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政策高中历史

Posted 希特勒

篇首语: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绥靖政策高中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绥靖政策高中历史

历史上的‘绥靖政策’是怎么回事

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

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 绥靖政策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的。

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

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到30年代,特别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策,面对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

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历史上的绥靖政策的具体内容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扩展的解释应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前,有能力阻止法西斯国家侵略的英、法、美、苏等强国,对法西斯德日意的对外侵略和西班牙的法西斯夺权不制止,甚至纵容的一系列行为。 对法西斯侵略或夺权放纵的原因有的是怕引火烧身,有的是相互勾结,如〈〈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的想祸水东引,有的是受传统外交影响等,但所有的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大国强国没有尽到维护世界和平的相应责任。

绥靖的本质就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绥靖政策的核心是祸水东引。 主要后果有: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西方国家对意大利侵略采取的绥靖政策;西班牙内战和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英法等国对西班牙的“不干涉政策”。

在亚洲,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是美国姑息养奸的结果;英法等国“绥靖”希特勒。 最严重的事件就是英法苏“绥靖”希特勒,导致二战爆发: 如果没有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

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

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 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

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

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

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1938年9月15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

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 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

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总理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

”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1939 年8 月23 日苏联与德国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弹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及实证分析

绥靖政策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革命的兴起及社会主义苏联的出现,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视。

它们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想削弱和击败竞争对手,又要反对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绥靖政策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出现的。

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内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争夺世界霸权,反对社会主义和人民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

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

到30年代,特别是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策,面对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

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

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

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

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

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什么叫“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20世纪30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导致了二战这一灾难的爆发。

使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而且提前发生了。 “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君基茂昭明德,修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

其意大致为:“安抚平定”,可到了现代,“绥靖”作为一种政策,其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是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它是英法美推行的一种外交手段,它的内容是对法西斯的纵容,它以牺牲自己或弱小民族为代价,为求得暂时的和平,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政策姑息养奸的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的实质,目前史学界尚无定论,通常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祸水东引”,一种是认为是“避战求和”。 面法西斯国家逼人的形势,一方面,由于利益受到威胁或损害,发生了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卷入与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战争中,以维护与其利益相关的“和平”局面,为此采取了让步方针,即“避战求和”,甚至不不惜放弃战略地带,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力求“祸水东引”挑起苏德冲突。 “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史学界也有两种分歧,一种认为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后,而另一种认为是在1940年5月德国侵略法国张伯伦下台。

“绥靖政策”牺牲了弱小民族的利益,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加速了大战的到来。间接地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历史上的‘绥靖政策’是怎么回事

绥靖政策(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这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可以窥见端倪。在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绥靖”一词,来源于《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意思是“安抚平定”,到了现代,作为政策,它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绥靖政策 1。定义: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 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

2。实质:牺牲弱小国家,维护自身利益。

3。推向顶峰:“慕尼黑阴谋”

3。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可谓二战爆发的催化剂。

4。直接后果:

(1)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从而助长法西斯侵略气焰

(2)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给世界带来更大灾难

(3)西方大国的“自保政策”最终也损害了自身利益,以至于自食其果

(4) 使中欧国家对英法缺乏信任,有的投入了法西斯的怀抱

(5)提高了希特勒的声望

(6)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希特勒有恃无恐,加速了二战

的爆发。

(7)英法是主要的推行者。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特点题

1.怎么答高中历史大题问特点或者特征的题技巧很重要哦!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

有关二战的历史竞赛题

一、历史材料题题,关于二战的(1)由于希特勒的甜言蜜语,英国实行绥靖政策妄图通过满足德国的侵略扩张胃口来达到欧洲的和平,由于英国国内民意已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希望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民众期望“和平”

高中历史必修二.为什么采取了重农抑商的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李悝变法、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历史必修2

1.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历史目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

谁能帮我查下关于2009年福建省的高考方针及政策…

参加09年高考须出具会考成绩亮点: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将成为“新高考方案”的重要参考因素,2006级、2007级应届高中毕业生报名参加高考时,必须出具规定的学业基础会考成绩。内容:学业基础会考成绩

如何了解到最新的高考政策

教育部官网英语改革可以看到,高考并没有削弱英语的重要性,而是巩固了语、数、外作为三大主科的绝对地位。\'英语实行一年两考\',表明英语率先突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制度,使得学生能够在整个高中

求2013广东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目前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A.计划生育政策B.经济发展水平C.受教育程度D.

说谍淮海战役前的兖州反特,破获国民党第十绥靖区武装潜伏组

1948年,作为大决战的序曲,中共华东野战军向山东境内的国民党军队发动了战略大反攻。1948年6月,首先展开了睢杞战役,随后,解放军在中原战场开始摧枯拉朽,势不可挡。1948年7月上旬,兖州战役打响。

他高中状元却不幸早死 还被冤枉成渣男

嘉佑六年(1061年)这场殿试,最终有一百三十九人进士及第,五十四人同进士出身,还不包括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特奏名进士。>状元是二十多岁的王俊民,莱州掖县人。>北宋人文荟萃,能考上状元的,绝对有真本事。

高二历史必修二

高一历史必修二目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