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的历史

Posted 艺术

篇首语: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看过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看过的历史

谁看过好的历史书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版)黄仁宇 中华书局2006-8

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之作,历史学术著作畅销的典范。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历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作者以“大历史”观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

《晚清七十年》唐德刚 岳麓书社1999-9

一部庄谐并出的史学著作,纵横开阖地描绘了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的晚清七十年来的风云画卷,虽是专业著作,却很有趣味性。

谁看过《美的历程》或者《美学散步》阿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后笔记一. 关于“诗(文学)和画的分界”一般说来,将拉奥孔的嘴巴雕刻得张大或微开显然不会过多影响人们对创作者的能力的评判.观众评价这件艺术品是按照内心所获得的感受,即以是否产生或产生何种程度的审美愉悦感来评价它的优劣程度,进而以此评价创作者的能力.假设有两座拉奥孔的雕像,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微开着嘴巴的拉奥孔比张大嘴巴的拉奥孔更能激起人们的美感(理由见《美学散步》6-7页 莱辛语),人们便认定前者更有艺术性,而将拉奥孔的嘴巴雕成微开状的那位创作者更富有创作才能.在此条件下,便可以说,艺术反映人的能力.“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24页)讲的也是这个意思.“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艺术”的一定是“美”的,“美”的却不一定是“艺术”的.因为“艺术”反映的是人的能力,那些未经人加工的自然状态下的事物、风景,就不是“艺术”-虽然它们也会使人产生美感.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虽然艺术必然是人为的(有人的因素在其中的),然而前者(荀子-儒家)“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庄子-道家)“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我认为此处道家所强调的“自然”,应归因于对过分“人为”的纠正,即认为艺术不能囿于狭窄实用的功利框架.至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认为这种“大美”不能被称为“艺术”.我们看到无垠的天、广阔的地、瑰丽的晚霞、壮美的山川时,不会认为它们是“艺术品”,虽然也会由衷地感叹它们的“美”.“艺术品”必然是人为的,是人加工过的东西.若说某座山“鬼斧神工”,那只是将“造物主”拟人化了,反映的还是人的能力.若将这些天、地、晚霞、山川绘成图画、拍成照片,那便成为艺术品,因为图画、照片才反映人的能力,而事物本身-未经人加工过的-并不是艺术品.因此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说的是天与地使渺小的人产生的“崇高感”,这是自然地会在人心中产生的“美感”,我们不必牵强地认为在人类诞生前早已存在的天与地是“艺术品”,虽然它们确是“美”的.“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14页)这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艺术”与“自然”的区分了.“艺术须能表现人生的有价值的内容…必须同时表现美(7页)”,这一点可以从美就是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面来理解.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美的,苏格拉底所说的“粪筐也是美的”之所以不被认同,在于有用的东西还需引起人的愉悦感,才能被称为美的.艺术创作可以遵循规律,也可以突破规律.如既有对称美,又有不对称美.但“表现人生的有价值的内容”和“表现美”却是艺术所必须具备的,失去其一,便不能成为艺术.宗白华在引用莱辛的话中有这样一段:“文学追赶艺术描绘身体美的另一条路,就是这样:它把‘美’转化做魅惑力.魅惑力就是美在‘流动’之中.因此它对于画家不像对于诗人那么便当.画家只能叫人猜到‘动’,事实上他的形象是不动的.因此在它那里魅惑力就会变成了做鬼脸.”但是在文学里魅惑力是魅惑力,它是流动的美,它来来去去,我们盼望能再度地看到它.又因为我们一般地能够较为容易地生动地回忆‘动作’,超过单纯的形式或色彩,所以魅惑力较之‘美’在同等的比例中对我们的作用要更强烈些.”(9-10页)在中国画里,同样地,绘画(艺术)可以将文学里的难以追逐的“美”转化做“魅惑力”.中国诗素以含蓄为特征,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从而中国山水画(因为它被要求能表达诗意)就要能既含蓄又准确即恰到好处地达到这种境界.王维的“画中有诗”大概是最早达到这种境界的,而自北宋宫廷画院开始,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要求.如画院以“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踏马归去马蹄香”、“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等诗句作题目进行考试,都是要求画面表现诗意.至于“画家只能叫人猜到‘动’,事实上他的形象是不动的”,在中国山水画里,事实上形象也是动的,如前所述,中国画能表现出“春色”、“马蹄香”、“无人渡”等意境以及“吴带当风”等技法.或者在印象派的画那里,画中的形象也是动的.当你凝视莫奈的画时,不也能感觉到里面的云、水、花草、游鱼、水波都在流动么,这不也是一种“流动的美”,一种可以重新感受而且每次感受都不尽相同的美么.一般说来,画是空间的,诗(文学)是时间的,但都可以有“流动的美”,有令人心动的“魅惑力”.诗(文学)表现时间的先后历程,观者却可以将它定格于一瞬,或者想象成脑海中的几幅画;画虽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却能令人联想起在这一刹那前后许多的画面来-无论是创作者想要表现的还是未曾想要表现的.诗配画大概是中国画所独有的,尤其是元人水墨画.“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是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更重要的一面,是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各个朝代的代表电视剧,每部都非常经典,你看过几部呢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夏商周以来,朝代更替不断,每个朝代都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所以历史剧在中国尤为受欢迎,每年都会涌现不少规模宏大制作精良的作品。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各大帝国代表历史剧。1.

晚清四大 ”幸福时尚”,看过就知道大清该亡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晚清的不争气历史,从国家积贫积弱到落后挨打,满满尽是窝心事。多少后人随手翻几页,就常见读得心里憋屈。那么,作为晚清时代的「”中坚力量”,即满朝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对这个落后挨打的年头,

曹操一生最惊险之战,看过真替袁绍叹气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要论三国历史最著名的大战,那当然要数官渡之战了,正是这场大战奠定了中国北方的大格局,也为后来的三国一统打下了基础。但要论最惨烈的战斗,邺城之战绝对算是其中之一。在这场围城大战中

曹操一生最惊险之战,看过真替袁绍叹气

要论三国历史最著名的大战,那当然要数官渡之战了,正是这场大战奠定了中国北方的大格局,也为后来的三国一统打下了基础。但要论最惨烈的战斗,邺城之战绝对算是其中之一。在这场围城大战中,袁家展示了自己最后的底

历史上真正的吴应熊 《鹿鼎记》中的吴应熊

吴应熊此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尽管吴应熊在历史上,好像并没有什么其他太多的建树,但是相信每一个看过金庸小说的人,对其都不陌生。就算没有看过金庸先生的小说,但是对看过各版《鹿鼎记》的观众对其也都不会陌生

图你能忘了哥哥么 霸王别姬影评你看过么难忘么图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图】你能忘了哥哥么霸王别姬影评你看过么难忘么【图】”的详细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霸王别姬这部影片,也不知道大家看过多少霸王别姬影评。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

历史上到底有无裴元庆

提到裴元庆,凡看过《隋唐英雄传》影视作品或者看过小说《隋唐演义》的朋友们,相信大家对裴元庆这个人物多少应该有一些了解吧。另外《说唐》、《兴唐传》书中也有写到裴元庆这个人物。网络配图裴元庆,隋唐第三条好

看过后每页都写批语

导读:《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彪炳青史,没有谁能统计出究竟有多少人靠这本书吃饭。红学家研究《红楼梦》从大的派别上说分为考证派、索隐派和小说评论派三个派别。这个研究思想性,那个研究

图《至尊红颜》你看过么 贾静雯的演技真的无话可图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图】《至尊红颜》你看过么贾静雯的演技真的无话可【图】”的详细内容!武媚娘一直都是影视作品非常喜欢拍的,许多明星都演过武媚娘,而且许多导演也都拍过武媚娘这个题材。不过我

一百年前的照片,99%的人肯定都没看过

  北京城1894-1896  背茶叶的苦力四川1908  被美国第六骑兵队俘虏的天津1901  北京城1894-1896  背茶叶的苦力四川1908  被美国第六骑兵队俘虏的天津1901>  城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