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历史

Posted 钟楼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京鼓楼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京鼓楼历史

鼓楼有多少年的历史

矗立于地安门北的鼓楼大街中心,建于元代,朱墙碧瓦,为重檐歇山式的雄伟建筑。

楼上原设有宋代铜壶滴漏四座,中型皮鼓24面。至一定时刻,钟鼓齐鸣。

但到明代,这些皮鼓与滴漏不知去向,而换了一面特制大鼓,一直用到民国初年。沉寂近百年的北京钟鼓楼从2002年元旦起恢复“暮鼓晨钟”的盛况:按照清朝嘉庆时期尺寸精心制作的25面大鼓、更鼓,将和钟楼的永乐铜钟相继奏响。

人们可登上修缮一新的钟鼓楼一饱眼福、耳福,目睹元、明、清时的报时盛况,聆听那深沉遥远的钟鼓声所传递的盛世华章,而且还可根据专门编制的鼓谱亲手击鼓,向亲友表达祝福的心愿和新年的问候。鼓楼置鼓,钟楼悬钟,暮鼓晨钟,是元、明、清时期京城的报时方法,昔日文武百官上朝,京城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历经数百年,后来随着清朝的衰亡而逐渐失去功能。

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所谓暮鼓晨钟,就是钟鼓楼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规律。鼓楼二层原有25面鼓,其中一面主鼓,24面群鼓,象征24节气。

每天19时至21时为定更;每天凌晨3时至5时为五更,从定更到五更都要先击鼓后撞钟,从二更到四更则只撞钟。击鼓两通共108声,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撞钟每次也是108声。过去皇帝和百官上朝也以鼓声为准,击五更鼓百官起身上朝,四鼓需集于朝,五鼓则入朝参拜,不得有误。

钟鼓楼为古代京城“暮鼓辱钟”的报时中心,是人们获得权威时间信息的地方。

太平钟楼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这是太平钟楼,楼里悬一铜钟——太平钟,撞钟不必拘泥于它的形式,但可以赋予敲钟太平的蕴意。

据我国古代文献《白虎通五形》中记载:“钟者,动也,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也。”意思是说,钟就是聚集在地下的阳气;敲钟就是把阳气从地下唤出来,滋养万物。

“轰轰”的钟声是阳气跃动的象征。到了现代,敲钟逐渐演变成了祈求平安和太平的一项重要活动。

该钟是为众生向天地许愿所立。撞钟前一定要默默许愿,然后撞钟,通过钟声把自己美好的愿望传播出去。

太平钟声,钟(终)声(生)太平。祈求太平请撞一下,一生太平;祈求事业有成撞三下,三星高照;求子求财撞五下,五福临门、五子登科。

现在我们回到三经堂,大家可以根据你的卦象看卦,也可以请张卦文,我们太极宫的大师会为你解上一卦。来到太极宫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运转盘,该转盘是根据《周易》的占卜理论,结合磁场原理设计的一个起卦工具,是我们太平湖太平城所特有的。

六十卦每卦是由六个爻也就是两个八纯卦组成。 一卦称内卦或下卦。

操作程序为:首先要在转盘上找到自己的虚岁年龄,站在年龄数位置抱着卦桶默默地摇出一卦(内卦),然后对应转盘上卦名手扶着转盘(男左女右)随意转一圈,待转盘停下来后对应自己所站位置的卦名就是外卦。内外卦结合主卦就出来了,然后根据《周易》理论,六亲配置六神,就可以预测你所要问的人事吉凶。

有兴趣的游客不妨一试。

钟楼的历史

鼓楼通高46.7米,坐落在高4米的砖砌台基上,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楼体面阔五间,形制为三重檐歇山顶、灰瓦绿琉璃剪边屋面。从外观上看它是一座两层的建筑,实际在两层之上还有一个暗层。鼓楼的底层为砖石结构,前后各有券门三道,左右各有一道,东北角还设边门,内砌69级式石阶可通上下。二层以上为木结构,四周修有回廊,外侧设望柱和栏杆等。

鼓楼历史上曾经三毁四建。最初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名齐政楼,取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政之意,后来被火焚毁。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之后再次毁于火灾。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度重建,不久因雷击被毁。嘉靖十八年(1539年)第三次重建,终于留存至今,只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和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行过部分修整。

鼓楼内部通体彩画,金碧辉煌。二层原本置宋代的铜壶滴漏和铙神,用来报时,但在清初遗失。清代起改用时辰香定更次,并设主更鼓1面和群鼓24面报时,象征一年二十四节气。现在仅存一面主鼓,直径1.71米,高2.22米,鼓面由整张牛皮蒙成,上面刀痕累累,是被八国联军所砍。1924年时,鼓楼曾一度改名为“明耻楼”,陈列展览八国联军的图片、实物和模型等。

鼓楼前在元代时是北京城重要的商业区。根据古代都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制,鼓楼正处在皇城之后,而且附近多有权贵宅第,不远处的积水潭和什刹海也都是商贾云集之所,因此带动了鼓楼前商业的发展。直到王府井、西单等商业街兴起后,这里才逐渐衰落。1949年后,鼓楼商业街重新繁荣,在保留老字号的同时,又新开了许多商店、饭店和风味小吃店,成为北京城北地区的商业中心之一。

钟楼和鼓楼的起源及用途是什么

1、钟楼和鼓楼的起源: 在人类社会,为了统一人们的行动,就必须统一时间,因此需要建立授时系统。

中国古代的授时系统就是人们常说的“晨钟暮鼓”,即早晨敲钟,傍晚敲鼓,钟楼和鼓楼因此而产生。 2、用途:报警报时 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

老百姓都习以为常。 为了准确时间,钟鼓楼最早备有4个铜漏壶,分别叫:天地、平水、万分、收水。

漏壶正中安装了1个名“饶”的铜乐器,以机械操纵,时到每刻击饶报点。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报时方式: (1)打更 打更,在旧时成都,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

在过去的成都,人们缺少精确的报时手段,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

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

别看小小的打更,还有许多门道。比如,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

“咚,咚!”;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打更节奏,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成都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

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

(2)午炮报时 在清末到民国初年,耸起的楼宇阻挡了钟声,人们就找到了声音更大的装备——大炮,进入了午炮报时的时代。在北京德胜门东侧的城墙上设有一座炮台,用来报时的“午炮”就架在这里。

炮台有电话与北京观象台连通,每当快到中午时,两个值班人分工合作,一人守在电话旁,听电话里传来的指令;另一人揭开炮衣,装好炮药、手持点燃的长香,站在炮位上静候指令下达。当北京观象台通过电话发来指令时,炮台上的人马上点燃炮药,午炮发出轰鸣,这声音响彻大街小巷,人们就知道:现在是中午12点,有钟表的赶忙对表。

(3)西洋高招 :落球报时 在欧洲,当中国人进行午炮报时的时候,他们开发出了另外一种落球的报时方式。最先进行落球报时的是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每天中午13点整(有些地方是中午12点),天文台钟楼顶端的圆球准时落下,附近海域停泊的船只据此调节船上的钟表,然后带着调好的钟表升帆出海。

虽然今天我们看这种方法有点粗疏,但海员对它却怀有崇敬之情,因为它为海员忠实服务近百年之久。17世纪以后,航海事业蓬勃发展,海员比任何人都更迫切地需要精密计时。

对海员来说,精密时钟犹如生命线,没有它便难于知道船只的位置,就有触礁的危险。对于海员,“中午13点落下的圆球”是无比亲切的。

我国曾经进行过落球授时的是上海,19世纪80年代,法租界当局就在法国码头设置信号站,正午时刻利用信号塔顶落球报时,为来往上海港的各国船只服务,时间由徐家汇观象台控制。 参考资料: 人民网:打更:古代报时手段 中国科普博览:没有表还想报时?。

钟鼓楼的历史意义及作用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钟、鼓文化 传说远在炎帝、黄帝时代就已经开始铸造和使用钟。

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就有许多关于钟、鼓的传说的记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但是,考古发掘证明,远在距今6000至5000年,即公元前3900年至前3000年左右,就已有细泥红陶制成的、光素无纹的钟(或铃)。该钟(或铃)高约9厘米,直径约5厘米,有柄,其肩部两旁各有一小孔与内腔相通。

其后,又相继在陕西长安县、湖北天门石家河等地,发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陶质钟。 之所以称其为钟,是因为它已具备了后世钟(或铃)的特征:中空、筒形,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由外力撞击而发声,或受外力作用,其舌撞击内壁而发声。

它们是人们目前所见的最为古老的钟(或铃)的形态,是中华大地上钟(或铃)的原始雏形。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青铜文化发展的时期,也是青铜乐钟的大发展时期。

商代的青铜器制作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出现了大量的青铜礼乐器和兵器。西周则是先秦礼乐制度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青铜钟铃的铸造技术也在此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了两汉,铜器的铸造主要由官府控制,并设专门的机构来管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

南北朝至明清,则是佛钟、道钟、更钟、朝钟盛行的时期,同时也是铁钟大量出现的时期。 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在位时,西域大月氏派伊存出使中原。

当时,他曾向博士弟子(官名)景卢口头传授佛教经典——《浮屠经》。这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会议1998年3月确定的,作为“佛教初传标志”。

其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郎中蔡信等18人赴西域学习佛法……佛教的传入导致了佛经在中国的出现,并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钟鼓文化的发展。 北京地区的佛教文化历史也颇为悠久。

大约在公元4世纪初,就已由中原传入。辽在北京建陪都南京,金继而又建中都城,元新建大都城,明永乐帝又在其基础上改建、扩建北京城。

都城是政治、文化中心的所在,上述各代帝王又都崇尚佛教,致使佛教文化在北京地区得到迅速的发展。明朝更是其大发展时期。

佛钟,也称“梵钟”。由于它是佛教寺院中不可或缺的物器,与僧尼朝夕相伴,寺院的生活几乎都是由“钟”而定。

它既是佛乐的乐器,寺院的报时器,更是重要的法器。在隋唐时期,佛钟在寺庙里已十分普及,尤其是汉传佛教,几乎是无寺不有钟,无钟不言寺。

钟的声音深沉、浑厚而且绵长,洪亮而且辽阔,佛教徒甚至将其视为与天国神灵沟通的圣器,成为广大佛教徒崇拜的圣物。 二、象征意义是钟、鼓文化的灵魂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祭祀和战争是古代社会最大的两件事,因为它们是获得和维护统治权力最重要的途径。而从考古出的中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也主要是祭祀礼器和兵器。

张光直先生在《宗教祭祀与王权》一书中这样说:“在一个充满争夺的社会中,兵器的威力不言而喻。但拥有礼器时权力的积聚和巩固,更会产生更大影响。”

于是,“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用以祭祀。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祭祀礼器的拥有,就意味着对权力的拥有。

先秦统治阶层之所以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铸造各种各样的铜钟,不仅是因为铜在古代是一种贵重的金属,更重要的是,在人们的心目中,钟和鼎一样,都是权力、地位的象征,甚至成了战争是否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而在钟、鼓文化所涉及的领域,诸如宗庙的祭祀、宴享娱乐等,钟、鼓之乐规模的大小、数量的多寡、制作的精良程度等,也都成了权力、地位的象征。

周武王伐纣灭商,并在商朝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更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这同时也是先秦礼乐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大量的青铜礼器和乐器,自然也应运而生。 钟鼓之乐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而钟、鼓的权力象征意义在先秦时期被确立之后,在钟鼓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承袭下来,并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秦统一中国之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销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铸了六口象征专制统治的大朝钟。

朝钟在皇帝受百官朝贺时鸣响,并由是开启了帝王专用的朝钟铸造史。 历代帝王所铸之钟,以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所主持铸造的永乐大钟最为有名。

大钟铸满了文字(汉、梵文共存的佛教经、咒计100多种,共23万多字)。有明成祖御制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还有其它一些涉及明初社会现状的相关铭文。

此外,钟体上还铸有百喻经中的佛经故事等。大钟所铸铭文字体工整、隽秀,相传为明初书法家沈度所书。

其铜质优良,工艺极佳。钟体布满佛经,虽意在此钟声象征佛祖宣讲法音、传播四方,但却是永乐皇帝所拥有专制权力、至高无上的最好诠释,即以此向世人昭示他帝王权力的确立,并祈祷“大明一统”,长治久安。

修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钟、鼓二楼,均筑于高大的城台之上。钟楼通高约48米,全为砖石结构,精致而坚固,灰筒瓦绿剪边歇山顶,四面开券门,楼内悬挂大铁钟一口(后改为悬铜钟);鼓楼高约47米,重檐、重楼黄瓦歇山。

山西省霍县鼓楼有多少年的历史

500年左右的历史。

霍州鼓楼,又称文昌阁,位于山西省霍州市市中心,历史悠久,遐迩闻名,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1986年霍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底部砖砌十字卷拱式通道贯穿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上部为八卦琉璃罩顶、三重檐十字歇山全木阁楼。 总高27米,在阁楼一层四周屋面楣额上方各悬挂贴金匾额一块,东为“护国安民”,南曰“辅元开化”,西书“览秀西河”,北有“保障冀北”。

牌匾字体苍劲有力,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省书法家徐文达、郭伯英等撰写。 楼上二层回廊外沿设有观景台,木制围栏,刻有五彩缤纷的各式花鸟图案,鼓楼屋檐采用琉璃简瓦覆盖,在每条脊的戗脊头分别装置二十八星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工艺精湛。

各层檐角起翘,加以檐下斗拱重叠,宛如云朵簇拥,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每个翼角仔角梁上装有龙头套兽,下部悬挂风铃,风吹铃动,清脆悦耳,鼓楼楼顶正脊两端设有琉璃鸱吻,其造型凶猛生动,配有神态各异的骑马武士。

正脊的中央有一琉璃葫芦宝瓶,附设避雷装置。 游人登楼眺望,山光水色,争相辉映,古城风貌一览无余。

鼓楼虽经历史沧桑,但其精湛的艺术造型和永不磨灭的魅力,永远为人们所欣赏。

鼓楼的历史沿革

在我国,大凡古老的城市与寺院都建过钟楼、鼓楼,这两座楼是我国古代城市用于报时和显示威严的建筑物,也是我国古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

鼓楼其实就是城隅上置放巨鼓的楼房,用以报时或警戒盗贼。而佛寺的鼓楼与钟楼相对,建于正殿的左右,用以悬鼓报时,或于典礼时敲击。

开封鼓楼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鼓楼的台基高三丈,砖砌瓮门,通东西大道。

台上建楼两层,各三间,距地面高约七丈。上层周围有游廊栏杆,登楼远望,全城在目。

楼上南间架有牛皮巨鼓一面,直径约1米,声音深沉浑厚,能传数十里。东西檐下各悬巨匾一块,西檐下额题“声震天中”,东檐下额题“无远弗届”。

河南地当九州之中,开封又在河南中部,鼓楼又在开封的中心,无怪乎鼓楼的匾额要题“声震天中”。而这里发出的鼓声,自然就“无远弗届”了。

开封鼓楼宏伟无比,只有后建的西安钟楼才可与之媲美,故有“中国的钟楼在西安、鼓楼在开封”之说。明、清时期开封鼓楼修建、修缮年表。

。明代后期,河南巡抚认为钟楼、鼓楼妨碍了巡抚衙门的风水,下令将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

在卸钟进行互换过程中,钟纽断了,钟从楼上掉下来,摔个粉碎。后来将碎铁片熔化后重新铸了新钟,但新钟发音远不如老钟响亮。

巡抚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从此,巡抚对钟楼不管不问,任其破损、坍塌也不加修缮。

到了清代,钟楼已经破损、坍塌得不成样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抚郎廷相下令将钟楼拆掉,从此开封就没了钟楼。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大相国寺内建了藏经楼。

钟楼存在的时候,那个地方叫钟楼口,钟楼拆掉以后,叫“拆楼口”(谐音错叫为“车路口”)。辛亥革命后,鼓楼楼顶中央增建一尖塔式四方楼,四面装有巨型自动钟,为全市报时之用。

1948年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台基上两层楼为炮火所焚,仅剩下一座台基。新中国成立后,开封多次对台基加以整修,作为节日检阅观礼台和全市广播宣传中心。

1976年11月,将鼓楼台基拆除辟为广场。这座历经战火、洪水甚至“文化大革命”而屹立不倒的建筑,最终不幸被拆除。

从此,鼓楼在开封消失了。 。

相关参考

看刘心武的《钟鼓楼》,了解北京钟鼓楼

每次到鼓楼,都会想起两个人,一是作家刘心武先生,因一本《钟鼓楼》小说在当年引起轰动,家喻户晓;另一位是演唱歌曲《钟鼓楼》的何勇先生,当年唱出北京人的心声。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北部标志性历史建筑,是元、明

河西走廊第一楼,探访永昌钟鼓楼(行走的故事)

河西走廊第一楼,探访永昌钟鼓楼钟鼓楼,作为一个北方的孩子,可以说耳熟能详。一般的历朝古都的城市建筑群里,总有他的身影。为人们敲响管理时间的同时,还代表着这个城市历史有多悠久。钟鼓楼几乎成为了古城的代言

天津卫鼓楼是否属于古文化街

鼓楼是旧时天津"三宗宝"之一,位于天津老城中心,紧邻广东会馆,周围与国内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后宫、吕祖堂等景点相辉映,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已完成主体修复工程的鼓楼时常举办各种展览,如本市危改展览

火烧功臣楼

南京鼓楼岗的山坡上,从前有个功臣楼。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以后,下令建造的。听到造功臣楼,凡是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江山的开国功臣,无不深受感动,称赞太祖英明。只有军师刘伯温忧心忡忡,来到皇宫,见了

名人读书的故事用来摘抄的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

这里是宁波市历史上第一座公园,每天都很热闹,堪称老年交友中心

几乎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座中山公园。这些中山公园大多历史悠久,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下面笔者给大家谈一谈宁波的中山公园。从宁波鼓楼的城门口进入,沿着鼓楼沿步行街一直走到底,就是宁波的中山公园。

他是国军去世最早也是去世时最年轻的一级上将,朱德感到非常惋惜

1937年2月的一天,数辆高级轿车在南京鼓楼医院门口停下,蒋介石在众人的陪同下走进了一间高级病房,病房外戒备森严,是什么人让蒋介石如此重视亲自前往医院看望呢?这个人就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朱培德。朱培德

历史研究刊物

1.历史类杂志,哪些比较好呢学术性的K历史类核心期刊表序号期刊名称主办单位通讯地址1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100720)2中国史研究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北京建国门外日坛路

牛市口历史

成都牛市口的来历在清代,成都农耕商业兴盛。成都形成了较多以商业集市为名的街道。例如金鱼街出售金鱼和鱼饵,钟鼓楼市即为鼓楼街。楼主提到的牛市口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地名,顾名思义,是交易牛的市集。同理,还

帽儿胡同的历史

1.帽儿胡同的文化意义是什么帽儿胡同是当今北京城十大胡同之一,排行第四。帽儿胡同帽儿胡同位于北京老城区鼓楼和地安门之间呈东西走向。全长585米,宽7米。帽儿胡同没有平常老街旧巷的落寞。它两端与繁华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