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历史建筑

Posted 文化

篇首语: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淮海路历史建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淮海路历史建筑

上海的有历史故事的建筑或景点

卢湾区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兴业路7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淮海中路567弄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思南路73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4.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旧址(陕西南路235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明复图书馆1929年建成,是中国科学社建立的第一个公共科技专业图书馆。

5.邹韬奋故居(重庆南路205弄5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邹韬奋(1895—1944),1930年居此主编《生活》周刊,旧居位于1929年建造的新式里弄“万宜坊”。 6.国泰大戏院旧址(淮海中路870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930年建造,鸿达洋行设计,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

银幕两边竖立的灯柱,与外立面交相呼应。 7.法租界公董局旧址(淮海中路375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936年法租界公董局迁于此。

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 8.步高里(陕西南路287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建造,弄口有牌楼二座,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里弄住宅。

9.尚贤坊(淮海中路358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建造,旧式石库门里弄建筑,砖木结构,行列式排列。 10.霞飞坊(淮海中路927弄•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今名淮海坊,1924年比利时教会主持建造,大型新式里弄住宅,共199幢。

11.江南造船博物馆(鲁班路600号) 江南造船博物馆浓缩了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至今140年的历史,展示了中国近代科技、工业和国防发展史的变迁。 12.淮海路历史图片展简介(淮海中路650弄3号) 辟筑于1900年的淮海路,曾名霞飞路,图片展选用了近百帧照片反映淮海路的发展变迁。

虹口区 13.上海邮政总局旧址(北苏州路27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建造,初名上海邮务管理局。英国新怡和洋行设计,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形式,时为远东第一流的邮政建筑。

1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旧址(多伦路201弄2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召开,具有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15.鲁迅旧居(山阴路132弄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1933年4月从拉摩斯公寓迁此,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

新式里弄住宅。 16.李白烈士旧居(黄渡路107弄1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47年李白将中共地下党电台迁此三楼。

1948年底国民党测得电台方位,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此被捕后牺牲。 17.鲁迅墓(四川北路2288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新文化运动奠基人。

1936年10月安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迁葬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18.沈尹默旧居(海伦路504号•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1946年,沈尹默先生由重庆来沪住此。 19.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陈列馆(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虹口区召开。

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展示了中共四大在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史料。 静安区 20.平民女校旧址(成都北路7弄42—4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党的“一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以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名义创办平民女校,校舍原为李达寓所,旧式石库门建筑。

21.中共二大会址(成都北路7弄3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此召开,制定了反帝反封建、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旧址为旧式里弄住宅建筑。

22.茂名路毛泽东旧居(茂名北路120弄7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2月,毛泽东居住于此,同住的还有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向警予夫妇住楼上厢房。

旧式石库门建筑。 23.刘长胜旧居(愚园路81号•上海市纪念地点) 刘长胜(1903—1967)1937年受中共中央委派来上海在此居住,同时也是地下党的上海市机关旧址。

24.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成都北路893弄7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1年8月11日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曾是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长宁区 45.《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愚园路1376弄3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中央刊物《布尔塞维克》,从1927年10月24日至1932年7月1日,共编辑出版52期。

编委会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毛泽东、周恩来等26人组成。 46.宋庆龄墓(宋园路21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北部中央。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生前遗嘱,骨灰安葬在原上海万国公墓其父母墓葬东侧。 黄浦区 47.上海古城墙和大境阁(大境路26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城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清嘉庆二十年城墙上建“大境阁”。

现存古城墙为明代上海西城墙之一段。 48.三山会馆(中山南路1551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宣统元年福建商人集资兴建,原是水果商人聚会和供奉天后的地方,为上海市现存最完整的会馆建筑,也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求上海外滩的历史建筑,并附其历史故事

外滩是上海的风景线,也是全世界少有的都市景点。

好些第一流的建筑师曾在这里大显身手,留下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优美建筑,使外滩有“外国建筑博览”之称。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历史建筑,此处选摘三节,以飨同好。

汇丰银行大楼 20世纪初,汇丰银行成为外资在华最大的银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它正式开始考虑重建自己的银行建筑了。

汇丰银行新大楼由公和洋行主管威尔逊建筑师设计。大楼于1921年农历五月初五择时奠基,1923年6月封顶。

据当时的小报记载,汇丰银行还请了中国的风水先生择定奠基的日期和时辰,确定第一铲从何方位动土,还在奠基石下按中国的传统埋下了中国的压胜钱,以及世界各国的各种银币。同样,当建筑封顶时,汇丰也定制了许多镌有中文的“上梁钱”,分散藏在建筑的暗角上。

这些故事有多少真实性,只有等若干年后,汇丰银行大楼大修或拆除重建时才能知道了。 新汇丰银行大楼占地约15亩,分主建筑和副建筑,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其占地面积与建筑面积,均居当时外滩建筑的首位。

汇丰银行的主楼,一般认为是一幢仿复古主义的商业建筑。大楼高五层,中部七层,另外还有地下室一层半。

建筑以正大门与大门上面的穹顶为主轴线,两侧形成严格的对称,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在视觉上能造成一种对称和均衡,从而产生一种典雅而豪华的直感。大楼的外立面设计,就是西方建筑史上所讲的“三段式”,底层独立形成一个立面,正大门设计成罗门拱券,外墙全部用大石块作贴面,给人以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的感觉,从而使储户产生安全和放心感,这正是银行建筑最希望达到的目的。

二层至四层形成“中段”,在中段的中部,设计了六根爱粤尼亚复合柱作支撑,其中四根为双柱,从而使原本简单的平面变得变化多端,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五层以上为“上段”,设计了一个庞大的希腊穹顶,明显地成为建筑的标志,挑出了建筑的主轴线。

汇丰大楼是一幢近代的银行建筑,因此,在设计上又更多地考虑到银行建筑应有的功能及特点。比如,在外滩12号的大门口处,装了三扇转门,以供出入。

进门后就是一个八角亭,这是大门与后面营业厅的缓冲设计,供客户稍事休息后进入营业厅,当营业厅中客户较多时,也可以在这里休息等候。八角亭后就是面积足有1500平方米的营业大厅,厅的墙沿及暗角,设计有暖气设备与冷排风系统,屋顶设计了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块厚玻璃镶拼,牢度足以顶住千磅的冲击。

从天棚透过来的日光,不仅提供了日间工作的阳光,更使客户感到温馨、和睦。 在汇丰银行主大楼与副楼之间是一块空地,这是供停车用的,除了银行职员的车辆外,运钞车也在这里装卸。

这个空场中另外还造了一幢房子,是银行警卫的用房。入夜后,这幢建筑就把主楼的营业用房与副楼的库房完全隔离开来,一旦发生警事,警卫也可以及时抵达报警点,从而确保银行的安全。

在大楼兴建时,银行专诚委托英国的艺术家特别雕塑了一对铜狮子。狮子是英国人最喜欢的猛兽,也是汇丰银行的行标。

“文革”期间,这对铜狮子被上海市文管会及时转移到当时设在永嘉路的上海滑稽剧团仓库内,到上世纪80年代,还是笔者将其运了出来,现陈列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大厅里。 这幢大楼一度成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

1997年上海市府迁往新址后,该楼即通过房地产置换的方式,成为浦东发展银行产业。 江海北关的变迁 上海历史博物馆珍藏着一幅《三姑戏弈图》,该图系道光时画师曹亭史临摹前人的作品,此画的主题是取与江海关相近的、位于上海东北城墙上的“丹凤楼”,这是上海天后宫的主楼,天后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航海保护女神。

关于天后的俗身,民间至少有将近十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说认为天后由“一后二妃”组成,以象《易》“天一地二”之说,她们通常的形象就是在下棋,故称“三姑戏弈”。从图中可以看到,沿江的衙署就是上海江海关,沿江停靠的船舶,就是等待验关的海船。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的那一天,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上海道宫慕久就在外滩沿江设立了盘验所,实际上这只是江海关临时派出的验关机构。这个盘验所的位置应当在今外滩13号江海关大楼对面的黄浦江边。

到了道光二十六年初(1845年底),即《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签订后不久与英租界刚建立时,根据《章程》规定,租界将成为外国人的居住区和贸易区,许多外轮将停靠在黄浦江边,许多货物也将在这里上岸,于是宫慕久立即拨款,在原盘验所的对面,征地建立“专司各国商船税务”的新关。由于这个关在原江海大关的北面,故被称为“江海北关”。

江海北关是一幢典型的中国衙署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分布,正门向东开在外滩马路上。

辕门采用传统的中国牌楼顶,门楣上书“江海北关”四字,据说是出于两江总督怡良之手笔。 开埠后的上海,经济发展增长极快,二十年后,江海北关的年征税额就超过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的总和,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奠定了上海外贸、商业中心的地位。

1893年11月17日,是上海开埠50周年纪念日。

上海花园饭店的建筑历史谁知道,越详细越好

上海花园饭店是一家由日本东京大仓饭店管理的五星级宾馆。地处市中心区,南临繁华的商业街─淮海路。市内独有的大花园与原法国俱乐部改建的裙楼、新建主楼遥相呼应。法国巴洛克装饰艺术与现代化的装饰相得益彰。 饭店拥有500套豪华客房,包括总统套房。每间客房内都有现代化的中央空调、闭路电视、冰箱、小酒吧、大理石浴室等。西餐厅、咖啡厅、中餐厅、日餐厅为各方来宾提供口味纯正的佳肴。3个酒吧是休憩、会友之所。 花园饭店还拥有11间设施完善的大小宴会厅及齐全的娱乐服务设施。

地段:淮海路 地址:卢湾 茂名南路58号

上海历史悠久的建筑有哪些

外滩那里有旧上海的欧洲建筑,不过那都不算历史久远。

真正历史久的,在郊县,比如青浦的吉云禅寺塔(青龙塔),建于唐代821~824年嘉定的南翔寺砖塔建于五代市区徐汇的龙华寺建于宋代977年,这是在市区最古老的建筑松江方塔建于宋代1068年,1094年完工,这是很有名的一座塔其他还有沉香阁,东林寺大殿,都是比较悠久的。近代比较好的建筑有:徐家汇天主教堂建于宣统二年,即1910年黄浦区政府礼堂,是以前的圣三基督堂,建于同治八年,即1869年还有日本驻沪领事馆,和平饭店,光大银行(以前的汇理银行)这些都是清代末年的建筑。

上海有哪些外国历史建筑,像武康大楼这样的

建筑 地址 建成年代 设计者 风格 备注

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 董家渡路185号 1853年 范廷佐

洋泾浜圣若瑟堂 四川南路36号 1861年 罗礼思 哥特式

圣三一堂 江西中路 1869年 司各特、凯德纳 哥特式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外滩) 外滩33号 1873年 外廊式

杨树浦水厂 杨树浦路 1883年 英国城堡式

新天安堂 南苏州路107号 1886年 道达尔 哥特复兴式

圣约翰大学怀施堂 万航渡路 号 1894年 通和洋行 中西合璧 华东政法大学

耶稣会徐家汇藏书楼 漕溪北路80号 1897年 上海图书馆分部

礼和洋行大楼 江西中路51号 1898年 鲤鱼门饭店

盛宣怀住宅 淮海中路1517号 1900年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

轮船招商局 外滩9号 1901年 通和洋行 罗曼复兴建筑;维多利亚哥特式

德国邮局 福州路70号 1903年 倍高洋行 上海金属总公司

提篮桥监狱 长阳路147号 1903年5月18日 提篮桥监狱

上海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外滩15号 1904年 倍高洋行 古典法国建筑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住宅 汾阳路79号 1905年 古典法国建筑 工艺美术研究所

汇中饭店 外滩19号 1906年 Scott 文艺复兴 和平饭店南楼

惠罗公司 南京东路四川中路东北角 1906年 Scott

上海德律风公司 江西中路汉口路 1908年 新瑞和洋行 上海市内电话局

仁记洋行大楼 滇池路 1908年

大清银行 汉口路50号 1908年 通和洋行 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法租界公董局 淮海中路375号 1909年

永年人寿保险公司 广东路93号 1910年 通和洋行 中国民生银行

天主教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 蒲西路158号 1910年 William Doyle 新哥特复兴

礼查饭店 黄浦路17号 1910年 新瑞和洋行 新古典巴洛克 浦江饭店

大北电报公司 外滩7号 1907年 通和洋行 晚期法国文艺复兴 盘谷银行、泰国领事馆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外滩) 外滩6号 1906年 玛礼逊洋行 罗曼复兴、古典主义

上海总会大楼 外滩3号 1910年 Tarrant 英国文艺复兴

上海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外滩29号 1911年 通和洋行 法国巴洛克 光大银行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 黄浦路106号 1911年 商业置地公司

虹口救火会 吴淞路560号、哈尔滨路2号 1915年 虹口消防中队

上海亚细亚大楼/麦边大楼 外滩1号 1916年 马海洋行 巴洛克、古典 太平洋保险公司

有利大楼 外滩4号 1916年 公和洋行 文艺复兴

俄国领事馆 黄浦路20号 1916年 Lieb

先施公司 南京东路690号 1917年 德和洋行 巴洛克 时装公司

永安公司 南京东路635号 1918年 公和洋行

申报馆 汉口路309号 1918年 古典主义装饰 解放日报社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厦 汉口路193号 1919年 Turner 新古典主义

需要更多私信我

我要上海建筑发展史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给你留几个网址吧: 上海档案信息网: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博览”。

展示世界博览的特定的时空指向使全球瞩目上海,关注上海城市的六千年文明,倾情于六千年文明延续过程中的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 寻觅上海城市的文化血脉,其源头竟在6000年前。

在上海文明的发祥地,距今约6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5000年前的崧泽文化、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和3700多年前的马桥文化依序演进,上海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文化血脉清晰可见。这是城市的文明之源、文化之根,是绵延6000多个春秋的城市文明的先河和根基。

上海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27处古文化遗址,对其中的14处,进行了近30次的科学发掘,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近半个世纪以来,按照年代顺序,马桥遗址、广富林遗址、崧泽遗址和福泉山遗址等古遗址先后发掘,这对于城市文化血脉的寻觅和解密具有直接意义。

古文化遗址的发掘,古墓葬的清理,古代陶瓷、铜铁器的发现,炊器、盛储器、食器和酒器等先民日常使用的器物的出土,古代建筑遗存的显露,极其恢弘地展示了上海古代文明的社会风情、生活长卷、起居变迁和文化风骨。 在马桥遗址和崧泽遗址的发掘之初,恐怕难以预料日后会被考古学界公认为两种独特的文化——马桥文化和崧泽文化,这无疑是上海先民对人类文明捧出的两种富有个性的文化类型。

在悠悠的考古史上,要以文化类型占有一席之地谈何容易!马桥遗址位于今天的闵行区,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60年代中期曾进行过两次颇具文化创意的发掘,90年代前期又进行了第三次开挖。说它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主要是与湖熟文化与良渚文化比较而言。

主持过马桥遗址的前两次发掘工作、对上海考古工作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黄宣佩先生对马桥文化的文化个性有过深刻的阐述。他指出,马桥中层文化,经过整理研究,发现它与南京湖熟文化显著不同。

例如在文化特征中非常重要的烹饪器,在马桥是三实足的陶鼎,使用我国东部地区的传统炊器;而湖熟主要是三袋足的鬲,鬲是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常见器。 即使是蒸煮器,在马桥也为上甑下鼎,而湖熟是甑鬲的结合。

再以两者共有的印纹陶器作分析,器形方面在马桥全是圜底内凹的器底,而湖熟则有较多的平底器;马桥成行的鸭形壶,在湖熟未见,而湖熟常见的一种梯格形的印纹,在马桥属偶见。至于一种类似青铜器的觚、觯、尊、豆等灰陶器,与拍印的各种变形云雷纹,在马桥是主要器形与纹饰之一,而在湖熟不多见。

所以马桥中层是一处我国东南地区的古越文化遗存,而湖熟则是古越与中原商周文化结合的另一类文化。以这类文化与在它之前的良渚文化相比,面貌截然不同,如马桥文化陶器以红陶为主,器表普遍拍印绳纹或叶脉纹、篮纹、方格纹和席纹等印纹,而良渚则盛行灰陶和黑衣灰陶。

器表大部保持素面,或部分作刻划纹。马桥器形常见圆底内凹,在良渚这类器基本不见。

在良渚已有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在马桥中则不见。马桥文化的发现与命名,揭开了夏商时代古越的一段历史。

当然,马桥文化同中原地区、黄河下游地区和江淮流域存在着不同层面的交往和联系。 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崧泽遗址进行了数次发掘,在文化类型上涉及崧泽文化和马家浜文化。

后者属于马家浜文化的偏晚阶段,在文化面貌上反映了由今浙北、苏南地区较早阶段的马家浜文化的向东扩展。然而崧泽文化却是具有文化命名意义的独立文化类型。

在崧泽遗址上,共清理了135座崧泽文化墓葬。崧泽墓地延续时间长,随葬器物丰富,组合清晰,形式完整,地层学依据充分,崧泽文化各期的文化遗存完备,为崧泽文化的全面分期奠定了坚实的史学、考古学和社会学基础。

崧泽文化的石器多施精磨,穿孔用管钻法,形制有斧、锛、凿、犁等。 崧泽文化的玉器用量增多,器形多见璜,还有少量环、镯和琀等。

从崧泽遗址出土的玉琀,有小饼形、鸡心形和环形几种,都置于人骨架的口部。玉琀既非生产工具,又非装饰用品,它的出现反映了中国用玉文化由此进入了意识领域的更深层次,并直接为后续良渚用玉高峰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崧泽文化陶器已经使用慢轮修整,夹砂陶以灰褐色为主,形制以鼎为主,少见釜形器。泥质陶以灰黑陶为主。

器形多豆、盆、罐、壶、瓶,还有澄滤器和?F。器表压划竹编勾连纹,镂孔为三角形与圆形的组合。

崧泽遗址的勾连纹黑陶豆、猪首形?F等是崧泽文化陶器中的佼佼者。 勾连纹黑陶豆,直口斜腹浅盘,瓦棱纹细高把,喇口足外撇,造型精巧,壁薄匀称,呈现出一种富有弹性的、神似竹编的优美造型。

猪首形陶?F,是陶工充满想像力的又一工艺佳作,先民把猪的凸吻巧妙地设计在?F的流部,造型别致,巧夺天工。崧泽文化从马家浜文化而来,又向良渚文化演变而去,是长江下游古文化发展序列中一个独立的文化环节。

2004年2月底,崧泽遗址考古发掘又获辉煌成果。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因为遗址区内将建造遗址博物馆而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从2月至4月底结束,获得了许多新的重要考古成果。

一是发现距今六千多年以前马家浜文化时。

相关参考

静安历史建筑

静安区大中里的建筑历史静安区大中里地块启动保护历史建筑移位工程(2009年3月10日)民立中学老校舍位于石门一路威海路附近的“大中里”3月10日上午,静安区大中里地块启动保护历史建筑移位工程,有近90

东湖路历史建筑

1.徐汇区历史建筑有哪些■经典武康路一线:华山路-淮海中路。华山路上一组建于1918年具有西班牙风格特征的三层公寓住宅群、带有英国乡村住宅风格特征的独立式花园住宅、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和史量才等人于19

静安区大中里的建筑历史

静安区大中里地块启动保护历史建筑移位工程(2009年3月10日)民立中学老校舍位于石门一路威海路附近的“大中里”3月10日上午,静安区大中里地块启动保护历史建筑移位工程,有近90年历史的上海市优秀历史

淮海战役因何故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名不副实”战役

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海报,事实上在国共双方的作战计划中,中野“刘邓大军”本来不需要直接参战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百味生活吧,原题:中国历史上最“名不副实”的战争——淮海战役淮海

《淮海战役启示录》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淮海战役无疑是其中极为精彩的篇章。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发起的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1、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

淮海战役80万国民党军被歼灭55万 剩下的去哪了

淮海战役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鬼说天下,原题:八十万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中为什么只被歼灭了五十五万多?>1948年11月6日,解放战争三大战略决战之一的淮海战役正式开始。1949年1

粟裕策划的淮海战役如何变成毛泽东戏称的“夹生饭”

粟裕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鬼说天下,原题:粟裕大将最初设想的“淮海战役”为什么不是“夹生饭”?>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相比,淮海战役被认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是比较特殊的战略决战。根据

他曾是彭德怀头号战将 淮海战役又成刘邓手中王牌

杨勇上将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小熊历史,原题:他曾经做过彭老总的头号战将,后来又成为刘邓淮海战役中的王牌杨勇是解放军中被称为“虎眼吊睛”的上将。杨勇打仗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他曾经做过

解误有误的《一个国民党师长的淮海战役日记》

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王晓华老师写的《一个国民党师长的淮海战役日记》,对国军第25军第148师副师长钱卓俨《企大日记》进行了解读,有几处比较大的谬误。日记原文:十一月十一日晴星期四剿总原拟令本师开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