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因俗而治

Posted 道家

篇首语:内心简单,知足常乐,便是余生最美好的养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因俗而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上的因俗而治

元代的因俗而治什么意思

这是一种统治阶级的统治策略,具体是:

忽必烈兼容并包、因俗而治的各项政策

1, 尊儒学,礼贤下士,兼容并包。

尊儒,广招贤俊的用人路线;虚心学习儒家经典;恢复儒学教育,尊师重教;被尊为“儒教大宗师”;重用南朝名士。

结果:金莲川幕府人才济济,研讨帝王之道。为夺取政权,统一全国准备了力量和理论。加强了南北士人的团结。

2,用汉法,祖述变通,因地制宜。

称汗之前的几项改革及理算风波;称汗后祖述变通的各项措施;儒家礼义派、理财派各有用场,不排斥行之有效的各种措施:经济上重用汉人理财派和色目人理财,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

结果:得汉地民心,战胜阿里不哥,夺取汗权;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经济发展,国力强大。

3, 崇佛道,皈依喇嘛,从民所欲。

(1)本人从长生天走向佛祖,皈依喇嘛教,“因其俗而柔其人”;(2)主持佛道大辩论,尊佛而不灭道;全真道、正一道各得其所;(3)从民所欲:允许各种宗教自由传教,允许人民自由信仰:景教、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和平共存。

结果:吐蕃纳入祖国版图;借路吐蕃,征服大理;确立帝师制度,神权服务于皇权;吐蕃战神“大黑天”助元灭宋;正一道助统一中华;全真道、正一道及各派宗教互不干预、和平共居,民族融合,社会稳定。

4, 重实力,南征北讨, 统一中华。

(1)军事上重用蒙古诸王、诸将、贵族(改革派),重用汉军七大万户及其他汉将;重用南宋降将;选将南征,先南后北;(2)坚决执行“伐罪,救民,不耆杀”的七字方针;(3)重用佛、道、儒各派名师,征服民心,保证胜利。

结果: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统一;但大蒙古帝国却开始分治,钦察汗国、伊儿汗国相继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北方诸王40年叛乱,忽必烈晚年御驾亲征,天下太平,传位成宗。

辽朝的“因俗而治”政策是怎样的

辽太宗的“因俗而治”政策就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即在契丹人和北方诸族居住地实行他们原有的奴隶制,在南方渤海人和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居住地实行较高形式的封建制度。 为了适应“因俗而治”政策,辽的官制和法律也做出了相应的修改: 第一,辽在中枢官制分为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两大系统。

北面官制用来管理契丹政事,最高的军政机构一般为北枢密院;南面官制管 理汉人事务,最高军政机构一般为南枢密院。 第二,在地方官制上,北面官制采用与奴隶制相适应的部族制。

而南面官制则沿袭后唐官制。设州,县。

州最高长官称刺史,县称县令。 同样法律上也是一分为二,对契丹人实行契丹法,对汉人实行原有的汉法。

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

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 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1、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

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

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兼采百家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从道家治国的实践来看,不管是齐威王治下的齐国还是吕不韦执政时期的秦国,以及后来的文景之治,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即使儒家思想取代了道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正统思想后,黄老道家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大多数时候,统治者像汉宣帝说的那样,是“霸王道杂用之”。

即有时是“外儒内法”,有时是“外用儒术,内用黄老”,每当君权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部分限制时,黄老道家就会复活,并带来经济文化上的繁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皇帝,如唐玄宗、宋徽宗、朱元璋、康熙等都曾注解过《道德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以及两宋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今天改革开放的成就,都与黄老思想有密切关系,因此民间有“治世道,乱世佛,由治到乱是儒家”的说法。另外道家老庄派和杨朱派对中国传统政治也有影响,他们代表着政治上的隐逸和出世倾向;使中国知识分子形成了一种政治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旷达态度。

同时,老庄派桃花源的理想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2、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之一,曾以黄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汉初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有人用道法家称呼黄老道家。儒家独尊后,中国法律制度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格局,但道家思想所倡导的法之原则与精神,还是间接隐性地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道家以普遍的自然理性为准则,主张道法自然缘道生法,不但说明了法律合法性的来源,划分了无道之法和有道之法的界限,还为道家治世铺平了道路。

并且对儒家法天和春秋决狱的思想也有一定影响。也对单纯的依法治国是一个警示。

其次, 道家提倡“无为”和“自然”,认为民间有自发形成自我约束规范的能力,并且认为这种以民情和天道为基础形成的自然规范,远比统治者煞费苦心设计的法律要明智得多。所以提倡因俗而治的法律原则。

这一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吸纳,成为一项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原则。所以后世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民间的细作(如田土、婚姻等)均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

最后,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宽刑简政,所以崇尚“简、平”的法律审美观。这一审美意趣也影响到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审美倾向,最终上升到“法贵精当”、“宽严适中”等法律的实质美学,成为制定法律所遵循的基本审美原则,也成为衡量一个朝代法度优劣的标志。

3、对传统军事思想的影响。道家尤其是黄老道家,在致力于治身治国的同时,也对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争给予了高度关注。

所以《老子》、《黄帝四经》、《鹖冠子》、《文子》、《吕氏春秋》、《管子》、《淮南子》中均包括大量的军事思想,这些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反战论;第二,不得已而战;第三,以奇用兵;第四,柔弱胜刚强。另外黄老道家普遍还有出“义兵”(即正义军队)的思想,而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有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许多人将《老子》、《鹖冠子》当兵书看待,同时将张良、诸葛亮、刘基等具有相当军事谋略的人当成了道家。

4、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科学范式,始终在追求事物内在的道,而。

清朝前期对新疆的因地而制、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月,清廷正式任命明瑞为第一任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以伊犁为首府,驻节惠远城。关于将军职掌,当时规定:“凡乌鲁木齐、巴里坤所有满洲、索伦、察哈尔、绿旗官兵,应听将军总统调遣,至各回部,与伊犁相通,自叶尔羌、喀什噶尔至哈密等处驻扎官兵,亦归将军兼管,其地方事务,仍令各处驻扎大臣照旧办理。”《清高宗实录》卷六七三后又规定:“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一员……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新疆识略》卷二这样,伊犁将军成为清朝官方在新疆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受权总揽全疆军政事务。

伊犁将军之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职,分驻南北疆各城管理当地军政事务,并从全国各地抽调满蒙八旗及绿营兵在全疆分布驻防。军府制下,根据当地特点分别实行三种不同的民政管理制度。

1.州县制度

实行于北疆和南疆东部内地民人移居较多的地区,建置上有一逐步完善的过程。统一之初,民人稀少,体制简陋,仅派驻同知、通判、巡检等。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巴里坤、哈密两处设立文员,次年初乌鲁木齐驻扎同知,并以巡检两员分驻昌吉、罗克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特纳格尔、呼图壁、奇台等地也驻文员,建立州县的条件基本成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朝官府正式设立镇迪道,驻治乌鲁木齐,改巴里坤厅为镇西府,辖宜禾、奇台两县,改乌鲁木齐同知为迪化直隶州,辖昌吉、绥来、阜康三县,州县体制由是大备。

2.伯克制度

“伯克”一词系维语,本意为首领,后用指地方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赞大臣舒赫德开单呈报和阗等六城大小伯克职名、户口数目,将军兆惠则详细开列了喀什噶尔的15种伯克职名,如总理一城的阿奇木伯克、协助阿奇木的伊沙罕伯克及管理租赋、刑名、水利的商伯克、哈子伯克、密喇布伯克等。清廷先后任命了南疆31个城镇的大小260余名伯克,“各取其名,各司其事”

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一、这句话的含义 沿袭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虽然政令合并统一,但不变更他们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二、这句话反映了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1、针对不同的少数民族采取多种形式的管理制度。如:西藏地区实行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川、青、甘、滇藏区实行土司制度。

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进行管理等。 2、对少数民族的的上层人士进行笼络和抚绥,以增加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安心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如:优待藏传佛教上层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3、清朝的民族政策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就是在少数民族的自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加上适应自己管理的部分。

如对土司制度,盟旗制度和西藏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等都进行了改革。使这些制度中领导人的权限有了极大的限制。

以方便清政府管理。 扩展资料: 清朝推行“华夷一家”为核心的民族政策,为实现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为实现文化和疆域意义上的“中华”最大化,做出了贡献。

虽然求同存异的民族政策,保证了表面上的公平,但是清朝的满族作为统治族群和八旗军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满人尤其被视为国家根本、朝廷柱石。清朝时期,满洲子弟在政治或生活领域还是享有以下几个特权: 1、教育:清廷为宗室子弟特设宗学;觉罗子弟有觉罗学;普通八旗子弟有咸安宫官学等八旗官学;内务府子弟有景山官学等。

2、科考:除科举之外,另有笔帖式供满洲子弟进入仕途。 3、补缺:清朝高级文武官职一向有满汉缺之分。

满洲人可任汉缺,汉族则不行。 4、律法:清代满汉不同刑。

例如满人犯充军、流刑罪者有免发遣以枷号代替的特权。此外,满人司法权也独立于民人之外。

如驻防满人触法不归当地督抚管制,而由该地区驻防将军、都统负责。满人子弟由步军都统衙门处理、宗室则由宗人府全权裁决。

5、生活待遇:清廷分拨满洲子弟以旗地,免赋税。旗地受国家保护,不得私自买卖 [ 。

除了旗地之外,清廷还负责分配房屋以供居住。此外,满洲子弟未成年者有养育兵政策,按月可得一定薪资。

6、隔离居住:清廷在全国各处八旗驻防地均设置“满城”供兵丁居住,汉人不得随意出入满城。 东北满洲故地无满城之分则设置柳条边,防止汉人进入“龙兴之地”。

首崇满洲政策和给旗人寄养的特权,使满人的风俗从骑射民族的勤俭朴实变为奢华糜废,以至于可用于国事之人越来越少。随着国力日衰,清政府对满洲人的生计问题已然鞭长莫及。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逊位,民国建立,“首崇满洲”之国策也随之寿终正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相关参考

历史上真正的承欢格格是怎么死的因什么而死的

历史上没有承欢格格。承欢格格是电视剧《步步惊心》中虚构出来的主要人物之一,在电视剧中承欢格格是十三爷和绿芜之女,生于十三爷幽禁养蜂夹道时期。绿芜去世后若曦很是心疼这个小格格,和若曦亲昵,机灵乖巧,天资

无为而治的汉朝宰相曹参为何能被千古颂扬

...的书籍,其中就提到了萧何这个人物,他是韩信成功之路上的引路人,也是韩信失败的主谋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萧何不仅对韩信的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西汉初年政治影响深刻。对于萧何曹参而言,二...

无为而治的汉朝宰相曹参为何能被千古颂扬

...的书籍,其中就提到了萧何这个人物,他是韩信成功之路上的引路人,也是韩信失败的主谋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萧何不仅对韩信的一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西汉初年政治影响深刻。对于萧何曹参而言,二...

格陵兰历史上的宗主国是如何变更的

1000多年前,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就迁至格陵兰定居,他们世世代代以捕鱼狩猎为生。公元982年,移居冰岛挪威人发现了格陵兰,于是在1261年成为挪威的殖民地。1380年丹麦与挪威联盟,格陵兰转由丹麦、

姓许的名人、历史上的

诸侯国许国虽然国力薄弱,但历史上许代的业绩却不弱,名人辈出战国时农学派的代表人物许行,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楚国人,有学生数十人,他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而治”,即人人都必须劳动,反映古

中国历史上的几个盛世

  1.”文景之治”-首先是汉初的”文景之治”  这段时期算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期文帝景帝奉行黄老之道讲究无为而治即政府不过多干预经济让老百姓自由发展.所以大家觉得负担轻框框少日子好过..  2.”

“光杆”总统李宗仁何敢要价“划江而治”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至年底,国民党军精锐已损失殆尽,蒋家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淮海战役激战正酣,解放了华东大

印巴分治:是英帝国分而治之的阴谋

1947年的南亚次大陆发生了一件影响至今的大事件—印巴分治,本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包括东巴,后独立的孟加拉国)都属于英帝殖民地,统一称之为「”印度”,但二战后日薄西山的日不落帝国无力继续维持在印度的殖民

印巴分治:是英帝国分而治之的阴谋

1947年的南亚次大陆发生了一件影响至今的大事件—印巴分治,本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包括东巴,后独立的孟加拉国)都属于英帝殖民地,统一称之为「”印度”,但二战后日薄西山的日不落帝国无力继续维持在印度的殖民

历史上的窦太后_窦太皇太后怎么死的

窦太皇太后怎么死的窦太皇太后应该指的是西汉著名的窦太后窦漪房窦漪房是文帝之妻,景帝之母,武帝祖母,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后之一由于窦太后继承了高祖的无为而治,在武帝朝时虽把持军权,但实际上是在幕后教导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