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都是帝王的历史

Posted 史书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十四史》都是帝王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十四史》都是帝王的历史

二十四史为帝王家谱,有道理

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这句点评的话在中华书局排印“点校本二十四史”时在写上去了。至于鲁迅先生,他是极为赞同这个观点的,不过鲁迅先生在什么文章里赞同,这个就不知道了。

你如果百度的话,可以百度出一篇课后作业,叫《鲁迅的后园》,作者不是鲁迅,这篇文章是否是课文就不得而知了(毕业很多年了),里面倒是有一句话”鲁迅有言,中国的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就因为史官单一地从帝王的视点出发,忽略了更广大的人群,尤其忽略了他们的精神状况。“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搞混了,或者鲁迅先生曾经在某篇文章引用过类似的话,就不得而知了。

“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部史书

“二十四史”是乾隆皇帝钦定的 24部纪传体正史的总称。

这些史书 记载了上起黄帝时代,下到明朝崇祯 十七年(1644年)四千多年的历史。 “二十四史”共3213卷,约4000万字, 使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的形 式编写。

它们分别是:《史记》(西汉•司 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 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 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 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 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徵等)、《南史》(唐•李 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昀等)、《新唐书》(宋•欧 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 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 (明•宋濂等)和《明史》(清•张廷玉等)。 这些史书勾勒出中国历史的主干, 是中国古代史的权威读本。

二十四史都有哪些,是不同朝代的史官写的么是不是其他的都不能称其

二十四史 01.史记 (汉·司马迁) 02.汉书 (汉·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 (晋·陈寿) 05.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唐·姚思廉) 09.陈书 (唐·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寿) 15.北史 (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宋史 (元·脱脱等) 21.辽史 (元·脱脱等) 22.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其它的也有正史,如《资治通鉴》和《清史稿》 正史是指《史记》、《汉书》等记传史书.以帝王传记为纲领并且由宫廷史官记录的有别于民间野史的中国史书.始见于南朝梁阮孝绪《正史削繁》.《隋书·经籍志》将《史记》、《汉书》等以帝王传记为纲的纪传体史书列为正史,居史部书之首位.《明史·艺文志》又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清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确定《史记》至《明史》的24部正统的纪传体史书为正史(见二十四史),并确定凡不经皇帝批准的不得列入.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1.指《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清乾隆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2.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3.考订历史。

二十四史都是正史吗

是的。

顺便介绍一下。

“二十四史”就是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这些书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写

成,各自独立,如果将它们连接起来,就等于一部完整地记录从上古直到

明代末年的中国历史,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

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

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

《元史》、《明史》。

称上述“二十四史”为正史,主要是根据它们的编写体例决定的。纪

传体在中国古代史上被认为是著史的“正体”,因为它是以君主的传记为

纲领,到清代乾隆皇帝时,正式确定以纪传体史书为正史。

24史都包含了哪些历史

二十四史序号 |书名|作者|卷数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120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1306 宋书 南朝 梁沈约 1007 南齐书 南朝 梁萧子显 59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56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36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4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50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13 隋书 唐 魏征等 8514 南史 唐 李延寿 80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00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20017 新唐书 宋朝 欧阳修、宋祁 225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74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 49621 辽史 元 脱脱等 11622 金史 元 脱脱等 135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24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332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

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历史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

《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

“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

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

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

“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国家之一。

我国民族有着忠实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使得我国在几千年来能够保存下大量的历史资料,史料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媲美的。这部《二十四史》,就是从汉武帝时起,到清朝乾隆年间止,经过历代史学家们编著积累而成的。

这套史书,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可以说是我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它不仅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而且还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斗争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实生活情况;有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材料,更是触目皆是。

《二十四史》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它都是出自封建史学家之手,存在很多问题。从隋文帝杨坚禁止私人修史以后,史书的编写完全由官府掌握。

朝廷设官修史,一般都由当朝宰相监修。因此,歌颂帝王的文治武功,抹煞人民的作用和成就,歪曲阶级斗争的事实真相,丑化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用封建道德标准来褒贬人物等,比比皆是。

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妄图用修史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二十四史》里的史料,是被封建统治阶级挑选过的,有的甚至经过歪曲和篡改。

我们今天利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必须谨慎,要加以分析和批判。

二十四史是中国史上24部是正史吗

是的。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国家之一。我国民族有着忠实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使得我国在几千年来能够保存下大量的历史资料,史料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媲美的。

二十四史是哪些

序号——书名——作者——卷数 1、史记、西汉、司马迁、130 2、汉书、东汉、班固、100 3、后汉书、南朝、范晔、120 4、三国志、西晋、陈寿、65 5、晋书、唐朝、房玄龄等、130 6、宋书、南朝、梁沈约、100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59 8、梁书、唐朝、姚思廉、56 9、陈书、唐朝、姚思廉、36 10、魏书、北齐、魏收、114 11、北齐书、唐朝、李百药、50 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50 13、隋书、唐、魏征等、85 14、南史、唐、李延寿、80 15、北史、唐、李延寿、100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200 17、新唐书、宋朝、欧阳修、宋祁、225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50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74 20、宋史、元朝、脱脱等、496 21、辽史、元、脱脱等、116 22、金史、元、脱脱等、135 23、元史、明朝、宋濂等、210 24、明史、清朝、张廷玉等、332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

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历史 三国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

《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

“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

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

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钦定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规模汇刻。 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被称为“正史”。

“正史”这个名称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当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后,“正史”一称就被“二十四史”所专有,取得了“正统”史书的地位。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脱稿,民国十年(1921年)大总统徐世昌以《新元史》为“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国家之一。

我国民族有着忠实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使得我国在几千年来能够保存下大量的历史资料,史料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媲美的。这部《二十四史》,就是从汉武帝时起,到清朝乾隆年间止,经过历代史学家们编著积累而成的。

这套史书,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可以说是我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它不仅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而且还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斗争和人民的一部分真实生活情况;有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材料,更是触目皆是。

《二十四史》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它都是出自封建史学家之手,存在很多问题。从隋文帝杨坚禁止私人修史以后,史书的编写完全由官府掌握。

朝廷设官修史,一般都由当朝宰相监修。因此,歌颂帝王的文治武功,抹煞人民的作用和成就,歪曲阶级斗争的事实真相,丑化农民起义领袖的形象,用封建道德标准来褒贬人物等,比比皆是。

历代的封建王朝,都妄图用修史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二十四史》里的史料,是被封建统治阶级挑选过的,有的甚至经过歪曲和篡改。

我们今天利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必须谨慎,要加以分析和批判。

二十四史具体指哪些

所谓“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史是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起于汉武帝时诞生的《史记》,终于清乾隆时刊行的《明史》,前后相隔一千八百多年。

“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唐以前往往将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合称为“三史”。后来又加入了陈寿的《三国志》,称为“四史”或“前四史”。到北宋,又加入《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十三部书,合称“十七史”。明代又增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乾隆时再增入《明史》,合称“二十二史”。不久又增入《旧唐书》、《旧五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不含清代历史,近人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书成后,并入“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其后又添入近人柯劭忞撰写的《新元史》,终成“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被尊为“正史”。《隋书·经籍志》曰:“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班固)、马(司马迁),以为‘正史’。”遂有“正史”之说。

“二十四史”皆属纪传体史书,即以人物为中心,着重记述有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历史事件附见于人物纪传中。纪传体主要有“纪”、“表”、“志”、“传”四种体例:“纪”(或曰“本纪”)逐年记载帝王在位的国家大事;“表”扼要胪列纷纭复杂的的大小史实;“志”(或曰“书”、“考”)专项记录各项典章制度;“传”(或曰“列传”)集中描摹历史人物生平;《史记》和《新五代史》中又多出一种“世家”,系纪和传的结合体。四种体例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共同展现出一幅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

相关参考

二十四史都是哪二十四部历史

我们经常会听人提起“二十四史”,那么,“二十四史”都是哪二十四部汗青呢?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代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因为《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汗青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般用纪

二十四史都是哪二十四部历史

我们经常会听人提起“二十四史”,那么,“二十四史”都是哪二十四部汗青呢?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代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因为《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汗青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般用纪

伴君如伴虎,历史真正做到不杀功臣的皇帝只有三个,都是传奇帝王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人人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可是皇帝的心比女人还要深沉,根本就捉摸不透皇帝在想什么,也许上一刻皇帝还在夸你,可是转眼就会翻脸,让你人头落地。皇帝是整个天下的主人,手里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为了

曾经锦衣玉食,最后颗粒不入——历史上活活被饿死的帝王有哪些

帝王君临天下,九五至尊,大部分时候都是生杀予夺天下一人,不过这一切都是假象。因为帝王的威力来自于隐藏背后的权力,一旦权力被掏空,也就沦为任人宰割的阶下囚罢了。这个时候,平常锦衣玉食的帝王们,可能连吃顿

从智障人士到强势帝王的人生 唐宣宗李忱

...国力鼎盛时期“开元盛世”的建立者唐玄宗李隆基。这些都是做出了显赫功绩的一代明君。但是在唐朝末期,有一位开创了“大中之治”的皇帝唐宣宗李忱,他的继位过程却是十分特殊的,他并不是以太子的名义继承帝位的,而...

盘点历史上饿死的三位帝王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九五之尊,汗青上竟然照样有帝王被活活饿死,有三位帝王都是赫赫有名的。1、齐桓公尊王攘夷,成就春秋第一代霸主的齐桓公,曾经也是一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可惜管仲

盘点历史上饿死的三位帝王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九五之尊,汗青上竟然照样有帝王被活活饿死,有三位帝王都是赫赫有名的。1、齐桓公尊王攘夷,成就春秋第一代霸主的齐桓公,曾经也是一个励精图治的贤明君主,可惜管仲

清朝帝王王位都是传子吗?

很多朝代都是世袭可是看了很多发文都说有些皇帝是没子嗣那他们是传谁?在前面那两个皇帝帝,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在的时候,清朝并还没有建立,而不后金可汗,所以不列入分类名单中。清太宗皇太极(1592年11月28

扶不起的天子 帝王过客朱载垕

有明一代,十六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是很不显眼的一个,他出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元月二十三日,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继承皇位,次年改元隆庆,死于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

清朝官员王爷品级排名,都是帝王身边的大臣之一,清朝王爷和正一品

都是帝王身边的大臣之一,清朝王爷和正一品官员谁的权利大?当然是清朝王爷的权利更大了,因为清朝的王爷是皇亲国戚,皇亲国戚比群臣要大。古代王爷封号排名清朝王爷封号最为系统仔细,且较为复杂,地位从高到低的排