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一致四课提纲
Posted 科举
篇首语: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七下历史一致四课提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下历史一致四课提纲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提纲(人教版)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七年级下册 历史 第五课 复习提纲
百度知道 > 人文学科 > 历史学 相关问题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8-4-30 11:07大家帮忙找找,就是那种前面一个问题,后面带页数的那种,人教版的,重酬~提问者: 雨后的空气11 - 兵卒 一级 最佳答案一、政权建立 参考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王朝表 二、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 1、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2、内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三、隋唐科举制 1、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四、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之治:A:原因:隋亡教训。
B:内容:赋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考试——科举制。 五、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进一步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史称有“贞观遗风”。但她又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
六、开元盛世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唐玄宗重用贤才,整顿吏治,锐意改革,因而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最终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人口,疆域。 唐朝茶叶成为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资;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外国人也能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能当官。
七、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复习提纲
百度知道>;人文学科>;历史学相关问题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悬赏分:20-解决时间:2008-4-3011:07
大家帮忙找找,就是那种前面一个问题,后面带页数的那种,人教版的,重酬~
提问者:雨后的空气11-兵卒一级最佳答案
一、政权建立
参考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中国历代王朝表
二、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
1、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2、内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三、隋唐科举制
1、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四、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之治:A:原因:隋亡教训。B:内容:赋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考试——科举制。
五、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进一步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史称有“贞观遗风”。但她又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
六、开元盛世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唐玄宗重用贤才,整顿吏治,锐意改革,因而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最终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人口,疆域。
唐朝茶叶成为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资;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外国人也能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能当官。
七、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1~13课
隋唐时代特征:繁荣与开放 一、隋的统一与大运河(P2—7) 1.隋的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大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开皇之治)。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实现统一。这是继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
【思考】隋完成统一的原因: 客观上:①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方陈朝腐败,不得人心。 主观上:①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②隋准备充分,战略方针恰当。 3)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的暴政。
短暂而亡,与秦相似,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4)隋统一的历史作用: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大运河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统治期间。
3.概况:关注P5图 Δ全长:2000多千米——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Δ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诼郡(今北京 ),南至余杭(今杭州)。
Δ四段:从北往南“永、通、邗、江”四段。 Δ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4.作用: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促进了运河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发挥着促进南北交流的作用。 5.评价隋大运河: 1)利: ①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②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2)弊:开凿大运河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8—11)1.唐的建立 ①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②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年号为贞观。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3.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李世民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注意吸收隋亡教训。
2)能正确认识君民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虚心纳谏和选贤用能。
魏征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4)注重改革。
4.“贞观新政”主要内容 1)经济: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役天数,纳物代役,人身束缚松弛) 2)政治:沿袭完善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法律:《唐律疏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律。 4)教育:完善科举制。
5)民族关系: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三、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P13—18)1.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
1)统治措施:①重用酷吏。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③发展科举(殿试与武举) 2)评价: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开元盛世——唐玄宗 1)“开元”是唐玄宗前期年号。
2)治国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改革军事、财政、漕运制度。 3)评价:唐玄宗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达到全盛,被誉为“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实。”
反映了唐玄宗时期繁盛的景象。3.社会经济繁荣 1)农业方面:出现了新式的生产工具:曲辕犁-耕田、筒车-灌溉。
粮食产量增加。 2)手工业技术进步。
瓷器(邢窑——白瓷;越窑——青瓷);蜀锦;铸铁等。 3)人口增加,疆域广大:东→安东;西→安西;北→蒙古高原;南→南海。
四、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P20—24) 1.科举制 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诞生及完善:诞生于隋炀帝;完善于唐朝。
3)主要科目:进士与明经。 4)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②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能选拔到人才;③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④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5)科举制度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2.衣食住行时尚 饮茶、骑马。
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五、“和同为一家” (P26—29)1.唐朝时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同为一家。
2.天可汗 是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唐太宗获得少数民族拥戴的原因: 唐太宗实行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官,宽厚仁慈,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尊敬。
3.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唐太宗时期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2)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4.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和同为一家”。六、开放与交流(P32—36) 1.遣唐使 1)遣唐使是日本派遣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使者团体。
①来的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 ②影响: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生活习惯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日本仿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了改革——“大化改新”。2.鉴真东渡 ①时间:唐玄宗时期 ②目的:到日本宏扬佛法。
③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④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
七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人生自强少年始 1. 自强,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永远向上,奋发进取。
2. 自强精神表现在困难面前:⑴不低头,不丧气;⑵自尊自爱,不卑不亢;⑶勇于开拓,积极进取;⑷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 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4. 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 5. 自弃,是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
6. 自弃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少年能自强 1. 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2. 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自强的捷径:扬长避短。
3. 人最大的敌人:自己。 4. 少年怎样才能自强? ⑴树立正确的理想;⑵战胜自身的弱点;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
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 第五课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1. 挫折,就是所谓 “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 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4. 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⑴胆怯、懦弱的人,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挫折面前也从容 1. 挫折的作用:⑴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 2. 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 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⑷会自我疏导。 4. 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5. 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或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基本知识1. 云南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远古人类遗址 最多的国家。5.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6. 氏族:是由 血缘关系 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山顶洞人 约18000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水稻 和 粟 的国家。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 住在半地穴式 的房子里。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涿鹿之战 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12. 黄帝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 战胜桀,建立商朝。16. 商王盘庚 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 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 成都平原 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发明瓷器 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2. 东周分为春秋 和战国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3.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和越王勾践。24.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25. 战国七雄是指 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雄并立的局面。
26.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 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27.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 春秋时期; 28.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 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 成都平原 成为的“天府之国”。
29.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0.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 商朝 开始的。3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32.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 哈雷彗星 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33.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 战国时期。
34.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 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35. 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6. 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37. 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38. 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 道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39.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王赢政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0. 秦长城西起 临 、东到 辽东 ,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41. 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 西 ,北至 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42. 公元前209年,陈 胜 和 吴 广 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43.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44. 公元前202年刘 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 安,是为西汉。45. 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46.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时期 姓名 称谓 著作 主要思想 春秋晚期 孔子 大思想家、大。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提纲内容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 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隋的统一1.建立:581 年,北周杨坚建立隋朝。
年号开皇。2.统一:589 年,隋灭掉陈,统一全国。
3.隋文帝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被称为“开皇之治” 。二、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1.目的: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2.概况:“3+4+5=1 ” ①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② 四段: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 、 (通济渠) 、 (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③ 五水:连接了(海河) 、 (黄河) 、 (淮河) 、 (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④ 地位: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3.大运河开通的作用(影响) :①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政治) 、 (经济) 、 (文化)联系的纽带。② 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 “丝绸之路”和(海上) “丝绸之路”的枢纽。
③ 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④ 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 唐朝建立:1 、 隋亡的原因:①隋炀帝的暴政;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③地方长官、 割据势力纷纷起兵。2 、618 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①626 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他就是唐太宗。②它善于纳谏,知人善任。
著名进谏大臣有魏征、他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 舟,亦能覆舟” 。
“君”指帝王,体现“存百姓”思想。2.贞观之治 原因:(1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推行系列革新措施。
(2 ) “贞观新政” :①经济: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②政治: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
③法律:修改法令,编撰《唐律疏议》。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奠定唐朝进一 步发展的基础。
史称“贞观之治” 。三、 “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如何?“三省”是指: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 、尚书省(负责执行) 。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四、评价唐太宗。
第3 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 一、武则天统治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2.措施:①重用酷吏,打击官僚贵族,发展中央集权。
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④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3.影响:史称“贞观遗风” 。
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二、 “开元盛世” 初一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1.原因:唐玄宗统治励精图治,实施促进社会发展的政策。
2.唐玄宗统治措施: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 财政制度、 漕运制度等进行改革。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行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三、唐朝的疆域:东至(安东) ,西迄(安西) ,北达(蒙古高原) ,南抵(南海) 。
四、唐朝的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发明使用促进农业发展。
人口增长迅速。第4 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 一、科举制。
1.创立:隋朝创立,唐朝逐步完善。2.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3.内容: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考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考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4.影响、 作用: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 争机会;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息和创造精神。
二、衣食住行时尚。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
骑马出行很普遍,妇女以穿南装、戒装为时尚。三、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的表现: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 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 进取精神。
谁知道七下历史第四课课后的答案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 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我国是茶的故乡) 6、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 盛唐时期,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8、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大运河的开凿(隋大运河示意图) 1、目的:方便南北交通,有利全国统治。
2、内容:北起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由北到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作用: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三、隋唐科举制 1、背景:隋以前是以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有真才实学但门第不高的人被挡在执政者行列之外。
2、内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考记忆儒家经书的能力,进士主要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3、影响:便于在全社会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使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出现新局面。
四、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和睦、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之治:A:原因:隋亡教训。
B:内容:赋役;政治——三省六部制;法律——《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考试——科举制。 五、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统治时期,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进一步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史称有“贞观遗风”。但她又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
六、开元盛世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唐玄宗重用贤才,整顿吏治,锐意改革,因而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最终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人口,疆域。 唐朝茶叶成为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主要物资;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外国人也能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并能当官。
七、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事实 西藏自古以来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而后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
唐朝在处理国内民族关系时胸襟开放。 八、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通过中国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 玄奘西行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翻译经文等活动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和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并立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中原政权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频繁,但最终以双方相互妥协而结束战争,并维持了相对持久的和平局面,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极大地缩小了民族间的差距,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十、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2、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载北方,基本改变了以前全国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经济格局。“苏湖熟,天下足”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农具的改进(秧马)、农作物品种的推广及产量增加(占城稻); 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纺织业发展、制瓷业兴盛、造船业发达等(宋代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铁铜冶炼世界最高水平,中国称为瓷之国); 商业方面,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繁荣(瓦子),海外贸易兴盛(蕃坊、市舶司,南宋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统一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
杨坚就是隋文帝。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二、大运河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统治 2、时间:605 隋炀帝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 分为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四、繁盛一时的隋朝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2、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第二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二、贞观之治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重视人才,善于纳谏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
相关参考
1.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或复习提纲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基本知识1.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3.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
1.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到第十四课“蒸汽时代”的第1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2、世界上的人类分
一、跪求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川教)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隋朝大运
1.初中历史重大事件时间总结谢谢谢谢谢谢七下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1现代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消费者。消费者是我们进入经济生
初中历史重大事件时间总结谢谢谢谢谢谢七下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复习提纲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永远面对的选择1现代生活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消费者。消费者是我们进入经济生活最
1.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的课后答案看看是不是这个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参考答案)【学思之窗】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答:作用: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
一、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自主学习与测试零五网网址是什么历史: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4.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
一、同步练习七年级中国历史下(人教版)21,(1)唐初,贞观年间(天可汗)(2)唐太宗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唐太宗李世民开明的民族政策(3)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要民族平
1.历史期中考试卷七年级下册2015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
1.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以及答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分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