕西勉县 ) 所辖。到了南北朝时,前期属成国,后期属南朝。

隋朝建立后,先袭汉制,后废郡,置州县,那时的十堰属豫州 ( 今河南省汝南 ) ,后又划归梁州 ( 今陕西省 ) 管辖。唐初承隋制。贞观年间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把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称为“道”。十堰属山南道东道 ( 今湖北省大部,陕西省南部和河南一部 ) 。

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属前蜀管辖。宋朝中期以后将道改为路,下设府、州、郡县,十堰初属京西路,中期以后改属京西南路,以襄阳守臣兼任。元朝实行行省制,省下设路、府、州、县,十堰属湖广行省襄阳路管辖,这样的行政区划一直延续到明朝中叶。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年 ) ,设立郧阳府,府治郧县,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 6 县 ( 后改上津县为郧西县,将保康县划归襄阳府。 1936 年又将属襄阳府管辖的均县划归郧阳专署,从而奠定了现在十堰市行政区划格局 ) ,属湖广行省下荆南道 ( 监察区 ) 管辖。

清朝初期,仍沿明制,郧阳府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清康熙六年 (1667年) ,全国地方行政机构实行省、府、县三级管理制度,划全国为 23 省。将湖广布政使司划分为湖北、湖南两省,郧阳府属湖北省管辖。这种区划一直沿袭到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湖北省划为 11 个行政督察区,郧阳隶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9 年 5 月,十堰设立两郧专署,归属陕南公署 ( 今陕西省 ) 管辖。 1950 年 2 月将该地区划回湖北省,将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员公署。 1952 年 12 月,襄阳、郧阳两专署合并。 1965 年,为加快山区建设,又分设襄阳、郧阳两专署,郧阳专署辖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均县 6 县。 1967 年,中央决定在十堰建设我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先后划出郧县的十堰区、黄龙区及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隶属郧阳地区管辖。 1969 年撤销十堰办事处,在境内设置十堰市,由郧阳专署领导。 1973 年 2 月,十堰市升格为地级市,为湖北省直辖。 1994 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辖丹江口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正县级)、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及张湾、茅箭两区至今。

谢谢,望采纳!

长江和黄河,谁的历史更悠久

黄河的历史更悠久。

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

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长江的形成发在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在长江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缓缓抬高,形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

扩展资料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属太平洋水系。

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条,组成黄河水系。

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条,流域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50%。较大支流是构成黄河流域面积的主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汉中距今记载的历史有多悠久

早在商朝时期,这里就有了人类生息劳作的身影,在以后的历史中,汉中又一度成为兵家争战之地,如刘邦、诸葛亮等都以汉中作为军事基地。

汉中是汉家发祥地,其历史悠久。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汉中开汉业。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

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最终归葬定军山下,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

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陆游、苏轼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市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10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以“两汉三国”为主题的著名文化遗产,知名的景点有:褒斜道石门、拜将台、武侯祠、张良庙等。

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定军山》就在汉中拍摄。 汉中1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武侯墓; 龙岗寺遗址; 张骞墓祠;五门堰;蔡伦墓祠;开明寺塔;李家村遗址;张良庙;灵崖寺。

汉正街的历史

据记载,汉正街是“古汉口之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

早期的商人中间流传着这样几句话: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

汉水发源于陕西,由此注入长江,几百年以前,陕西商人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运到汉正街贩卖中转。汉正街就是由最初的货物集散地发展而来的。

翻开史册,汉正街历尽沧桑。历史悠久的汉正街是汉口最古老的一条街道之一,据《夏口县志》等书记载,这条街迄今为止已有500年的历史。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这里沿江从西至东,出现了宗三庙、杨家河、武圣庙、老官庙和集家嘴等众多的码头,为商埠吞吐,集散物资。由于水上交通便利,沿街店铺行栈日益增多,贸易往来频繁。

到清代康熙、乾隆的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汉正街已成为“汉口之正街”。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修起条石路面。

同治三年(1844年)郡守钟谦钧在此主持修建了万安巷等新码头。从此,汉正街更是商贾云集,交易兴盛,市场繁荣。

被称为“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唯意”,吸引了四方商旅,八方游客,热闹繁华,盛极一时。于是,本省荆州、孝感各县,外地山西、陕西、四川、湖南、江西、安徽。

据记载,汉正街是“古汉口之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是万商云集,商品争流之地。早期的商人中间流传着这样几句话: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

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汉水发源于陕西,由此注入长江,几百年以前,陕西商人乘船顺流而下,将货物运到汉正街贩卖中转。

汉正街就是由最初的货物集散地发展而来的。 翻开史册,汉正街历尽沧桑。

历史悠久的汉正街是汉口最古老的一条街道之一,据《夏口县志》等书记载,这条街迄今为止已有500年的历史。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这里沿江从西至东,出现了宗三庙、杨家河、武圣庙、老官庙和集家嘴等众多的码头,为商埠吞吐,集散物资。

由于水上交通便利,沿街店铺行栈日益增多,贸易往来频繁。到清代康熙、乾隆的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汉正街已成为“汉口之正街”。

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修起条石路面。同治三年(1844年)郡守钟谦钧在此主持修建了万安巷等新码头。

从此,汉正街更是商贾云集,交易兴盛,市场繁荣。被称为“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唯意”,吸引了四方商旅,八方游客,热闹繁华,盛极一时。

于是,本省荆州、孝感各县,外地山西、陕西、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人口纷纷迁入。正如清代汉阳人徐远志的《汉口竹枝词》所云:“石镇街道土镇坡,八码头临一带河;瓦屋竹楼千万户,本乡人少异乡多。”

近百年来,汉正街一直是旧汉口镇的商业精华之所在。旧汉口镇之商业有所谓上上世纪汉正街八行汉正街(商业行栈),下八坊(为手工业作坊)。

据《汉口小志》称:最著名者俗称八大行,即盐行、茶行、药材行、什货行、油行、粮行、棉花行、牛皮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营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后来“文革”的影响,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曾一度停歇。

那些年,小商品几乎无人经营,盛极一时的“三镇市场”门庭冷落,市场萧条,私人经营一度中断,整个市场处于封闭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又获得了新生。

1979年9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恢复、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当年就有100多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在此经营小商品。

至1982年,汉正街小商品个体户猛增到458户。至目前,汉正街个体经营户已达到13200户,日均吞吐货物400余吨,市场日均人流量16万人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20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租界设立与铁路的开通,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汉正街则演变成小商品市场。

1979年,汉正街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首批摆摊经营的待业青年和社会无业人员100余名,1989年起,汉正街市场销售额突破7亿元,1990年起,国家、个体共同筹资数千万元,兴建与改建数处交易大楼,使汉正街的交通和环境大为改观。 汉正街市场西段以粮、油、棉、什业居多,东段以药材、参燕、金 银、票号、典当为主,中段最为繁荣,密布百货、布匹、山珍、海味、纸张等大小商铺。

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钧等修筑汉口堡,沿堡辟出玉带、居仁、由义、循礼、大智、通济等八座堡门,外有深壕环绕,桥梁相连,既便于布防守卫,又可抵御洪水。清道光14年修建的保寿石乔现仍存原处,它是石乔口之为"石乔口",而非"桥口"的唯一历史见证。

17世纪初,汉正街不过几百米长,商业的复兴与繁荣推动了市场与街道的拓展。其时,汉正街杨家河至五彩巷之间有河街,大通巷以下有后街,升基巷以下有夹街,夹街以下至集家嘴之间又有小夹街。

众多小街小巷以汉正街为主脉,纵横连接,组成了新兴的汉口沿河商业区。据清道光年间统计,这片形如卧帚的商业闹市,称之为街的有32条,巷有64条。

汉水码头水运的繁荣带动了武昌、汉阳港埠随之兴旺,汉正街的商贸市场由码头发展到河街,又由河街发展到。

初一学生写描写汉江借景抒情作文

我的家乡襄樊历史悠久,城市中间有一条文明中外的江,叫汉江。它哺育了我们襄樊人。它的左边是繁华的樊城,右边是我的家襄城。

春天,江边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刚露出脑袋的小草、样子各异的野菜,他们都在江边聚会。一个个巨大的石头下面有许多调皮的螃蟹吐着小泡泡,小鱼、小虾正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小鱼左瞅瞅,右看看,没有找到小虾,只好游走了。

夏天,野花长得更艳丽了,小草长得更苍翠了,引来了蜜蜂和蝴蝶。大石头上滚烫滚烫的,螃蟹们可不怕热,都爬到石头上做阳光浴。江面波光粼粼,像金子一样。

秋天,小草、野花的周围有一点变黄。大风把远处树木的叶子吹到了江里,就成了一条免费的黄金小船,蚂蚁大军坐船,别提多舒服了!雨水把果子的香味都冲到了江里,这种香味常常钩住小朋友们的脚。

冬天,野花和小草盖上了厚厚的“被子”,汉江也披上了银装。一些冬泳爱好者不怕严寒,到汉江里去游泳,我真佩服他们不怕寒冷的意志。

汉江是襄樊伟大的母亲河,我爱汉江!

相关参考

周朝君主周昭王,三次攻楚皆失败,后客死汉江

姬瑕(公元前?-公元前977年),即周昭王,中国周朝第四代王。汉族,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人。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

司马懿汉江逆流而上,曹真子午谷直逼汉中

曹叡刚一继位,吴国,孟达,蜀汉趁着魏国主少国疑接连搞事情。还好当时魏国有文聘,司马懿,曹真三人,分别粉碎了三方势力的攻势。正聊三国作者注意到,太和二年,大司马曹休薨逝。太和四年,曹真入京被封为大司马,

周昭王姬瑕简介,三次攻楚败亡汉江的西周第四代天子

周昭王姬瑕简介,西周第四代天子,周康王姬钊之子。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p王。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

策反长春国民党守军起义 辽沈战役背后秘密战

辽沈战役:“一唱汉江江水长,五十军天下把名扬,汉江五十天防御打得响,国内国外都夸奖;二唱汉江江水深,江岸阵地如山稳……”这是抗美援朝期间,著名诗人凌又风和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写的《汉江小唱》。歌中的五十军

湖北汉川有什么特产

汉川(Hanchuan),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汉江下游,紧邻省会城市武汉,因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全境而得名,是一座快速崛起的中国内陆新兴城市。汉川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江汉明珠”和江汉平

怎么用“历史悠久”造句

1、北京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风土人情。2、贵州茅台历史悠久,酒香浓郁,驰名中外。3、赵州桥建筑优美,历史悠久,在国内外早就闻名遐迩。4、圆明园不但环境优美,还历史悠久。5、这是一座历史

历史悠久的楚国

巫山县历史悠久巫山县历史悠久。战国间,巫属楚国之巫郡?巫山县历史悠久。战国时期,现在巫山县在楚国巫郡的范围之内(可解释成从政治管辖也可以是地盘是含在巫郡里)巫山县历史悠久。战国间,巫属楚国之巫郡。秦昭

历史悠久的近义词

一、历史悠久是什么意思历史悠久是指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很久远。【time-honoured;time-honored】历史悠久的;因为古老而受敬仰的;由来已久的。出处:《礼记·中庸》:

你不知道的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大全

【十大名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淮河、汉江、湘江、鸭绿江、嘉陵江【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十大火炉】吐鲁番、重庆、长沙、武

历史文化悠久英文

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英文怎么写Alonghistoryandbroadandprofoundculture。1.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文化知识的沉淀。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