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的抗战历史故事

Posted 遗址

篇首语:等不到的晚安就别等了,挤不进的世界就别挤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恩施的抗战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恩施的抗战历史故事

恩施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为湖北省省会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秋国民党军队武汉保卫战失败,战线西移,湖北省政府及所属机关于10月迁往恩施。1940年夏,宜昌沦陷,国民党统帅部为适应战局发展的需要,进行战略调整,把洞庭湖西北滨湖地区及湘西、鄂西广大山区共80余县划分为一个战区,成立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驻节恩施。由此,小小的恩施山城成为湖北省战时省会、六战区指挥中心,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逐次迁离,至 1946年元月迁毕,长达7年之久。这段时间,恩施山城与恩施人民承载了难以承载之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伟大的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年5 月9日和9月3日,分别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笔者撰写此文,讲述那段不应遗忘的历史。

湖北省政制机构与驻地:主要设土桥坝:秘书处,驻桐梓湾赖文安宅(今恩施市职中前);民政厅,驻横街头赖氏老祠堂(今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财政厅,驻黄家峁赖敏斋宅(今恩施州高中);教育厅,驻桂花圆赖贯应宅;建设厅,驻老鼠坝赖贯之宅(今土桥加油站前);田粮管理处,驻段家湾赖家大屋(今恩施高中门前);社会处,驻赖氏总祠堂(今土桥小学);人事处,驻田坝赖宅(今农机修理厂);水利处、会计处,驻老营坝赖氏牌坊大屋(今恩施护校);审计处,驻大堰塘赖家大屋(今职院);卫生处,在土桥坝沙湾自建;警察局,驻城内东正街(今中山路)薛家巷天后宫;干训团,驻城内南正街道署旧址(今解放路武警部队驻地);临时参议会,驻龙洞艾氏祠堂。

在恩施的中央政制机构与驻地:国民党湖北省执委会,驻金子坝高吉甫宅;三青团湖北支部团部,驻薛家巷康子敬宅;湖北省高等法院,驻土桥坝赖氏老屋;湖北省第一监狱,驻建始县城朝阳观;湖北省第二监狱,在恩施城南郊谭家坝,自建;行政院中央赈济委员会第十救济区,驻城内南门火神庙与张翼洲宅;国民党中央两湖监察使署,驻城内西正街(今和平街)徐宅。

收集恩施民间故事 传说

仙女岩

梭布垭下面是一个山青水秀的鱼米之乡。土家儿女世世代代在这里耕种劳作,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这里就是今天的大块村。

很久很久以前,山下太阳河里住着一条千年鱼怪。它听说大块村是个好地方,这里的肉好吃,酒好喝,姑娘也长得特别标致,就变成一个秀才到大块村来看个究竟。山民们摆席设宴地接待了它。茶余酒后,秀才眉飞色舞地给山民们讲了不少寨子外面的奇闻趣事,山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还特意留秀才多住些日子。

这秀才成天在山寨上下东游西荡,特别注意人家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一天晚上,它便化成一陈腥风,掳走白天看上的土家妹子,抢到山洞里供它玩弄,玩弄够了便一口吞下支。寨子里天天丢失妇女,弄得人们惊慌失措,大人哭,小娃儿叫,十分凄惨。 哭声震动了仙女岩。原来,这仙女岩是盐水女神肉身变化而成的。女神见鱼怪拢得子孙不得安宁,便心生一计,把自己变成一个十分标致的幺妹子,又在淹水淌中间的岩石中变了一座房子住下。白天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嘴里唱着甜美的山歌,引得鱼怪如痴如狂,心焦火燎。 一天晚上,鱼怪趁着夜色,化成一阵腥风直扑幺妹子的住处,想掳走幺妹子供自己玩乐。那想到盐水女神早有准备,奋起一掌把鱼怪把落在水中,现了原形,在水中拼死奔命。盐水女神正待作法打死这个怪物时,又转念一想,何不把它留下来,给世上的恶人作个教训。于是用手指在淹水淌东南西北岩壁上戳出向个洞,淹水淌里的水纷纷从洞内流走了。鱼怪无水游动不得,陷在淹水淌里不能动弹。久而久之,便活活干死了。住在这里的人无不感谢仙女岩上的仙女为老百姓除了一害。

一篇关于“恩施”民俗文化的作文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上游,西北邻重庆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面积3967平 方 千 米,人口约78万,以汉族为主,汉巫县地,三国时吴置沙渠县,元为施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施州卫,清雍正六年(1728)改卫置恩施县,1982年划县城关镇及近郊置恩施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境内为鄂西南山地。

主要有煤 、铁、硫、水晶石等矿产,农业主产有玉米、水稻、红薯、小麦等,经济作物以桐、茶、漆、麻著名,恩施黑猪为优良品种。珍贵树种有穗花杉、珙桐、水杉等,产党参、当归、天麻等100多种药材。

有机械、采煤、电力等工业。土特产品有玉露茶、板桥党参、石窑当归、紫油厚朴、香菌、中华猕猴桃等,是历史古城,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曾迁此,名胜古迹有连珠塔、文昌祠、柳州城遗址等。

恩施市地处湖北省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之南清江中游,是镶嵌在鄂西南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拥有举世罕见的硒资源而被誉为“世界硒都”。全市国土面积3967平方公里,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

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1998年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恩施市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全市蕴藏着举世罕见的硒资源,富硒碳质页岩出露面积约850平方公里,储量高达25亿吨,最高含硒超过8000毫克/千克。

受富硒岩层影响形成的大片富硒区域内,粮食、油料、中草药、饲草饲料、畜禽产品及矿泉水中,硒含量为世界之最。这为世界上70%以上缺硒区的人们带了福音,也为硒产品和硒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恩施市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有香獐、猴面鹰、红腹锦鸡等省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

有各种药用植物2000多种,享有“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美称,其中板党、窑归、紫油厚朴等名贵中药材为世界独有。这里是“鄂西林海”、“天然氧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人均林地面积近5亩。

境内河流纵横,水能资源富集,可开发装机容量在63万千瓦以上,目前仅利用13%,开发潜力巨大。域内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完善,加之30余万土、苗、侗等少数民族儿女所传承的民风民俗,使恩施旅游独具特色且已成为环长江三峡、张家界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江漂流”被誉为“神州第一漂”;“梭布垭石林”已成为省级重点旅游景点;土家“女儿会”被称为“东方情人节”;“撒尔嗬”、“傩戏”等被学术界视为民族文化奇珍。

恩施土家族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是恩施人不?可以去博物馆看看,有详细的讲解,我记不清楚了,就引用另外网友的回答,不过在恩施起源中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当时的领导人物,好像叫廪君?额。似乎是的;另一个就是清江了,母亲河啊~

下为网友 zhxr63的答案:

土家族自称“毕孜长”,意为本地人。历史上土家族称谓不统一。1956年我国国务院批准土家族为单一民族,统称为土家族。

关于土家族的族源,有多种说法。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中提出土家族为古代巴人之后。此外,有古羌人之后说;有古濮人为主体,融合巴人、汉人说;有湘西土著、古代巴人、江西汉人融合说;还有人认为土家人是古代乌蛮的一支、土著、古代巴人融合而形成。إ

巴人活动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的甲骨文,先秦史籍诸如《春秋左氏传》、《山海经》中也有关于巴人的记载。到西周时期,巴人已经建立了称雄西南的奴隶制政权巴国,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疆域“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盛极一时。后来在秦楚巴蜀诸国的军事角逐中,巴国势力逐渐削弱。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在被楚占据的巴人故地设置郡县。史书中将生活在这里的巴人后裔称为“廪君苗裔”、“板楯蛮”、“武陵蛮”、“五溪蛮”、“西阳蛮”、“建平蛮”等。

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在土家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元代土司制度建立起来,土家地区进入封建领主经济社会。这一时期史籍中的“土”、“土兵”、“土人”、“土丁”、“土蛮”都是为区别苗族、汉族而出现的称谓。

清雍正年间(1727—1735)在土家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度,由中央王朝直接派流官来统治。改土归流加强了封建统治,强化了中央集权,也促使土家族地区的地主经济迅速发展,土汉交流在这之后更加频繁。为与外来汉人即“客家”和毗邻的苗族(苗家)相区别,人们自称土家。

鸦片战争后土家族地区也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土家族在历史上曾多次组织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土家族人民为创建和保卫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熊峰山的历史故事.-搜狗问问

熊峰山保卫战:一寸山河一寸血硝烟散去,浩气长存;斯人已去,魂佑中华。

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郴州儿女前仆后继,奋勇杀敌,书写了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彪炳千秋的一页。安仁熊峰山保卫战就是其中一个生动的战例。

战略位置重要,扼守耒安公路1944年6月27日,陷入太平洋战争泥沼的日本军国主义好战分子,已是强弩之末。在发动豫湘桂战役、猛攻衡阳之时,分兵侵入安仁境内,企图打通安仁、茶陵、酃县(今炎陵县),从侧翼对衡阳守军形成威胁。

从而结束豫湘桂战役,亡我中华。熊峰山位于安仁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5公里。

群峰叠翠,山势连绵,最高峰文塔所在地海拔430米左右。蜿蜒曲折的永乐江围着熊峰山打转转,最后形成九曲回环,直奔县城。

安仁境内当时只有一条公路——耒安公路,连通耒阳与安仁县城。日本侵略者的大部队和后勤辎重要南下和东进,必须要控制耒安公路。

熊峰山位于耒安公路东侧,扼守住熊峰山,既可东进茶陵、酃县,又可西保耒安公路行军安全。过了熊峰山,即进入茶安盆地,无险可守。

历史选择了熊峰山。驻守安仁的国民革命军第37军、20军、44军广大爱国官兵,一寸山河一寸血,不怕牺牲,顽强抵抗,防御与进攻协同,冲锋与反冲锋并举,发挥我军敢于打近战、夜战、肉搏战的特点,打得侵略者鬼哭狼嚎。

始终把熊峰山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直至侵略者投降。书写了抗日史上荡气回肠的一幕。

三战熊峰山,打得敌人尸横遍野1996年版《郴州地区志》和1996年版《安仁县志》分别记载,1944年7月1日(农历五月十一),日军渡过永乐江,用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山炮连队的兵力,抢占熊峰山的2个高地。驻守熊峰山的国民革命军第37军组织火力猛烈还击,日军遗尸遍野,37军夺回一个高地。

8月13日,日军驻守安仁的步兵第六联队和骑兵第三联队奉命将防务移交给第27和34师团,国民革命军37军撤离安仁,安仁的防务由20军接管。20军侦得日军换防的情报后,即趁日军换防的间隙,于8月21日向占住熊峰山三柱塔的日军发起猛烈进攻。

美国援华飞机也配合地面部队轮番轰炸,日军伤亡甚重,熊峰山的沟壑填满了日军尸体。当年11月23日,结束了衡阳会战的日本侵略者,从衡阳守军中抽调部分兵力向安仁增援,再次占领熊峰山427和305高地。

驻守安仁的国民革命军第44军162师师长何葆恒当即命令486团,以二营担任主攻,以4连为突击连,连夜从安仁山口铺出发,乘着夜色从熊峰山东麓偷袭仰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血战通宵。夺回了制高点427高地,毙敌70多人。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记住了这悲壮的一幕。从此,高高的熊峰山,始终飘扬着中国人自己的国旗、军旗,屡战屡败的侵略者再也不敢对熊峰山发动新的进攻。

采访手记:建立纪念牌,拟建设抗战旧址陈列区8月21日,记者来到三柱塔时,只见这里游人如织,绿树成荫。当年的战场,今天已是花团锦簇天。

在当地几名林场职工的带领下,记者进入抗战旧址中的战壕区。战壕区位于三柱塔西侧,是一个高高突起、非常陡峭的山头。

在进入山头的盘山公路旁边,有一块安仁县委、县政府2011年7月所立的石刻纪念碑。上面简要介绍了熊峰山保卫战的经过、参战部队番号、战果。

这个山头目前还没有开发,连小路也没有。从公路上爬进去,只能在丛林中拉住藤蔓树枝艰难前行。

经过大约500多米的高山丛林搜寻,记者看到了战壕。这些战壕保存完好,四面通达,在1.2米高以上。

虽然战壕周边长满了树木,但战壕清晰可现,主体分明。站在这些战壕旁,71年前那悲壮的一幕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中国军人依托劣势装备,用大无畏的抗战精神,挥舞着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从战术角度分析,战壕应该是环山的。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环形阵地,有力地打击侵略者。大石林场党委副书记李艳红及几位林场职工用他们的回忆证实了记者的判断。

他们介绍,在这个山头,四面都是战壕。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挖山造林的时候,经常能在这些地面上捡到子弹壳和部分枪械部件。

在另外两座山头,原来也存在着大量的战壕、交通壕沟,只不过历经多轮造林,那些旧址已毁。现在抗战旧址保存最多的就是这个山头。

在采访中,记者问及中国军人的墓地在哪里?大家都比较迷茫。只能笼统的说,因为年代久远,地貌地形变化,很难准确地找到中国军人当年的临时葬地。

史料中对此也没有涉及。但大家认为,山上一定有中国军人的墓地。

因为在激烈、持续的战事中,另外选址安葬的可能性比较小。至少有一部分中国军人的遗体安葬在山上。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续有日本军人的后代来熊峰山寻找他们先人的遗骨,拜祭他们的祖先亡命之所。安仁民间人士认为,中日战争对两国人民的伤害是巨大的,日本必须牢记历史,深刻反省,永远告别军国主义的不归之路。

熊峰山的光荣历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今年,安仁一些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向县委、政府建议,珍惜历史遗存,建设好熊峰山抗日旧址展区。

目前,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已经拿出方案,把记者驻足的这个山头,列为抗日旧址重要展区,纳入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建设的范畴。在山头上进一。

如今,大量抗战遗址已渐渐消失,这段不改被忘记的历史何时不再被人

1938年武汉沦陷,原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部和湖北省临时省政府西迁恩施,直至抗战结束。

作为抗战陪都重庆的门户,恩施成为华中地区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地。因此,恩施留下了大量抗战遗址。

如今,这些遗址已渐渐消失,这段不该被忘记的历史何时再被人所熟知?地处恩施市六角亭办事处境内的饶应祺故居。建在五峰山上的原湖北省教育学院(国立师范学院)已不复存在。

烽火岁月,战时恩施3月2日,恩施市土桥坝沙湾路怡馨园小区内,“裕璧亭”里坐着休憩的居民。他们并不知道,这座亭子的故事。

这里,曾是湖北省立医学院的旧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湖北省省会迁至恩施,大批军政机关和学校随迁。

1940年6月,宜昌沦陷。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以陈诚为代表的军政要员迁到恩施,战区管辖4省81县,拥有5个集团军,驻扎兵力30多万人。

1943年,留德博士朱裕璧受陈诚邀请,在恩施带领专家建立湖北省立医学院(现在的武汉大学医学部前身)。2013年9月26日,为纪念武大医学部成立70周年暨创始人朱裕璧先生诞辰110周年,“裕璧亭”建成揭牌。

朱裕璧长女朱宜莲回忆:“父亲1942年到恩施,我才8岁。记得当时母亲带我们从宜都步行到恩施去与父亲团聚时,我和大弟背靠背坐在一辆滑竿上,妹妹和二弟则雇一个挑夫一头一个箩筐挑着走。

我看着系箩筐的绳颤巍巍的,心里也颤巍巍的……”“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要创办一所学校,物质上可以说一穷二白:缺校舍,缺经费,缺仪器,缺师资。但那时候的中国人就是有那么一股精神,父亲把他从德国带回来的显微镜、打字机和其他教学设备都捐给了学校。

他是当时教育部任命的院长,亲自上讲台,既教德语,又教人体解剖学……一开始医学院的师生只能和周围的居民一起喝堰塘里的黄泥巴水,很多人拉肚子,后来我父亲带着大家挖了两口水井,改善了水源。这两口水井现在还在呢。”

著名女作家、翻译家聂华苓当时也还是少年。她搭上小火轮,到巴东,再搭汽车到恩施,又坐滑竿翻山越岭,终于到达恩施市屯堡乡的湖北省联合女子中学。

在她的回忆录《三生影像》中,这段岁月艰苦又难忘:“清江的水永远是清亮的,绕着一条石板小路,两旁原有一溜小铺,正好作为教室。小街和清江之间有个河坝,学生集会、上体育课都在那里……不想家的时候,还是挺快活的。

一天三餐,加上粗布连衣裙,全是政府贷金供给。读书重要,耍也重要,吃也重要。

每桌一小桶八宝饭,糙米、稗子、石子、沙子的八宝饭。八人一桌,每桌选一个桌长管饭,一匙也不能多。”

那时,小小的恩施山城汇聚精英,既是湖北省首府,又是第六战区大本营,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逐次迁离,至1946年9月迁毕,长达7年之久,恩施一度成为湖北省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由于大批军政机关、学校等集中于此,湖北省政府征用不少民房作省府机关办公之用,当时恩施最大的几家宅院(如赖家大院、艾家祠堂等),成为湖北省建设厅、民政厅、教育厅、财政厅的办公用房。

因此,恩施留下了大量抗战遗址。遗址消失,记忆何存去年,省政府发布了第6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恩施抗战遗址被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

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恩施抗战遗址,包括保护现状较好的后山湾风吹垭“抗日伤亡将士公墓题刻”、三义宫巷“饶应祺故居”、五峰山州卫校内的“窑湾医院旧址”和洗爵溪“宝莲洞题刻”4处遗址。据统计,在恩施市,至今尚保存有50余处抗战文化遗址。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其中许多遗址在历史的烟云中湮灭。而这些遗址的故事,更是鲜为人知。

大部分作为私人财产的抗战遗址,已被基本拆毁。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窑湾居委会将军山组湖北省建设厅遗址遭遇的情况,是它们消失原因的代表:这所老宅原本青瓦白墙,雕花木窗,此后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年久失修,在几年前的一次暴雨时出现垮塌险情,居民连夜转移。

老宅拆掉后,重建成水泥楼房。此前保存较完好的位于恩施市五峰山的湖北省教育学院遗址也被私人买下,在2013年底拆除。

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抗战遗址处境也不尽如人意。位于恩施市龙洞河源头,抗战时意义重大的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官邸如今已破烂不堪,掩映在荒草中。

位于六角亭街道办事处的饶应祺故居门窗破损,内部杂物遍地。饶应祺故居是叶挺将军第一次来恩施时住的地方。

“皖南事变”后,陈诚把叶挺从重庆接到恩施,软禁于饶应祺故居。这幢楼房原为清光绪年间新疆巡抚饶应祺的遗业。

由于在保定军校时,叶挺与陈诚曾有同窗袍泽之谊,加上国民党想对叶挺进行劝降,因此,为了迎接叶挺,房屋进行了全面装修,叶挺在二楼的住房更是布置得富丽堂皇。可叶挺认为新四军还在前线打仗,将士或阵亡或是被关在监狱,自己不该接受优待,在他的坚决要求下,才换到恩施西城外后山湾的一幢农舍里。

1942年6月29日,蒋介石来恩施视察,期间召见叶挺。此后,时任远东军远征军司令长官兼第六战区司。

恩施的历史谁知道

古代,恩施是廪君的领地。春秋,恩施地属巴国。战国,属楚巫郡。封建社会,中原王朝称此为蛮夷之地,先后在此实行稽麻州郡制和土司制。其间,恩施市境在秦时属南郡;三国及晋属建平郡,名沙渠县;南北朝、后周置施州及清江郡;隋改庸州;唐为施州,后改清江郡、清华郡,又复为施州;宋、元均为施州;明为施州卫;清初因之。雍正六年(1728年)设恩施县,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土归流,为施州府附廓县。中华民国初年,废府留县,直隶湖北省;旋先后隶湖北荆南道、荆宜道、施鹤道和鄂西行政区。1932年至1949年10月,是湖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后改第七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战期间,1938年至1945年,又为湖北省临时省会。

1949年11月6日,恩施解放,翌日成立恩施县人民政府。1982年4月30日,原县城及郊区168平方公里的地方成立恩施市,实行县市分治。1984年1月,撤销恩施县,将其行政区域全部并入恩施市。

50多年以来,恩施市(县)一直是恩施专署、恩施地区行署驻地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相关参考

贺龙曾在此三进三出,恩施这个偏远古寨的传奇往事被揭开……

-点击蓝字↑【恩施发布】关注我-初至张高寨,是一个晴空万里的艳阳天。张高寨所在的沙溪乡,古属巴国地,是利川市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坐落在与咸丰县交界的雷音山下。第一次听说“张高寨”此名,不免望文生义,以为

真正的抗战历史

1.真实抗日史是什么样的关于抗战我们的历史教科书讲的很不清楚。而大多数也都是认为抗战我们打了八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结束。其实真正对日作战应该是从1931年“九一

滇西抗战的历史介绍

滇西抗战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立刻把战争魔抓伸进滇西,妄图沿滇缅路长驱直入,进而陷我全滇,威逼重庆。自此,“黑云压城城欲摧”,地处西南极边的保山转眼之间由抗战后方变为最前沿。5月4

抗战在我身边历史调查

1.抗战历史走访报告范文1500字拜访身边抗战老兵摘要:本次调查报告通过走访的形式对老兵以前当兵的生活,以及现在的生活进行了解,通过他们的经历让我认识颇多。关键词:老兵、生活、感受前言实践的参加者:杨

萧山抗战故事

萧山的众多地名,深藏着萧山军民奋起抗战的故事,串起这些地名,是一部军民抗日的不屈史,也是“舍身报国”“国而亡家”坚决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文化记忆。还有抗日战争期间产生的如军事埂、炮台湾等地名,这些地名随

重温抗战历史弘扬爱国精神1000字论文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新的历史条件下

牢记抗战历史凝聚爱国力量

一、以牢记抗战历史凝聚爱国力量为题写一篇800的作文给你一篇例文,希望能对您的作业君有所帮助哦~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晋江新闻网福建抗战历史

一、福州抗战历史1938年5月13日日军占领厦门后,随即把侵略矛头指向福州地区。当月,日舰开始炮击闽江口梅花、黄岐、北菱等地。随后,日机不断袭击福州,31日、6月1日,中国军队担任闽江口封锁任务的“抚

佛山抗战历史

一、佛山历史故事年十六做尾牙-蚝,鱼,柚,蕉吃出好意头农历十二月十六“尾牙”,是代表着准备一年终结的祭祀,连串过年习俗,由此掀起序幕。传统“尾牙”的拜神仪式,祭品都是象征好意头的食物,如发菜蚝豉(发财

抗战历史启示

1.抗日战争的历史启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和平发展始终是硬道理;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与自信气概;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