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历史遗忘的例子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于中国历史遗忘的例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中国历史遗忘的例子

在中国历史里,我们最不能忘却的是什么事件

南京大屠杀。

一)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全境沦陷。蒋介石政府及东北张作良当局认为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战力和国力上相差悬殊,所以将解决危机的希望寄托于国联的调解及英美的干涉,因此未对日采取坚决抵抗的策略,这一决定本身并非是毫无道理的求降之举,也可看作是特定环境下不得已的以土地换时间的长期战略。

然而日本关东军并未因此而放缓对中国华北的蚕食政策,从1932年起即在热河边境不断制造武装磨擦。1933年1月1日,日军以中国守军在山海关先鸣枪为由,通牒中国守军撤出山海关,此即“榆关事件”(山海关旧称榆关),由此引发热河抗战。

值得注意的是,榆关事件与后来的芦沟桥事变如出一辙,这与德军闪击波兰前找的波兰边防军向德方先开枪的借口也完全相同,内中曲直,不言自明,若干年后一些日本右翼文人及国内某些短见之辈为开脱日本侵华起因的诸多言论也大多以这些莫须有的鸣枪事件开始落笔。1933年1月至5月,日军全面进攻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长城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滦东等地。

中国华北驻防军在敌人先进军事武器的威胁下进行了英勇的抗战,“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这首著名抗战歌曲即创作于喜峰口(今河北迁西县境内)抗战中。然而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华北军队先后损兵失地。

1933年5月31日,中方代表何应钦在塘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1936年初,日本唆使内蒙部分王贵自治,并派伪满军与日军直接进入绥远、察哈尔等省配合伪蒙军作战,至11月强占呼和浩特,并在河套地区与傅作义的中国军队发生战斗,日军由此向中国内地的侵略又迈进了一步。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日本兵失踪,要求强入宛平城搜查。而此前日军已陆续用诸多类似借口强占了通州、丰台、和南口,宛平及芦沟桥已成为北平与外界交通的唯一通道,中国军队忍无可忍,断然拒绝日方要求,由此芦沟桥事变爆发。

解决芦沟桥事件的方法有两途,一是再次退让,依日方要求放弃平津(日方1935年就提出过中国军队撤出平津的要求),进而坐视日本继续按步就班的逐步蚕食华北。二是与日方展开全面抗战,打乱日方逐年进逼的布署,以全国之力与日军进行决战。

令人欣慰的是,蒋介石政府终于选择了后者,不久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始。猫眼上曾有一些贴子传播所谓柳条湖事件为苏特所为,芦沟桥事件是中共阴谋所致的论调,这种完全空穴来风式的臆断其实根本不值一驳,检讨1931年至1937年的这些事件和局部战争,我们不难找到一条日本逐次蚕食中国的脉落,日本的胃口到底有多大,无人可以说清,对于所有侵略者而言,侵吞他人国土是最终目的,那些信手拈来的边境磨擦只是他们不断侵略的诸多口实而已。

二战期间,希特勒在波兰、捷克如此,墨索里尼在埃塞俄比亚、阿尔巴尼亚如此,苏军在芬兰如此,日本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不过是这些欧洲事件在亚洲的一个翻版而已。(二)关于南京保卫战的一些历史事件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人在上海与日军展开大规模的作战,日军本部在前期作战失利之下不断向上海增派军队,并于上海金山卫地区登陆,对上海的中国军队形成包围之势,战到11月份,中国军队在敌方优势武器及战力的压迫下渐成疲弱之势,于是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开始向南京方向撤退。

这次撤退并不完全是有次序有组织的,前线部队素质参差不齐,几十年来中日交战中中方军队的不断失利也在中国军人心理上造成恐日的阴影,所以大撤退从一开始就有混乱无序之势,在日军的不断进击下,撤退中所造成的人员损失甚至超出会战三个月来阵地战中的伤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撤退中的混乱与中国军队士气上的低落与南京保卫战的迅速崩溃有直接的因果作用。

1937年11月17、18两日,蒋介石在南京先后召集三次军事会议讨论南京的守备问题。与会者大多从军事角度上认为在此形势下南京无坚守的条件与必要。

据宋希濂回忆,会上只有唐生智从国际影响和抗战意志(南京有孙中山的墓地)角度上提议坚守南京。唐的言论暗合蒋介石的心理,抗战伊始,作为国都的南京没有不守自退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仍寄望于国际上的干涉,而南京的弃守会给尚在观望的英美诸国以中方斗志全无的印象,所以蒋的想法是在南京进行有节制的抵抗后再予放弃,也可部分地平息国人对国军不抵抗的怨气,而这守备南京的重任自然要由独持异议的唐生智来承担。11月20日唐生智就任南京守军总司令,陆续集结上海退下来的残兵11万人在南京驻守。

12月4日蒋介石在南京开完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后,先行撤离南京12月9日,日军逐次扫清南京外围,仅留下关一条通道,开始围攻南京。同日唐生智为防日军施欲擒故纵之计,要求各部严守各自阵地,不得擅动,并烧毁一些渡江船只,并将所余船只集中管理,以防中国守军出现动摇,发生混乱。

12月12日,南京城外重要据点雨花台陷落,中国守军开始出现全线动摇之势,唐生智下令不许各军擅动,并将擅自撤离中华门阵。

中国历史为什么被遗忘

你的疑惑很简单,那就是你书看得太少了。拓界太窄,多看点学术类历史书。

建议少看点书名像这样的历史书:XX说历史。世界十大XX。X代XX之最。诸如此类的消费类、演绎类、畅销书。

还有,西方,特别是近现代著史写评者甚众,人很很多时候脱离不了本位主义,也就是写书的人容易局促在自己的文化里。视角和思维不可能都一个样,而不一样的偏差也不同。西方人以西方为中心著书撰评就不足为奇了。比如地理称谓里我们这里称远东,阿拉伯世界是中东,东欧是近东。那中心在哪,可想而知。哈哈,你多看看书,完全不是你想的那样的,全世界学者很多不是你说的那样,有很多能做到尽量客观。再者,西方也有文明停滞落后的时候,就是黑暗中世纪。个人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绝对领先世界。

关于勿忘国耻的事例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中国从古至今的名人事例六十个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 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

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

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

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

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

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 骄傲。

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

历史上有哪些被遗忘的人物

(抗日英雄,也是史上第一个收复台湾的人)

沈有容,字士弘,安徽宣城人。万历七年时考中武举人。他小时就“走马击剑,好兵略”。他是一位被我们遗忘了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史上真正第一个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的将领。

读过明朝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明朝期间日本是明朝政府的一个主要对手,双方曾交战多次,邓子龙和朝鲜的李瞬臣还在朝鲜战场上双双牺牲。嘉靖年间,日本国内一些失去政治权力的人逃到了中日海峡之间,经常骚扰中国边境,企图以中国一些地区为根据地打回日本重夺政权,这是日本非政府势力对我国的侵扰。倭寇可说是明朝最大的外患了。

到了嘉靖末年,倭寇终于被戚继光、俞大酞等人赶出了中国大陆,可他们还占领着中国台湾以及附近的海鸟,明朝的忧患可谓还没有真正解除。

公元1601年,倭寇又向福建沿海一带进攻了,这时候铜山把总张万纪,还有我们题目里提到了福建地方长沈有容站了出来,坚决地抗击并打败了倭寇,倭寇于是退回了台湾岛上。

沈有容击退倭寇后,就计划主动出击收复台湾,他部署了一个策略:奇袭。这就意味着沈有容必须抓紧时间来达成这个目的。在那时那种情况下要渡过台湾海峡谈何容易,但沈有容不畏艰险,他马上亲自率领了21艘战船出海,打算强行渡海。

就在渡海的时候,恶运降临到了明朝海军身上,天气突然变坏,刮起了一阵台风和海浪,顷刻间就有7艘战船沉没了。沈有容加紧航行,终于让幸存的14艘战船强渡了海峡,最终在台湾的西南海岸登陆。

鬼子们发现沈有容竟然在台湾岛上登陆后,感到非常的害怕,于是匆忙应战,明军可以说是破釜沉舟,没有退路了,他们个个作战英勇,大败日军,击沉对方6艘战船,斩首15级,救回百姓370人。台湾就此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这场作战中,沈有容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勇敢的斗志

求中国近代史人物的历史故事演讲稿!要近代史人物的历史故事,不要

文章标题:九一八事变屈辱的中国历史演讲 屈辱的中国历史:我向你诉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今年,景德镇、临沂、十堰、成都等上百城市都鸣警报,其中,天津、拉萨、昆明、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是首次在9月18日鸣警报,浙江全省均鸣响防空警报. 九月,与许多 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文秘港”还有更多精彩文章等着您!]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

\\"忘记和铭记\\"的名人事例

司马迁身受腐型,痛不欲生,但他铭记自己是一个史官,历史的传承靠的是他,数载之后终于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也许司马迁不知道后人怎样评价他,他只记得自己的职责;也许司马迁更不知两千年后,在他的故土,人们为他举行了名为“风追司马”的大型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多少崇拜者。

东坡拔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涛涛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陶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险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他在人生之“河”的左岸做出的明智的选择。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们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们“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摄住了撒哈拉的灵魂。梵•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

中国历史小故事

从朱温建立梁朝开始的五十多年里,中原地区前后换了五个短暂的王朝——梁、唐、

晋、汉、周(为了跟以前相同名称的王朝区别,历史上把它们称做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合起来叫做五代。五代时期,在南方和巴蜀地方,还有许多割据政权,有的称

帝,有的称王,前后一共建立了九个国(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

唐),加上在北方建立的北汉,一共是十国。所以五代时期又叫做“五代十国”时期。朱温

即位不久,镇海(治所在今浙江杭州)节度使钱镠(音liú)首先派人到汴京祝贺,表示

愿意称臣。朱温十分高兴,马上封他做吴越王。

钱镠原来出身贫穷,年青时候做过盐贩,后来到浙西镇将董昌手下当部将。黄巢起义军

攻打浙东的时候,钱镠用小股兵力保住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唐王朝认为他有功,封他为

都指挥使,后来,又提拔为节度使。

钱镠当上节度使以后,摆起阔绰来。在临安盖起豪华的住宅,出门的时候,坐车骑马,

都有兵士护送。他的父亲对他这样做法,很不满意。每次听到钱镠要出门,就有意避开。

钱镠得知父亲回避他,心里不安。有一次,他不用车马,不带随从,步行到他父亲的家

里,问老人为什么要回避他。

老人说:“我家世世代代都是靠打鱼种庄稼过活的,没有出过有财有势的人。现在你挣

到这个地位,周围都是敌对势力,还要跟人家争城夺池。我怕我们钱家今后要遭难了。”

钱镠z听了,表示一定要记住父亲的嘱咐。打那以后,他小心翼翼,只求保住这块割据

地区。当时,吴越是个小国,北方的吴国比吴越强大,吴越国常常受他们的威胁。

钱镠长期生活在混乱动荡的环境里,养成了一种保持警惕的习惯。他夜里睡觉,为了不

让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滚圆的木头做枕头,叫做“警枕”,倦了就斜靠着它休息;如果睡

熟了,头从枕上滑下,人也惊醒过来了。他又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盛着粉的盘子,夜里想起什

么事,就立刻起来在粉盘上记下来,免得白天忘记。

他不但自己保持警惕,对他的将士要求也挺严。每天夜里在他住所周围,有兵士值更巡

逻。有一天晚上,值更的兵士坐在墙脚边打起盹来。忽然,隔墙飞来几颗铜弹子,正好掉在

兵士身边,把兵士惊醒过来。兵士们后来知道这些铜弹子是钱镠从墙里打过来的,在值更的

时候,就不敢打盹了。

又有一天夜里,钱镠穿了便服,打北门进城。城门已经关闭了。钱镠在城外高喊开门,

管门的小吏不理他。钱镠说:

“我是大王派出去办事的,现在急着要回城。”小吏说:“夜深了,别说是大王派的

人,就是大王亲自来,也不能开。”

钱镠在城外绕了半个圈子,打南门进了城。第二天,他把管北门的小吏找来,称赞他办

事认真,并且给他一笔赏金。

钱镠就是靠他的谨慎小心,一直保持他在吴越的统治地位。吴越国虽然小,但是因为长

期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经济渐渐繁荣起来。

钱镠巩固了他的统治,就过起奢侈的生活来。他把临安城扩大了三十里,大造亭台楼

阁,把自己的王府造得像龙宫一样。这样做,自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钱镠还征发民工修筑钱塘江的石堤和沿江的水闸,防止海水往里灌;又叫人凿平江里的

大礁石,方便船只来往。因为他在兴修水利方面做了一点事,所以民间给他起个外号,叫

“海龙王”。

历史,忘不了(作文)

可以从鸦片战争写到解放战争,按中国近代史的思路走

忘不了鸦片战争打开国门;

忘不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忘不了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

忘不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忘不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打响全面抗日第一枪;

忘不了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命丧屠刀下;

忘不了1945.8.15国家的复兴;

忘不了1949.10.1共和国的建立。。..

能写的东西很多,莫说几千字的作文,写篇上万字的论文题材都够了

我国历史有没有“血债血偿”的历史事迹

中国历史上血债血偿的例子太多了,比如秦昭王时期的范雎被魏国丞相魏齐打得死去活来,最后装死逃过一劫,后来逃到秦国受到了秦昭王的重用,提出的远交近攻方针得到了秦王的赞许并贯彻落实,成了秦国丞相,为此他为报仇由秦王出头向魏国提出要魏相魏齐的人头,魏齐逃到赵国平原君门下,他又诱骗拘捕了平原君,最后魏齐无处逃遁自杀身亡,魏国献上了魏齐的人头了事,范雎也报仇雪恨。

秦始皇灭楚,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亡后,楚国的反抗势力一直在积聚,从陈胜吴广起义,到楚霸王项羽攻入秦都咸阳,对秦进行了大规模的报复,火烧三月不灭,这也是血债血还的例子。

伍子胥被楚平王搞得家破人亡,逃到楚国的敌国吴国,经过近二十年的惨淡经营,最后一举荡平楚都,但楚平王已死多年,可伍子胥还是千辛万苦找到楚平王的陵墓并掘开鞭尸更是血债血还的例子。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上关于以弱胜强的例子有什么

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

给点关于亲情父母子女间的事例和历史上的经典例子

名人名言1.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2.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3.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度《摩奴法典》)4.

图胡宗宪抗倭功劳不亚于戚继光,却被后人遗忘图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图】胡宗宪抗倭功劳不亚于戚继光,却被后人遗忘【图】”的详细内容!胡宗宪,一个被人们遗忘的名字,一段被人们轻视的伟大历史。当时明朝抗倭,大家熟知的戚继光自然功不可没,但

强调冷静的重要性的名言或关于处世冷静的人的例子

“冲动是魔鬼。”“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有从网上看到的这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冷静的功能与作用冷静——对一个人来说,不仅仅是思想修养和性格涵养的体现,而且是工作能力和才华本领的反映;对一

被历史遗忘的云台二十八将,光芒全被刘秀遮掩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被历史遗忘的云台二十八将,光芒全被刘秀遮掩”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古代大多数有代称或合称的都比较有名,但是云台二十八将却似乎完全被人们所淡忘,与汉初三杰、凌烟阁二十

菲律宾马尼拉大屠杀,被人们遗忘的惨案恐怖真相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菲律宾马尼拉大屠杀,被人们遗忘的惨案恐怖真相”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二战期间,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就是建立在无数的大屠杀上面。菲律宾的马尼拉大屠杀,同样也是日本

历史唯物主义的例子

1.举个历史唯物主义的例子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那些被遗忘的历史

1.中国屈辱的历史有哪些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1901/9/7,《辛丑条约》签订1894/9/15,平壤

被遗忘的地狱

1944年9月12日至14日,杰西.奥登道夫指挥他的27艘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8艘航母上起飞的飞机,将四千发炮弹、炸弹和7万发子弹全部倾泻在了一个只有13平方公里的、叫做贝里琉的小岛上。完成这

不该被遗忘的晏子世家、著名地理学家

晏谟:不该被遗忘的晏子世家、著名地理学家一、南燕尚书晏谟(约375年-约435年),青州临淄人。南燕时举秀才。东晋(317-420)时期地理学家、南燕(398-410)尚书、学者,齐相晏婴之后。晏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