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苏州历史

Posted 平江

篇首语:人们常说,常识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2011年·苏州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1年·苏州历史

苏州至今有多少年历史了

苏州是我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古代称吴。

苏州得名于城西南的一座姑 苏山,因为这座姑苏山,苏州又称姑苏城。 走进苏州你会发现,苏州是世界上惟一历经沧桑仍坐落在原址上的古城。

史书记载,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在此筑阖闾城,那就是 苏州城的开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变迁 小,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保持下了“水陆平等, 河街相邻” 双棋盘古城格局及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城风貌。

苏州是中国最美的城市之一。苏州的美丽在于它的小,在于它的精致, 在于它的人文与自然的交融。

有旅游专家把苏州旅游资源特点归纳为“三古 一湖”古典园林、千年古城、水乡古镇和太湖风光。 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苏州,与杭州一同并称“人间天堂”。

古人曾用“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等诗句描绘了古人眼里的苏州。

关于苏州的历史故事

苏小小 与 鲍仁

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旧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伤感的情绪,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事情传开后,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冷桥畔造访.然而苏小小却爱上一个名门公子阮郁,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苏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上。此时却遇一书生--鲍仁,上京赴考,无奈盘缠短缺,无法成行.苏小小变卖首饰,倾囊相助.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心境忧郁,年仅二十四岁的她竟就这样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冷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后来,诸多到钱塘的文人骚客都自愿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于是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题着一副楹联: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

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为苏小小赋诗:“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干将莫邪、唐伯虎点秋香、

苏州悠久历史

1, 苏州,古代各称有句吴、吴、会稽、吴州、吴郡、平江等,隋置苏州,延称之今。苏州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夏商有干族建于干国。太伯奔吴,建句吴国,是天之始。越王勾践来吴后,曾置国都于吴五年,至越王翳,又迁都于吴,直至越国灭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以东阳、鄣、会稽三郡五十三县置荆国,国治苏州,钱miao封吴越王,国治苏州。元末,张士诚自称吴王、改平江府为隆平府,都治苏州。历史上的苏州,一度为省会所在地:唐时的江南东道、浙江西道,元时的江淮行中书省,明时的应天巡抚署,清时的江宁巡抚署、江苏巡抚署、江苏布政使,太平天国的苏福省省会,民国时期的江苏都督行署,日伪时期的江苏省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苏南苏州行政专员公署等。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署会稽郡,领县26,吴居诸县之首。汉高祖五年定会稽,领县:吴、无锡、曲阿、毗陵、娄、阳羡、乌程、由拳、余杭、富春、全唐、海盐、余稽、山阴、诸暨、余姚、上虞、剡、太末、句章、鄮、乌伤。由于经济繁荣,人口增多,苏州领县逐渐减少,地域亦随之减缩。至2001年 2月28日撤销吴县,建吴中、相城两区,今苏州领沧浪、平江、金阊、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吴中、相城七区及常熟、张家港、吴江、昆山、太仓五县市。区域面积为8488.42平方公里,人口为616.08万;市区面积为1730平方公里,人口为230.1万。

2, 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阖闾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大,变迁小,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拙政园、留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25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游客来苏州旅游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古今游客都要来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苏州的历史

苏州古时称吴。

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历史上,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传统文化发达、园林风景秀美的城市,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贯境内,太湖在市郊以西,多湖荡河流,而西郊又多山丘,益增胜概。

春秋时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阖闾城,以为国都,是为苏州建城之始。秦汉为会稽郡治所,因原为吴地,故名吴县。

秦末项梁、项籍在此起义反秦,盖当时江南风俗颇尚武勇,与后世绝异。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浙江以西(包括建德以下的浙江东岸地)为吴郡,以吴为治所。

汉末孙策、孙权初据江东,亦以吴为驻地,后乃移治京(今镇江),再移秣陵(今南京)。孙吴东晋南朝时,与吴兴、会稽(一说为丹阳)合称“三吴”,为东南富饶之区。

梁末改吴郡为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改吴州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

大业时仍为吴州,又改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苏州。

州(郡)名称虽几经变更,治所则均在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吴县置长洲县,自此一城遂有两县。

唐。苏州古时称吴。

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历史上,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传统文化发达、园林风景秀美的城市,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贯境内,太湖在市郊以西,多湖荡河流,而西郊又多山丘,益增胜概。

春秋时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阖闾城,以为国都,是为苏州建城之始。秦汉为会稽郡治所,因原为吴地,故名吴县。

秦末项梁、项籍在此起义反秦,盖当时江南风俗颇尚武勇,与后世绝异。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浙江以西(包括建德以下的浙江东岸地)为吴郡,以吴为治所。

汉末孙策、孙权初据江东,亦以吴为驻地,后乃移治京(今镇江),再移秣陵(今南京)。孙吴东晋南朝时,与吴兴、会稽(一说为丹阳)合称“三吴”,为东南富饶之区。

梁末改吴郡为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改吴州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

大业时仍为吴州,又改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苏州。

州(郡)名称虽几经变更,治所则均在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吴县置长洲县,自此一城遂有两县。

唐代后期,吴中人口增加,经济文化都有明显发展,名诗人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都担任过苏州刺史。 唐末苏州曾遭严重兵祸。

光启二年(886年),牙将张雄袭踞吴城,次年被逐走。龙纪元年(889年),钱谬取苏州。

次年,即大顺元年,杨行密取苏州于钱氏,不久又为孙儒夺去。孙儒军从河南流窜长江南北,到处焚杀,极富破坏性。

大顺二年,孙儒焚城而去,钱缪收复苏州。乾宁三年(896年),杨行密军再夺苏州。

钱氏大举反攻,于乾宁五年夺回苏州。此十余年间,吴城八次易手,遭祸甚酷。

后梁开平二年和三年(908—909年),淮南杨氏部将周本围苏州七个月而去。此后吴与吴越休战,江南战祸始歇。

吴越自动纳土于宋,事在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与周本围城之役相去近七十年。在此期间,吴中承平,钱氏于太湖旁置“撩浅军”,专事兴水利、防水害,农业常获丰收。

钱谬之子元琼在苏州造金谷园,即环秀山庄前身。著名的虎丘山云岩寺塔亦建于钱氏统治时的后周显德元年(954年)。

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以吴、长洲二县为治所。徽宗用朱励兴“花石纲”,苏州颇受其害。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完颜宗弼军陷平江,掳掠焚城,是为五代初年以后苏城所遭的唯一的一次兵祸,破坏极为严重。 南宋立国江南,将相士大夫多喜卜居吴中。

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即旧为北宋诗人苏舜钦所有的沧浪亭,韩氏夫妇身后亦埋骨于灵岩山麓。余如、范成大之与石湖,史正志之与石卷堂,均为著例。

经济亦在五代北宋的基础上,续有发展。范成大著《吴郡志》,谓:“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又曰:苏湖熟,天下足。”盖南宋之时,苏杭富庶实甲于天下。

元改平江府为平江路。元末,张士诚取平江,改称隆平府,居此十一年。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军破苏州,攻围近一年,战祸亦复不轻。明初,太祖恨吴人附张氏,赋税特重,并多次迫迁富民赴临濠(凤阳)。

宣德年间,周忱、况钟屡请减免,户部均不肯执行。正统元年(1436年),方有所改。

明以吴县、长洲为苏州府治所。清雍正二年(1724年),复分长洲县设元和县,自此一城遂有三县。

辛亥革命后,并三县为一,只设吴县。解放后为苏州市。

宋元明清四代均倚江南漕粮为命脉,苏州所供,冠于各地。文化尤称发达,前后曾出进士二千四百人、状元三十六人。

自北宋范仲淹以来,名贤辈出,而尤盛于文艺。明代绘画有吴门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

晚明清初评点小说。

苏州的历史

苏州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北依长江,西滨太湖,南接浙江省,东连上海市。京沪铁路在城市北部通过。大运河由无锡北来,经城市西部 和南部流入浙江省。

苏州远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据传说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苏州境属古杨州。商末周初这里是吴国所在地、苏州市沧称吴, 即由此而来。春秋时苏州是吴国的都城。当时吴国大将吴子胥得到吴王同意后在苏州建城墙,还挖了运河作为护城河,来坚守苏州城。吴国于周元王三年(前473),并归越国,后又并于楚。秦和西汉置会稽郡,吴县为会稽郡首邑。东汉时置吴郡。三国孙吴曾一度建都于此。东晋、南朝宋、齐置午郡,梁、陈置吴州。

隋废吴郡,并改吴州为苏州(以姑苏山得名),这是苏州得名的开始。在唐代,苏州、吴郡两名相同。唐天通元年(696),析吴县另置长洲县,两县同治于苏州。五代时,一度叫吴洲,后为吴越国钱寥据地,宋升苏州为平江府,辖吴县、长洲、常熟、吴江、昆山五县,府治设在 苏州。从此,苏州又称为平江城。元朝改平江府为平江路。明初改平江路为平江府,领太仓州和吴县、长洲、常熟、吴江、昆山、嘉定、崇明七县。应天巡抚也驻在苏州。清代沿称苏州府。雍正年间,分割长洲地置元和县、昆山地置新阳县、长熟地置昭文县、吴江地置震泽县、吴江东山等地置太湖同厅。时,苏州是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驻所。太平天国进驻苏州,建立苏福省,苏州为苏福省的首府,以后恢复苏州府。民国成立,废苏州府,长洲、元和两县并入吴县,苏州则为吴县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分治,建立苏州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实行市带县的行政体制,苏州市和苏州地区合并。

苏州有多少年历史

1860年(庚申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再破江南大营,乘胜进攻江苏省会苏州。苏州经历一次浩劫(庚申之劫),清苏州知府下令放火,将繁华的城西阊门商业区彻底焚毁,大批市民逃往上海租界避难,成为后来上海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2日李秀成攻克苏州,废苏州府,改为苏州郡,作为太平天国苏福省的省会,建有李秀成金碧辉煌的忠王府。 Template:太平天国苏福省 1863年12月,戈登的常胜军配合李鸿章的淮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取苏州,恢复苏州府,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终于来到了他的正式驻地——江苏省城苏州。但战后苏州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已经让位给上海。在惨烈的战争中,苏州损失惨重,直到2004年底,苏州市(范围略大一点)的人口数仍然没有恢复到1860年以前范围略小一点的苏州府的人口数。 1895年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苏州被辟为商端口,城南还设立了苏州日租界,但该租界始终未繁荣起来,只是后来在界内开办了瑞丰丝厂。1906年沪宁铁路通车以后,阊门外石路地区一度有所恢复,1937年抗日战争中又受到重创。清末民初,苏州商会总会统辖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和太仓直隶州各商务分会,与上海、江宁两地商会共管江苏商务。苏州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创办事业,苏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苏州由于保守势力强大,发展竟不及附近的无锡等地,规模较大的有苏州状元陆润庠创办的苏纶纱厂。 民国——天堂不再、几近凋敝 宣统二年冬十月己卯(农历辛亥年十月初四,公元1911年11月5日),正当武昌起义成功,辛亥革命如火如荼,全国各省纷纷起义脱离满清统治之际,驻江苏省城苏州的江苏巡抚程德全迫于形势,宣布苏州和江苏独立,自任江苏都督。苏州进入民国时期。 1912年,废苏州府,长洲、元和二县并入吴县。 1937年的日军入侵使许多园林被毁。汪精卫统治时期,将江苏省会从镇江迁到苏州。 新中国——天堂再现、盛世重来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同年苏州设市,属于苏南行政公署(省级)管理。1950年代初,修复了拙政园等园林。 1953年,苏南行政公署、苏北行政公署和南京直辖市合并,成立江苏省。下设苏州市(省辖)和苏州专区,苏州专区辖1市(常熟),9县(常熟、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无锡、宜兴、江阴、震泽),专署驻苏州市。 1956年,将宜兴县划归镇江专区,原辖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入苏州专区。 1958年8月25日,苏州市划归苏州专区领导;撤销常熟市,并入常熟县;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武进县划归常州专区。 1960年,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 1961年,设立沙洲县(驻杨舍镇)。 1962年,苏州市仍改为省辖市。原由无锡市领导的无锡县划入苏州专区。 1981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将苏州市同北京市、杭州市、桂林市一起列为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一道被放在优先位置。 1982年2月8日,苏州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苏州地区,苏州市辖1市(常熟)5县(太仓、昆山、吴县、吴江、沙洲)4区(平江、金阊、沧浪和郊区)。 1986年,沙洲县改设张家港市。此后昆山、吴江、太仓和吴县陆续改设县级市。1992年,苏州市开始开发河西新区(今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拥有部分立法权。 1994年,苏州在东郊的娄葑、跨塘、斜塘、唯亭、胜浦5个镇建立苏州工业园区。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遗产。 2001年,撤销县级吴县市,改设吴中区和相城区。 2004年6月28日-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在苏州举行。 2006年10月28日-10月30日,第二届世界健康城市联盟大会在苏州举行。 今天的苏州,中心城区依托5个县级市和发达的农村,已经成为中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苏州的历史沿革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在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

先秦 商末,我国西北地区姬姓周氏族首领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避位让贤,从陕西歧山下的周原,千里南奔,来到长江下游南岸的梅里(今江苏梅村),与当地土著居民结合,建立了带有部落性质的“勾吴之国”。这是苏州一带称吴的最早记载。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灭商,实行分封制。周武王寻得已在吴地为君主的泰伯、仲雍五世孙周章,封其为诸候。

“勾吴”遂成为诸侯国,正式纳入西周版图。周简王元年(公元前585年),寿梦继位称王,吴国始有确切纪年。

从寿梦起,吴国国势日盛,并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跻身大国争霸的行列。周灵王12年(公元前560年),吴国君位传至二十世孙诸樊,国都南迁至今苏州城址。

周敬王6年(公元前514年)阖闾继位,命大臣伍子胥在诸樊所筑城邑的基础上扩建大城,周长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约合今制23.9公里),名阖闾城。周元王3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吴地悉归越国所有。

显王35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吴、越之地尽属楚。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楚相春申君黄歇被封于江东,吴地遂成为春申君封地。

战国末年,秦国在其辖境行郡县制,随着占领区的扩大,郡县制进一步推行。秦始皇24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俘楚王负刍,以长江以北楚国之地建楚郡。

次年,王翦逐次攻取楚国在长江以南之地,遂将楚郡分为九江、障、会稽三郡。2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正式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吴地属会稽郡。

郡治在吴国故都(即今苏州城址)。并以郡治所在地设吴县,为所辖二十六县之首邑,吴县之得名自此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项梁、项羽在吴县起兵反秦。秦亡后,楚汉相争中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领梁、楚等九郡,会稽郡亦属楚。

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攻灭项羽,汉将灌婴乘胜过江,攻破吴县,略定会稽。同年,刘邦封韩信为楚王,会稽等郡属楚王封地。

次年刘邦降韩信为淮阴候,分其封地东部会稽等三郡五十二城改建荆国,以其从兄刘贾为荆王,领会稽郡,都吴。11年(公元前196年)英布反汉,杀刘贾占领荆国封地。

次年平定英布之叛,废荆国仍复为会稽郡。同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会稽郡遂属吴国封地。

文帝前元9年(公元前171年),故鄣郡并入会稽郡,郡治一度由吴县移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与长兴县之间),7年后复治吴县。景帝3年(公元前154年),刘濞谋叛伏诛,废吴国,复为会稽郡,领县二十四,吴县仍为首邑。

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全国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会稽郡属扬州刺史。

其时之州尚不属正式行政建置。公元9年,王莽篡位建新朝,改吴县为泰德县。

王莽新朝复灭后,东汉光武帝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改泰德县为吴县。顺帝时因会稽郡幅员辽阔,不便管理,遂于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析郡地东北部另置吴郡,西南部仍为会稽郡。

新置之吴郡领县十三,吴县为首邑,郡治在吴县,而会稽郡治则徙往山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兴平2年(公元195年),孙策部将朱治攻占吴郡,入城领太守事,自此吴地一直属三国孙吴政权。

领县十五,吴县为首邑。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年),从吴郡中划出阳羡、余杭等五县与丹阳郡的数县另置吴兴郡。

至西晋时,吴、丹阳、吴兴三郡号称“三吴”。 晋至隋朝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分天下为十九州,吴郡属扬州刺史。

四年(公元283年)分吴县之虞乡置海虞县。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成帝封其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为吴国,置内史行太守事。

其后司马岳虽徙封琅琊王,但吴国之名却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南朝刘宋武帝永初2年(公元421年),废吴国之名复称吴郡。

南朝政府曾在南方广置侨州侨郡,宋孝武帝大明7年(公元463年),以吴郡属侨置南徐州。次年仍隶扬州。

萧梁天监6年(公元507年),析吴郡地置信义郡。大同年间(公元535——545年)置昆山县,隶信义郡,大同6年(公元540年)改海虞县为常熟县,从此昆山、常熟二县得名。

太清3年(公元549年),侯景作乱攻陷郡城,改吴郡为吴州。次年又恢复原置。

陈武帝永定2年(公元558年)割吴郡所属海盐、盐官、前京三县置海宁郡;后又割钱唐、富阳、新城等县置钱塘郡;割建德、寿昌、桐庐等县属新安郡。吴郡辖地骤减,仅领吴、昆山、常熟、嘉兴四县。

祯明元年(公元587年),析扬州地增置吴州,以原属扬州的吴郡、钱塘郡等改隶吴州,于是吴州、吴郡、吴县三级治所同驻一城。隋朝建立后,变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

开皇9年(公元589年)灭陈后废吴郡建置,以城西有姑苏山之故,易吴州为苏州,这是苏州得名之始。下辖吴、昆山、常熟、乌程、长城五县。

11年(公元591年),因反叛骚乱频繁,危及苏城安全,故杨素于苏城西南横山(七子山)与黄山之间另筑城廓,州、。

相关参考

2011年海南高考历史

1.关于2011年海南的高考请先说你哪个学校的。。。各个学校题目难度都不同,太难分析了吧。说说我的情况给你参考吧。我是海中的,09年考的747分,(一本分数线670),排名365吧好像,我们学校的月考

2011上海高中历史会考

一、谁有2011年上海市教委出的的高中历史会考考卷,应该算是模拟会考卷2011年上海市高中学业质量抽查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

2011重庆中考历史

1.2011年重庆中考试题及答案重庆市2011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

2011年山西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答案~~

2011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历  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第Ⅰ卷 A卷(选择题,共50分)第Ⅰ卷 B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2011全国历史

一、中国2011国内大事记一月2011年新年京剧晚会1月1日,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1月1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正式开始。1月2日,黑人日。北京市政府发布规定以无偿摇号方式分配车辆指标,2011年小客车总

2011年龙岩市中考历史试卷

1.龙岩历史中考选择题该背的内容(我知道是开卷,可翻书的时间不够(1)复兴的含义: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走在世界的前列;近代落后于西方,被动挨打;中国人开始探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2)复兴的目标

福建省2011年1月高会考历史

<<20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纲要历史>>答案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生物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c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要全面的谢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2、内容——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2011上海文综历史

求关于历史必修二的高考题2011年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Ⅱ经济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一.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沿革

1907年5月,时任苏州知府何刚徳在苏州盘门内小仓口创建了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并兼任学堂监督。1912年,学校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1914年11月11日,迁入古运河下津桥附近新校舍,并以此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