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能力训练
Posted 大运河
篇首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七年级下册历史能力训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年级下册历史能力训练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知识与能力训练》,所有答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基础训练 1. D 2. B 3. D 4. A 5. B 6. B 7. D 8. C 9. C 10. D 11. A 12. B 13. B 14. B 15. 时间 人口 垦田 粮仓 得出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体现特征 社会经济繁荣 导致因素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6. 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2)永济渠、通济渠、邗 沟、江南河。
问题二: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 度。
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大运河的 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问题三:同意胡曾的观点。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 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也是导致隋朝在农 民起义被推翻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 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可从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农业发展、 商业贸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虑。
第2课 贞观之治 基础训练 1. B 2. D 3. C 4. A 5. C 6. C 7. A 8. C 9. D 10. B 11. B 12. A 13. 划线为错误,括号为正确: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李渊);开元盛世(贞观之 治);姚崇(魏征);魏征(杜如晦) 14. 问题一:唐太宗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 下去。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通过魏 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开明思想。
问题三:反映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根本目 的在于巩固统治。
拓展与探究 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 存在“贞观29年”之说。 第3课 开元盛世 基础训练 1. D 2. D 3. A 4. B 5. A 6. D 7. B 8. A 9. A 10. D 11. D 12. C 13. B 14. C 15. B 16. 问题一:唐玄宗前期。
问题二:稻米、粟米。 问题三:提示:经济发展繁荣、人口增加、城市交通发达。
17. 问题一:唐朝的都城长安。 问题二:长安城宏伟富丽, 布局整齐(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 居民区,市为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问题三:唐朝的陶瓷艺术品“唐三彩”。女俑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 满。
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骆驼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 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
(言之有理则可)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 珍品。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唐朝开元年间,国家强盛、百姓富足,但是却被杨贵妃一人祸害衰败了。
问题二:唐朝由盛转衰固然与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唐玄宗宠 爱杨贵妃并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唯一原因。赵翼把唐朝由盛转衰的责任全部强加在杨贵妃一人 身上,过大地夸大了杨贵妃的个人作用,是片面的观点。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基础训练 1. B 2. B 3. D 4. C 5. D 6. A 7. C 8. B 9. C 10. D 11. B 12. C 13. D 14. 问题一:①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问题二:①“长策”是指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②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官吏的选拔权 力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5. 问题一:①“下第”指的是没有通过考试。②“登科”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
问题二:①不相同。②前者是没有通过考试的落魄、沮丧;后者是通过考试后的欢欣、得 意。
问题三:科举考试局限在封建正统思想范围之内,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和社会 的长久进步。科举考试的目的太过功利,引得世人片面追求功利而疏于执政为民。
科举考试也 催生了考试舞弊现象,比如抄袭、买卖试题等。 拓展与探究 探究问题提示:选拔人才的方式。
目的、内容、方式、影响等都与西方不同。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基础训练 1. A 2. B 3. C 4. A 5. A 6. C 7. D 8. C 9. B 10. B 11. B 12. B 13. 问题一:唐太宗,天可汗。
问题二:“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 民族一视同仁。”
问题三:表现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和睦友好的、平等的民族政策。 14. 图中少数民族政权代号 政权名称 是什么民族的祖先 唐朝对其首领的封号 A 回纥 维吾尔族 \\ B 吐蕃 藏族 怀仁可汗 C 南诏 彝族、白族 云南王 D 粟末靺鞨 满族 渤海郡王 拓展与探究 ①民族迁徒;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⑤“和亲”、“册 封”促进民族融合;⑥兼并战争。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基础训练 1. A 2. B 3. D 4. A 5. C 6. C 7. B 8. B 9. C 10. A 11. D 12. B 13. C 14. 问题一:唐朝时,反映了。
急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基础训练 1. D 2. B 3. D 4. A 5. B 6. B 7. D 8. C 9. C 10. D 11. A 12. B 13. B 14. B 15. 时间 人口 垦田 粮仓 得出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体现特征 社会经济繁荣 导致因素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6. 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2)永济渠、通济渠、邗 沟、江南河。
问题二: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 度。
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大运河的 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问题三:同意胡曾的观点。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 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暴政的体现,也是导致隋朝在农 民起义被推翻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隋朝开凿的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 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可从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农业发展、 商业贸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虑。
第2课 贞观之治 基础训练 1. B 2. D 3. C 4. A 5. C 6. C 7. A 8. C 9. D 10. B 11. B 12. A 13. 划线为错误,括号为正确: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李渊);开元盛世(贞观之 治);姚崇(魏征);魏征(杜如晦) 14. 问题一:唐太宗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 下去。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通过魏 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开明思想。
问题三:反映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根本目 的在于巩固统治。
拓展与探究 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 存在“贞观29年”之说。 第3课 开元盛世 基础训练 1. D 2. D 3. A 4. B 5. A 6. D 7. B 8. A 9. A 10. D 11. D 12. C 13. B 14. C 15. B 16. 问题一:唐玄宗前期。
问题二:稻米、粟米。 问题三:提示:经济发展繁荣、人口增加、城市交通发达。
17. 问题一:唐朝的都城长安。 问题二:长安城宏伟富丽, 布局整齐(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 居民区,市为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问题三:唐朝的陶瓷艺术品“唐三彩”。女俑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 满。
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骆驼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 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
(言之有理则可)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 珍品。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唐朝开元年间,国家强盛、百姓富足,但是却被杨贵妃一人祸害衰败了。
问题二:唐朝由盛转衰固然与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唐玄宗宠 爱杨贵妃并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唯一原因。赵翼把唐朝由盛转衰的责任全部强加在杨贵妃一人 身上,过大地夸大了杨贵妃的个人作用,是片面的观点。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基础训练 1. B 2. B 3. D 4. C 5. D 6. A 7. C 8. B 9. C 10. D 11. B 12. C 13. D 14. 问题一:①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问题二:①“长策”是指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②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官吏的选拔权 力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5. 问题一:①“下第”指的是没有通过考试。②“登科”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
问题二:①不相同。②前者是没有通过考试的落魄、沮丧;后者是通过考试后的欢欣、得 意。
问题三:科举考试局限在封建正统思想范围之内,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和社会 的长久进步。科举考试的目的太过功利,引得世人片面追求功利而疏于执政为民。
科举考试也 催生了考试舞弊现象,比如抄袭、买卖试题等。 拓展与探究 探究问题提示:选拔人才的方式。
目的、内容、方式、影响等都与西方不同。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基础训练 1. A 2. B 3. C 4. A 5. A 6. C 7. D 8. C 9. B 10. B 11. B 12. B 13. 问题一:唐太宗,天可汗。
问题二:“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 民族一视同仁。”
问题三:表现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和睦友好的、平等的民族政策。 14. 图中少数民族政权代号 政权名称 是什么民族的祖先 唐朝对其首领的封号 A 回纥 维吾尔族 \\ B 吐蕃 藏族 怀仁可汗 C 南诏 彝族、白族 云南王 D 粟末靺鞨 满族 渤海郡王 拓展与探究 ①民族迁徒;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⑤“和亲”、“册 封”促进民族融合;⑥兼并战争。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基础训练 1. A 2. B 3. D 4. A 5. C 6. C 7. B 8. B 9. C 10. A 11. D 12. B 13. C 14. 问题一:唐朝时。
谁有七年级历史的知识与能力训练,我想看看第二课的题目.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活动课二 编历史小故事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活动课三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活动课四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七年级下册历史基础训练答案
你看看,是不是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基础闯关】 1.A 2.C 3.D 4.(1)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2)居住在山洞里,过群居生活;会制造和使用石器;能够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能吃熟食;过采集和狩猎生活。5.(1)山顶洞人时期。
(2)山顶洞人会使用骨针,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说明:生产力有了提高,有了爱美观念。
【能力提升】 1.B 2.D 3.D 4.B 5.(1)山顶洞人。 磨光和钻孔技术。
北京人。 (2)在人类早期生活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人工取火使人类的食物来源和生活范围扩大了,大大加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言之有理即可)【自主探究】 点拨: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也可按从早到晚的时问顺序去想象。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基础闯关】 1.C 2.C 3.C 4.B 5.(1)半坡粟黄河 (2)河姆渡水稻长江【能力提升】 1.C 2.D 3.C 4.D 5.(1)图1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图2是半坡原始居民。
原因:原始农业的出现,使得原始居民能够在一定的地域内通过农耕不断获得食物,从而过上定居生活。 (2)图1:水稻;图2:粟。
(3)自然环境。【自主探究】 点拨:可以围绕再现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场景设计策划一些表演、游戏项目,以吸引游客,如原始生活演示、原始舞蹈表演、原始打斗、原始祭祀等项目。
宣传词要直观、简洁、朗朗上口,能激发游客前来旅游的欲望。 第3课华夏之祖【基础闯关】 1.B 2.B 3.D 4.(1)黄帝。
(2)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发明了养蚕缫丝,他的属下发明了文字、乐谱等。
所以,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能力提升】 1.D 2.B 3.C 4.D 5.(1)禹。
事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6.(1)黄帝。(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3)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海外华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自主探究】 点拨: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
水平测试 1.C 2.B 3.B 4.B 5.B 6.C 7.B 8.B 9.A 10.C 11.B 12.D 13.C 14.D 15.C 16.D 17.C 18.B 19.B 20.D 21.(1)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2)图1用于狩猎、防御野兽袭击等,图2用于缝制兽皮衣服等,图3用于农耕。
说明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 22.①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不会人工取火。
②北京人处于打制石器时代,当然不会使用磨制的石锅。③半坡居民的住房是半地穴式的。
④“禅让”的顺序应是尧、舜、禹。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基础闯关】 A B C B C 4.(1)牧野大战。
公元前1046年。 (2)结果:周武王大败商纣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原因:周朝文王、武王励精图治,国家强盛;商纣王施行暴政,统治腐朽;武王伐纣,是正义战争,得道多助;纣王失道寡助,牧野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周武王联合了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力量强大;周武王得到贤人姜尚的辅佐。【能力提升】 D A C D D 1.C 2.C 3.D 4.C 5.A6 .(1)桀、纣和厉王都是暴君,他们的暴政最终导致了王朝的灭亡或衰落。
(2)统治者实行暴政,害人害己,最终会危害整个国家。启示:要任用贤者,要勤政爱民。
7.(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自主探究】 点拨: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记年的开始,再往前的西周早、中期和夏、商两代,只有帝王的世系而无年代。也就是说,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仅有三千年“有史可查”。
实施这一工程,就是为了填补中国文明史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一个时间上的标尺。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基础闯关】 1.C 2.D 3.D 4.D 5.(1)司母戊鼎。
商朝。 用于祭祀。
青铜铸造业。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立人像(2)它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说明我国商朝的青铜铸造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国劳动人民具有高度的智慧。
【能力提升】 1-B 2.A 3.B 4.B 5.B 6.(1)商朝。 (2)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奴隶属于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把他们随意转让和买卖。
更悲惨的是,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都要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自主探究】 点拨:鼎被视为传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
第6课春秋战国的。
《知识与能力训练》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1-23页答案
一、知识要点1。
13世纪,中国元朝的科学家郭守敬最早提出了“海拔”的概念。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们根据地表的海拔高度、起伏状况、坡度陡缓来判断不同的(地形)。2。
自然环境主要是由(山势)、(地形)两个要素构成,组成了世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3。山地500米以上呈长条状延伸,高耸陡峭丘陵500米以下,200米以上起伏和缓平原2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高地10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但边缘处比较陡峭盆地没有固定海拔四周被群山环绕二、基础训练1~7ABCDCCA8。
观察右图,回答问题问题一:平原和高原。问题二:相同点:地表平坦不同点:高原边缘部分比较陡峭,平原都很平坦宽阔。
高原高于1000米,平原200米以下。9。
读《亚洲地形图》,完成填空。 (1)依据图例,可以说明亚洲地形是(中间)高,(四周)底;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2)亚洲的大河大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它们向东流向(太平)洋、向南流向(印度)洋、向北流向(北冰)洋。
给点分吧!!后面的你对照史社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就可以了。
相关参考
一、《知识与能力训练》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1一、知识要点1。13世纪,中国元朝的科学家郭守敬最早提出了“海拔”的概念。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根据地
统一国家的重建教学目标:⒈知识与能力:⑴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重建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炀帝的暴政;唐朝的建立和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等基本史实。⑵通过历代选官制度的变
1.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集•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一、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历史七年级下册试题期末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历史游艺园(一)事件接龙1.A.开元盛世B.活字印刷C.玄奘西游D.戚继光抗倭E.郑成功收复台湾(二)知识擂台2.世界三大饮料
1.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各种事件的时间表你要找的,应该就是这个,我的学生就用这个岳麓出版社的版本!七年级历史下册,从隋唐讲到清中期!隋(581年到618)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统一南北方605年开
1.【七年级下册期中历史简答题.二、仔细推敲,准确填空(共15分)3131、隋,907,繁荣32、隋炀帝,武则天33、唐玄宗34、汉、蒙古35、苏州、湖州36、广州、泉州,市舶司37、马可·波罗,马可
7年级下册历史1、2单元试题后带答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A.隋朝大运河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政启开元,治宏
一、【201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或目录】://pep/czls/js/tbjx/dzkb/7x/这是电子课本地址目录: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
1.初中同步测心控七年级下册历史优化设计答案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
一、初中同步测心控七年级下册历史优化设计答案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